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家的30年住房变化
2008年11月19日 18:25东方网 】 【打印

  80年代,上海人以住房紧张著称

  当时住房的主流有两种。一种是没有煤卫的房子,其实就是一间睡觉的房间而已。做饭靠煤球炉,上厕所用马桶,木质的,可以提,用过以后到专门的地方去倒。经常能见到的盛况,是傍晚在弄堂里生煤球的煤烟滚滚,以及清晨倒马桶穿着睡衣睡眼惺忪的大妈们。

  另一种叫拆套户,就是一套普通的房子,被分给好几户人家住。比如3室户,就被拆开分给3个不同人家,这三户人家公用厨房间卫生间。至今老家隔壁的人家还是这么住着,以至于明明是一梯两户的房型,门牌号码却是104~106。

  在那个年代,所谓房子,就是用来放床睡觉的地方,人们压根就没有客厅这种概念。房子都是单位分配的,按姿排辈+按需分配。有一种打分机制,家里几个人多少面积打多少分,独生子女好像还能加一分。有些人一辈子都在等待单位分房子,一年又一年,无力改变现状。  

  90年代,房改了

  原来房子都是单位的,住的人每月缴纳房租,房租很低,不过几十块钱。房改后,房租涨了,涨到数百。政府鼓励大家把自住的房子买下来。买房的售价也是个复杂的计算方法,跟个人的工龄挂钩。基本上,自住的房子买下来都不过1万2万数万块钱。老家的房子,80多平方,内环线以内,以爷爷的级别以及工龄,买下来好像花了不到2万。

  取消福利分房,每月工资内包含住房补贴。从实物分房,变成了货币分房。拿着钱,大家自己去买房子。同时,商品房出现了。商品房的最初,政府提出一系列买房优惠政策:买房可以退税,外地人在上海买房可以上蓝印户口。当时房价低,大家收入也不高。买房,毕竟还是少数人的事情。以我家附近的行情来说,中山公园附近的房子卖6~8千/平方,当时觉得那是一个天价哦~~~~

  进入21世纪,每个人都要买房了

  忽然,房地产蓬勃发展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一是股票,另一就是房子。最近,你买房了没?

  房价一路彪升,但同时,上海人的住房条件产生了飞跃。大家结婚都会买上一套3室2厅,至少也是2室2厅。精致的小区,宽敞的房型,高雅的装修。虽然大家都是百万“负翁”,但不得不承认,生活条件改善了。和母亲结婚时的一间房间公用厨卫相比,现在结婚在一幢近200平的联体别墅内。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陈晓芳   编辑: 彭婷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