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阿列克谢耶维奇:将无数人的声音精心编排在一起


来源:凤凰文化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手法不同寻常,通过将无数人的声音精心编排在一起,让我们对一整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瑞典当地时间10月8日13时(北京时间10月8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Svetlana Alexievich)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以下为诺贝尔奖官网对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介绍:

1948年5月31日,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生于乌克兰城市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她的父亲是白俄罗斯人,母亲是乌克兰人。父亲服完兵役之后,她就举家迁往白俄罗斯,双亲都是教师。阿列克谢耶维奇上完高中后干过教师和记者,并于1967至1972年间在明斯克大学学习新闻专业。

毕业之后,由于发表反政府的观点,她被派到波兰边境布列斯特城的一家地方报纸工作。之后她回到明斯克,在《农业报》工作。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战争中悲惨的女性面庞》(首版1985年推出,1988年出版英文版),她耗费多年采访了数百名参加过二战的女性,以此为基础积累了大量素材。这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宏大书系“乌托邦之声”(Voices of Utopia)的第一部,该书系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描绘了苏联的生活实景。

她的写作手法不同寻常,通过将无数人的声音精心编排在一起,让我们对一整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切尔诺贝利之声》(首版1997年推出,1999年出版英文版)的主题是切尔诺贝利1986年核爆炸的余绪。《锌皮娃娃兵》(首版1990年推出,1992年出版英文版)描绘了苏联1979-1989年间对阿富汗发动的战争。《二手时间:红女人的死去》是“乌托邦之声”的最新力作。此外,她早年写的《最后的见证者》(1985年出版)也是这个她投入一生时间创作的书系的一部分。

有两个人对她产生了重大影响。一位是记录了一战士兵生活的护士兼作家索菲亚·费多尔琴科(1888-1959);另一位是白俄罗斯作家阿列斯·阿达莫维奇(1927-1994),他写下过多部关于二战的报告文学。由于她对现政权的批评,阿列克谢耶维奇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国外居住,比如意大利、法国、德国、瑞典等等。

[责任编辑:杜鑫茂]

标签:阿列克谢耶维奇 诺贝尔文学奖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