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流行音乐回顾
2008年10月23日 18:41文摘 】 【打印

在1994年以前的中国流行音乐,对于个人情感抒发还处在遮掩和试探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曾经流行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国心》等还少不了以国家民族作背景,期间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和崔健的《一无所有》则是个人色彩极为突出的另类流行经典。但是到了1994年,在港台流行歌曲依旧如火如荼时,大陆原创流行音乐也开始了一次井喷式的大爆发,宣告了内地流行音乐的复苏。这其中,以崔健、魔岩三杰(窦唯、何勇、张楚)、黑豹乐队、唐朝乐队为代表的摇滚乐,以老狼、高晓松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以陈琳为代表的都市情歌,以杨钰莹、毛宁为代表的青春偶像歌星,迅速成长为大陆流行乐坛的中坚力量,至今他们的影响力在70末/80初一代人的心目中仍然难以磨灭。

当然我们仍旧不能忽视,在那个年代青少年心目中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仍然是以“四大天王”为代表的港台音乐势力。改革开放后(70末/80初)出生的那一代人,可能不熟悉上世纪70年代的许(冠杰)、罗(文)争霸,80年代的谭(咏麟)、张(国荣)争霸,但在他们心智初开的20世纪90年代,却亲身经历了四大天王在流行乐坛争奇斗艳、流光溢彩的时代,“四大天王”光环余晕延续至今,并在2007年“香港回归10周年庆”时再度同台献艺,续写香港流行乐坛的辉煌传奇。“四大天王”及其同时代的港台歌星(如香港的林子祥、李克勤、王杰、梅艳芳、叶倩文,台湾的罗大佑、齐秦、齐豫、童安格等)具备了流行文化所必须的一切因素,如偶像气质、明星话题、流行歌曲等,为70末/80初一代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流行音乐启蒙课。而今明星已老,当年的追星少年如今正在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但当他们开心聚会时,伤心独处时,哼唱的永远是那个时代的流行音乐。

港台流行音乐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是因为他们有比较成熟的造星机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流行文化产业链。以四大天王为例,刘、张、黎、郭四人都是草根阶层中的普通人,只是通过参加艺员培训班或者歌唱比赛脱颖而出,再经过演艺公司的训练和包装,从此走上星途。1994年大陆之所以流行音乐蓬勃发展,也是因为向香港学习的缘故。例如窦唯、何勇、张楚号称“魔岩三杰”,实际上是台湾魔岩唱片公司打出的一个宣传旗号,意在效仿“四大天王”的明星效应,在大陆也造成一股类似风潮。

此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欧美流行音乐通过“打口碟”的方式从香港到广州再到北京,开始在全国各地流行。大约此时开始,中国的流行音乐发烧友们知道了猫王、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老鹰乐队等欧美流行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知道了摇滚、蓝调、说唱、乡村音乐等各种不同的流行音乐形式。正是盗版这种“价格便宜量又足”的传播方式,让中国人在几年之间就吸收和消化了欧美几十年间的流行经典。

港台流行音乐、大陆原创音乐、欧美流行音乐,这些席卷了中国内地、使70末/80初一代人经受了流行文化洗礼的流行风暴,在1994—1995年间爆发并达到高潮,迅速占领了中国流行文化的真空地带,并同样迅速的成为社会主流文化。我们知道,流行文化是一种消费性文化,当时中国社会在经历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徘徊后,终于又回到了市场经济道路上,公众的消费热情被重新点燃,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流行文化产业开始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娱乐圈”的概念初步形成。

回顾1994—1995年至今的一段时间,我们会记起许多和流行音乐相关的流行事物或者现象。例如随身听在青少年当中引起的追捧(以及歌词手抄本在校园中的风行),卡拉0K逐渐走入了大众生活成为一种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是从那时候起,掀起了一股明星“走穴”的风潮。国内许多著名的唱片公司,例如北京的“京文”,广州的“美卡”都是在那个时候创建并走向辉煌的。那个时代的经验告诉我们,一种社会现象将最终演变成为一股文化潮流,而一股文化潮流将最终催生一个产业。只要善于观察,把握先机,就能引领时代。

直到2000年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地流行乐坛都被上述的几股风潮笼罩。所逐渐出现的变化是,内地和港台的音乐人,包括制作人和歌手,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内地流行音乐在专辑制作水平、歌手包装、MV拍摄上逐渐向港台高水平看齐。但是,虽然新人、明星每年都在涌现,例如香港的陈奕迅、谢霆锋,内地的林依轮、满文军,台湾的王力宏、陶喆,但是从总体上看,音乐模式并没有发生变化,听众虽然依然喜欢,却已经没有太多的新鲜感。正在这时候,周杰伦适时出现,以其含糊不清的快节奏唱词、离经叛道的RAP曲风,并巧妙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成功打造出一个全新的音乐模式,引领了一场波及两岸三地的嘻哈乐和中国风奇妙混合的流行音乐风潮。

这股新世纪的风潮,一直延续到当下。当今的中国流行乐坛,到处可见周氏曲风的痕迹。几乎所有的新人都在尝试将典雅隽永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国民间传说、曲艺等)或某些西方经典融入到RAP式的曲风中,用一种年轻人特有的狂放不羁做出另类解读,造成一种迷幻颠倒的效果。从根本上说,这是上层精英文化回归大众的一种表现,是神圣向世俗的一种转变,也是现代消费社会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总体特征。

给大陆流行音乐带来勃勃生机的另一个现象是选秀活动在全国各地的风起云涌,无可置疑的代表就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其实早在1998年左右,国内已经有类似超级女声的选秀活动或者歌唱比赛了。例如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就是一档PK选秀的戏曲节目,在北方的豫、陕、甘、冀、鲁等省份,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热情追捧,长盛不衰;福建东南台的“银河之星大擂台”是在90年代末期收视率很高的一档歌手选秀节目。但是这一切都无法像2005年间以台风登陆般的强势席卷全中国的超级女声那样夺人眼球,颠倒众生。与“超女”相伴而生的“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星光大道”、“快乐男声”等一干选秀节目,形成了全国性的选秀风潮。

以上是对1994—1995年以来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的一个简单回顾。其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或者事件,都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长久的烙印在70末/80初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只要加以分析,我们就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个鲜明的文化标签,运用到网络游戏当中去。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邓东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