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宝马文化之旅征文活动 海洋文化之祖 海峡文化之根 客家文化之旅  

沿途文化遗产简介

象山传承“活态”渔文化

在象山,明清海防文化遗址、古陶窑、古沉船等文物点遍布城乡;渔鼓、龙灯等民间工艺世代相传。[详细]

石浦——富岗如意信俗

妈祖、如意信仰等是象山渔民从事渔业生产中形成的信仰习俗。如意信俗由起身祭、落地祭、守夜、赠礼、客祭、送别祭、回庙祭等组成。[详细]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吸收了中国传统“风水”理念。[详细]

屏南木拱桥技艺

现存的古代木拱廊桥主要分布在闽东北与浙西南的屏南、寿宁、泰顺等为主的山区县市,仅屏南县就有13座,万安桥为全国最长,达98.2米。[详细]

BMW中国文化之旅车队博主获奖者

最感动故事奖:姜玉芳和郑娜。最美瞬间奖:海杰和吴迪;人气奖:众乐乐;两岸特别奖:刘台平。

 
           
 
           
 
           
 
 
BMW博客
 
宝马文化之旅
 
博主刘台平
 
1
博主陈岭
12
博主施沛琳
 
博主郑东阳
 
博主石咏琦
 
博主左小岸
自由玫瑰
博主张雷
博主哥们
榴莲111
 
 
 
11
博主陈娉舒
 
0
myhonny
 
9
haijie18
 
8
博主姜玉芳
 
7
博主dandi
 
6
博主众乐乐
 
6
博主邱灿
 
6
爱心绿袖子
3
博主郑娜
2
驴行秋老虎
 
   征文:由22辆BMW组成的车队,承载着近百名媒体、专家等非遗关注人士探访东南沿海沿线的海洋文化、客家文化及闽南生态保护区,车队还将全方位展现非遗项目的传承人鲜为人知的生活和创作细节,挖掘他们坚守的信念与毅力。参与“BMW2010中国 文化之旅”征文活动,即有机会与BMW车队同行,探访东南沿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点击了解获奖名单】
 
  更多优秀博文>>
 
 

2010"BMW中国文化之旅"路线图

“非遗”保护立法面临冲关之战

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从成都发车,沿途走访四川、甘肃地震灾区,最后到达青海黄南藏族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程历时9天、长达2200公里。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以“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为主题,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宝马爱心基金对部分项目进行了总额达100万元的捐助。 【详细】

2008年10月14日,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再次启航。由22辆BMW汽车组成的车队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南下,途经天津、山东、江苏,到达运河起点浙江杭州,并转道进入了中国第二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媒介文房四宝的重要存续地——古徽州(现黄山市),全程历时十天、行程2,600公里。【详细】

2007年6月,一支由15台BMW汽车组成的车队历时11天、3,500公里,完成了2007“BMW中国文化之旅”的文化探访与保护旅程。车队成员从北京出发,途径北京周口店、山西、陕西、甘肃,最后抵达神传文化的故乡——敦煌,一路探访了超过23项文化遗产项目。BMW捐助文化遗产项目5项,捐赠总额达100万。【详细】

内容:2010“BMW中国文化之旅”将深入探访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追溯海峡两岸一脉相承的精神家园,一一揭开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血脉。车队将从世博举办地上海出发,沿波澜壮阔的东海南下,取道浙江省,途经象山、温州等地,继而进入-福建,深入探访福州、莆田、漳州、潮州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文化重城,最后到达有侨乡美誉的广东省梅州市。【详细】
    主题:寻根溯源,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
    时间:2010.6.8——6.20

活动主办方:BMW中国

合作伙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古代海洋观具有商业性和趋利性的特点

中国古代海洋观念的萌芽首先表现在对海洋具有“行舟楫之便”与“兴渔盐之利”经济属性的基本认识之上,并且这种认识随着生产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得到深化。随着木板船的出现和航海技术的提高,“行舟楫之便”的航海之利已经具备了进行商品交换活动的意义,将航海活动与商品交换活动联系起来,因而也就大大加深了对海洋所具有的社会商品经济属性的认识。【详细】

宁波唐宋以来即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

宁波自唐开元二十年始因山得名“明州”,体现的还是一种 “农耕文明”的话,至明朝洪武十四年,取意 “海定则波宁”改名为 “宁波”,则体现出的是一种鲜明的 “海洋文明”。自唐宋以来,宁波即是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港口;鸦片战争以后,宁波成为 “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又成为“洋洋东方大港”。从河姆渡到句章古港,到宁波老港,再到镇海、北仑新港,港口的外迁、发展也体现了港口不断走近海洋、走向开放性世界的历史轨迹。【详细】

中国民协副主席陶思炎:海洋文化亟待抢救

陶思炎:“首先我国海岸线近两万公里,北、中、南各段均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积淀着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料,且联系着内地与域外,是我国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基地,并构成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历史上还从未对我国的海洋文化资料做过统一而深入的调查,它们散落在实物、文字、图片、风俗、口头文学、信仰观念及其他口述资料中,亟待补课式地加以整体的搜集与整理。其次,随着沿海和海岛开发的深入推进,传统的海洋文化载体正在萎缩,如渔村、海洋神话、海图海志、海洋民俗、盐民船民等都在逐步地减少、弱化或消隐。”【详细】

中国海洋文明介绍

中华民族很早就和海洋打交道,开发海洋资源,开辟海洋通道。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民族的先民一开始就没有超越土地的限制而走向大海。中华文明生长发育的根基在陆地,“以农为本”的思想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基调,而海洋文化不过是大河文化的依附和补充。

华夏海洋文化

从公元前3世纪起,迄至公元15世纪,中国古代的航海业和航海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沿海地区就已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到今天中国人的身影已经遍布所有有海洋的地方。 【详细】

中国古代盐业文化

盐业作为一种古老的行业,自它产生以来,就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有关史料记载的3000多年中,中国古老的海盐业就不断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并闪耀着异彩纷呈、经久不衰的光亮和魅力。【详细】

文化之旅-海洋文化

BMW爱心车队6月10日-6月11日从上海到象山,登山远眺间,在潮起潮落中感悟中国悠远博大的海洋文化。【详细】

妈祖文化经历1000多年 是海峡两岸民间信仰

妈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现象。妈祖民间信仰发源于福建莆田湄洲岛,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妈祖在短暂的生命中,热心扶危济困、救助海难、治病救灾等善行为乡邻感念,“人行善事,死后为神”,民众视她升天为神,称其为“女神”。乡邻感念她的恩德,在湄洲她“升化”的地方建立庙宇,进行祭祀。妈祖信仰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妈祖文化,经历了整整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是其他民间信仰所未曾有过的。【详细】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深厚。伊斯兰教、印度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犹太教、佛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详细】

闽南文化的精神和基本内涵

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从特征上说,它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从地域范围说,它发源于福建泉州地区,逐步向漳州地区、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台湾地区及海南地区扩展;并且沿着江河海岸甚至延伸至东南亚港澳等地区。【详细】

梨园戏是古老戏曲种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过去泉州一带对戏班子也叫大梨园某某班,小梨园某某班。梨园戏,就是流行于晋江、泉州、厦门、龙溪等闽南语系地区的古老戏曲剧种“上路老戏”、“下南老戏”和“戏子”(又称七子班)的统称。梨园戏的唱腔以南曲为主。【详细】

海峡文化是历史形成的一个稳定的文化结构

从总体看,中国文化的走向,有着显著的由内陆文化向海洋文化发展和融合的趋势。台湾海峡地区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自然地理学认为:海峡是连接两个海域的狭长水道。这个定义同时也意味着,海峡是沟通被分割的两块陆地的一片水域。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海峡成为人类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从而将自然地理学意义上的海峡,发展为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海峡。【详细】

妈祖及妈祖文化

妈祖生平

妈祖传说:妈祖化草成杉附舟,救一艘遭遇巨风袭击的商船,这就是《化草救商》的故事。

妈祖称谓:妈祖有许多名称,如林氏女、神女、默、默娘、妈祖、婆祖、灵女、林夫人、天妃等。

妈祖民间信仰功用:人们将妈祖视为海神、生育之神等加以崇拜,妈祖甚至成为生命保护神,有驱疫的作用。

文化之旅-妈祖大爱:BMW爱心车队6月12日-6月15日从温州到晋江,谒见全球华人共同尊崇的妈祖。【详细】

客家方言介绍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

客家山歌介绍

世界各地客家研究专家认为,相对于其它语言体系,客家方言保留了更多唐宋以前的语音、语法结构和词汇内容,有着更多的“古风遗韵”。因此,学术界认定,客家方言对研究中国古汉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保存完好且一直使用至今的语言“活化石”。 【详细】

围龙式围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梅县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围龙式围屋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最多,规模宏伟,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围龙式围屋的主体是堂屋。有一部分围龙式围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详细】

“要唱山歌只管来,拿条凳子坐下来;唱到鸡毛沉落水,唱到石头浮起来。”客家人能歌,在广阔的田野里,在美丽的江河堤畔,总能听到悠扬甜美的曲调。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起自唐代,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梅州等客家人聚居地。【详细】

清代至解放前,是客家这一产生自农业文明时期的汉族最大民系的成熟期。自东汉末年开始,经过1800多年间先后5次大迁徙,客家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系特征。尤其是清代以来,梅州(即嘉应州)成为了客家的大本营,民系文化进一步得到发展,涌现了大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人才。但到了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原本依托于山区客家传统的民俗文化正日益消失。【详细】

客家民俗

专门研究客家文化、客家菜的专家介绍说:客家菜有“无鸡不清,无肉不鲜,无鸭不香,无肘不浓”的说法,客家菜偏重“肥、咸、熟”。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俗称“灯子戏”、“茶篮灯”,亦名“三脚班”。它贴近生活的戏剧内容,幽默风趣的喜剧风格,短小精悍的“三角班”体制,运用矮子步、扇子花、单袖筒及模拟动物形象的表演艺术,活泼明快,优美抒情的民歌体音乐,配以勾筒正反弦与民间锣鼓的伴奏形式,构成了赣南采茶戏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详细】

文化之旅-客家文化

BMW爱心车队6月16日-6月20日从漳州到梅州,置身于巧夺天工的客家土楼中,呼吸传承千年的人间烟火。【详细】

对不起,您的浏览器禁用脚本或者您的Flash播放器版本较低!请点击这里获取最新版本。
  2010BMW中国文化之旅:寻根溯源 山海相连的精神家园
  2009BMW中国文化之旅:西南迤逦 访永不磨灭的精神家园
1
3  2008BMW中国文化之旅:江南雅致 品鉴京杭逸韵
2  2007BMW中国文化之旅:西北雄浑 溯源丝绸之路
1
3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成为中国唯一舞蹈类非遗
2  蔡武:中国在文化遗产申保方面已居世界前列
1
2  梁文道:中国人毁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