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王寅:诗,时刻存在


来源:凤凰文化

诗,时刻存在 王寅 十年前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在上海田子坊参加了一个诗歌朗读会。在钢琴的伴奏下,人们自发地朗读捧在手中的诗集,很多观众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位诗人的作品,他们从诗集中挑选出喜爱的诗歌,上台朗读

诗,时刻存在

王寅

十年前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在上海田子坊参加了一个诗歌朗读会。在钢琴的伴奏下,人们自发地朗读捧在手中的诗集,很多观众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位诗人的作品,他们从诗集中挑选出喜爱的诗歌,上台朗读之前,观众一一说明挑选朗读诗歌的理由,大多和他们的人生故事和情感经历有关,他们在这些诗中看到了自己,在这些诗中找到了共鸣。

同一首诗被不同的观众一读再读,诗和音乐,近似奢华的下午。即使在没有诗歌的时代,人们的心里也依然保留着一块洁净的土地,他们耐心地等待着,只要遇到拨动心弦的诗篇,就会打开关闭已久的大门。

这次的朗读会给我以很大的启发:好的诗歌是可以传播的,诗歌会因为知音而世代流传。这一点,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邀请我策划的"诗歌来到美术馆"系列活动上再次得到了印证,当一场朗读会多达四百五十人,观众席地而坐,聆听白发苍苍的阿多尼斯用本民族语言朗读的诗篇并为之感动的时候,诗歌的力量迸发出了炫目的光芒。这样相似的场景我在纽约、巴黎和汉堡也都曾目睹过。

诗随时发生,它可以发生在夜晚,也可以诞生在黎明;诗也是时刻存在的,不论是在遥远的古代,还是如今网络时代的物质世界,诗从来不是单行道,也不是丁字路,甚至越娱乐,越需要诗歌。诗可以是灵魂的,也可以是世俗的,那些逃无可逃的人们,总是会在某个隐秘的角落里,听到有人曾经写下的伤痛、犹豫、悲伤和欢乐,你有机会阅读这些诗句的时候,感觉就像为你写的一样。

也许又是一个雾霾天气,你看不清窗外的梧桐树和街道,你正在犹豫要不要出门,这时,碰巧不经意间在翻开的杂志上或手机屏幕上一瞥,读到了这样的句子:"不要挂念更容易的命运,你脚下是从未踏过的土地,你眼前是从未见过的风景"(路易斯o塞尔努达);也许是"我们带着空虚和恐惧醒来,/不要打开书房的门,不要阅读,/拿一件乐器来弹奏吧……"(鲁米);也许是"我怕我的心啊会由于快乐而变得无用"(多多)……就好像有人突然按下了静音键,在这一霎那,诗歌为你保留了孤独,保留了寂静。

诗歌只在悲伤的时候到来,只在缺少阳光的时候降临,只在无法入眠的冬夜到来。你可能是羞怯的,可能伤了膝盖,可能烦恼不断,正深陷困厄,为你解忧的可能正是看似无用的诗歌,可能是一个你从未知晓的异族诗人,他是一个沉默的建筑师,建造着词语的共和国,你因此与远古时代、与遥远的异乡、与陌生的风景相遇。

这就是诗歌为什么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比任何文学样式流传更久的原因所在。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携手“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于11月30日至12月6日举办“诗歌的魔方——2015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同时做为香港国际诗歌之夜2015上海站,包括展览、朗读会、诗歌巴士、论坛、表演、工作坊、诗歌市集等16场活动,将诗歌的触角以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延伸至美术馆各个空间,同时还在红坊园区内有诗歌的地景式呈现,试图更为生动多面地传达“诗歌来到美术馆”的宗旨——“只要遇到拨动心弦的诗篇,就会打开关闭已久的大门”。本届诗歌艺术节诚邀诗人王寅组织,主要参与诗人是葡萄牙诗人费平乐(Fernando Pinto doAmaral)、韩国诗人金惠顺(Kim Hyesoon)、缅甸诗人科科瑟(Ko Ko Thett)、巴勒斯坦诗人纳捷宛·达尔维什(Najwan Darwish),诗人多多、黄灿然、蓝蓝、欧阳江河和宋琳等。凤凰文化与凤凰读书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参与诗歌艺术节的报道。

凤凰文化与凤凰读书作为独家合作媒体,将全程参与诗歌艺术节的报道。

[责任编辑:冯婧]

标签:王寅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