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棣:好诗人要让人感受到生命在大地上存在的气息
2017年08月27日 21:40:31
来源:凤凰文化
日前,臧棣参加了中国诗歌网成立两周年座谈会暨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北京诗会,本次活动由泸州老窖提供大力支持。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诗性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里,人人都可以写诗。而要想真正从诗歌中发现美和高贵,就需要诗人付出时间和汗水。
臧棣
臧棣是中国最具个性和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著名诗歌评论家敬文东曾说:“臧棣总是能让词语通过最古怪的方式吸附最平常的事物,从而让平常事物变得极为古怪,进而在从容的诗歌步伐中将平常事物推到智性的境地。”臧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他以匠人精神执教,严谨细致,非常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学辨识能力。他在创作诗歌,也在培养未来的诗人。
日前,臧棣参加了中国诗歌网成立两周年座谈会暨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北京诗会,本次活动由泸州老窖提供大力支持。他在接受专访时表示,诗性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体里,人人都可以写诗。而要想真正从诗歌中发现美和高贵,就需要诗人付出时间和汗水。
诗是什么?诗就是表达诗性埋藏于每个生命个体
臧棣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大学语文和与诗歌有关的课程,他时常会遇到年轻的学子问他这样一个问题——诗是什么?在教科书中,“诗”会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比如“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但臧棣不会用这样格式化的语言来框住学生的思维。“在人的天性里,只要足够好玩,你自然就会去探索。”他说,“不是一定要弄懂了什么是诗、什么是现代小说,才能读懂它们。所以,重要的不是告诉学生什么是诗,什么是散文,散文必须怎么写……而是要让他们知道,作为一个生命该怎样去激活自己的感受力,怎样把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融入到自己的学识体系中。”
其实,对于“诗”,古人早已有过简洁直接的论述。《左传》说“诗以言志”,《尚书》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荀子》中都有“诗言志”的表达。臧棣把这种说法看作是定义诗的很好的参照。“什么是诗?诗就是表达,就是把生命里的感怀、感受,或者隐秘的体验,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臧棣说,“上帝把诗性埋藏于每个生命个体,所以,人人都可以写诗,每个人也都该去写诗,因为生命里本来就有诗这种东西,我们通过严肃的语言形式来感受自身的生命,这种感受方式,就可以称之为‘诗’。”
现在确实进入了人人都能写诗的时代,但最能触动人心的诗篇中,往往大量运用的却只是一些最平常的物像,在诗歌中为最平凡的事物注入灵性,正是诗歌真正的美好高贵所在。比如臧棣的诗歌中常会出现荷塘、蝴蝶、蜻蜓等,它们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触手可及,几乎陪伴了每一个读者的童年时代,“很多现代人生活在城市里,离自然越来越远,而蝴蝶、蜻蜓这些物像,可能是人在生存的过程中,存在于生命深处的一种渴求。人们渴望与自然中美好的事物发生关联,这些美好的东西,就来自我们身边内部的渴望和情怀。”臧棣说。
诗人是什么?普通人追逐诗性诗人传递追逐的力量
臧棣是公认的最会运用比喻手法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延安的早晨》中有这样两句——“不眠夜竟然可以这么短,/像花豹和地方志之间的/一个注脚。对面的山梁上,/蒙蒙亮,犹如一把幽蓝的牙刷,/轻轻刷着黎明的牙齿。”有人以此诗中的“牙刷”为例,称臧棣的文字将“比喻”这种看似低级的修辞运用得淋漓尽致——这或许就是诗人与普通写作者的不同,诗人能够挖掘出文字最隐秘的魅力,把平凡的字句变得不凡,使读者能够从常见字的不常见组合中感受到对心灵的触动。
“一个人把心中的感受诉诸语言,这本身就是一个翻译、比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事物原本的感受已经发生了‘变形’。语言的比喻功能代表的是诗人的感受,是经诗人塑造成形的东西,这其实是对物质的提升。”臧棣说,诗有着非常高贵、高深神秘的一面,对生命构成吸引力,所以,人们不断地想去追踪诗性,想去获得不断提升的力量,而诗人,正是传递这种力量的人。
因为诗人的存在,人类的精神世界变得复杂而微妙。臧棣认为,文学不是静物,而是一个生态的世界,对文学世界的依恋,会给人带来生活的启示,激发内在的生命潜力。“人类的艺术活动之所以很重要,在于它在生活的传承过程中,可以让人类根据自己对世界的理解重接挖掘自己的生命力、创造力,诗歌就能起到这个作用。”他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诗人的复合体,比如莎士比亚和杜甫的复合体,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甚至是精神层面的父亲存在,这是由诗性出发,跨越时空形成的一种精神上很特殊的关联,能够激活人们身体中潜伏的东西,这让我觉得很奇妙。”
好诗人是什么?让人感受到生命在大地上存在的气息
随着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活动的推进,组委会举办的“诗意浓香”大赛作品线上征集工作也已全面展开,征集作品类型包括诗歌、书法、朗诵和大会标志设计,目前已收到约13000份投稿,其中投稿量最大的就是诗歌。臧棣表示,对于年轻人来说,有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以文会友、切磋创作技巧,这是非常好的。近两年,随着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的热播,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文学热”,这时像“诗意浓香”这样的比赛,能够助推这股热潮,使其影响到更多人。
现在的诗歌创作,特别是年轻诗人的创作,已经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诗歌热”时完全不同,互联网的发展彻底颠覆了阅读和写作的固有方式。臧棣认为,这种改变是一件好事,对年轻人尤其如此。“网络能够让年轻人在胃口很好、精力很好的时候,接受到足够的信息量和丰富的知识面,这是非常重要的开阔眼界的方法。”臧棣说,“现在你只要上网搜索一下,就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对非常丰富而漫长的诗歌史有一个快速的了解,这种汇集式的阅读,能让你在一天之内就接触到莎士比亚、普希金、阿赫玛托娃……虽然未必都是精读,但只要有几个点能被触及到,我觉得就很重要。通过与文学的互动,产生精神上的关联,就会激发出青年人身体中潜伏的诗性,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慢慢建立自己的表达或者与诗歌的关联方式。”
其实,诗歌的世界并不复杂,只是说来简单的以诗言志,其实自有其“密码”。“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方式,首先要求一个人很真诚,能够真实地去感受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去触及大地、大自然,和这些存在发生关系,然后转化到文学语言变成诗歌,让人感受到诗人的生命在这个大地上存在过的气息。”臧棣说,“另一方面,诗歌的表达也有其内在的很尖刻的一面,它要求诗人有新颖的表达方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诗歌也不能重复别人的语言,诗人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感受事物,发现自己的生命潜力,作为独立的个体去跟这个宇宙发生关系。”
今年正值中国新诗百年,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新诗走过弯路,也产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人。现如今,中国的现代诗已经得到了世界诗坛的认可。臧棣表示,作为诗人,他对新诗“情有独钟”,也希望在自己的学生中间,甚至更广泛的热爱诗歌、愿意参与诗歌创作的青年人中间,产生优秀的诗人,诞生好的作品,共同来丰富中国诗坛。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责任编辑:游海洪 PN135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视频
-
李咏珍贵私人照曝光:24岁结婚照甜蜜青涩
播放数:145391
-
金庸去世享年94岁,三版“小龙女”李若彤刘亦菲陈妍希悼念
播放数:3277
-
章泽天棒球写真旧照曝光 穿清华校服肤白貌美嫩出水
播放数:143449
-
老年痴呆男子走失10天 在离家1公里工地与工人同住
播放数:1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