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改革开放:偶像变迁30年
2008年12月10日 20:04人民画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选择偶像,各取所需

进入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文化被认为进入了一个颠覆传统、消解深度、调侃权威的“无厘头”时代。香港电影明星周星驰和大陆作家王朔等成了青年的新偶像。

论及周星驰的偶像地位,则必提他主演的《大话西游》系列。1995年拍摄的《大话西游》公映时票房惨淡。到了2000年左右,这部片子却通过网络、VCD等方式率先在年轻人中传播开来。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深深抓住了千百万年轻人的心,以至被称为“星爷”。2001年5月,周星驰在北京大学礼堂受到青年学生英雄式的欢迎。有人评价说:“这是大众文化胜利的又一个标志。”

北京作家王朔,最早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其后改编自他的小说的电视剧《过把瘾》以及冯小刚的喜剧贺岁电影的大获成功,让王朔的名字家喻户晓。他的小说风格独特,笔下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谁”的那份玩世不恭,以及小说中极具地方色彩、充满活力而又通俗的对白,加上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精英立场的反讽与嘲弄,吸引了很多年轻人。

21世纪的今天,网络等媒体的日益发达使得一大批世界各地的娱乐明星占据了人们的眼球。然而,与此同时,娱乐明星偶像风潮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往往是“各领风骚两三年”就被人们忘却了。

除了娱乐明星,今天,对毛泽东、周恩来等政治领袖的崇拜依然在延续;官方树立的新公仆典型也不在少数;姚明、刘翔这样令国人骄傲的运动员也同演艺明星们一样拥有了广泛的“粉丝”;比尔·盖茨、袁隆平、马云等一批知识英雄、企业家则是向往成功和财富的青年人的新偶像;钱钟书、陈丹青等文化精英也拥有自己的崇拜者……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对于偶像的选择其实是各取所需。前所未有的是,有不少人坚称自己的偶像是自己。【撰文 本刊记者 梁夙芳 供图 本刊资料室(除署名外)】

2007年5月12日,2007年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奖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中国“栏上飞人”刘翔(右)荣获年度最佳运动员和最佳人气两项大奖。摄影 李尕/新华社

2007年2月1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NBA全明星周末上,姚明在纪念篮球上签名。摄影 Bill Batist

<< 上一页12下一页 >>
1986年   1983年   偶像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