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台湾中时媒体集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台湾地区举行。
本期体验营以“社区营造文化之旅”为主题,在金门开营,来自两岸的30名大学生营员先在金门参访了狮山炮阵地、金门文化园区、琼林社区、碧山社区、燕南书院等地,体会到金门在闽南文化、战地文化、侨乡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社区营造特色。在金门和平纪念园区,两岸学子合力敲响“和平钟”,钟声响彻金厦两岸。
之后,体验营一行飞抵台湾本岛,途径台北、新北、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高雄等县市,陆续参访了北投社区、三峡镇、萧如松纪念园区、北埔社区、鹿港小镇、彰滨工业区、桃米社区等岛内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营造案例。在桃米社区,营员们运用此行学习的经验,以自己家乡为例,就如何运用社区资源进行社区营造进行了提案展示。1月26日,体验营在高雄佛光山举行结业仪式。
来自南昌大学的营员卢凝记录下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感受和思考。
1.20
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逢。
伴随着细碎的阳光,在海风的吹拂下,我们文化交流体验营的陆生踏上了五通客运码头,期待着和海峡对岸的新朋友的相见。经过前一天的交往,大家都一改昨天刚见面时的拘谨,变得活泼多言,大家在船上笑闹,看着海浪拍打出白色的泡沫。船渡匀速行驶着,原本一望无际的海面出现了一丝若隐若现的裙角,那是金门岛。
出关后,相见欢,大家携手同游古宁头,共敲和平钟。炮阵地的狮子标凛凛,炮操井然,文化民俗馆展示给我们金门的历史与变迁。或许是同龄人的缘故,大家很快进入到了可以互相开玩笑,一起谈人生的状态。
我素来喜欢这种体验,认识不一样的人,体验不一样的风景,第一天很充实,相信接下来会更精彩~
1.21
金门历史久,两岸今情深。
今天是活动的第二天。我们走过了金门大学,金门酒厂,琼林社区,碧山社区和燕南书院。在琼林社区我们走的坑道,当时是用来躲避纷飞的炮火,使本地的百姓免于遭难而建造的。我和映姗一边走一边讨论这个坑道如果用来改造做密室逃脱的场所,一定一级棒,旁边的老师连声称赞这是一个好主意。坑道是战火年代的产物,,如今我们却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让它发挥新的作用,也不失为一种变通。
正如开幕式上杨树清老师说金门的“子弹变菜刀”“体悟前世今生,才知道当下和未来”,我想我们此行的目的,也就是在了解过去的过程中思考未来;在领悟文化形成原因后,探究发展的前景吧。
1.22
北投温泉暖,社区建设深。
金门飞台北后,我便觉得我们的体验营真正切入了社区营造的主题。
北投原本的温泉文化依旧贯穿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且成为了一种象征符号,使得北投从一个“温柔乡”,成为旅游地。新北投车站的休整重筑,文化周边的创作销售,更加为温泉文化赋予了一种新的时代内涵,也增加了城市收入。
社区大学类似于内地的成(老)年大学,但是相较之下也有不同。朱老师说“为了人格养成,社区本身提供一种外部环境,给每一个个体的权利和机会,向外发力影响社会,政府等的大环境,改变人和人沟通生活的方式。” 所以社区大学除去个体影响,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发散性传播。例如社区产业、失智症议题研究,这些由西方社会学引进并发展的措施,对于缓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而据我所知,近年来内地的临终关怀和这一类也有共通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
1.23
社区藏画馆,乡间人情浓。
如果说前一天的社区之旅侧重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那么今天去到的社区就是站在解决个人问题的角度上进行建设的体现。
社区很少有年青人,多数都是老年人和幼童。因此社区十分注重生态建设,为所在的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倡导“山林雅境任我行”的情致。我们走在微风习习的栈桥上,可以看到斑龟缓缓爬入水中;体验平坦宽敞的步道时,可以欣赏活力的向日葵。大家一起体验制作经典小吃红粄,感受社区妈妈们的热情,这也是每到特定节日时候,社区居民们合作共成的一个项目。
社区建设中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一直都是相关发展的问题,而社区的负责人也说道,社区营造的落实不在于经费的多寡,关键在于居民的“认同、参与和付出”。
1.24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渔村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黄昏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们体验营一行人来到了鹿港。如同歌里唱的那样,鹿港随处可见妈祖庙,干净的街道透露着古典的气息,在一间妈祖庙前,我看到了往日只能在荧屏中看到的布偶戏。曾经我在湖南省博物馆看过一个布偶戏的展厅,里面有各式的布偶样式,有播放布偶戏的纪录片,但是没有实体的表演。所以我在此处看到表演,感到十分新奇。现场观众比较少,大多数都是孩童席地而坐,撑着脑袋,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听懂看懂。身后就是烟雾缭绕的庙堂古老,身前是舞台,抬头看红灯笼在蔚蓝的天空延伸而去,唱词悠悠飘荡在空中,伴着钟声传在人们的耳际,钻进人们的心里。
其实在当代,布偶戏和京剧类似,都面临着受众大减,技艺失传的困境。我听说这里的布偶戏是庙宇出钱请人来演,觉得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传承方式。一种传统的艺术文化不应当被渐渐遗忘,让它们更多地被曝光在群众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当然,我想不论是布偶戏还是京剧,都应该找到创新点,切合时代的发展,焕发新的活力,就像我们看到的社区文创馆,以文化维系,愈发稳固。
1.25
随着时间流逝,我们的行程已经接近尾声,今天的体验活动在桃米进行。桃米社区是唯一一个我在来到台湾之前就有所了解的社区,曾经我做过的乡村调研中引用过其相关资料。在地震劫难后,桃米不仅完成了灾后重建的工作,更是发展成为了台湾社区营造的典范。无论是出于生态环保目的而移建的纸教堂,还是充分发挥了当地资源的青蛙蝴蝶周边,都构成了这个美丽的村庄特色的景致。老师们给我们布置了特别的任务,让大家就自己家乡的资源优势进行一个社区营造提案,每个小组都进行了主题报告。
我们小组选取了位于我的家乡的中心城区的一个社区进行了分析,起初我们认为当地没有什么可利用发展的资源,所以仅仅从很宽泛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而庆正老师在听了我们这组的报告后,提出我的家乡吉安是一个历史名城,可以利用历史资源进行社区文化的宣传,这使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
接下来我们前往佛光山,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吃素菜,住八人间。佛光山的夜晚万籁俱寂,近期似乎有灯会,抬头可望挂在高处的簇簇灯盏,似有满船星梦压天河的意境。是夜,各个小组都在为明天的小组展示活动而奔忙着,剪视频、练舞蹈、录心得,一直到深夜,终于沉沉入梦。
1.26
整个行程的最后一日,结束了精彩的结营式,收获了感动和泪水,队伍一行人去往佛陀纪念馆。拾级而上,迎面可见108米高的巨型佛像,沿边的塔型建筑呈对称轴分布,走道上有造型优美、色彩动人的佛经故事浮雕。走进馆内,跟随导览的脚步,我们来到了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的大堂。大堂内诵经声空灵,虔诚的人们捧起烛火,闭眼默念,再将手中物和心中愿一同献出。我并非信徒,却也为此情此景所动。
回到佛光山的最后一夜,大家抓住门禁前的时间,纷纷各种合影留念,想要留住时间,留住回忆。每个人似乎都不愿睡,不舍睡。三十个人挤进十平米的房间,上铺床下铺床,甚至地下都坐满了人,录制视频,共同合唱。后来,转移到了顶楼,天台上有凉爽得刚好的微风,可以看到一点点的星空。在黑暗中即使看不到彼此的眼睛,我们也诉说着最真实的心情。回首过去的日日夜夜,终于要写下句点,未来的我们也许能说声好久不见,也许没有机会再见。无论如何,回忆我们共同走过的路程,是那些带我们来到了这一刻。一期一会,定当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