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0日至1月27日,由台湾中时媒体集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佛光山文教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在台湾地区举行。
本期体验营以“社区营造文化之旅”为主题,在金门开营,来自两岸的30名大学生营员先在金门参访了狮山炮阵地、金门文化园区、琼林社区、碧山社区、燕南书院等地,体会到金门在闽南文化、战地文化、侨乡文化交融中产生的社区营造特色。在金门和平纪念园区,两岸学子合力敲响“和平钟”,钟声响彻金厦两岸。
之后,体验营一行飞抵台湾本岛,途径台北、新北、新竹、苗栗、彰化、南投、高雄等县市,陆续参访了北投社区、三峡镇、萧如松纪念园区、北埔社区、鹿港小镇、彰滨工业区、桃米社区等岛内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营造案例。在桃米社区,营员们运用此行学习的经验,以自己家乡为例,就如何运用社区资源进行社区营造进行了提案展示。1月26日,体验营在高雄佛光山举行结业仪式。
来自武汉大学的营员童侨歆记录下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感受和思考。
1.20
海风吹拂着发丝,冬日暖阳懒散的洒在肌肤上,不紧不慢地穿过金门码头,就这样满心雀跃地遇见了海峡两岸社区文化之旅的台湾伙伴们。从腼腆的初次问候,到一路畅聊彼此的兴趣爱好,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倾盖如故”一词。启程之前,我的台湾好友曾跟我聊过,台湾的景色很美,但更美的是人。金门以“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称,而今日我们参访了狮山炮阵地、金门文化园区,跟加深了对此意的理解。独特的海岛客家文化、佛教思想、战争与和平是我对金门最为深刻的印象了。
1.21
今日是金门社区文化的深入探索之旅,启程于保留南洋风格的现代化大学——金门大学,接着走访了琼林社区,桃米社区,燕南书院,金门文化的命脉和传承令人叹服。金门的社区文化源于宗族这一概念,同姓氏的人聚居,让我回想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提及的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的概念,金门这些有千百年历史的社区宗族即礼俗社会,是没有具体目标,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而现如今,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台北,都是契约型法理社会,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热的当下,踏上这片在发展中保留淳朴本源的土地,抚摸燕南书院书院前朱熹所著“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的石碑,文化如何在与时俱进中保留精髓和灵魂?我问这片土地也问自己。
1.22
今日我们一行乘70座小飞机抵达台北,从空中鸟瞰全市,高楼大厦林立,又有大片颇具日式风情的居民建筑交错,这大概是我的第一印象了。下午来到北投社区,源于日本殖民的温泉休闲区,竟能发展成如今多元、民主、环境宜人的全面型社区。以温泉产业为核心,带动北投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全民发展,其中参访的社区大学,主导人洪医师投身社区治理的热枕就是社区文化的小小缩影。夜色已深,台北西门町却似刚刚苏醒一般,灯红酒绿,繁华至极,异色面孔随处可见,我漫步在西门夜市之间,内心却难得平静,不觉想起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不知先生能否想到今晚这些向往自由、爱情、冲破束缚的台北人,而他笔下对故土的羁绊几乎看不见了。
图为作者童侨歆
1.23
今天的旅程是正如同台湾的食物一样,是充实而丰富的。别有洞天的李梅树美术馆,朴素简陋的小小馆厅,汇聚了西方各流派的精髓,同时赋予了三峡人的特色;巧夺天工的三峡祖师庙香火不断,人来人往络绎不绝,黄发垂髫,穿梭在凝聚了古今中外历史文化的殿堂里;苗栗社区井然有序、其乐融融的社区氛围,虽然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老龄化,但对于大陆社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1.24
今天的旅程已经进行了一半,台湾南部的暖意也逐渐沁入人心。今日行经鹿港民俗博物馆,参观了日军殖民时期台湾首富的府邸,漫步在百闻不如一见的鹿港小镇上。鹿港小镇并不像想象中井然有序,繁华热闹,却能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市井生活,还原了最朴实最真实的码头文化。鹿港小镇以成为一个旅游胜地,不复曾经码头贸易往来络绎不绝的的盛况,但当地居民能却深深热爱这片土地,致力于发扬曾经的文化,”家乡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失去他们拥有的”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曾唱到。
1.25
今天继续向南,途经台中南投县抵达佛光山,穿越了几乎半个台湾岛。作为倒数第二站的桃米社区,让我感触颇深,灾后重建的乡村,却能创造出以蝴蝶、青蛙等为吉祥物的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南投县的居民就业和生活。整个桃米社区能看到一步步从无到有,再到如今闻名中外,吸引大批游客前来体验。其实可以看到因地制宜和人文创新对一个社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除了纸教堂、动物水果IP等文创之外,桃米社区支撑运转的硬件设施,园区建设,旅游经营也非常完善,这对振兴大陆乡村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1.26
今天是第十期海峡两岸社区营造之旅的最后一天了,上午的结营仪式中,看着一帧帧我们此行的影像记录,彼此分享着社区营造、两岸交流的心得体会,各个老师的总结发言,都让我铭记在心,倍加珍惜我们的时光。午后,我们参观了闻名中外的佛陀纪念馆,见过晨光中睥睨众生的佛,见过暮色下守护大千社会的佛,也见过尘世喧嚣中岿然不动的佛。在接待室中副住持慧能大师与我们耐心讲解佛法,见识了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佛法碰撞融合。
离别是伤感的,但未来是可期的,希望我们在更好的未来相遇。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