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我们烦恼的并非蹭住的亲戚,而是传统的人情社会


来源:凤凰文化

近日,一位武汉的女士发帖抱怨:自家的新房(首付娘家出65万,老公出25万),成了老公亲戚的中转站。那些在北上广深上班的亲戚,每次回湖北老家,都要到自己家住一晚,完全不把打扰到人家当回事,搞得自己很恼火

近日,一位武汉的女士发帖抱怨:自家的新房(首付娘家出65万,老公出25万),成了老公亲戚的中转站。那些在北上广深上班的亲戚,每次回湖北老家,都要到自己家住一晚,完全不把打扰到人家当回事,搞得自己很恼火。

帖子一出,网友纷纷评论炸了锅,仿佛内心多年憋着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出口,板着手指批评吐槽自己奇葩的七大姑八大姨们。

原贴如下:

网友@“依恋雨中的你”

我是武汉市独生女,和老公一起买了一套房。首付91万,我和父母出资65万,老公和他父母出26万。其余老公贷款,两人一起还。我把父母留给我的一套闲置毛坯卖了付的大部分首付以及搞定装修。房子面积比较大,复式2层接近200平,有闲置房间。

由于老公是湖北周边某镇,有些堂兄弟表姐妹在北上广深工作,现在我家成了武汉的中转站。凡是要在武汉歇一脚过个夜的亲戚,就要求来我家小住下。已经委婉拒绝了,老公的舅舅甚至说睡沙发也要来睡。我真是醉了。

首先,不喜欢自己的小家被一堆不是至亲的人打搅,睡一晚上酒店也要不了几个钱,你来了我要准备床单被子,睡个一两晚我又得洗了收拾。更何况平时也没多少往来。尤其是舅舅姨妈姑妈之类的。过年回老公家从来没说接我们去家里吃餐饭,给孩子个红包之类的。现在干吗来我们家占这种便宜呢?

老公说:“那你家亲戚呢?”我说:“我家亲戚都是家在武汉,要别人来住别人都不会在这过夜。”老公鉴于我的态度悠悠地说了句,如果买房都是他自己出的钱,我没出一分钱就不会不让他亲戚来住下了。

呵呵,我没不欢迎公公婆婆来,但是七大姑八大姨我也必须都免费提供住宿?

回想一下,现在亲戚已经变成一个贬义词了,尤其是爱占小便宜的亲戚。催婚、催生、蹭住,亲戚就一定是令年轻人反感的存在吗?

1 中国人现在正构建新的情感模式

很多人支持武汉这位女士的吐槽,核心的观点就是“家是最需要捍卫的隐私场所”,这种认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所谓亲戚借宿,用传统社会的话语来说,其实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本来是一件很有人情味儿的事。如果路途较远,晚上过夜也属正常。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把客人请到家里吃饭,甚至留宿家中,似乎是一种极隆重的礼遇。其实,这种传统根源于农业社会,那时人们互相走亲戚,农村也没有什么餐馆,只好在家吃饭。

那时最佳待客之道就是“宾至如归”,让客人享受和主人一样的待遇。家庭,成为这个家族的社交空间,并没有任何个人隐私的意识。

电视剧中不就常演“主人热情挽留亲戚留宿”的戏码吗?

但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大都市,城市居民的权利边界意识越来越强烈,亲戚借宿被视为对家庭空间这一私人领域的侵犯。在繁忙的工作、家庭、社交中抽出时间接待往来不暇的借住亲戚,似乎慢慢变得不现实了。借宿,这一传统社会的情感互动模式,遇到了挑战。

所谓蹭住,一个“蹭”字,传达些许嫌弃意味。来蹭住的亲戚俨然成了洪水猛兽,而被蹭住的家庭似乎也被攻城拔寨。这不仅是相处方式的冲突,还成了价值观上的矛盾。

你既然借宿别人家,就要有客随主便的意识,而不是把借宿当成一种理所应当。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只会让主人反感。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差序格局的传统社会,人们以血缘亲疏为活动半径,“走亲戚”是亲人间维系感情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兴起,人们的社交范围不断扩大,亲戚不再是我们现代社交里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车马交通不发达时,亲戚间住得近,柴米油盐不分你我,孩子们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有了事情互相照应,升学、事业上讲人情通融通融。

而中国人现在正构建新的情感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朋友”比“亲戚”更重要,“分寸”比“亲密”更重要,“尊重”比“亲情”更重要。毕竟,一代人有一代人之生活方式、社交模式,哪怕是一项行之千年的传统,人们也要因为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调试。这也是适应人类文明演进的表现。

在面对一些不合理要求时,我们每个人都曾是Yes先生或者Yes小姐,对所有外界给我们提出的需求说“好的,好的”。到我们忍受不了了,个人意识觉醒的时候,我们学会了说“不”,给自己腾出舒适的空间,是件好事。

怕就怕在,成全别人委屈自己。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担得起责任,一旦答应别人的要求,就不要背后埋怨。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害怕说“不”不就是要维持自己的形象吗?

我们常说,你都是个成年人了,能不能成熟一点?另一方面,既然是成年人了,大家要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在现代社会,去亲戚家蹭住也要有边界意识。比如六成以上的受访者就认为如果蹭住会“凡事小心翼翼,尽量不打扰到别人生活”,四成受访者表示“会带上礼物,支付‘蹭住’费用”。

2 他没有把我当外人,但我还没这么划

在这个怒斥亲戚蹭住的新闻里,有一点还值得我们注意。女主人反对亲戚借住的种种理由,都从现实的利益和条件出发,用加加减减的方法来判断是否同意亲戚蹭住,隐隐以买房出钱多少作为接待亲戚有多少话语权的考量标准,未免也没人情味。

接待亲戚,必然还涉及亲情、面子、合不合群等各种人情因素。因此也有不少网友批评女主人小气,不给男主人面子。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讲究客气。亲戚来看望吃宿,说明双方都还有“人情”,你来我往,再正常不过。

打算在亲戚家住宿的人,其实并不比城里人考虑得少,或许比城里人更有诸多顾忌或顾虑。而既然有住宿的打算,说明从情感上、亲疏关系上,是被自己认可的。

尤其,经济不太宽裕的亲戚,因事到远在城里的亲戚家,能够被留宿,被盛情招待,于自己或许是个荣耀,于亲戚双方则更是脸上有光的事。

每个个体家庭都不一样,对私人空间的捍卫与对亲情的接纳并不矛盾,个人隐私意识觉醒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亲戚拒之门外。双方不造成隔阂的关键在于“理解万岁”。

亲戚的问题还折射出我们和父母一辈之间的代际问题。我们独来独往惯了,有一套自己的行事规则。可是亲戚不知道呢?

站在亲戚角度,他蛮难当的,因为那些天生热情的、喜欢你的,他由于不知道你内心的规则反而容易破了界,反而容易成了我们今天嘴里不把自己当外人的亲戚。而那些本来不喜欢你,跟你很疏远的人这时候成了好人,这不公平对吧?

这是集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冲突,有一拨人会坚定地认为说这应该是我们的,但还有另一种价值观认为那是你的和我的,这个问题在亲戚当中的映射几乎是一样的,他当然没有故意占我便宜,他没有把我当外人,他把我们划到一个圈圈里来了,但我还没这么划。

你看,他们本来就没存着想占便宜的心思啊,他们会寻思着,“你来我家我们一定得好好招待你。”我们还会碰到一种情况,去到一个有亲戚的城市,第一个打电话过来的常是亲戚:"你在哪,我给你安排。"然后被热情来送往,吃吃喝喝,不觉亏欠。

我们和父母一代人对于社交圈子选择不同,以及相处方式不同。亲戚间,避开不了互相帮忙。像新闻中男主人的父母和亲戚间关系依旧紧密,无论这对夫妻有多神通广大,男方父母有点事情总有忙不开得拜托老家亲戚的时候。而这时,“拒绝留宿”一事给父母一代造成的麻烦与尴尬会挥之不去。

拒绝亲戚留宿问题,能可以上升到城乡文化差异、观念意识、生活习惯等层面来考量。有这些问题在,即便是双方父母来同住,也少不了发生种种龃龉,种种碰撞。

生活在我们几代人身上留下的烙印不一样,由于价值观的不同会让我们沟通无能。面对领导、朋友、同事,我们身上有一个高情商的开关,但面对亲戚缺少了些许耐心。

有时候结婚是没有办法选择对方家庭的,我们只能是尽量做到情商高一点,处理好一点,就连贾府,也得让刘姥姥上门,别说我们这些普通人了。

尽管这个话题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但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各家有各家的情况,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的。一旦愤怒地来讨论此事,极易陷入一场“内战”,于谁都没有好处。其中最为关键的不是亲戚的问题,而是涉及的家庭内部是否做到了足够的沟通与协调。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责任编辑:徐鹏远 PN07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