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王彬彬:钱理群说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还不规范,那不是对整个80年代学术界的侮辱么?任何时候偷别人的东西都是不对的。老子时代就可以抄别人东西了?孔子时代就可以抄别人东西了?丛林时代你的东西我可以抢过来,原始社会就开始规范了,我这个部落的东西你那个部落不能随便拿过去。进入文明社会,尤其是有了个人言论、个人著述之后,你老子的东西,我孔子就可以随便拿过来么?
个人恩怨?学派之争?沉寂已久的中国学术界炮声隆隆
王彬彬(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汪晖(图片来源:现代快报)
汪晖《反抗绝望》一书封面
葛剑雄:
只要是存在学术不规范的现象都可以批评,不存在时限
韩东:
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能争出什么来呢?
陈村:
如果汪晖承认自己存在抄袭的话,那就该直接道歉
叶开:
学术不规范跟剽窃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作为任何开脱的借口
沉寂已久的中国学术界,因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一篇长文,近日变得热闹起来。王彬彬在文章中直指著名学者、《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抄袭,并列举了抄袭的种种方式。或许因为一南一北两位当事人,在学术界都是成名已久的人物,之前身上都不具备“娱乐元素”,这个事件从一开始都被贴上了“重量级”的标签。因为是重量级,因为严肃元素超过了“娱乐元素”,学术界反而对此反映谨慎,除了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赵京华力挺汪晖外,其余人大多失声。日前,现代快报记者依据手中的一份“学术名单”遍访学术人士,应答者寥寥,但是著名学者葛剑雄,以及韩东、陈村、叶开等一些著名作家还是直白地道出了他们的声音。
汪晖被指抄袭
3月10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王彬彬称,他通过比对发现,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5部中外专著,抄袭手法则包括“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式”、“老老实实式”等。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是著名学者汪晖的博士论文。该书1990年由台湾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1991年,作为《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之一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该书作为《回望鲁迅》丛书之一种,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彬彬所依据的,就是2000年版。
正是这部30余万字的专著,奠定了汪晖的学术地位。王彬彬把它称作汪晖的“第一桶金”。 在鲁迅研究领域,《反抗绝望》也是一部不容忽视的“名著”,自出版以来经常出现在中文系教师开给学生的书单中。用王彬彬的话说,该书“到今天甚至已经具有了‘经典’的性质”。
王彬彬说,在《反抗绝望》中,抄袭和剽窃的现象“很明显”也“很严重”。他根据手头的几本书简单比对后发现,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以下5部中外专著: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美]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美]林毓生《中国意识的危机》、张汝伦《意义的探索》。
王彬彬将汪晖的抄袭手法归为4类: 一是“搅拌式”: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话搅拌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组装式”:将别人书中不同场合说的话,组合在一起。三是“掩耳盗铃式”:将别人的话原原本本地抄下来,或者抄录时稍做文字上的调整,没有冒号、没有引号,但做一个注释,让读者“参见”某某书。四是“老老实实式”:一字不差地将别人的话抄下来,不搅拌、不组装、不让读者“参见”。王彬彬说,在具体的抄袭过程中,有时是几种方式结合起来的。
王彬彬从《反抗绝望》中摘取了12段文字,并与上述5部他人著作中的表述一一对照,以证明汪晖如何剽窃前人研究成果。
谁来为王、汪辩护?
按照王彬彬的说法,发现汪晖著作中问题的过程颇为“意外”。而对于王彬彬把汪晖20年前的论文拿出来“鞭尸”,不少人也表示非常“意外”。作家陈村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时就说,汪晖和王彬彬都是学界非常有名望的教授,出现这样的事情他很意外。作家韩东也认为“还没有定论,就搞得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此举不妥。他认为,对学术同行进行批判至少应该慎重,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有名望学者的学术前途,在还没有哪个明确的机构确定是否抄袭之前,至少他该本着一种与人为善的态度”。
“汪晖抄袭门”事件发生后,学术界明确站出来表明立场的学者并不太多。
鲁迅研究专家、北大教授钱理群差不多是汪晖的首位辩护者。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今天的学术标准来看,《反抗绝望》可能确实在引文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但不能简单称之为剽窃。“在当时看来,只要大致标注出你引用了哪些资料就可以,不像现在,每引用一句话都得加引号。” 钱理群同时表示,该书的核心观点应该是汪晖独立思考的结果,汪晖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不能否定。钱理群表示,他和汪晖向来走得比较近,以前常常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赵京华也是“挺汪派”,“王彬彬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负责任的。王彬彬在文中大谈文风,我恰恰对他的文风很反感。你看他在文中那种冷嘲热讽、那种洋洋得意,让人不舒服,这不利于善意的批评。”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说,“这本书在引文方面确实有不够规范的地方,但这属于技术上的问题。不过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以后要更加注意这些问题。”
而不少网友也认为王彬彬对汪晖的指责是“欲加之罪”。
相比“挺汪派”的强大阵营,王彬彬的势力就显得有点势单力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人支持。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丁帆称,不方便对此事发表看法,尽管个人从学术的角度,对王彬彬的观点持支持态度。
上世纪80年代的学术规范到底如何?
王彬彬对于汪晖论文的指责有二,一是汪文论述语言的文理不通;二是抄袭与剽窃。对于前者,争论并不多,因为每一个人对晦涩的理解本来就不相同,很难有交集。著名作家陈村说,“晦涩的写作可能是个人习惯有关,说这就是学风问题,我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这次论争的焦点其实在第二点,也就是抄袭和剽窃。对于这种指责,钱理群等人已明确回击王彬彬,他们承认书中确实存在引文不够规范等“技术层面的问题”,但他们不认为这算是抄袭。
到底是抄袭还是引文不规范呢?
《收获》杂志编辑叶开接受快报采访时说,剽窃就是剽窃,在学术上绝对不能容忍,没有任何宽容的余地。学术不规范跟剽窃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能作为任何开脱的借口。
至于钱理群为汪晖辩护,说当时做论文不规范。叶开表示这个说法他不同意,二十年前做论文,从大学本科读起,人人都知道应该有什么样的规范,而且这在学者撰写著作时,应是一种基本的常识。引用必须用引号表明,参考和注释也应该标明出处。“如果钱理群认为汪晖连这种最为浅显的常识都不懂的话,我认为是对汪晖的不敬。”
叶开表示,说上个世纪80年代学术存在很多不规范,需要有证据。但即便找出了张三李四的著作不规范弊端,也不能证明80年代就不规范。“恰恰相反,我读过的一些那时出版的学术著作,觉得很规范。别的不说,现成的例子在王彬彬的文章里,他列举的李泽厚等几位学者的著作,无论是国内学者还是译著,都是80年代出版的,哪一部学术不规范了?这些著作如果学术不规范,涉嫌抄袭,我觉得也照样需要批判,这样可以慢慢地、一点点地提升学术自身的道德水准。”
现正在美国费城参加亚洲学会年会的著名学者葛剑雄表示,他尚未看过汪晖的博士论文和他的其他著作,也没看到王彬彬的文章,无法对此事发表具体的意见。但是对于目前的学术不规范现象,葛剑雄则认为:“学术不规范有各种表现,程度不同,下结论时应十分谨慎。例如引文不规范、失注、伪注与抄袭、剽窃之间不仅程度各异,性质也不同,不要轻易决断。”
相关阅读:
相关评论: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葛剑雄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