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布袋戏:一艺两岸的殊途同归


来源:凤凰文化

2017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然而泰山--这座昂扬亿年的神圣之地周围并无雪意。这一天阳光格外温和,只是风吹的紧了些,猛然钻进行人的袖口衣领中肆虐,让本来昏昏欲

本文作者:文创之旅大陆营员 泰山学院 桑荣生

2017年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然而泰山--这座昂扬亿年的神圣之地周围并无雪意。这一天阳光格外温和,只是风吹的紧了些,猛然钻进行人的袖口衣领中肆虐,让本来昏昏欲睡的人激颤起来。从冯玉祥墓徜徉到普照寺,再从普照寺坐车来到岱庙,敷了新料的古老城墙看着并不年轻,倒像是闭目沉思的暮年老人,墙上那一块块时光斑驳的青砖是老人脸上的岁月痕迹。夕阳之下的正阳门大张口拖着哈欠,工作人员懒散的检票,游客也没了拍照留念的兴致。观赏城墙之时,一个低头的瞬间瞥到倚靠在城墙上的宣传栏,相似的身与脸、相似的衣与冠呈现在眼前,一声“妈呀”涌上喉头,却生生被我压了下去,瞬间惊愕、喜悦与遗憾打翻在心头。那是曾经辉煌在泰山一带的木偶戏,如今却只能躺在箱底,照片上操偶的耄耋老人流露出落寞的叹息。

布袋戏打开了解台湾的窗口

我之所以看到泰山木偶戏会涌出种种复杂的情绪,乃是源于一种对木偶戏--或者说台湾布袋戏的复杂情节。

十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初中生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台湾布袋戏,就此与布袋戏产生了不解之缘。当时最开始深入了解的是霹雳布袋戏,初识霹雳布袋戏时便被戏中人物的造型吸引,雕刻细腻的木偶栩栩如生,彩饰精致的五官神采飞扬,一举一动之间充满了灵动。操偶师指掌翻扬间竟赋予了布袋木偶生命,有“八音才子”之称的黄文择独立完成旁白与配音,这才使布袋木偶有血有肉起来,而他纯正的闽南音宛如世外惊喝,古老腔调令我欣喜又彷徨。

但台湾不是只有霹雳布袋戏,台湾布袋戏除了萤幕上的炫丽,更有背後的艰辛与继承传统之下的迷茫,承载了台湾近百年传统艺术和家族的兴衰。

台湾布袋戏大致是从大陆福建泉州、漳州一带移过去的,所以至今能在台湾布袋戏中听到纯正的闽南语。布袋戏在台湾的发展就像台湾近四百年的历史一样,历经兴衰与变革。

1894年至1945年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强制用布袋戏推行“皇民化运动”,后期又以日本式木偶取代台湾布袋戏,但是台湾人民对其强烈抵制。电影《戏梦人生》借布袋戏大师李天禄之事,呈现了日据台湾的坎坷命途。二十世纪50、60年代是布袋戏的黄金时代,当时最富盛名的应该是“金光戏”了。金光戏改革了传统布袋戏,用情节离奇玄幻的武侠代替传统剧码,用声光电火给木偶增加特效,成为当时台湾布袋戏的“大头”。

然而伴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布袋戏很快被电视节目和西方流行音乐取代。在这时布袋戏又面临新的改革,就是采用现代风格表现江湖世界,编写离奇的剧情,增加炫目的电脑特效。霹雳布袋戏便是这样诞生的。如今霹雳布袋戏在大陆也广为人知,收获了一大批像我一样的忠实戏迷,我们戏迷之间以“道友”互称,每周的追剧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霹雳布袋戏在台湾上演的恩怨情仇成为大陆“道友”了解和认识台湾的一扇窗口。

掌中戏演绎传统在大陆的悲欢

布袋戏为我打开一扇了解台湾的窗口,自然而然也会追根溯源,探求布袋戏在大陆的发展境况。

大陆布袋戏与台湾布袋戏的分野当发生在1949年之后。

上世纪50、60年代,同样也是大陆布袋戏的黄金时代。当时在国家力量的支持下,成立木偶剧团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布袋戏传承者。布袋戏开始在全国范围传播,并一步步走向世界。

到了80年代,大陆进行各项改革,在政府扶持下,漳州成立了木偶艺术学校。然而那时的布袋戏又要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西方流行音乐和电视剧带来了巨大冲击,市场萎缩,观众对布袋戏失去兴趣,布袋戏似乎除了在迎神赛会之时演出,平时便只能高藏庋阁。

面对这样的困境,做出改变是必然之势。剧团为了拓展新的市场不得不组织演员到外地演出,并且效仿金光戏改变传统布袋戏的形式。然而布袋戏传承者们久困于生活,在吃饭与艺术之间两头奔波,再加上传统剧码已经不足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所以大陆的布袋戏在“穷则变”和“变难通”之间堪堪维持生存。

尽管大陆的布袋戏生存如此艰难,却也在某种程度上走出了另一条路,那便是催生了许多木偶头雕刻艺术家。在台湾发扬了布袋戏艺术的同时,大陆艺术家则弘扬了木偶头雕刻艺术。而且值得称道的是,大陆木偶头的一部分订单来自台湾。

同样是布袋戏的传承,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局面,然而冥冥中,头和身躯虽然暂时分开,中间亦有丝线的牵连。

一艺两岸的殊途同归

借布袋戏思考两岸关系,才发现即便是互联网时代,最缺乏的仍是了解。年轻一代除了被动接收两岸的新闻资讯,更应该主动了解两岸积极的一面,而传统艺术则是一扇窗口。

两岸一脉同源,艺术也是一家之艺术,不同的只是追求发展的变革方式,然而最终目的都是保存并发扬先人留传下来的艺术:先祖的手艺绝对不能在我手上断掉!正如同两岸皆在进行的汉服运动一样,布袋戏的艺术是对理想中华的追求。尽管两岸隔阂了几十年,传统却代代相传。

有人说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可是过去也掌握在年轻人手中。通过传统艺术的交流传播来追溯两岸共同的过去,获得共同中华的认同,或许可以成为两岸年轻人新的交流基点和窗口。

[责任编辑:许晔 PN047]

责任编辑:许晔 PN047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