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出版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3月25日《京华时报》)
王彬彬称,他通过比对发现,汪晖的抄袭对象至少包括李泽厚的《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等5部中外专著,抄袭手法则包括“搅拌式”、“组装式”、“掩耳盗铃式”、“老老实实式”等。汪晖在此前和清华大学的另一位教授秦晖都是笔者比较尊敬的学者,没想到汪晖教授却因为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而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汪晖教授作为一名知名的学者,谁都不曾想到他会在20年前就敢为天下先,以抄袭的方式来换取博士文凭。当下,教授或学生抄袭论文都是公开的秘密,在20年前那种学术风气比较纯正的年代,竟然也有人会抄袭,实在是出人意料。北大教授钱理群在得知此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汪晖教授的博士论文只是引用不规范,而非抄袭。笔者未曾对汪晖的那篇论文和其它著作进行对比,但愿钱教授所言属实。
抄袭论文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从道德上讲,这和偷窃别人的财物无异。但是,在今天的中国高校,毕业生抄袭论文的事情却是屡见不鲜,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据笔者所知,不论是哪一个学习阶段的高校毕业生,抄袭论文的比例都非常大,不说所有的人都在抄袭,也至少有一大半的人的论文是通过抄袭或剽窃完成的。笔者有几位在近年毕业的硕士朋友,他们读书还算是比较认真的,连他们自己都承认他们写的论文也抄袭了很多,因为他们觉得抄袭来的东西够份量,教授喜欢看,担心完全是自己写难以过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高校教育还差强人意,在当时,学生抄袭论文的现象是少之又少的,而且入学的门槛也都比较高,不是凭借真才实学很难登大学的大雅之堂。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九十年代,凭关系和金钱入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再到后来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明显呈现出了良莠不齐的状态。作家韩寒曾毫不客气地将中国的高校比做一所所有钱就能进的大妓院,可谓是一针见血。
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中国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在之前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不少贫困家庭的子女穷得往往连中学都上不起,更不必说上大学了。近年来,虽然很多地方的中小学都免除了学杂费,但学校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在以前,上大学是不要钱的,但在“教育产业化”的浪潮下,各大高校已经沦为了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场所,很明显,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弟,大学的门槛是越来越高,但对于家庭状况较好的人或者社会关系较好的人来说,门槛却是越来越低,难怪从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进入高校的学生人数反而比城市少得多。
既然盈利成为了高校的最终和最大目的,那么,高校在招生上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就会放得很低,不论你是张三李四王麻子,只要有钱或者有关系,就来者不拒,我赚我的钱,你混你的文凭,我们各得其所,何乐而不为?有钱有势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俨然把大学当成了风花雪月和逃避劳动的天堂。等到毕业之前要写论文的时候,这些人往往手足无措,于是,便想到抄袭论文这条终南捷径。试问已经毕业的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你们的毕业论文有几个不是抄袭的?
高校里曾流行这样的段子:“天下论文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有些比较聪明的学生不会去全抄别人的文章,而是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点,而且自己也会不辞辛苦地写上一段,通过这种方式出炉的论文绝少会被认为是抄袭的,教授的阅读范围有限,即使对其中的某一段似曾相识,也往往不会对学生进行追究,只要觉得论文的总体水平过得去就干脆放行算了。硕士和博士论文好像还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才行,于是,很多学生们就只能拿钱去买版面。如今的大学生中,有真才实学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要靠自己的硬本事将论文完成并获得教授的好评和核心期刊的刊用实在是难于上青天。
抄袭论文在中国高校中已经越来越普遍,普遍到很多原本很在乎荣辱的学生都不再以抄袭论文为耻,而高校领导和教授们也欣然默许了这种现实,甚至有时候教授自己都会抄袭别人的论文,这种行为更是在学生面前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中国有句熟话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在高校教师的师德和学术道德都普遍下滑的今天,能指望他们教出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过硬的学生吗?笔者深信,只要中国的高校教育不改变当前的局面,抄袭论文的丑闻还将不断问世。
汪晖教授在学术界还算是德高望重的,即使他的博士论文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但很多人相信,在那之后,他在进行学术创作时应该没有这种劣行,因为谁都知道,抄袭论文对于知名学者来说往往得不偿失。面对王彬彬教授咄咄逼人的揭发态势,汪晖教授理当作出善意的回应,而公众也不必对他穷追猛打,相信汪晖教授能在权衡利弊之后作出明智的选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鲍不平 编辑:王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