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杨铭南: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滚动 > 正文

四川农业大学杨铭南: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台湾中时媒体集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台湾地区举行。

本期体验营以“社区营造文化之旅”为主题,在金门开营,来自两岸的30名大学生营员先在金门参访了狮山炮阵地、金门文化园区、琼林社区、碧山社区、燕南书院等地,体会到金门在闽南文化、战地文化、侨乡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社区营造特色。在金门和平纪念园区,两岸学子合力敲响“和平钟”,钟声响彻金厦两岸。

之后,体验营一行飞抵台湾本岛,途径台北、新北、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高雄等县市,陆续参访了北投社区、三峡镇、萧如松纪念园区、北埔社区、鹿港小镇、彰滨工业区、桃米社区等岛内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营造案例。在桃米社区,营员们运用此行学习的经验,以自己家乡为例,就如何运用社区资源进行社区营造进行了提案展示。1月26日,体验营在高雄佛光山举行结业仪式。

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营员杨铭南记录下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感受和思考。

左二为作者杨铭南

1.20

从一扇门走出,从一扇门走进,金门和厦门隔海相望,船悠悠驶出港口,飞机平稳地离开地面,今天我们终于和台湾的小伙伴见面了。

我们彼此都知道这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让我十分感动的是台湾同学专门还来到码头接我们,要知道他们也刚刚下飞机不久。找队友的过程中我本来是担心自己会很难和台生相处,毕竟不知道该从什么方面谈起,也有一丝对沟通的胆怯。我认识的第一个台湾朋友就是我的组长,也是室友张洛妃,她主动介绍她自己打破了第一块冰。

其实台生与陆生的破冰不就正是沟通性之逐渐深入吗?今天中午开饭的时候我自己拘谨地不知道讲什么好,也绝没有料到今天晚上我就能和台湾同学肩并肩地在金门的小巷里压马路,畅聊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陌生的熟悉感越来越使每一段旅程变得更加美妙。我们通过破冰游戏,在同伴的帮助下快速获得几组小物件增强了每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哪怕是令人尴尬的脱右脚袜子,我们组的同学也都放下“淑女范儿”,争取了胜利。我们在车上,也逐步地试探着摸索着进入他人世界的领空。

我们一同敲响和平之钟,参访金门历史民俗博物馆,观看狮虎山炮操,那些过去的对峙岁月,追寻和平的愿景,绝不只是一个暂停的符号。那些祈求福祉的夙愿,那些共同侍奉的先祖神祇,那些怀抱着陆地的大海,就像对于金门这样一个历史情怀和生态特色文明的小岛,我们愈发理解到,那些融合到生命里的文化根源使我们联系在一起,而地缘的不同又使我们多元而和谐。

正如朱老师在陆生开营会上讲的一句话“生命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份独一无二的体验”,当我沐浴在这海风中,我不禁感到温软如玉而潜移默化的一种影响力正在悄悄生长。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细细品味金门的味道。

1.21

金门的风是一阵一阵的,在这样的冬天,却是有油菜花在绽放着。今天是体验营的第二天,金门的社区营造从我们行车经过的各个街巷里弄,钩心斗拱,居民行人之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

所谓营造,就是一群相当固定的人生活在共同的环境中,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生存生活生命是天然合一的,懂得了前世今生,才更好把握我们的当下和未来。

金门作为整体是生态,历史,战地,闽南文化的融合营造体。而每一个部分也是独特而协调的社群。

从“炮弹”到“钢刀”是和平的缔造,我们在满山坡的郁郁葱葱之中也寻出了生长发芽,重新复兴的金门文化。我感到惊奇的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岛屿,却是一门蔡氏出了6个进士,从小在炮火声中长大的孩子竟成为台湾地方学的开创者,以及用闽南语写作出乡土文学的许先生。

燕尾翘的屋檐角,橘红色的房顶,混合南洋风情的翠色栏柱,戏台,以及祈求平安的神庙宫殿,儒家伦理写入每家的壁画门联。你不必去刻意寻找,当你生活在其中,一切都是潜移默化的教化。

1.22

时间来到第三天,我们对台湾的熟悉和亲切感就如同和台湾同学一起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友谊一样,逐渐加深。

今天的早上是专门为坐飞机而预备的一上午,从一架小小的螺旋桨飞机,跨过浅浅的台湾海峡,我们终于降落在台湾本岛的土地上。台北的冬天向来是有一丝丝阴冷的,而当我们的巴车穿梭在台北的大街小巷,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独特的活力和生命力。非常明显的视觉冲击是天际线不太高,房子是低矮的,有的房子也可以说看起来年代感极强,充满着历史的气息,与之相突显的是一条长长的老街竖立着的招牌错综悬挂,好似杂置中别致的有序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的下午围绕着社区营造的主题在北投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社区大学的讲座。一个社区,不仅仅是其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组成,其中的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人不仅是有机社区组分,也是社群力量影响力的一部分。

说起北投,往往会将温泉与之联系在一起,日据时代留下的汤屋旅社儿童游乐场所,都将那一段岁月不可磨灭地尘封下来。客观地来讲,这种从日本源起的汤屋文化将一种新兴全面的服务产业带给台湾。而由此开发出的各项配套设施和服务也大大促进了北投区的行业发展。如今的北投,是多位一体的社区,当我们走进北投公园,热带植物参天环绕,亦有环保兼具使用功能的北投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无处不在地渗透在社区的一花一木,一屋一瓦之中。除了外在的景观打造,北投社区还利用了其巫女传说,运送哥阿彬,水果阿嬷,温泉仙子玉子等文化符号代言人凝聚其产业特色。

居民的参与是社区营造的核心。无论是进行民主投票的普及还是,帮助农贩建设绿色市场保证销售渠道,无论是努力迎接日式建筑北投站的回归还是修建生态文明型图书馆。尽管对于各种意见的采纳居民之间,或者居民与政府有所分歧,但是协商和考证是始终贯穿其中的。SOAP+E原则是洪医师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述的普世解决问题的原则。其实在一个社区,解决问题,创造新的方案和模式就是营造社区的关键。S代表主观的分歧,O代表客观考察,A是评估方案,而P是拟定计划,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评价和反馈,以便为下一次的诊断做准备。不断磨合,达成共识,勇于提出新的模式,这是我认为的社造魅力之所在。

1.23

一路同行,在板桥清晨的阳光中,我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社区营造之所在,又增添了艺术氛围和生态环境方面。李梅树纪念馆,目前由李先生的小儿子在经营,在一楼公寓的小小纪念馆里,摆放了几十张画作。我们所接受的美育仅仅了解欣赏散点透视和聚点透视的画作,今天在李先生幽默的讲解和带领下对于画作欣赏有了新的认识。180度的欣赏角度让我们从画作的静态转换为动态的视觉;作者作画具有主

观性,而欣赏画作的观众也是用自己主观创造力诠释作者的画。类比达芬奇密码,李梅树的密码也藏在他的画作中,自己从远至近,从左向右,在水波的倒影里,在丛林的绿荫中,抑或是手掌和脚搁置的位置和力度都能发现有意无意隐藏于画的奥秘。美育是社区营造的重要环节,一个社区居民审美的素养也由社区里的文化事态和建筑物,社区精神体现。三峡老街的清水祖师庙就是一个杰出的代表。现在提起三峡,有些人多半会想起的是吃的方面,也就是牛角面包,承然饮食文化是社区重要组分但是如果一个街区只能让你寻到关于物质方面的满足感,未免还是不够完善。正如现在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十四节气,大概人们记得的几个节气也是因为胃在咕咕叫提醒你该吃什么东西了。

三峡祖师庙的魅力就在于它本身是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和借鉴部分西洋文化的一种美丽撞击所产生的艺术品。宗教场所不仅仅是用来参拜的,除开信仰之事,我们可以将庙宇楼阁看作一本书,我们在雕栏,斗拱,房梁,注头,墙花,壁画等各区域看到不同时空典故以及传统意向组合成的极其有序的图景。从进门讲究的哼哈二将、风调雨顺,从感信的吸引走向理性的追求,在整个前庭的壁画分别应男主外女主内的纲常伦理,又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方的穹顶采用八卦阵还是螺旋式,四蝙蝠排列于门前象征五福临门,花中四君子的运用,还有11字生生不息的意义......整个建筑构思精妙做工精湛,堪称一绝。这样一个庙宇至今已经修建了70年,现在仍然在进行。它是一件艺术品而不是商品。然而我们目前也证实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没有了李树梅老师的监工和测绘,人们目前心态的转变,导致艺术品在浮躁的商品化时代无法找到自己真正的地位,不讲究的这种精神面临危机。

艺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参与。我们有看到每一幅雕刻,摆放,设置在庙宇里的作品都明显地标注了作者的姓名,这样一种尊重匠人的工艺品古法原则还在照旧遵循着。社区的建筑有大家一起征集,一起创造,种种参与感更利于居民的情感融合和精神凝聚力。

我们必须时刻认识到,一个人的影响力是渺小的,但是影响力的传递效应确实十分巨大的。新竹市的萧如松纪念馆作为萧先生居住大半辈子的住宅,捐赠出来作为美育的地方,保留这个地区的存留古迹作为公众自我教育的地方也是潜在社区文教的方式。通过一个园区对萧先生画作的展示和生活场景的还原,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个社区可以将某个人物作为它的精神象征。萧先生作为客家人的勤俭节约就通过作家工具体现出来,而他的画作同样反映民生以及他热爱的乡土。一颗小小的功力糖,其实就是金瓶糖,却能够激励学徒,一个故居,却能改建成为纪念馆兼美术文创基地。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清水祖师庙和两个美术馆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说前几个都是以人文景观为主,那么苗栗三湾乡则是以生态生活生产构建的一体化式新农村社区营造。稻浪滚滚,河塘微澜,蚂蚁在树上筑起巢穴,人们用新鲜的糯米膏做客家红板。为自己的社区出一分力,三湾乡的农户们改建自己的田道和水域谋求更和谐美丽的农业生态地域。尽管普遍面临老龄化和少子化,老人们对于自己能为社区尽力所产生的自尊让我难忘。

社区营造不是一个精英或是几个人的事,人活在环境里被潜移默化而深远持久地改变,乡土的气息,和明朗的艺术是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的社造缺不了老百姓整体意识和素养的提升,更离不开息息相关众人的参与。

1.24

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鹿港的宫庙,鹿港的傀儡戏,曲折的街巷,古法的牛舌饼。玻璃庙里的妈祖,云烟缭绕的殿堂,当你置身于其中,才敢说有种陌生又熟悉的羁绊一直还在。你看得到它的沧桑,也看得到烟火气,只因为,生活仍然在继续。

一大早出发上路,有同伴没有被闹钟叫醒,发生了火速起床的小插曲,虽然我也是一个睡神,哈哈。摇摇晃晃的游览车将我们载到了鹿港小镇。正如开头罗大佑所作的歌词,鹿港给我的感觉是古老而富有生机的。挂在天后宫的地图,鳞次栉比的房子,红砖l灰瓦,组合成了有序的艺术体。整个鹿港小镇的红纸灯笼在微风中飘逸着流苏,被上香熏得乌黑的房梁,御赐的制匾,一条条门符,无一例外地显示了虔诚的信仰。祈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愿景,反映在鹿港就是各式各样的庙宇,无论是妈祖庙还是关公庙。

鹿港的居民,在公共利益的驱使下利用九曲街作为防风防盗的居民生活区,前街后巷的民居布景造就了密密麻麻的街坊紧紧相依。勤劳聪明的鹿港居民还充分利用了瓦瓮来装扮家里的窗户,最初的节约环保意识在1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萌芽了。不见天日街也是为了人们不受风吹雨晒的困扰而干预了日常交易,这样客观产生了屋顶盖过天光的巷道。

鹿港的玻璃产业带动起经济发展,这个社区也创造了一所美丽的玻璃妈祖庙,琉璃匠心独造,在黄昏日落的光辉中折射出多彩的光芒。这座玻璃妈祖庙也成为了旅游特色景观,进而为玻璃产业的升级与产业链更新加速创造更多可能性。

生活气息非常浓厚的鹿港,格局从最初的海边卸货小港发展成为古迹民俗建筑群,离不开一代一代人们对自身社区价值的肯定。

1.25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纸虽脆弱,可承千斤。这是我对埔里,桃米社区最直观的感受。几十年如一日地建设,本是地震灾区,后来却成为优秀的乡村生态旅游社区成功典例。在我看来,桃米社区的重建就是信心的重塑。而桃米社区的繁荣离不开公共意识的培养。我们自古而来的小农经济不可避免地造成意识上的分裂和屏蔽,以至于对自己的利益关注更高,而对外部经济效益不甚关心,“自扫门前雪,莫管瓦上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地震之后的桃米社区,如果仅仅靠一己之力,无法恢复更遑论建设新家园。而这时NPO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廖老师作为桃米社区振兴计划带头人,几十年如一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带领乡民共建新故乡。我很喜欢“新故乡”这个说法,毕竟故乡不是一尘不变的,无论是位置还是外在的基础设施,只要有人的改变,就能创造出新的特色。一个社区的生生不息,关键还是在于人。

我们发现桃米社区在完成自身的恢复重建之后也产生了新的发展理念,利用纸教堂打造村民的活动中心,即是对环保的坚守,又是对震后重建精神的继承。以青蛙和蝴蝶为象征的桃米社区,目前重新吸引蝴蝶回到了家乡,不再走利用蝴蝶标本发展经济之路,而是转型了产业,将蝴蝶等动植物,生态元素融入文化创意产品,实现永续发展。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机体延伸了自己的产业链,为村民和年轻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为自己的家乡点赞。

当反思和借鉴桃米社区的经验时,我认为了解自身社区是社区建设的第一步,贯穿了整个设计。“认识你自己”是没有过时的,这和北投国小对汤屋文化的考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埔里,是暨大的学生作为研究和考察桃米社区的主力军,从而制定更为合适的发展规划。我们小组也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经验进行了思考,江苏的华西村有“中华第一村‘之美誉,创新了经济发展方式,但是确实历史底蕴的发掘,因此缺少厚重感,而居民在同甘共苦时代到共同富裕的时代之过程中,个人心态又有所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温情逐渐淡化。反观台湾,在艺术大师的监制下打造的清水祖师庙,却也面临着社区美育教育不足而无法发挥其艺术和教化功能,而整个社区没有产生完整的产业链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是两岸的桥梁,借用朱老师总结的一句精辟妙语”发了一个心,就有一份因。种下一个因,就是一段缘。”我们带着萌芽的社区意识回到自己的家乡,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未来到来。

1.26

清晨的佛光山,苏醒在鸟啼声里,沐浴在熹微日光中。在昨天晚上我们在自己的小组进行此次体验营的总结,制作ppt到深夜,虽然最终我们第四组也只是做了一个ppt,但是在佛光山宿舍一楼,吃着苗林内蒙古带来的奶片,我们一起回忆着这七天点点滴滴的瞬间,播放着《纪念》那首歌,我们都安静了下来珍视着这些美好的时光。

光阴似箭,短暂的七天,从相遇相知到相惜,我们最终成了彼此眼中舍不得的映像。我们在佛光的加持中,完成了对于本次行程的小结。一期一会,这已经是海峡两岸文化体验营的第十期,我们在七天里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情,形成了我们独特的社区。白天和夜晚,人和环境,我们在这辆移动的大巴,在这几十个小伙伴的相互协同,在陆生和台生的友谊滋长之中,逐渐就形成了我们的社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尊重彼此的差异又发掘出多元的魅力,每个人遇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城市又带来别样的期许。

我们下午在佛陀纪念馆参访,在台湾的这七天里,我每到一座寺庙总是要观察到石狮子,这里的石狮子从传统的文化意义加入了新的男女平等观念,母狮子不再是只有眼睛没有嘴巴。在佛陀纪念馆,我们看到了女罗汉,她们庄严而柔美的姿态使得佛院普渡众生形象更加完备。惠能法师能在百忙之中还推脱事务安排会客,在纯净的长鸣钟声里,带领我们进行了心灵的扣问。印象极深的是“悟”,原来所有的问题都要回归本心去扣问,一生是一部戏,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但愿不会入戏太深而迷失本心。无常是自然的本性,既然生活有各种可能,目前做好当下的自己就是正知正念了。接触人文社科,不可以不了解儒释道三家,正是这些融于生活的禅意,产生于生活,造福于我们的世界。

体验之旅行将结束了,就像是一场美妙的童话,天使和国王的游戏,又展开了新的一轮,无论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我明白有人会默默关心你,那种剪不断的牵挂就像今晚新崛江的霓虹灯,不住地照亮着一座城市,温暖着每一个行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