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慈禧的瓷器(下)2013.05.18


来源:凤凰文化

作为统治者,慈禧朝纲独揽,擅权专政,作为女人,她嗜京戏,好书法绘画,其宫廷生活奢靡繁冗,颇具色彩,在她执政时期下令烧造的瓷器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慈禧的瓷器尽管绚丽,但也只是一朵短命的昙花,当它谢幕后便是无尽而单调的黑夜。然而有一句老话讲,”百代消亡,唯瓷永存“,纵使时代如何变迁,这抹辉煌帝国的最后余晖在今天仍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代帝后的奢靡生活。

 作为统治者,慈禧朝纲独揽,擅权专政,作为女人,她嗜京戏,好书法绘画,其宫廷生活奢靡繁冗,颇具色彩,在她执政时期下令烧造的瓷器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慈禧的瓷器尽管绚丽,但也只是一朵短命的昙花,当它谢幕后便是无尽而单调的黑夜。然而有一句老话讲,”百代消亡,唯瓷永存“,纵使时代如何变迁,这抹辉煌帝国的最后余晖在今天仍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代帝后的奢靡生活。

清朝报销手续严格差一钱都不行

核心提示:慈禧万寿用瓷是光绪时期宫廷制瓷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造型式样几乎囊括了传统的各类琢,圆器。除去帝王的大婚和寿辰外,作为皇家御窑厂的景德镇又会在什么时候接受到瓷器烧造的任务呢?

凤凰卫视5月18日《文化大观园》,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它们诞生于晚清,一个变革与动荡的年代。

吕成龙: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解说:它们深居皇宫,装着满腹不能言说的故事。

吕成龙:本来是想这个瓷器搁那儿去用的,后来这个圆明园被烧了。

解说:它们是这座落寞帝国最后的颜面,它们有着共同的主人,慈禧。《慈禧的瓷器》,《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慈溪的瓷器》上集回顾

吕成龙:应该说太平天国应该说从咸丰元年吧,一直到这个咸丰六年的时候,就攻占了景德镇,把这个御窑厂都给烧了,就剩下了一个可能是这种地基了。

任万平:按档案记载,最多的有一个记录是一万零七十二件,像现在我们故宫还现存的有三千多件。

吕成龙:这个大婚用瓷啊,应该说是在这个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啊,它是一个很重要一个节点,总体来讲呢,她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我是想,在这个时期的御用瓷器的烧造方面啊,我们就应该实事求是来反映这段历史。

清朝烧制瓷器不计工本报销手续繁琐严格

王鲁湘:大家好,这里是《文化大观园》,明清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辉煌时期,朝廷在景德镇开办御窑厂,集中全国最优秀制瓷人才,同时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汇集了全国制瓷技艺的精华,使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的制瓷中心。

及至康雍乾三代,帝王对瓷业生产所有表现出的空前热情使景德镇的制瓷工艺达到巅峰,以青花为代表的彩绘瓷以颜色釉的烧造,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随着清朝的衰败,学术界曾早早地得出结论,中国瓷器“乾隆之后,殆无足观,然而正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展上,所展出的一百件瓷器,无疑是对这种说法的颠覆。当一个女人执掌大权,坐拥万里江山,尽享珠宝珍器,其奢华明艳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清制瓷业又能否恢复到康雍乾时期的盛世呢?

清朝烧制瓷器报销手续繁琐严格

解说:光绪时期,整个大清帝国正处于内忧外困的阴霾之中,但是这似乎并不妨碍在紫禁城内为慈禧太后大办寿辰庆典。为了配合祝寿活动,京城里的大小官员像发了疯似的,想尽法子博取这位女皇的欢心。景德镇御窑厂更要提前几年就开始忙碌,专门为慈禧烧造大寿用瓷。

这次”故宫珍藏·慈禧的瓷器“展,所展出的第二部分便是慈禧的”万寿用瓷“。

吕成龙:像这个”五蝠捧寿“,这也是最常见的,就是祝寿用的,是吧,五个蓝蝙蝠,捧着一个金色的团寿,这种盖碗是喝茶用的,喝茶用的,这个在清代很流行的,特别是在晚清很流行这种。

解说:慈禧万寿用瓷是光绪时期宫廷制瓷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次,造型式样几乎囊括了传统的各类琢,圆器。除去帝王的大婚和寿辰外,作为皇家御窑厂的景德镇又会在什么时候接受到瓷器烧造的任务呢?

吕成龙:清代的这个景德镇御窑厂烧造这个瓷器啊,实际上它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就叫大运瓷器,你看这个档案上都说大运瓷器、大运瓷器,大运瓷器是什么?就是说历年啊,常例,按照常例来烧造的,比如说就是宫廷里日常使用,或者节令使用,或者是皇帝赏赐用的。还有一种就是说我们叫传办瓷器。

王鲁湘:传办。

吕成龙:传办瓷器就是同治、光绪时候,比如说这个皇帝大婚,跟这个慈禧太后祝寿,这个东西呢不是大运里面的,这是属于就是说,临时因为什么事情来让御窑厂。

王鲁湘:一个主题

吕成龙:赶造的,这类的,这叫传办。还有一种呢就是属于这种贡瓷,怎么说呢?贡奉的,地方的一些官员,自掏腰包与这个宫廷没有关系,烧好了以后呢去进贡给皇帝。

解说:除去官员自掏腰包的贡奉瓷器外,大运瓷器和传办瓷器的烧造都需要大量的经费银两,那么这批银两是否是从大清国库中调拨?如果是的话,如此遥远的路途,运输安全又该如何保证?

吕成龙:原来是淮海关,比如说在雍正时候,后来呢这个我记得那时候,就说拿这个银子过去啊,就是路途太遥远了,也不安全,也不方便,后来说能不能从九江离景德镇,从九江关那儿把这个钱拿来,就运到景德镇去。

王鲁湘:是关税的税银。

吕成龙:对,税银,一般情况下一年都是比如说一万两,九千两一万两,或者是五千两啊,或者是两千五百两,基本上都是这个数字,就是用的这个费用。

解说:如此庞大的费用,是否也暗示着清朝官窑瓷器是以国家之力不惜工本和成本烧制而泵,而御窑厂对烧制瓷器的银两也可以肆意无度地领取呢。

吕成龙:实际上这个话啊,不是那么对的,什么叫不不惜工本,不惜工本好像我这个钱我可以随便用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儿,它这个御窑厂烧造啊,你看我们查一下档案就知道了,这个报销啊,你用了多少钱,然后报销这个手续是非常严格的,那差一钱都不行啊。不能说你差一两了,那个报销啊,你要说跟这个数不对的话,一前都不给你报的,所以这个是非常严格的。

解说:尽管清朝瓷器烧造上的花费有着严格的控制,但在国力衰微的晚清,慈禧仍不肯放过任何一次可以大肆举办庆典的机会。她的四次寿辰更是加重了整个大清的负担。

吕成龙:烧造这个祝寿用瓷,那么它到底用了多少呢?我们可以粗略地算一下,她整个四次大寿,第一次可能就规模很小,就四十岁,然后五十、六十、七十,那么她这四次大寿大概烧的上色瓷器是九万件。

王鲁湘:九万件,算三两一件。

吕成龙:三九二十七嘛,差不多就在三十万两,不过这个数字按道理说在当时来讲,也不得了了。

王鲁湘:因为它只是一个瓷器单项开销。

吕成龙:对啊,再一个是当时国家不是富有啊,国库都空虚啊。

王鲁湘:空虚啊,赔款赔那么多,所以说呢,你比如说,《辛丑条约》一签的时候,最主要一个内容就是赔款,那它那个赔款加上利息,好像我查过一个,《辛丑条约》要赔多少?9.8个亿啊,9.8个亿两白银啊,那你这个说实在的,你还在这儿大肆地祝寿还挥霍,确实这个按道理说是不应该这样的,一下你光烧这个你祝寿用瓷就花了几十万两。

解说:慈禧的每一次”庆寿“,恰恰都与她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行径紧密相连,在她50岁的1884年,爆发了中法战争,日本沉积鲸吞了琉球群岛,在她60岁的1894年呢,甲午战争又爆发了,战争的结果以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而告终。在她70岁的1904年,沙俄与日本侵略者为争夺东北三省而大动干戈,而慈禧却宣布中国严守”中立“,日后,章太炎写下了,”每逢万寿祝疆无“的讽刺诗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慈禧穷奢极欲的需求和大量资金的投入,才使得长期不景气的晚清制瓷业得到了恢复。但是在这次展览中间,我们却发现这些皇家御用的瓷器似乎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完美。

显得很富贵,这就是花开富贵了。

吕成龙:对。

王鲁湘:它底下的那个黄釉啊,是胎的原因,还是釉的原因呢?疙疙瘩瘩的。

吕成龙:它这个还是可能是胎没修得,不是很平,立坯的时候立得不是很好,所以它就显得那种凹凸不平,所以这种现象,如果是在这个康雍乾时期的瓷器上,一般的不会这样。

王鲁湘:这就是废品了。首先你胎都没修啊,对吧。

吕成龙:这个时候在工艺上啊,它总体来讲还是要比前三代的瓷器还要差一些。

解说:相传军阀混战时,孙殿英将慈禧太后的陵墓盗掘一空,墓里价值高达亿万两白银的奇珍异宝数不胜数,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奢侈“太后,她的私人用瓷为何竟会出现如此的瑕疵呢?

它们诞生于晚清,一个变革与动荡的年代。

吕成龙:太平天国、中法战争、中日战争。

解说:它们深居皇宫,装着满腹不能言说的故事。

吕成龙:本来是想这个瓷器搁那儿去用的,后来这个圆明园被烧了。

解说:它们是这座落寞帝国最后的颜面,它们有着共同的主人,慈禧。《慈禧的瓷器》,《文化大观园》正在播出。

慈禧也附庸风雅但审美不足

王鲁湘:一百三十多年前的秋天,紫禁城中一处挂着”大雅斋“匾额的殿堂里,云南籍宫廷女画士缪嘉惠轻舒素腕,在画稿上勾勒完了最后一笔。窗外,秋意渐浓,而画案上一叠叠图稿中的桃花、芍药、牡丹、栀子却争奇斗艳,生机盎然。这位深得慈禧眷顾,在慈禧画室供奉了十多年的女画士,终于完成了以”大雅斋“命名的慈禧御用瓷器纸张的设计。然而同画稿上和暖的春意相比,晚清的山河且是一片萧素,一百多年后的今天,这批久藏深宫,由慈禧太后专门为自己设计、烧制的”大雅斋“款瓷器也与同治大婚,慈禧万寿瓷器一起被请到了首都博物馆重现于世人眼前。

设计稿是这样的。

吕成龙:对。

王鲁湘:设计稿是这样的,画出来以后是这样的,你看它做了很多变动的是它的叶子的画法。

吕成龙:是。

王鲁湘:就是花和叶的画法和这个设计稿有很大的差别。

吕成龙:对,应该说这个画的算不错了,你像这个桃子上啊,设计稿上好像这些点点还没这么多呢,你看这上面这些点点还多一些。

王鲁湘:就是民间画匠啊,其实跟那个皇太后的趣味很接近,皇太后啊喜欢热闹,喜欢满,是吧,喜欢丰富。那么民间工匠,你看,文人讲究留空,但到了民间工匠,把你留空的地方我全给你填满,倒反而更符合太后的这个审美趣味。

吕成龙:对对,有点儿吧。

解说:在慈禧前,历朝烧造的御用瓷器都未发现有完整的纸张传世,那么御用瓷器的纸张是一直就有,还是慈禧时所独具的呢?

吕成龙:清代御用瓷器烧造啊,它这个样子都是一般从宫廷来出样,它有几种,一种是这个木样,这个宫里木工啊把它削成木样,然后发往景德镇照着做。还有一种是这个纸样,就是画在纸上,大量的是纸样。所以说同治、光绪这个时期啊,应该说是在中国陶器发展史上,刚才讲有几个特点,这个成批的纸样啊保留下来,这个也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

王鲁湘:档案。

吕成龙:这以前的啊,比如我们宫里还有道光的,那都是不完整的,道光之前根本就几乎就没了。

解说:然而慈禧时期的瓷器与纸样间的差别颇大,这或许是工匠为了满足老佛爷的独特趣味,又或许是他们的技艺有限,无法按照纸样进行完全临摹。那么在瓷业盛世的康雍乾时期,瓷器和纸样间是否也存在着这种差异呢?

吕成龙:你说雍正、乾隆时候呢,那个时候它本身那个景德镇画瓷器那些工匠呢,艺术修养就更高一些,而且它可能在当时选这些画工的时候,也是唐英在那儿,应该很严格的。但还有一些,你比如珐琅彩,那是在宫里,就是宫廷画家来画的,那是伺候皇上的,那是从全国征调的最高的绘画水平的人,你想那肯定是好。

那同治、光绪这个时期呢,刚才还是讲了它受那种停烧啊,又重新募集工匠的影响,肯定这些工匠的艺术品位啊各方面要差一些。所以说呢,这确实也是影响到能不能完全体现纸样的一个因素。

解说:尽管慈禧时期这批宫廷画士更多的创意、设计连同有可能焕发的绚烂光彩,都被衰退的局势所打断。但他们所绘的纸样却悄无声息地留在了紫禁城。在康雍乾时期,这些宫廷供养的画士仅被称作画画人,到了慈禧专权时,才改称他们为画士。

如此厚爱,和慈禧本人也十分喜爱绘画有关,现流传下的一些慈禧墨宝,让人不禁感叹老佛爷的艺术修为。但是一些专家学者却对这些字画是否出自慈禧亲笔提出了质疑。

吕成龙:慈禧太后这个人呢就是说也附庸风雅,也是想跟以前的这些帝王一样啊,是吧。所以说她呢。

王鲁湘:允文允武。

吕成龙:对,也会舞文弄墨的,也会写书法呀,绘画,所以关于这方面呢,也有一些搞书画的人专门研究过。实际上她很多都是属于代笔,当时是朝廷上这个江亭制造我记得好像是,让那边去找民间的,去找两位这种画画画得好的,还得女的,专门去宫里呢,来伺候这个慈禧太后写书法呀,练绘画。

好像当时是选中了一个云南的一个女的,叫缪嘉惠。

王鲁湘:缪嘉惠,对。

吕成龙:还选中了一个浙江的一个女的,叫王韶。就是那个韶山的韶。这个姓王的这个王韶可能就是因为属于那种啊不太会来事儿,后来慈禧太后就不喜欢她,后来就把她。

王鲁湘:就出宫了。

吕成龙:出宫了,后来这个缪嘉惠她在宫里就一直伺候着慈禧,所以一般就说,有些画很可能就是缪嘉惠画好了,慈禧呢落个款,一般都是这样的。

解说:尽管这些字画是否为慈禧的真迹尚有争议,但我们不难从中看出慈禧附庸风雅的品位。由缪嘉惠为首的宫廷画士设计,以其画室名”大雅斋“归款的瓷器,艺术水平更是到达了晚清瓷业的巅峰。然而部分大雅斋的瓷器上还有另一堂款”天地一家春“,这两个堂款为何会出现在同一瓷器上?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吕成龙:大雅斋呢是这么一个情况,它是这个咸丰五年的时候,那么宫里呢说要给一些宫殿呢添这个匾额,添这个匾额,咸丰皇帝就赐给了这个,当时还是懿妃的这个慈禧,就说是大雅斋,当时做了两块匾,一块呢就是说在宫里,另外一块就是挂在这个圆明园,天地一家春里边一个殿里边。后来这个援兵圆被烧了,被烧了以后这个建筑也没了,这个匾也就烧了就没了,这种并列的,这个款,这种瓷器。实际上这批东西呢是当时是同治十三年吧,传办的,本来是想圆明园那个天地一家春那边恢复以后。

王鲁湘:再摆进去。

吕成龙:对,再把这个瓷器搁那儿去用的。

解说:但是随着圆明园修复工程的被迫停止,”天地一家春“内的大雅斋永远只能随着美好的回忆,存在慈禧太后的内心深处。自此大雅斋后期的瓷器再也不见”天地一家春“的堂款。那么这批承载着一代女王,无尽热爱和期许的大雅斋瓷器和康雍乾时期相比又如何呢?

吕成龙:要是说她的这种艺术品位啊,你要说跟雍正、乾隆皇上比起来,肯定不是一个档次的。

王鲁湘:对。

吕成龙:那么我们看这些瓷器上呢,也主要是一些花卉、花鸟,我们说高一层次的那种人物故事啊,山水啊,基本上没有了。

王鲁湘:诗文呢?

吕成龙:对,诗文也没有,另外你看看这些画儿呢,都是比较,你看这些画在这些瓷器上的画都比较平,就是我们说缺乏韵味儿。跟这个民间的这些好像。

王鲁湘:更接近一些。

吕成龙:对,色彩上也是这种大红大绿,好像跟民间的这种审美更接近一些。

解说:统治者审美的不足,以及名匠流失,工艺失传,后继乏人等等问题,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王朝没落时,工艺也随之式微的命运。但是纵观整个清瓷业史。又该给这些慈禧的瓷器以怎样的评价呢

吕成龙:同治大婚,他开创了皇帝大婚啊,大规模去传办这种大婚用瓷的一个先例,而慈禧太后呢也是,慈禧太后她祝寿,太后,太后过生日,她的寿辰,让景德镇御窑厂大规模烧造御用瓷器,这也是开了一个先例。

王鲁湘:主题性的,我们就说叫主题性的。

对,所以说呢,我们从这些方面来讲呢,就是说它有它的特点,所以说它保留下来的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它完整的成套的这种瓷器是什么样。就在以前,很难有这种保留到,这种完整的一套一套的。

另外一个就是说,还有它保留下来的这些画样,都能跟实物对应,对照。

王鲁湘:对,有完整的档案、设计图稿和制成品。

吕成龙:对,另外一个确实是,天平国家把御窑厂毁了以后,那么停烧了十年,那么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呢,同治大婚这个机会呢,把这个御窑厂又恢复起来。所以说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还是它有它积极一方面的。当然确实是慈禧为了祝寿,也确实是浪费了很多,花费了很多银两啊,那是另外一回事儿,那是另外一个角度去看了。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呢,它是有它积极意义的。

王鲁湘:积极的一面。

作为统治者,慈禧朝纲独揽,擅权专政,作为女人,她嗜京戏,好书法绘画,其宫廷生活奢靡繁冗,颇具色彩,在她执政时期下令烧造的瓷器为渐趋衰微的晚清制瓷业平添了一道独特风景。其中,拍卖场上出现的”大雅斋“款的器物,价格最高者达到700万元。但是当一个民族包括文化方面,全方位的从领先世界到落后,被边缘化,即使可以偶露峥嵘,也改变不了大势已去的定居。和后文艺复兴时代的威尼斯画派一样,慈禧的瓷器尽管绚丽,但也只是一朵短命的昙花,当它谢幕后便是无尽而单调的黑夜。然而有一句老话讲,”百代消亡,唯瓷永存“,纵使时代如何变迁,这抹辉煌帝国的最后余晖在今天仍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代帝后的奢靡生活。好,我们下周再见。

[责任编辑:冯婧]

2013-05-18文化大观园 慈禧的瓷器(下) http://img.ifeng.com/itvimg//2013/05/18/5ad19672-33b7-4d77-82f3-3ab936b481b5140.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