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两岸故宫一个甲子的聚首——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上)2009.11.07


来源:凤凰文化

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这一天之后,那些曾经在紫禁城、养心殿朝夕相处的文物“伙伴们”,便开始了隔水相望。一个故宫,有了两个博物院。不过,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故宫文物同根同源的血脉。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破冰”,海峡两岸的故宫文物也不再寂寞。

 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这一天之后,那些曾经在紫禁城、养心殿朝夕相处的文物“伙伴们”,便开始了隔水相望。一个故宫,有了两个博物院。不过,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故宫文物同根同源的血脉。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破冰”,海峡两岸的故宫文物也不再寂寞。2009年 10月7日,台北故宫“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正式揭幕,246件参展文物中,有37件借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居两岸的故宫国宝们在这一刻实现了重逢。

两岸故宫一个甲子的聚首(上)

1965年11月12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从这一天之后,那些曾经在紫禁城、养心殿朝夕相处的文物“伙伴们”,便开始了隔水相望。一个故宫,有了两个博物院。不过,一个甲子的政治风云,改变不了故宫文物同根同源的血脉。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破冰”,海峡两岸的故宫文物也不再寂寞。今年的10月7日,台北故宫“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正式揭幕,246件参展文物中,有37件借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分居两岸的故宫国宝们在这一刻实现了重逢。用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的话来说,故宫掀开了新的一页。

2009年9月22日,北京故宫借出的四箱37件文物正式装箱启运。在启运仪式上,北京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的致辞,道出了两岸故宫人对这一刻的殷切期盼。

李季:今天,我们两岸故宫人一起装箱启运,是赶赴一场久违的约会,是实现一次久别的重逢,是偿还一个久欠的拥抱。我想,这些文物如果有灵性,也会按捺不住最后的期待,焦急盼望着,与当时在养心殿,在紫禁城朝夕相处的文物“伙伴们”,再次汇聚一堂的时刻。

2009年10月7日,北京故宫的郑欣淼院长和台北故宫的周功鑫院长,一同揭开了“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在序幕。前来参观的众多游客,除了来此见证两岸故宫的首次合作,历史上那位毁誉参半的雍正皇帝,也是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

王鲁湘:周院长您好。

周功鑫:您好。

王鲁湘:这一次的这个两岸携手做这样一个两岸故宫的文物展览,为什么会独独地选择了雍正这样一个选题。

周功鑫:有几种考虑了,第一种考虑是在去年5月20日,我是第二度回到故宫博物院,当时,因为做我们博物馆员知道,要做一个好的展览,时间要长,可是就我们故宫要在当前要马上推出一个像样的展览,那就要找自己比较能掌握的。我们的同仁,我们一起做了一些讨论,当时呢我们想,乾隆我们做过,那雍正呢,我自己从我艺术史的角度,在前一任27年,接触这个我们故宫的藏品,就发现雍正朝的这个时期的艺术品,就是做得那么雅致,是那么地精美,所以对他就很有兴趣,那我们说,我们就做这个雍正。

2008年12月,台北故宫筹办雍正大展的过程中,发现缺少雍正朝服肖像画等一些相关文物,于是有了向北京故宫提出借展的构想。谁也没料到,这次试探性的接触,竟成为了两岸故宫在隔绝60载后,破冰之旅的导火线。双方似乎都带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开始了这翘首以盼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周功鑫:当时在今年2月14号到19号,我们在访问北京故宫的时候,(2月)15号做成了这个九项共识,那里面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雍正展,我们共同来举办雍正展。

王鲁湘:当时跟北京故宫博物院提出的时候,他们也很,就欣然同意。

周功鑫:对,欣然同意,而且是全力配合。

王鲁湘:那这次的这个展陈的雍正文物中间,来自大陆的文物,和台湾的文物之间互相有什么互补性呢?

周功鑫:很强,非常地强,因为在我们的收藏里面,我们是档案非常地全,那另外呢,就是我们的收藏里面,那些呈现,就是雍正的所谓他那个品位的,像瓷器里面的画珐琅,还有他仿过去的历代的,所以我们这方面的这个收藏蛮多的,能呈现他的品位也可以。那唯一就是我们缺乏的就是雍正这样的一个皇帝,怎么样让观众们能有一个具象的印象,具体的印象。

王鲁湘:能够立体起来。

周功鑫:立体,对,像雍正的这个所谓的这个,他的朝服肖像。

王鲁湘:那个巨大的那幅肖像。

周功鑫:还有呢,我们也知道北京故宫收藏了不少雍正的所谓的生活画像,那更能呈现雍正在平常生活另外的一面。

王鲁湘:像十二月行乐图。

周功鑫:是,是的,还有这个美人图,呈现江南美女的那份婉约,是佳作。

王鲁湘:是佳作,而且中间好像有一幅美人图,后面摆的那个博古架里面,有一件汝窑的瓷器,就是我们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是吧。

周功鑫:是的,事实上那个博古架上面,还不止这个水仙盘这个汝窑,不止这一件,还有宣德的祭红的僧帽壶,还有这个铜器,还有几件都是我们,刚好就在我们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

王鲁湘:所以像这个实际上形成某种珠联璧合的感觉。

周功鑫:是是,所以这次的这个展出,让观众们,能够有一个,就是全方位的认识,对于雍正他的评价,应该是不一样的。

如今,雍正大展仍然在展出之中。来自两岸的文物,共同铺陈了雍正其人、其政及其文化艺术成就,让观众对雍正皇帝有了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在众多参展文物中,来自北京故宫的大幅《雍正朝服像》,占据了展厅正中最显著的位置。

郑欣淼:这一张就是雍正的朝服坐像。

王鲁湘:这是从北京故宫运来的。

郑欣淼:对对,那在这个画像里面,事实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雍正在登基的时候,因为他登基时候是45岁以后登基的,一个中年之后的模样。

王鲁湘:这个描写的雍正的形象有些地方是很像的,比如说他天表比较饱满,这个帽子盖着,但是还是能看得出来,说他鼻子很高,这个鼻子是很高的,说目光炯炯有神,是个小眼睛,满族人很多人都是小眼睛,但是还算是有神,是吧。

郑欣淼:是,那在这里看到,耳朵确实有那个所谓的丰垂的,很厚的那个样子。

王鲁湘:我这才看到,雍正啊,有一个小痦子,痦子上还长了几根毛。

郑欣淼:对,这个非常细,事实上我们待会儿还会看到另外一个画像,也是如果没有很近的去看,没有注意到这颗小痣。这也是个特别的,可以看到,确实真的是对着本尊去画这个画。

这是1991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其中的四阿哥胤禛与禁军首领隆科多密谋,篡改康熙遗诏的情节,让很多人将雍正视为了袁世凯一般的“窃国大盗”,而这,还只是雍正篡位众多版本中的一个。

在民间传说中,雍正皇帝是一个弑父篡位、生性多疑、狡诈凶暴、善弄权术的统治者,尤其是他将康熙遗诏中的“传位十四子”篡改为“传位于四子”的传说,更是自他登基之日起,便被闹得沸沸扬扬。然而,在历史记载中,这位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代君主,却是一位刚毅果决、勤政爱民、勇于革新、赏罚分明的君主,正是他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那么,真正的雍正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皇帝,传说与文献,到底哪一个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台北故宫这一次雍正大展,就是要来回答人们的这个问题。

冯明珠:我们这一次在整个展览的第一单元里面,我们就铺陈这个雍正跟皇父的关系,跟康熙的关系。我们用了非常多保存下来的文物,说明康熙传位给雍正,并不是全然无谱的事情。

王鲁湘:还是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的。

冯明珠:有。

郑欣淼:在这件当中很清楚看到,在《大义觉迷录》里面,是在雍正七年所刊行的一本,当时雍正把有关他许多的谣言,把它最后出版,自己给自己辩解。这里提到说,你看看谈论圣祖皇帝原传十四阿哥天下,皇上将十字改为于字,这是一个,就是把十改为于。

王鲁湘:对。

郑欣淼:十四阿哥他亲弟弟嘛,他竟然把十改为于,这是一个说法。

王鲁湘:还有一个说法,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这就是他毒死他父亲的,这些的谣言就表示雍正用一些不法的手段,来谋取这个王位,那事实上是外间对他传言,这是很明显的,就是在雍正登基了以后,有一些当初的竞争者,因为那个帝梦成空,在外面散播谣言的一个过程,雍正在这一年颁布了《大义觉迷录》,把这些彻彻底底要去辩白。

王鲁湘:结果越辩越黑,越抹越黑是吧,这些传说反而本来一般的人还不太知道,这么一来天下皆知。

郑欣淼:对,他没有在意雍正辩白了什么,而是大家对宫廷,或者说皇帝的生活,有更多的一些,更多的好奇,所以说到了乾隆继位以后,就把这本书禁了,毁了,把它销掉了。那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借来的《康熙遗诏》。

王鲁湘:这个遗诏,这个遗诏的真实性是没问题吧。

郑欣淼:很多的讨论,就是说有关遗诏,因为毕竟遗诏它本身是在雍正继位之后所写出来的,但事实上是我们可以比对说,我们院藏有一本就是说圣祖康熙的本记,这本本记里面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就是康熙56年的记载,这一年的记载的内容,我们竟然后来跟他遗诏比对,内容几乎大同小异。

王鲁湘:跟康熙61年的这个康熙遗诏大同小异。

郑欣淼:唯独不同的就是倒数第三行,就是多了这几句话,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在这里我们看到说,事实上满族的家庭里面,父亲叫他的儿子事实上有一个习惯就是“皇第几子”,那如果是说皇四子,或者皇十四子,如果是说把十改为于的话,皇十四子,改皇于四子,把十改为于的话,那也不通的。当然我们这一次所借来的只有汉文的部分,满文的部分那个是更难改了,所以说篡改遗诏也好,或者说毒死他父亲,用不法的手段来争取到,得到王位,事实上这些传闻,我们可以透过很多的一些档案,还有一些遗诏,多多少少,慢慢陆续地去理清彼此的关系。

王鲁湘:也就是说,我们至少从现存的官方的文献和档案里,看不出任何有雍正矫诏,毒父,然后篡位的这种东西,他应该说是正常的,按照康熙的遗诏,和他的心愿,然后继承大统的。

冯明珠: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然后到了可以长大成人,16岁以上,有资格去争取王位的人,有20个之多,他们出自于17个后妃,你可见其复杂度,而且康熙有几个儿子,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个老四就是胤禛,老八,十四,他们从小也都是跟着父亲,像雍正来说,他九岁就随父亲出征了,征噶尔丹,他22岁吧,就封贝勒,32岁就封亲王,所以然后给他了,赏给他后来的雍和宫是他的宅地,也把圆明园赏赐给了他,也把那个热河行宫里面的狮子园也赏给了他,像这些对他的蓄意的栽培,以及非常多的赏赐,也说明,最起码来说,康熙皇帝是非常重视这个儿子的。

王鲁湘:雍正实际上到45岁才继位,是的。那么45岁才登基,康熙对他的评价,包括雍正自己的评价就是他是至孝,大孝,也就是说,他就是在康熙面前表现得特别地孝,和他的性格其实是有矛盾的,因为按照康熙对他的评价,说他小时候是特别暴躁,很容易急躁的一个人是吧。

冯明珠:急躁跟一个孩子的孝不孝顺,其实是两回事,所以他自小是急躁,所以他父亲,康熙常常叫他戒急用忍,所以当他登基了之后,他常常,他就把它做成挂屏,挂在他的办公桌的前方,

王鲁湘:成为一个座右铭似的东西了。

冯明珠:对对,所以他也常常用戒急用忍,去告诫他的群臣,让他们在,在推动政经改革的时候,你们也要耐着性子慢慢地去推,所以这是,至于他的诚孝,那很多人说他装出来的,倘若作为儿子的,即便今天我们为了孝顺父亲,或者父母,我们装出了非常孝顺,那也是孝,这也是孝。这是很难做的。所以,他知道他父亲重农,他就表达了他非常重视农业,他继政,登基以后,他真的大力地推动他的农业,这也是事实。那他知道他父亲不喜欢兄弟们争位,然后逼爸爸说出你到底要传位给谁,他就不谈,他就从来不提这事,他不提这事,是不是这也是很对,就让爸爸不要烦心了,所以他常常当他父亲,在因为老八,在争取帝位,而惹怒了康熙,康熙指责老八,甚至指责皇太子的时候,雍正都在帮他的兄弟们说话,所以我觉得这也不是,如果这样是装出来的,其实也充分表达了,他知道父亲不喜欢什么,他尽量在父亲面前,就不做什么,让爸爸能够,最起码面对他的时候,他是不要那么烦心的。

王鲁湘:就是不忤逆父亲的意旨。

冯明珠:对,这就是诚孝啊,即使我们今天做人子女了,我们这样对爸爸对父母,就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王鲁湘:对对,

冯明珠:其实我个人研读这一段历史,因为在雍正在这个皇位继承战之中,他基本上是松懈了所有兄弟对他的戒心,所以当他,到最后是落到他身上,他的兄弟们的讶异的程度是非常地惊讶的,所以转化成为一种反对的力量,所以导致了他继位之后,他跟兄弟们的对立。

郑欣淼:我们第三单元就是那个与弘历的关系,乾隆了,与儿子了。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我们事实上是那个在这个资料当中,我们展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就是世宗皇帝的实录,我们为什么,在这本书里面,要表现他跟弘历的关系,最主要是雍正登基以后,一个最重要的更改了,改变了满族皇位继承的方法,就是称为“秘密建储法”,秘密建储法就是说皇帝他把未来的储君的名字,写在一个条子里面去,放在一个盒子,摆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的匾额上面,那事实上这个就是从雍正时候开始的,有外面的一个传言说雍正轻功很好,他蹦上去以后,当康熙驾崩之后,他跳上去,从正大光明的匾额(后)拿下来改了,把十改为于,事实上我们很清楚,刚才讲了,这一种把未来王位继承人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额的是他自己本人。

王鲁湘:是雍正才开始的,康熙的时候还没有。

郑欣淼:还没有,实际上外面的人也是对这个传位制度,已经也搞混了,也不懂,那另外一点要注意的是,这个秘密建储法,据说颁布的时候是在雍正元年的八月,这一年实际上是雍正才刚继位,我们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雍正一继位了以后,那么急地去马上确定他未来王位继承人,我们的解释是认为说,主要是因为当时雍正感受到自己的那个人身安危,整个政局危机的状况,所以才会马上去立未来的王位继承人,他很担心他自己有任何的状况的时候,王位引起了王室之间的斗争,这是雍正另外一个智慧。

王鲁湘:这也是一种政治智慧,也是一种智慧,他这样做的话,一个像您说的那样,避免了一旦他遭遇不测,然后引起天下大乱,因为王位没有明确的继承人,再一个也是,从此就禁止了皇子之间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把内部的亲族之间的政治斗争,把宫廷里面搞得乱七八糟。

郑欣淼:所以,事实上从雍正之后,清朝王位的继承,确立了一个平稳过渡的阶段,以后都没有再出现类似这种的状况。

王鲁湘:对,就是他的最高权利是和平转移的。

郑欣淼:对,叫和平转移,这确实也是雍正另外一个智慧。

王鲁湘:为君难,这个是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借展的)。

郑欣淼:对对对。

王鲁湘:这个是雍正继位的那一年。

郑欣淼:雍正元年所刻出来的,在为君难旁边是两个螭龙,螭龙它的特色就是很会喝水,表示那个肚量很大,可以把整条河的水都喝光,所以说实际上是雍正希望用这种肚量包容所有的反对势力。

王鲁湘:包括他的政敌。

郑欣淼:当然,所以说在这种心情底下,他希望能够继位之初,能够敌对的一些势力,能够屏除私心,能够帮他扶持他,然后治理国家,当然事实上事与愿违了,最后他几个兄弟都一个一个地被杀害了。

王鲁湘:对对对,被他除掉了。

郑欣淼:被他除掉,整肃掉了。

王鲁湘:不得不除了也是。

雍正继位初期,受到两股势力的挑战。一是延续康熙后期王位之争所集结的宗室集团,二是以隆科多、年羹尧等当初拥立他取得大位,以至功高震主的权臣势力。“为君难”这枚印章,反映出雍正身为君主,面临众多抉择的心境。

冯明珠:这个“为君难”是语出《论语·子路》。他说为君难,为臣亦不易。他本来非常宠信年羹尧,到最后他把他杀掉了,那就是他觉得知人善任是很难的。做臣呢,当皇帝宠信于你了之后,你就坐大,这也是最后叫雍正非要把他处理掉,不得不来处理你,收拾你。其实他也很难的,我们这次展出了一个朱批奏折,这是署直吏总督蔡珽给雍正上的一个奏折。那雍正在后面批了很大的一段,就说到,他要杀年羹尧的这件事情。那这个折子其实是蛮好玩的。他讲到,有一天,北京出现了一个奇事,就是一只老虎,从齐化门闯进了北京城,于是九门提督带着一个勇士,叫做新满洲就去追捕这只老虎,这只老虎就逃出了紫禁城,到最后呢,就逃到了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的后院里面了,后来新满洲就追到后院,最后把这只老虎杀掉了,那雍正就说,他说起初他想到,这几天想到要怎么处置年羹尧,本来还没有完全决定,当他发生这个事情之后呢,他说朕意已决,我一定要把他解决掉了。有人解释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也有记者问我是不是真有这只老虎,我说写得那么清楚,应该有这件事吧,那因为他写了谁杀了这只老虎都有了。那对我来说呢,雍正是用这件事情解释养虎为患,所以他最后是把年羹尧处理掉了。

雍正帝45岁登基,58岁突然暴亡,给后世留下了另一个难解的谜团。他在位的短短十三年时间里,留下了洋洋洒洒不下数十万言的手书朱批,这空前绝后的帝业,为他赢得了最勤政皇帝的历史评价。他曾经自评功业:“朕反躬自省,虽不敢媲美三代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对之不愧。”随着民间传说在历史文献面前真相大白,今天的史学界,也都公认他是位承先启后,奠定康乾盛世的明君。

王鲁湘:冯院长,您认为雍正皇帝对自己的这个自我评价,符合他十三年的执政的这个事实吗?

冯明珠:我觉得他是符合的,他作为一个君主,他绝对是一个明君,一个好的君主,那我自己是觉得,越研究,越觉得他在非常多的事情上,刚毅果决,他如果觉得要做的事情,他会雷厉风行地推动,这种刚毅的个性,使得他的政经改革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王鲁湘:就为乾隆盛世的到来,其实铺垫了很好的基础。

冯明珠:当然,因为乾隆的十全武功是要花大把的银子,那在康熙的晚年,财政已经有点拮据了,那十三年里面,这个雍正的肃贪养廉,以及,所有人向藩库还库,就是向布政司,或者向国家借了钱,他一一地都把它追缴回来,奠定了非常好的财政的基础。

雍正从康熙晚期残酷的即位斗争中登上皇帝的宝座,自然对皇权的控制格外重视。他不但创立了凌驾于内阁之上的军机处,还进一步扩大了康熙创立的朱批奏折制度,使得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都能直接向他汇报,由他指挥。这些举措,让他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统治者,同时,也让他自己肩上的担子变得格外沉重。

冯明珠:雍正,就把康熙朝的朱批奏折制度,更加扩大了,所以,他规定奏折必须要自己写,而且不能讨论,所以地方上发生任何一件事情,总督在奏报,巡抚在奏报,学政在奏报,他们其实不通气的。他们不通气,所以地方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可能最清楚了解的人,就是皇帝本人,因为他可能收到五六个奏折,报告的是同一件事情,到最后,他最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中间的矛盾,所以雍正非常累啊,他发明的这个,他扩大了朱批奏折制度,使得他自己,他自己说的,他在雍正六年以前,白天接见大臣,晚上挑灯夜战批折子,常常批到二三更的天,所以起初档案没有出现的时候,也有人说,雍正是过劳死的,对。

郑欣淼:我们看到他登基以后的这份折子。

王鲁湘:登基以后就忙得不行了。

郑欣淼:对,这个写给鄂尔泰的朱批,描写到说,他白天要接见大臣,还有其他繁忙的公务,所以他根本没有心情,也静不下心去批改奏折,后面那个部分,描写他晚上,静下心来了,而且外间的,外省的奏折都是晚间才抵达北京,送到北京,因此他能够安静地静下心来再去批一下。

王鲁湘:他喜欢晚上工作。

郑欣淼:这里头描写,他是个夜猫子,他习惯了,从小就习惯了。

王鲁湘:他到了晚上来精神。

郑欣淼:才来劲。

郑欣淼:这些都是他对一些比较信赖的,欣赏的一些大臣的一些赏赐,比如说这件很有趣的,田文镜这一件,有趣是说,因为田文镜他年纪大了,他身边只有几个女儿,没有儿子,那中国毕竟是重男轻女,所以雍正看到田文镜已经年纪那么大了,还没有儿子,赏了他一道药方,让他广嗣。

王鲁湘:这个药是壮阳的。

郑欣淼:对,可以这么说,而且还怕这个药性不够,还在那个赏赐的药方当中,多配给他两对鹿角。

王鲁湘:也是壮阳的。

郑欣淼:还更强了,让它药性更强,那后来田文镜有没有生到儿子,我们不知道了,但事实上可以看到,雍正他对他喜爱的,欣赏的大臣服务到家,真的是到家了,连他生不生小孩都管得到。

在雍正朝的官书中,我们可以得知,雍正皇帝与中国历代的帝王一般,是个十分迷信的君主。他用人任官,爱看生辰八字,弄得很多大臣不得不捏造八字,以求仕途顺利。此外,雍正对道人炼丹养生,以求长生不老之事,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冯明珠:他在民间找到非常多炼丹的高手,养在圆明园里面,专门帮他配制各种各类的丹药。特别在雍正八年以后,雍正八年,他的弟弟,他最亲的一个弟弟,允祥,怡亲王允祥去世,他非常难过,觉得也是英年早逝,从此以后他有非常注重养生,那非常多的档案,证明他不但自己服丹药,而且把丹药赏给他的大臣。

那现在大陆的档案陆续出现,也发现呢,在雍正的晚年,常常有大批大批的柴火进到圆明园去。

王鲁湘:那就是烧炉子炼丹。

冯明珠:也有一些学者解释,它是烧炉子炼丹,到最后,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证明雍正的死亡,可能跟服丹药有关。

王鲁湘:关于雍正的死亡,也是民间津津乐传的一个东西,说是被吕四娘取了头去。那么他的死亡,现在史学界比较主流的看法,认为是什么?

冯明珠:现在越来越多证据证明,他可能跟服丹药有关,因为他在之前,没有说身体太不适,那到,根据《起居注》的记载,他好像前后只有两天,觉得身体不适,就突然间有个晚上就去世了。

王鲁湘:他好像是子时去世,半夜去世的,但是半夜恰恰是雍正朱批奏折的一个工作时间,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过劳死,也不是说不过去。

冯明珠:也没有,他当然是,因为他非常操劳,这是没有话说,因为他留下这么多朱批奏折,然后他做,十三年,短短的十三年他做了那么多的事,他非常勤政,这绝对是的,尤其在他雍正八年以后,身体也常常觉得不适,所以他要养生,养生就服丹药,服丹药最后可能是不是丹药中毒,这些很多种说法了,但是绝对不会是吕四娘什么血滴子,因为大家看,即便今天紫禁城仍然是那个红墙深锁,一般人怎么进去,固若金汤,在清代的时候紫禁城一直要到重阳门外,整个是一个大的城,你要进得了一个门你也没办法到最后的内廷。

王鲁湘:你要进九个门呢,你怎么可能呢?

冯明珠:这个太难了。

在这次雍正大展的在开幕酒会上,北京故宫的郑欣淼院长曾幽默地说,两岸故宫博物院相隔60年后重聚首,不能不感谢“雍正这个老头”,因为有了他,也才有了这次难得的合作契机。诚然,雍正皇帝的一生争议不断,从继承大统、形式作风、用人行政,甚至死亡原因,总是评价两极,毁誉参半,但在众多批评的声浪中,他的勤政务实,总能为他赢得一份哪怕是最小的尊重。正如雍正自己所言,朕就是这样的汉子,就是这样的秉性,就是这样的一个皇帝。在下一集节目里,我们将带您一睹这位极富个性的帝王的另一面,看看这次大展中展出的那些雍正朝典雅细致、高妙独特的皇家艺术珍品。下周再见。

[责任编辑:冯婧]

2009-11-07智慧东方 两岸故宫雍正文物大展(上) http://d.ifengimg.com/w120_h90/y0.ifengimg.com/pmop/2015/10/11/0046ac28-ae7a-44aa-a6e2-c7f1af3119db.jpg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