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施养存:我们将成为两岸故事的讲述人
2018年08月08日 13:38:22
来源:凤凰网文化
作者:施养存
分别是痛苦的,但确实都是爱和感动,也许因为害怕分别所以不愿意相遇。因为注定了相遇就意味着分别,一路走着,中到了这天。但是却不可能不去相遇,因为相遇所以分别,因为分别所以痛苦。而痛苦是因为,我们真的交流了。
由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文化院、凤凰网、旺旺媒体中时集团以及佛光山文化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笔墨纸砚文化之旅”——第九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正在大陆举行,2018年7月28日至8月4日,大陆、台湾的40名大学生营员从杭州出发,前往湖州、宣城、黄山等地,感受笔墨纸砚所承载的中华书写文化。
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营员施养存记录下了自己一路以来的感受和思考。
2018年7月29日
体验营在美丽西湖拉开帷幕,一天行程满满,简短开营仪式后,体验了木刻水印,印泥踏拓,西湖美景,中国印展馆,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无处的感触。其中印象最深,最有触动应该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刻水印传承人魏立中先生的讲座和在十竹斋的体验。
常言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个民族的发展与绵延不息离不开文化的传承。而且文化传承离不开一代代中国传统手工艺者对那一份技艺的热爱与坚守,也许可以抛离物质生活也不会丢弃那份信仰与热爱。这是中华民族延绵不息五千年的重要原因,我想魏立中先生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今天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者对于文化传承、传播的那份热爱与坚守,魏先生卖房贷款只为技艺延续传承,抛去社会职务深入小学教学从娃娃抓起传承,一次次出访他国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利用木版水印,也让中华传统文化回家了,回到了人们的心中,这是一份大爱,是一份品质与传承。今天的讲座让我十分触动,如若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的这份坚守能够传达给全民族,那么我泱泱中华之文化必将永恒不息。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无需赘述。文化的传承必将使得两岸打断骨头连着筋,这份情谊内涵永远不会断裂,同时在今日之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大背景下,我们更需要有更多的传统艺人,走出来,将那份技艺,更深的热爱传承下去。
另外读万卷书,更重要的是行万里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得不说唯有体验才能有切身感受,今天在十竹斋的雕刻体验,让人感受到了手工艺的那份富有生命的感觉,感受到师傅的技艺精湛,也感受到不断学习延续技艺的不易。很期待未来几天的行程,能带给我更深的触动跟小伙伴们更深入的交流。
2018年7月30日
早早离开杭州前往湖州,湖州一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个地方,一处是中国四大笔庄之一的王一品斋笔庄,了解笔庄的辉煌历程,更是系统的了解了毛笔的发展历史、演变历程、工序以及工具。很惊叹毛笔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知识,小至笔杆,材料的选择,大至制作流程工艺!也了解到,毛笔竟然如此受社会环境变迁,笔者文人的影响。但好像也无可厚非,毕竟文化产品的发展依托于社会需求,其需要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服务。而也正是这种需求早就了毛笔在制作工艺和外形,材质上创新的动力。
第二个是在善琏湖笔厂,亲眼看到笔厂工人手工制笔的各流程,很感慨手艺者在制笔过程中的记忆娴熟和关注度强烈集中,很难想象能够那么快速的从需要处理的羊毛及其他材料中去除不需要的,还有结扎的时候那种快速精准,择笔的时候那种对力量的把握,让人十分佩服,感受到一份匠心,在数以不知多少支毛笔里展现自己的技术,做出合格的毛笔可能是师傅最大的快乐。而在体验择笔最后一个环节的时候,尽管师傅依然讲解的很细致,但是依然做的不是很好,感受到一份技艺的难度,也更加佩服师傅们的技艺。
2018年7月31日
历经水深火热,方铸文明之基
今日在红星宣纸厂一行,细致的了解了宣纸对于中华文明流传的作用,更是在生产车间看到原材料和从碓皮,踏料,套料到捞纸,晒纸,检查,裁剪的整套流程。不得不说如此精细的手工流程令人赞叹。其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捞纸和晒纸张,可谓水深火热。
捞纸表面看来,只是师傅用竹帘从纸浆的池子里,左抄一下,右抄一下,后将帘子上的纸浆取下,一下深一下浅。看似简单,但却实际玄妙十足。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需要一百多道工序,而决定宣纸成败的就是捞纸这道工序,宣纸的好与坏、厚与薄、纹理和丝络就全在这一“捞”上。据师傅说,这样一个技术动作从学徒练起要三年才能掌握,要让每张宣纸重量误差不超过一克。而且要日复一日的练习,工作,每天要捞一千多张只,在那个水池里浸泡,水池都是化学物质,沉淀变质,对手的伤害特别大,容易风湿关节疼。
第二个是晒纸车间,当还没有迈入车间就可以感受到一份很浓烈的热意袭来,后来进入后才知道晒纸车间内是用50℃-80℃不等的铁板晒纸的,从晒纸到撕纸每一步都是有讲究的,师傅有两把刷子,在晒纸过程要求手法干脆利落,稳准快实,连贯流畅,绝无拖泥带水。据说这就是两把刷只的故事源头。师傅们要忍受50-80℃高温,夏天在车间里工作,每天汗流浃背,一听就特别恐怖,而且晒纸还没有标准的技术指标完全靠摸索经验,没有长期工作苦练何来晒纸的功力。
很难想象,师傅们在水深火热之中是如何坚持下来的,这么多年的坚守这大概就是对传统宣纸技艺的那份爱,也才有了宣纸,有了那么多的珍贵文化遗产得以保留传承。
不过正因为如此困难,要历经水深火热,也让这份技艺的传承跟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在传承变得十分困难,现如今的师傅都是当年坚守下来,苦练努力专研的师傅,基本是中生代,可是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青年人很难忍受这样的环境,技艺传承遇到困难。今天导览员说,也许在过一段时间宣纸的产量会大幅度减少,也许文明的传承也会受到影响,我想只有加深青年一代对宣纸的了解,包括其意义,流程,技术的了解,才能吸引青年一代投入这样技艺的学习,当然国家也需要通过对于师傅的工作环境,待遇提升,通过宣扬大国工匠精神,来提升社会关注度,更好的促进宣纸文化的传承。
2018年8月1日
千锤细工出优品
今天到胡凯文墨厂参观,着重看了定型与描金两个流程。也做了体验,定型时十斤的锤子,师傅一下下的捶打在树桩上,将墨泥里的空气锤掉,后利用磨具定型。一下下捶打,发出振振响声,溜走了空气,却也造就了墨的优质,这是古典技艺的传承,这是千锤出优品。
描金更是细工的一个体现,如何配比金粉与油,如何将金粉很好的置于该有的区域中。体验时感受到那份细致的要求,很艰难,很努力的尝试,却效果并不佳,与师傅有着极大的水平差异,也看出了细工出优品。
2018年8月2日
今日是笔墨纸砚的最后一曲,来到三百砚斋,当看到三百砚斋所摆放的那些精雕细琢的砚台,很难想象雕刻如此精细,其似乎使用价值并没有那么高,更像一个工艺品。当师傅很细致的解释歙砚的材料产地和辨别砚的好坏的方法,看到师傅对于砚那么痴迷和喜爱,当其谈及砚,研磨砚的时候,是那么神采奕奕,享受其中,当其谈及自己的手艺和歙砚的时候那种骄傲和自豪。
这是传统手工艺人的价值追求,让人印象特别深刻。从物料选取,到设计,再到雕刻,到如何包装,拓印,一步步形成一个完美的砚。因料适宜,精雕细琢,以呈现最好的那个原材料。砚因为选材的特殊性,成品的唯一性,它不可复制,故可以一直传承。这可能是砚在笔墨纸砚中四者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其二我想更重要的是,在砚的身上,让笔墨纸砚四者有了完美的融合,合理体现着笔墨纸砚的美。这也说明文化艺术从不是单一的,其是充满联系的,需要我们全面把握学习。
2018年8月4日
说好的不掉眼泪,分别并不意味着不再见。7.28-8.4短短的八天里,我们从陌生到熟悉,我们一起走过万水,淋过雨,爬过坡,看过美景……,一起一起,,一起酸甜苦辣,一步一个脚印,构成了我们之间的故事,点点滴滴铭记于心。
当结营仪式上,第三组同学的《知足》,让这一切崩泪而出,虽然没有泪流,但是留下的是一幕幕场景的回放,是扎心的感动。似乎不愿让那一切溜走。
分别是痛苦的,但确实都是爱和感动,也许因为害怕分别所以不愿意相遇。因为注定了相遇就意味着分别,一路走着,中到了这天。但是却不可能不去相遇,因为相遇所以分别,因为分别所以痛苦。而痛苦是因为,我们真的交流了,我们感受到彼此那份真挚的情感,互相学到了彼此身上的闪光点,透过人,了解了彼岸的他们。这份情感我们无比珍重,也终将是一笔财富。我们将成为两岸故事的讲述人。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