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外公外婆:一个是唐高祖重孙,一个是唐太宗重孙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滚动 > 正文

杜甫的外公外婆:一个是唐高祖重孙,一个是唐太宗重孙

null

假如我们简化一下,将发生在公元688年的这场皇权之争,当成一场家族内部的争斗,也许更方便理解复杂的人物关系。

此时已经年过六旬的太后武则天,和她为数众多的brothers-in-low(内兄弟)之间,显然没有什么真正的亲情,其中好些位,几十年来,她恐怕只在大朝会上见过几次,连相貌都未必分得清楚,这种礼节性的关系,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成为她独揽大权的心理障碍。

武则天的前夫和公公——缔造了大唐王朝的太宗皇帝,曾经颁布过诏令,将子侄们分封到各地担任刺史职务,目的是为了减少他们在京城干扰政局的机会。在成熟的官僚制度干预下,这些分配到各地担任名义上地方最高长官的王子们,能够实际掌控的权力很是有限,这是为了防止他们独霸一方,侵蚀中枢的权威。

但是,在血统决定法统的王朝时代,李氏子孙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武则天这样一个“外人”的威胁。根据“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原则,武则天掌权的合法性,来自她的皇帝丈夫和皇帝儿子,理论上她只能“代持”一段时间,皇权,最终还是要还给李唐王朝嫡系子孙的。

在唐高宗李治同父异母的兄弟中,年龄最为相近的,当属排名老八的越王李贞,以及排名老十的纪王李慎,他们与李治前后相差半岁,仅仅因为母亲地位较为低微,越王与纪王很早就被排除在皇位候选人之外。尽管如此,独一无二的身世,加上合适的年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们都只有二十多岁,刚好回避了早年血雨腥风的宫廷夺嫡之争),使得他们大半辈子都在帝国最优容的环境中度过。

一项最显眼的政治待遇,是李贞与李慎的长子分别都封了王,李贞的长子李冲,封琅琊王;李慎的长子李琮,封义阳王,这样显赫的地位,只有嫡系的皇室子孙才能享受到。

公元688年,武则天不再满足于做帝国背后的话事人,她想把木偶一样的皇帝儿子撇开,一举迈向皇权的顶峰。因为太宗的命令而分散各地的宗室王爷们,躲过了几年来京城掀起的狂风巨浪,也许是没有亲身体会过武则天的杀伐决断,在信息差的作用下,他们错误判断了形势,以为振臂一呼,天下群雄响应,就能轻而易举地夺回皇位。

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父子先后在各自领地起兵,一周之后,李冲兵败被杀,再往后十几天,李贞在犹豫不决中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自杀谢幕,他的幼子李规帮助母亲自缢后,也自尽身亡。这一家子的脑袋很快被送到东都洛阳。

这起反叛没有任何意义,唯一的后果是激发了武则天的疯狂报复,一系列波及整个李氏家族的抓捕和审判降临,每一位可能有牵连的王室成员,都被裹挟进来,一夜之间从天潢贵胄成为阶下之囚。

纪王李慎父子的领地,与李冲起兵的博州相去不远,想必他们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起兵的倡议,谨慎评估了时局之后,纪王父子选择了沉默,但为时已晚,和其他王室成员一样,他们很快被逮捕。

武则天的手下,以残暴和出色的审讯技术而闻名,假如所有当事人有机会重新复盘,就会发现审讯只是走走形式,无论武则天还是酷吏们,都不需要真实的罪证,找个由头把所有人牵扯进来,本身就是目的。

纪王全家都被关押在东都洛阳,男性一律下河南府监狱接受讯问,王妃囚禁在司农寺,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除非武则天本人法外开恩,否则无人能够挽救他们。审讯想必持续了一段时间,纪王李慎的一位孙女,也就是义阳王李琮的女儿,此时已经嫁给清河崔氏为妻,她身着布衣,往来河南府监狱和司农寺之间,为狱中的家人提供饮食和必要的用品,这位勇敢的女性,就是杜甫的外婆。

史书没能留下这位女性的名讳,仅称她为崔氏女。越王谋反案发生在杜甫出生前二十多年,从时间估算,她此时可能已经生下了杜甫的母亲。

在武则天的暗示或者纵容下,纪王一家人最后的下场很是悲惨,纪王李慎、义阳王李琮和他的四位兄弟,包括李琮的两个儿子,先是流放到偏远之地,然后遇害身亡,甚至连姓氏都被改为虺氏,这个字的本意是指一种毒蛇。

崔氏女的努力几乎白费了,她的孝心没能感天动地,只是替祖父、父亲稍微分解了一下狱中的苦楚而已。

刻意操作的冤案裹挟范围越来越大,唐高祖的儿子、舒王李元名,同样没能逃过一劫,史书中只简单说,李元名的儿子、豫章王李亶,遭武则天的嫡系大臣丘神绩构陷,死于诏狱,李元名受此牵连,流放之后被杀,与纪王的命运如出一辙。

唐初亲戚通婚的传统很是浓厚,崔氏女的丈夫,正是舒王李元名的外孙。

所以杜甫的外公外婆,一位是唐高祖的重外孙,一位是唐太宗的重外孙女,都和皇室沾亲带故。

这样显赫的家世,在公元689年彻底画上了句号,因为越王李贞一案,杜甫的外公和外婆,失去了许多家族至亲,只能隐姓埋名,以防止可能的迫害。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