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当代技术与神圣时代:如何在“适者生存”模式下复制成功?


来源:凤凰文化

由“北京人文艺术中心(BCAC)”策划、承办的展览“2015中国当代艺术欧洲行|信仰、自由、永不过时之技术”于2015年12月4日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BCAC)展览

[2015中国当代艺术欧洲行]

信仰/自由/永不过时之技术

由“北京人文艺术中心(BCAC)”策划、承办的展览“2015中国当代艺术欧洲行|信仰、自由、永不过时之技术”于2015年12月4日面向公众开放。本次展览包括了视频影像、摄影、书籍、装置、绘画、网络作品以及当代唐卡。

“信仰/自由/永不过时之技术”在大文化语境中探讨当代艺术的精神状态以及呈现样貌。展览通过“信仰与自由——时代精神论”;以及“不过时的技术——媒介渠道反思”来考察信仰实践是如何在当代文化中起作用的。

新时代的艺术社会已不存在高度统一的理想,而是强调个性化、创造力与意志力。当代青年艺术家以思考-实践的创造方式锻造个人“内核”——他们生活在无可反驳的张力之中,以及相对事物的灵活性之中,处在耐心等待的能力之中。他们作为当代信仰者,拥有源自内在的自由,是知识与个体行为合一的实际案例。如哲学家卡尔•亚斯贝斯(Karl Jaspers)所说,“实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成了种子——无论其多么微小,都仍是创造新世界的种子。”

日期2015年12月4日-2015年12月15日

开幕2015年12月4日:下午5点-晚7点

时间周一至周日:中午12点-晚7点

票价免费

场地波兰美术家协会华沙分会

地址ul. Mazowiecka 11a,00-052 Warszawa

主办方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波兰美术家协会华沙分会

承办方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CAEG)、北京人文艺术中心(BCAC)、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

支持方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大使馆

参展艺术家(A-Z) 陈天灼、蒋晟、陆扬、苗颖、陶辉、于瀛

策展人崔峤、毕昕

展陈设计WAI Think Tank

特别鸣谢(A-Z) 艾可画廊(上海)、北京公社、长征空间、应空间

■ 唐卡作品

[莲花生大师修心除障图]

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畔、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有一处古老、吉祥聚慧的宝地,那就是被称为“雪山下璀灿的明珠”的“德格印经院”,藏语称:“德格巴宫”。至今,它奇迹般地完整保存着22万余块木刻古印版,这不仅是藏族,也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德格县是我国藏区三大文化中心之一。其最具典型代表意义所在,一是被称为“东方伊利亚特”的世界最长史诗——《格萨尔史诗》中的主人公格萨尔王的出生地,不仅格萨尔文化十分厚重,而且至今还十分活跃;二是享有美名的德格印经院,德格印经院在藏区三大印经院(另两个是西藏拉萨印经院和甘肃拉卜楞印经院)中,以收藏文化典籍最广博、门类最齐全、管理完备而严格、原材料制作考究、印刷高质量,以及对古建筑物、壁画、印版和其他文物全面而有效的收藏和保护而位居首位。

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德格印经院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德格印经院”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四臂观音]

四臂观音是诸佛菩萨之菩提心所化现。在很久以前已成正果之古佛,称为“正法明如来”,救度不同众生而示不同的相,被世人称“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之众生特别有缘,是因为他经常示现救度众生,故此“观世音菩萨”是最为受人供奉。 

在金刚乘中,最为人喜爱修的法门是四臂观音和千手千眼观音。四臂观音的报身相中;白色的身代表清淨无瑕,四臂代表四种佛行,即息、增、怀、诛等。 

[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梵语:Amitābha),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画中的无量寿佛盘发成髻,戴五佛宝冠,上穿天衣,下着绸裙,身佩珍宝璎珞,具足一切报身佛的种种庄严,双手结定印于膝上,手上置长寿宝瓶,两足以金刚双跏趺安住于莲花月轮上。

■ 青年艺术家展览作品

[陈天灼]

•     19:53,单频道录像,彩色,6分22秒,2015

  音乐:曾轶可-“星星月亮”

  编剧:北鸥、陈天灼

  出演:曾轶可、北鸥、Ylva Falk、Rock Dani Roll、Nader、党心、喻晗、Lynn子丹、王楠、

             Dope Girls、陈天灼

[蒋晟]

•     流浪的神明,雕塑,2012-2013;书籍,2012-2015;摄影

  自2012年起,我将目光投向寺庙里一个很独特的群体——闲置的神像。这些神像,除了佛像、菩萨像,还有土地爷、财神爷之类的神明。由于破损、陈旧等原因,它们被信徒从家中带来,放置在寺庙的一些特定区域(比如山洞内、岩石下)。俗语说:“请神容易送神难。”寺庙显然是这些神明最理想的“托管所”。被送到这里之后,任何人都可以把它们再请走,然后供起来。于是,这些神明又从方外回到了尘间。

[陆扬]

•     忿怒金刚核,高清动画,彩色,14分47秒,2011,音乐制作:姚大钧

  文武百尊忿怒五十八尊之大威德金刚的威猛事业能降伏一切邪魔外道,表面忿怒可怖,实则佛陀大悲的猛火,烧毁一切粗暴猛戾的众生业障。大威德金刚的愤怒只是表象,实则佛陀之慈悲。陆扬通过一系列3D 动画、医用图表、辅助文献和音乐来阐释这位愤怒与慈悲共存的神明。

[苗颖]

•     健康的畏惧,网页作品,2015

  作品“健康的畏惧”出现了两次是因为youtube在境内被屏蔽,下一页出现的时候的视频播放器是优酷则可以在“墙”内正常观看,这使得“墙”内外的观看到的东西略有不同,YouTube版本在境内观看时藏有彩蛋,即一张文件无法播放的沮丧脸图标,比观者常识里的无法播放图标要大一些,是艺术家特别制作的。这张图片藏于youtube播放器的背面,故西方的观者只能看到youtube播放器的内容,无法看到这张图片。后面的作品也都分别有“墙”内外两个平行的版本,也以同样原理藏有彩蛋,不再一一解释。

[陶辉]

•     德黑兰的黄昏,单通道超清录像,彩色,4分14秒,2014

  在伊朗,很多女性的权利被以保护女性的名义所压制,婚姻法框架下的女性总是被动的。娱乐是被禁止的,女性歌手更是不能公开演唱的,而在香港这个有自由传统的地方,女性可以更自由的追寻自己的感情,理想,生活方式,我选择让一个在剧院工作的伊朗女孩在私人汽车里重新演绎了香港已故女明星梅艳芳生前在演唱会上的一段与粉丝的对话,这段对话呈现了梅艳芳对爱情与婚姻的自由追逐,我试图寻找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在相同故事的框架下,呈现出来差异性与共同点。

[于瀛]

•     一场错过的斗争,影像,彩色,4分10秒,2013-2015,5个装置;未知现场系列,油画,2009

  “一场错过的斗争”是持续进行的一个艺术项目。从2013年至今,形成一个包括档案研究、绘画、印刷、录像、装置、表演和工作坊等形式丰富的作品系统。这个项目延续了作者在其代表作品

 Unfinished Country(录像,2012)中对斗争和表演之间关系的研究。和上一部作品基于现实观察的着眼点不同,这个项目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近年对互联网中社会运动的观察。在“未知现场系列”(2009)中,艺术家使用了世界各地著名的现代博物馆的场景照片,包括中国美术馆、汉堡车站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等。通常,他会先在画布上描绘出一张空空如也的博物馆内景,然后在里面造型、编排、装置、演绎、结构,换个意思是侵占、亵渎、污染、捣乱、破坏。

展陈设计

唐卡,德格印经,莲花⽣生⼤大师修⼼心除障图

19:53》视频截图,陈天灼,单频道录像、彩⾊色,6分22秒

《流浪的神明-雕塑版》,蒋晟,树脂、丙烯涂料、⾦金箔,2013,12x7x20cm

《流浪的神明-书籍版》,蒋晟,2012-2015,26.5x12.5x10cm

忿怒⾦金刚核》,陆扬,⾼高清动画,14分17秒,2011

《健康的畏惧》,苗颖,⺴网页作品

《德⿊黑兰的⻩黄昏》视频截图,陶辉,单通道超清录像、彩⾊色,4分14秒

《⼀一场错过的⽃斗争-影像》视频截图,于瀛,影像,4分10秒

■ 陈天灼

陈天灼1985年出生,目前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北京,本科毕业于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后于英国伦敦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学习并获艺术硕士学位。作为年青一代的艺术家,陈天灼游刃于装置、表演、录像、纸本绘画、摄影等纯艺术领域之中,及需要他人或说观众参与而成立的“事件”式的形式,如地下派对,舞台表演,或更精确建构的仪式般的现场,将现实转变升华为幻境。宗教(如佛教、印度教、基督教、萨满教等),亚文化(如邪典文化、Drag、Rave等),流行文化(如卡通、嘻哈音乐、电子乐等),舞蹈(如日本舞踏、Vogueing)等元素和符号都被他融汇贯通于作品当中,以期让观者/参与者在气氛烘托之中超越身体和精神的表面情状,到达艺术家本人提到的“癫狂状态”。 

陈天灼在艺术目的性上的强势,使其更加自由地采撷和运用多元的传播媒介,除雕塑、装置、绘画、录像之外,能够在流行文化,诸如服装、音乐、派对、表演等形式当中来回转换或加以综合使用。陈天灼的重要个展有《陈天灼》(东京宫,法国巴黎,2015)、《野餐天堂婊子》(BANK画廊,中国上海,2014)、《天灼酸俱乐部》(星空间,中国北京,2013);参与的重要群展有《创客创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北京,2015)、《明天的派对》(尤伦斯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4)、《迷途:时间空间织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上海,2014)及《存在-+关注年轻艺术家群展》(上海当代艺术馆,中国上海,2013)。

■ 蒋晟

蒋晟出生于1990年,生活和工作于中国厦门。2013年,蒋晟在厦门建立了雕塑工作室“蒋家班”,日常工作是佛教造像。蒋晟的“蒋家班佛教造像”遵循汉式多元化的塑造方式而为佛造像,在他眼中,此番美意是想延续汉传佛像艺术的可能性。在当今艺术界里,蒋晟是少有能够让自己的作品散发出内敛、沉静气质的雕刻者。

蒋晟的重要个展有《为佛造像》(郑青策划,隆领品物,厦门,2015)、《安静的瀑布》(梵几策划,梵几客厅,北京,2015)、《垃圾计划I》(诚品书店Young Talent Project证件计划,诚品信义店,台北,2012)、《垃圾计划II》(王琦策划,平等艺术中心,厦门,2012);参与的重要群展有《To Set Sail in the Silk Road》(Helwan University,埃及,2015)、《喂未来》(今日美术馆,北京,2015)、《Fantasia》(Lane Crawford,香港,2014)、《YIFANG WAN春夏系列》(卢浮宫/巴黎,萨摩赛特宫/伦敦,2014)、《上海艺术设计展》(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3)、《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展——中山公园计划》(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3)

■ 陆扬

陆扬1984年出生于中国上海,201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硕士学位,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和上海。

陆扬在新媒体艺术和生物艺术领域中备受瞩目。她善于利用多种媒介, 包括影像、装置、动画、摄影和游戏等,探索生命的本质及其生命的存在。作品利用融合科学、宗教、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游戏、流行文化和音乐等多种领域,呈现在她独有的幻想与信仰中人类介入宇宙的特权。在她最新的实践中延续了2011年至今作品的重要的概念与元素。死亡、心理学、疾病、神经结构等生命形式,以及宗教成为她作品的重要线索。同时,在她的美学体系中特有的生物与特定元素,也隐喻了人自身短暂和脆弱的存在。

她的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展出,其中包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1);“重新发电-2012上海双年展”(上海,2012);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 2013) ;里昂当代美术馆(里昂,2013) ;”Momentum, CAC/Chronus Art Center” (柏林, 2014) ;坦帕艺术博物馆,圣彼德斯堡美术馆(佛罗里达,2014) ; “第五届福冈亚洲艺术三年展”(福冈,2014);“第四届莫斯科国际青年艺术双年展”(莫斯科,2014)等。 

■ 苗颖

苗颖是一位居住在因特网,局域网和她的智能手机上的网络艺术家,2007年学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2009年硕士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弗莱德艺术设计学院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她自2007年的作品“盲区”开始(google.cn屏蔽词汇字典,后于纽约西州双年展中展出),就开始专注于网络艺术,特别是其土生土长的中国网络。探讨在旷日持久中她对网络审查所逐渐产生的“斯特哥尔摩”浪漫情结。同时作为网民和观察者,她也关注由“审查”所产生的“自我审查”以及其他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如网络迷因的产生,弹幕和微信自定义表情等。

苗颖将源于网络的幽默精神贯穿于作品中。这种轻松的力量正来自于网络语境的平民与自由,让人脑洞大开。她尝试使用诸如网络浏览器,GIF动图,移动运用软件,社交媒体和第二人生等的实验媒介来关注正在改变我们时代的主流媒体以及它们对日常生活的影像。她先后在中国大陆,台湾,欧洲,美国,网络和在线游戏第二人生中展出过她的作品,最新个展“手拿菜刀砍网线”在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示。

■ 陶辉

陶辉习惯用影像与装置艺术这种创作语言表达群体经验,关注点往往是社会身份、性别地位、种族问题、文化危机等课题。他擅长以隐喻的方式映照当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美学需求。他创造的场景多为荒诞而夸张的,人物的存在如塔罗牌般具有隐喻特质,具有煽动性的情感色彩,时常表露出一种“错位感”,促使观众直面自身的文化历史、生存现状和社会身份。

■ 于瀛

于瀛是“阳台”发起人和成员之一,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学士)和中央美院(硕士)。他以绘画、拼贴和影像为主的创作实践,来源于他对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和感知。他曾获得今日美术馆十年回顾特别奖(2015)、关注未来英才计划入围(2011)、中国新锐绘画奖入围(2011)等奖项。作品曾在休斯顿当代艺术博物馆、柏林世界文化宫,巴黎Gaîté Lyrique艺术中心、都灵卫城博物馆、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时代美术馆、重庆美术馆、南京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等美术馆展出或放映,公共收藏包括今日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香港当代艺术馆等。目前正在展出的展览包括:个展“一场错过的斗争”(北京)群展“陌生的亚洲”(北京)“民间的力量: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展”(北京),“意中双年展”(都灵)等。

■ 策展人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哲学已经取代了神学;人们更关注的是未来,而非过去;更看重的是主体证据,而非传统教育;更注重的是革新,而非恪守传统。然而,现代文明实际上不但从未抛弃过信仰,反而使其在俗世中广为传播,使其更加民主化、全球化。

“信仰/自由/永不过时之技术”在大文化语境中探讨当代艺术的精神状态以及呈现样貌。展览通过“信仰与自由——时代精神论”;以及“不过时的技术——媒介渠道反思”来考察信仰实践是如何在当代文化中起作用的。

在“信仰文化”的氛围当中,宗教已经像艺术与设计一样,成为一种个人品味。如果将信仰课题视为一种“意见的生存与传播”,也依然遵循全球信息市场规则中可被复制、重复和统一反复的特点。当代技术并没有废除神圣的时代,而是将“神圣”在世俗空间里传播,变得民主化、全球化。曾经人们在相对与世隔绝的地方进行仪式、重复和复制,而在当代,仪式、重复和复制成为了整个世界以及文化的宿命——一切都在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模式下高效地自我复制:资本、商品、技术以及艺术。因此可以说,进步也是复制的。

新时代的艺术社会已不存在高度统一的理想,而是强调个性化、创造力与意志力。当代青年艺术家以思考-实践的创造方式锻造个人“内核”——他们生活在无可反驳的张力之中,以及相对事物的灵活性之中,处在耐心等待的能力之中。他们作为当代信仰者,拥有源自内在的自由,是知识与个体行为合一的实际案例。如哲学家卡尔•亚斯贝斯(Karl Jaspers)所说,“实现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成了种子——无论其多么微小,都仍是创造新世界的种子。”

崔峤、毕昕(策展人)

■ 项目团队

崔峤/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馆长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北京人文艺术中心馆长、宝马基金会中国代表。曾任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选片代表、歌德学院(中国)公共关系部主任与文化项目部主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德国墨卡托基金会策划顾问、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特约讲师、中国欧盟高峰文化论坛嘉宾、韩国相生青年领袖论坛演讲嘉宾等。曾策划2015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世界电影大师文德斯(Wim Wenders)、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中国巡展、图书《北京跑酷》(获中国建筑图书奖)等众多优秀文化艺术项目。

毕昕/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展览部项目总监

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艺术与设计学院”,策展专业出身的她曾任澳大利亚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北京分部经理以及应空间策展总监一职,对艺术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幽默风趣常常带来脑洞大开的想法,认真对待每一次策展工作。

程爽/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公关推广部总监

做事专注,热爱摄影,曾任凤凰新媒体资讯中心图片责任编辑,负责时政类专题报道。干过汽车频道主编、独立杂志制作人、摄影师等职,曾为政府机关拍摄并制作宣传册。

34-程爽

■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BCAC)

文化智库创新空间

作为中国首个致力于连接人文与艺术的公益性艺术中心,北京人文艺术中心(BCAC)试图通过富有开创性及前瞻性的展览、公共教育活动及国际交流项目,以当代视角解读、分享、传播当代文化艺术以及非物质文化经典遗产,为公众打造全方位的创新文化空间。以当代视角解读、分享、传播当代文化艺术以及非物质文化经典遗产。

北京人文艺术中心将于2015年1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发现文化创新,推动艺术公益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BCAF)通过广泛而有活力的公益项目,构建当代都市文化智库,连接艺术与多元领域,让更多人自由平等地分享艺术。

将成立“BCAF-北京人文艺术中心”专项基金,全方位战略支持BCAC的非盈利内容、国际合作以及机构长续发展。

BCAF于2008年在北京市民政局正式注册,业务主管单位为北京市文化局,是中国国内唯一专注于都市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公募性基金会。

BCAF是2015年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方。

[责任编辑:杜鑫茂]

标签:艺术 展览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