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晨钟暮鼓中的旗人生活


来源:旧影阁(o)

    自清中后期,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造成了八旗兵丁逐渐疏于操练,给了湘军等汉人地方武装的崛起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新式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统治者尝试对八旗进行改制以适应

 

 

自清中后期,相对安逸的生活也造成了八旗兵丁逐渐疏于操练,给了湘军等汉人地方武装的崛起的机遇;另一方面,西方列强用新式武器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统治者尝试对八旗进行改制以适应时局,但都收效甚微,无法阻止清朝和八旗走向衰败。

 

 

八旗子弟不等于满族,简单意义上说八旗子弟是为清朝打下江山的那20万人的后裔,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维吾尔族、俄罗斯族人等。

 

 

旗人是京城休闲娱乐的重要群体。八旗子弟从词面上讲,本应是个中性词,无非是指八旗的后代,但实际上却成为具有专指涵义的贬义词,指的是八旗后代中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整日耽于嬉戏的纨绔之徒、浮浪之子,好吃懒做、酒囊饭袋之辈。

 

 

钟楼和鼓楼建成之后,每到每天的戌时,鼓楼击鼓18下,再钟楼击钟18下,各击三遍,共计108下,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从而报完一个时辰,称为定更。此后亥时(二更)、子时(三更)和丑时(四更)只撞钟不击鼓,且每个时辰只撞一次。

 

 

1924年,鼓楼不再报时后,其内的鼓大多数丢失,一度仅剩一面鼓,上面还有八国联军留下的刀痕。1924年,京兆尹薛笃弼将鼓楼改称为明耻楼,并在上面开办了京兆普通图书馆,同时还开设有展览,包括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的图片和模型。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钟楼和鼓楼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坏。1983年,钟楼上的永乐十八年造的钟由于音质不佳而被移入了大钟寺古钟博物馆,并换上了一口同样造于永乐年间的钟。198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鼓楼和钟楼,1986年出资修缮了钟楼,钟鼓楼文物管理所成立。

 

 

乾隆年间,八旗生计问题开始显现。为缓解这一问题,一部分资浅的汉军因此出旗为民。此后的几代皇帝又将一部分京旗子弟移往东北回垦,然而皆治标而不能治本。

 

 

八旗子弟自恃在旗的身份,以及朝廷历代的丰厚俸禄,坐等“吃皇粮”,虽身无长物却又自命清高,只求混得一官半职得以倚仗朝廷的供养,不肯掉了丝毫的排场和架势。哪怕越来越少又掺杂的俸银早已无法维持他们的优渥生活,他们也丝毫不肯走心打理。

 

 

宣统退位后,八旗作为《清室优待条件》的一部分,得以保留部分职能。八旗衙门隶属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部,由该衙门向旗人进行饷银发放等善后工作。1924年,八旗衙门仅徒有形式。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成功,国民政府将八旗衙门正式裁撤。【北京旧影,1917年。摄影:甘博】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