李翊云:中国背景是脱不掉的印记
李翊云:中国背景是脱不掉的印记
华人移民西方已经有颇漫长的历史了,但是说起在西方的华人文学渐成气候,那已是20世纪中后期的事情了,以汤婷婷、谭恩美为代表的华人第二代、第三代移民,以华人移民生活为素材,创作出像《女勇士》、《喜福会》等一系列出色的文学作品。近年西方华人文学出现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那就是一些成年后移民西方的华人作家,以自己早年中国生活经验为素材,创作出一批引人注目的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就是以长篇小说《等待》获得全美图书奖的哈金,李翊云则是近年涌现的新秀。
当国内作家对自己的作品在西方得到些微的赞扬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在国内根本没有名气的西方华人作家倒是在西方文坛颇受重视,这的确是一个微妙的值得探究的现象。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肯定是一个因素,可是对这个背景不同视角的观察则可能是造成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当李翊云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去国外留学时,她不会预料到她的今天,就像今天读者也无法预知,这位年轻的女作家日后在写作上会走多远一样。
从北大来到美国艾奥瓦城,李翊云原本打算硕博连读,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可是在等待国内的丈夫来美团聚的孤单日子里,李翊云发现参加写作兴趣班可以有效地抵抗寂寞。于是,1997年的春天,李翊云报名参加了一个社区写作班。这个时候的李翊云并没有考虑得很长远,她只是爱上了参加兴趣班的感觉,"就像家庭主妇参加一个瑜伽班那样,给自己的生活找点乐子而已",李翊云在电话里回忆自己当年的举动,仍然像个小女孩一样兴奋。
那个时候的李翊云,英语水平仅仅达到阅读英文报纸及小说的程度,说和写仍然显得生涩。在一名教师的鼓励下,李翊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用英文写作。李翊云从来没有真正从事过文学创作,甚至也没有用中文写作过,"除了写日记外"。
李翊云像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查看心情排行]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 ||
编辑:
王勇
|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