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2015.06.13


来源:凤凰文化

拍照是慈禧太后一大爱好,末代皇帝溥仪鲜为人知的宫廷生活,王公大臣权力巅峰的众生百相,宫女太监小人物也留下惊鸿一瞥,建工厂、修铁路,没落王朝兴业强国的真实记录。从禁宫到博物院,改朝换代、家国变迁,百年掠影、深宫珍藏,故宫老照片特展《穿越百年》,呈现百年间的光影变迁。

摄影术初入中国风靡皇宫慈禧酷爱拍照溥仪凭相片选妃

核心提示:拍照是慈禧太后一大爱好,末代皇帝溥仪鲜为人知的宫廷生活,王公大臣权力巅峰的众生百相,宫女太监小人物也留下惊鸿一瞥,建工厂、修铁路,没落王朝兴业强国的真实记录。从禁宫到博物院,改朝换代、家国变迁,百年掠影、深宫珍藏,故宫老照片特展《穿越百年》,呈现百年间的光影变迁。

凤凰卫视6月13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拍照是慈禧太后一大爱好,末代皇帝溥仪鲜为人知的宫廷生活,王公大臣权力巅峰的众生百相,宫女太监小人物也留下惊鸿一瞥,建工厂、修铁路,没落王朝兴业强国的真实记录。从禁宫到博物院,改朝换代、家国变迁,百年掠影、深宫珍藏,故宫老照片特展《穿越百年》,《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这就是传说中的“穿越”吗?现代游客与末代帝后竟然出现在了同一个画面中,这是一种奇妙的视觉感受。2014年年底,这组故宫“穿越照”在网络上大火,它原本是故宫一位工作人员的游戏之作,却出人意外地受到热捧。那故宫收藏的老照片本来是个什么样子呢?今年5月中旬,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正式开展。我们的好奇心会被满足吗?

王鲁湘:一百年以前的紫禁城里头的第一家庭也好,还是那些宫女和太监也好,他们的生活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留下当时候的影像记录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一百年以前紫禁城里头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生活的。

八国联军侵华后紫禁城始通电坤宁宫内出现吊灯

解说:一个世纪之前的影像还是黑白的,那时的故宫气象仍旧恢弘,但难掩斑驳,王朝已经没落,殿堂只剩余晖。这些老照片拍摄于20世纪初,那时的故宫还叫紫禁城,它的最后一位主人就是末代皇帝溥仪。他虽然在1912年逊位,但仍然继续生活在禁宫之中,1922年,16岁的溥仪大婚,那大概是这座禁宫中最后一次呈现喜庆之气。

王鲁湘:我们知道坤宁宫好像是皇后和皇帝大婚住的地方,是吧?这里头已经有吊灯呢,这是哪一年,有电灯了。

王志伟:(故宫出版社宫廷编辑室主任):1901年以后,就是八国联军侵华以后,他们走以后,紫禁城始通电,就是1901年以后,紫禁城就会有这些电器设备了。但这张照片拍摄在20世纪的20年代,就是溥仪大婚的那一年,坤宁宫呢曾经是明代皇后的寝宫,但到了清朝满人入关以后,就是将坤宁宫作为萨满祭祀的场所。

王鲁湘:就是杀猪的地方?

王志伟:对,在坤宁宫的东间作为皇帝大婚的场所,历史上康熙、同治、光绪、溥仪四位皇帝在这里边成婚的。

解说:而这套华贵的衣服就是末代皇后婉容在大婚时的礼服,那时她还只有16岁,是个漂亮的姑娘。只是与历代皇后相比,她已无后宫可统领,更无“天下”可“母仪”。但脱去大婚礼服倒是不难发现,这毕竟是个受过西式学堂教育的女子,据说这个民国时代的大家闺秀以崇尚时髦为荣。所以,婉容婚后经常教溥仪学英语、吃西餐,这些很对溥仪的口味;据说,这对小夫妻新婚后也确实度过了一段美满、幸福的日子。从婉容所住储秀宫中摆放的这个现代浴缸,便不难想见当时他们的诸多时候生活细节。但这让人不由得想到他们生活中的另外一个重要人物,皇妃文绣。

王志伟:这张照片是在1922年溥仪迎娶婉容和文绣之前,内府向溥仪的这种呈览文绣身份的档案。

王鲁湘:就是把这样一个文绣15岁的照片呈给溥仪,让给溥仪来看。

王志伟:挑选。

王鲁湘:来挑选。

王志伟:而且这张照片的这个右侧用红签贴符着这个文绣的姓名。

王鲁湘:还有她父亲端恭,是吧?端恭之女,额尔德特氏年十五岁,有意思。

王志伟: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时代变迁的一个实例吧,当时在有了摄影术以后,一切变得很方便。

王鲁湘:对。

王志伟:就连皇帝选妃仅仅通过一张照片,就可以。

慈禧太后酷爱拍照单张照片最多曾冲洗106

解说:文绣出嫁时还是一个小姑娘,看起来有些倔强,她住在长春宫里,寝室里摆着洋式铁床,还有她喜欢的洋娃娃。其实紫禁城里最喜欢拍照的是慈禧太后,故宫里收藏着大量慈禧太后的照片,太后老佛爷的照片气场都很大,衣饰华丽,布景精致。老佛爷也喜欢以各种姿态出境,端庄的,闲情逸致的,有单人照,也有合照。

王志伟:据我们清宫的《圣容账》的记载,慈禧太后冲洗出来的单张的照片能够占到786张,其中这一张,她对镜梳头的这一张,她曾经冲洗了106张。

王鲁湘:对镜簪花,就是给自己的头发上簪花,手指头拿的是一个小圆镜。

王志伟:镜子。

王鲁湘:这是摆的pose

王志伟:对。

王鲁湘:这是摆的pose

王志伟:她通过冲洗出的106张,我们可以看到,她应该是对这张是非常的满意,而且我们在20世纪早期的一些西方的报纸、杂志,包括出版物上都能看到慈禧太后的形象,这说明慈禧太后当时是把这些照片作为外交的礼物送给外交官,送给外国的公使。可能她也是作为自己的这种形象的宣传。

王鲁湘:形象宣传,那这张簪花的大概是多大岁数?

王志伟:是68岁的时候,它拍摄于1903年。

王鲁湘:68岁可以,从这个脸,包括露出的胳膊,她保养的非常的好啊。

王志伟:非常的好。

王鲁湘:是吧?

王志伟:对。

解说:慈禧太后的照片虽然最多最精致,但她的照片并不是故宫收藏的老照片中年代最早的。慈禧太后的妹夫醇亲王奕譞,也就是光绪帝的生父,据考证,他并不是清朝皇室中的拍照第一人。但他的这张照片却是故宫收藏老照片中年代最早的一例。

王鲁湘:这是醇郡王,奕譞。

王志伟:醇郡王,奕譞。

王鲁湘:后来是亲王。

王志伟:醇亲王,这个时代非常早,这张照片它可以说是我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照片当中,可以查证的时代最早的一张。

王鲁湘:这张吗?

王志伟:对,就是这张,它是一张淡白照片。

王鲁湘:那按公元算是,西元算是。

王志伟:应该是1863年。

王鲁湘:那很早了。

王志伟:这个时间就是上距摄影术的发明仅仅过了24年。

王鲁湘:对。

王志伟:照片中的这个主人公奕譞也就只有24岁。

王鲁湘:就这个中间这个。

王志伟:当时他是醇郡王嘛,这个时间确定是因为在这张照片的上面有一幅奕譞亲笔题写的一首七言的律诗。

王鲁湘:在这个照片上?

王志伟:对,它是一个上下联的结构,所以通过这个诗的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它的拍摄的时间,是在1863年,拍摄的地点应该是在北京的南苑神机营。

王鲁湘:他好像也是个尚武之人啊。

王志伟:对,是一个完全的戎装相。

解说:在拍摄老照片特展这一天,恰好是六一儿童节,展厅里的小朋友特别多,展厅所在的神武门就是故宫的北门,这里通常是故宫游览路线的终点。在参观完红墙金瓦、殿堂楼阁之后,再通过这些老照片来回顾一下故宫博物院的前世今生,保存完好的黑白相片带着我们穿越了百年,此次特展展出的老照片有近300张,它们是从故宫收藏的数万张老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张荣(故宫图书馆馆长):这个老照片呢主要是收藏在我们图书馆,现在应该说是有18000件左右。

王鲁湘:就近两万件。

张荣:近两万件,但除此之外呢,就是还有玻璃底片,玻璃底片呢还有一部分是在我们现在的资料信息部收藏,也有将近两万件,加在一起应该有四万件,也会在3年当中把这四万件照片具体的数字能够整理出来。将来,我们也计划把这四万件的老照片的目录一样链接到外网上,让其他的人通过外网就能够看到到底有哪些老照片的这个名称。

解说:这次老照片特展中展出的都是非常珍贵的照片原件,许多照片还是第一次对外公开,展柜中还展出有玻璃底片。在胶片出现之前,冲洗照片用的都是玻璃底片。

王志伟:你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很特殊,它是故宫博物院保存了为数不多的一些着色照片。因为这个历史上在1868年的时候,就是三色的成像技术,彩绘照片就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是进入中国,尤其进入宫廷的时间还是比较晚,是20世纪以后的。这是当时拍摄的北海西天梵境前的这个琉璃牌坊,这所建筑现在还存在。

王鲁湘:还存在,对,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

王志伟:着色照片。

王鲁湘:着色照片,还不是彩色,是着色。

王志伟:中国最早的彩色照片是在1912年,应该是法国人可恩带过来的那一批。

照相术为封建王朝留下清晰逼真写照在朝野中一度风靡

解说:照相术在历史的动荡中传入中国,给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留下了清晰逼真的写照。它在朝野中一度风靡,成为许多重要事件、重要工程的记录方式,清末民初的历史到这里开始写实。

王鲁湘:这个崇陵图是不是我们这次展览中间比较重要的一个相册?

王志伟:这套相册呢可以说在中国的建筑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里边的照片是从1909年到1913年之间拍摄的,可以说是咱们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照相机记录的这个大型皇家建筑工程的全景的实录。

王鲁湘:这个崇陵是谁的陵?

王志伟:光绪皇帝的陵寝。

王鲁湘:光绪的?

王志伟:对。

王鲁湘:这里头记录了光绪的陵寝的整个建设过程。

王志伟:从它的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是一个全景的实录,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因为是清朝,已经是清朝的后期了。

解说:光绪皇帝的崇陵从清末修到了民国,从动工到竣工一直都有照片记录,在百年前,它是官员的工作汇报;在今天,它是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影像资料。不过,老照片里有人物还是更抓人一些,因为有人才有故事。老照片特展还展出了宫女、太监的照片,这些照片有名有姓有来历,宫女太监虽然是小人物,但清末民初的紫禁城中,因为有了他们的形容样貌,便鲜活了许多。这位打秋千的老宫女叫张玉春,她先后服侍过慈禧和隆裕两位太后,想必是有资历又有能力,上了年纪后,有个小太监照顾着,老太太推个秋千也挺好。这些照片都是什么人拍摄的呢?

朱赛虹(故宫图书馆研究馆员):因为当时建了好多照相馆,溥仪家的家庭照,有些就是在荣光照相馆,这就在廊坊头条。除了廊坊头条,还有一个叫琉璃厂,琉璃厂中街的那个地方,叫铸新,就是铸,浇铸的铸,新,新旧的新,铸新。它在琉璃厂的这个中间,叫海王邨公园内,现在这个海王邨还在。

王鲁湘:还在,对,是一个卖旧书的地方。

朱赛虹:对,常照的还有像护国寺有一家,你看叫,它叫护国寺街的西口,西口路北,它有一家,有一家叫贞记照相馆,它前面还有几个字,叫北京电话局。北京电话局贞记照相馆,这个贞是忠贞的贞,日记的记,就像这种。还有在东安市场,老东安市场里边,它叫东华,它下面有的所以这些信息非常重要。

王志伟:这张照片是慈禧太后的一张放大的冲洗出来的照片,它尺寸能超过了60公分以上,这张照片据我们推测,它应该是在民国时代,慈禧已经去世了,可能是宫中在她生辰忌日的时候把这张照片张挂起来用于供奉。

王鲁湘:包括这个框框也是当时的老东西吗?

王志伟:这个框可能是民国时代的,这是个石膏框,这幅照片上面有一个黄色的非常巨大的黄色的盖帘,平常的时候就把这个慈禧的画面蒙住,一一的人是不能够看到她的真容的。

王鲁湘:我们现在所说的遗容是吧?

王志伟:相当于遗容、遗像,在她生辰忌日的时候展出、张挂,用于供奉,这也是一张着色的照片。

老佛爷为拍照改变宫廷礼仪特许御用摄影师免跪

解说:老佛爷太喜欢拍照了,许多规矩都要变一变,御用摄影师跪着对光太吃力了,太后吩咐免跪,御用摄影师还是个大近视眼,御前是不能戴眼镜的。太后吩咐特许戴眼镜,老佛爷还喜欢扮观音拍照,于是格格、宫女、太监跟着一起扮起来。

王鲁湘:你看啊,她照的还挺多,照的还挺认真,每一次照之前肯定都化妆。

朱赛虹:对,能戴的都戴,各种她那个首饰很齐全。

王鲁湘:甚至还作化妆照,打扮成观音,是吧?

朱赛虹:对。

王鲁湘:可见她还是很乐于这个拍照这件事儿?

朱赛虹:对,不光她打扮,她周围的这些像太监啊,宫女啊都打扮。

王鲁湘:跟着一块打扮。

朱赛虹:说是某天在海里照相,在中南海,她肯定是扮观音,旁边她还要写上李莲英,李莲英扮谁谁谁,要戴上什么什么行头,宫女也要戴上什么什么行头,这都有记录。

王鲁湘:很认真地布置下去。

朱赛虹:对对对,这是有记载。

王鲁湘:当时候对宫里头枯燥的生活来说,拍一次照也是一个很愉快的一次事情,一个经验,是吧?

朱赛虹:对对对。

王鲁湘:所以大家就像过节一样的,很隆重的对待它。

朱赛虹:对对对,也算是一个很隆重的一个游乐活动。

王鲁湘:一个游戏。

朱赛虹:休闲活动算是一个。

解说:清宫中有专门档案详细记录慈禧太后的所有玉照,一一登记其形象、件数、场地,共30种,786张,大多数是放大照片。从慈禧太后的几百张照片中挑选照片,难度还不算大,而此次特展的照片是从近两万张照片中筛选出来的,难度与辛苦可想而知。

张荣:也希望就是兼顾到就是说重大历史事件和人们喜闻乐见的。

王鲁湘:对。

张荣:比如大家可能希望看看溥仪家人是什么样子呀,慈禧是什么样子呢?又得兼顾。实际上还有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我们这个展场。

王鲁湘:神武门这个上头空间只有这么大。

张荣:对,我们的空间太小了,大家都特别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又是第一次展出嘛,大家的愿望是非常强烈,就是说我们这些同仁们,特别希望能够借院庆的机会,能够让大家看看我们深藏故宫的这些个老照片。因为原来没有展过,这等于建国已经1949年到今天,已经六十多年了吧,六十多年第一次,所以大家就是千挑万选,所以我们又是几轮的筛选才决定上到神武门上的应该说是272张图片。

解说:此次老照片特展是故宫图书馆主要负责承办的,故宫图书馆在寿安宫,它是乾隆皇帝为太后祝寿修建的,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时,寿安宫便成了故宫图书馆。90年后,殿宇外观风韵犹在,内里却早已改换头面。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光影百年——故宫藏老照片特展是院庆之年推出的首档特展,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重要的社会变革,在这些主张“兴业图强”的高官大臣们的推动引领之下,没落王朝进行了跨入现代文明的最后一次积极尝试。兴办工业、创练新军、新式教育、修建铁路,那个时代留下了大量保存完好的老照片,收藏这些老照片的故宫博物院是家国变迁、历史更迭的重要见证。

王志伟:这是一个用于呈览的照相册。

王鲁湘:给皇上看。

老照片成重要历史见证京张铁路摄影装订成册供皇室观阅

王志伟:给皇上看,给宫廷看的,这套照片册叫京张路工摄影上卷,它是咱们国家第一次由中国人独立设计建造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一个历史的照片。

王鲁湘:就是我们现在去八达岭的那条路吧?

王志伟:对,当时这个从1905年开工到1909年,可以说是提前完工,当时花费据说是在700万两以上,当时是破除了外国人的种种压力吧,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其实是在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铁路施工上的一个非常困难的一个工程,当时我们知道从北京到南口,到八达岭北口这之间要经过几百米的高差,而且弯道多,开掘的隧道的工程难度非常大。所以,当时也是詹天佑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在中国,为中国人长了志气可以说是。

王鲁湘:这里头还有,这是修好了,然后来检验这个。

王志伟:对,验道专车人员的合影。

王鲁湘:合影,官员。

王志伟:当时在通车的时候,在南口,现在南口的那个地方举行了一次茶会。

解说:装订成册用于呈阅的成组照片,最终成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收藏,这些照片是给皇上看的。皇上就是末代皇帝溥仪,溥仪是故宫博物院从宫到院的重要见证人,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后,寄居在天津张园,出宫后的溥仪更加洋派时尚、西装笔挺、风度翩翩,还打起了高尔夫。溥仪离开故宫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

王志伟:当时我们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的位置是在故宫的紫禁城的东华门。

王鲁湘:东华门。

王志伟:门口的一个醒目的牌子上写着,参观故宫博物院由神武门进出,这个位置是在故宫的紫禁城的东侧。

王鲁湘:就是不要从这走,要绕到北边去。

王志伟:对,还要绕到北边去,这部分是反映了早期院史的一些照片,在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号成立前夕吧,清室善后委员会对故宫溥仪留下的这个清宫遗留的文物进行点查,当时点查文物的一些记实的照片。

王鲁湘:封条。

王志伟:对。

王鲁湘:先把房子先封起来,然后就派了这一些善后委员会的人,就是来点查文物,然后还派了军警来维持治安。

王志伟:对。

王鲁湘:是吧?这个就是在点查文物,这个房子里头从内部看,不像是故宫的房子,这个是现代的建筑啊。

王志伟:这个应该是库房,当时紫禁城内的库房应该是。

解说:昔日的皇宫重地变成了普通人自由参观的博物院,将几百年来仅供皇帝享用的珍宝文物变成全民族共同的财富。故宫博物院的成立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宫博物院开放不久,就以它宏观壮丽的宫殿建筑和精美绝伦的古代艺术珍品跻身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列。可惜的是,这样的精彩只持续了不到十年,1933年1月,日寇攻陷山海关,北平危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紧急决定,将部分馆藏文物避敌迁移。从1933年2月起至5月中,将一万多箱文物前后共分五批南迁。

王鲁湘:就在太和广场吗?

王志伟:太和门广场,对,十多年漫漫的南迁之路吧,可以说它的第一站始发在太和门的广场,从北京到上海,到南京,再到四川的后方,然后1948年、1949年有一部分到了台湾,还有一部分回到北京。

王鲁湘:还有一部分在南京。

王志伟:滞留在南京博物院。

王鲁湘:这就是装车。

王志伟:对,当时装车呢,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这些码放整齐的箱件贴附细致的这些封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故宫人守护国宝的一种坚守的精神。

解说:文物南迁照片是本次故宫老照片特展的据点,历史过往转瞬即逝,照片将瞬间捕捉定格为永恒,原汁原味的呈现百年来的风雨,这是老照片的巨大魅力。

[责任编辑:冯婧]

2015-06-13文化大观园 光影百年——故宫老照片特展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06/13/f9d5e6aa-7f7c-42a0-a64b-1419f6ac6c44.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