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朱小健:“运河文化之旅”是在古往今来中撷一瓣中华文明的精华


来源:凤凰文化

编者注:2017年8月25日,第七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运河文化之旅在杭州结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作为本期体验营总领队,出席结营式,并致辞演

编者注:2017年8月25日,第七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运河文化之旅在杭州结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朱小健作为本期体验营总领队,出席结营式,并致辞演讲。凤凰网刊载全文,以飨读者。 

朱小健教授致辞(图片来源:中国文化院提供)

尊敬的陈宁局长、庆正主任,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我们的“运河文化之旅”17号在北京故宫开营,前天到达杭州,即将圆满完成。我非常高兴活动的成功,因为这是我们体验营一次带尝试性的活动。这种尝试一是人数的增加,往届活动我们是两岸共30人,这次扩大为60人,人数的翻番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需求,更有运行速度、互动交流、体验成效诸多方面的变化。丰富的内容使我们不得不将既往的7天行程扩充为9天。二是文化体验包含技术性的探索,运河文化丰富多彩,有非常多的数据支撑。包括一些古人技术发明的智慧,比如绞关石,不知道有多少同学过去真正见到过?它与现代船闸的哪部分相关?有些可能要同学们以后再有机会时探讨。有些技术性的认识,只有到现场才能感知。比如我们在故宫就一直听说,故宫是从运河上漂来的皇宫,而我们到了淮安,在水上立交枢纽上看到重载和空载的船只从我们站立的桥下驶过,不知大家怎么想,我是觉得可能更好的表述是故宫是经运河游来的皇宫。因为那些沙石材料的位置是处在水面之下的。这些为我们以后的活动积累了经验。

我在前天姜主任的讲座上说,我们一路走来似乎也错过了一些什么,但我们接触体验到的已是非常丰富了,比如我们在故宫里开营,其实就是特别的体验,甚至可能是人生只有一次的机会。主办单位确实努力做出了精心安排,像前天我们在苏州行脚的纤道,就是吴新秋主任等老师艰辛探索发现的。我在工作群里见到一张吴老师陪大家行走纤道的照片,他迎着阳光开心地笑着,那笑容里分明有辛劳终有所值的欣慰。

刚才六组同学已经展示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收获和思考,我也讲讲自己对活动的认识。

我觉得这次活动跟往届相比有三个特色,一是点线互动,二是古今交辉,三是日夜兼程。

点线互动,就是我们的行程是沿运河南下,但运河与现代的陆上交通并不完全重合,加上我们的车子较大,无法在河堤上开行。所以我们常常是抵达运河略作体验,又返回高速公路再去下一个点。这样的安排虽属无奈,却也不失为一种模式,我把它叫采蜜模式。我们在7天里走了近两千公里,体验了34个与运河文化相关的体验点。我们就像勤劳的工蜂,不断寻找运河枝干上的花朵,吸吮那里的蜜汁,也将运河文化的花粉带到四方。但我们去的那些点,其实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它们是互异互补的。比如我们在北京的六个点,高碑店平津上闸的完整(从同学们拍到的绞关石就可看出),八里桥的历经战火狮面不改(那真的不是翻新的),南新仓的卸场贮库(多少故事由码头发端),澄清三闸的重见天日(那可是玉河),高粱桥的搬家守土(它就那么冷眼看着世态繁华),广源闸的新旧并行(它一直默默地陪着万寿龙王)。我就不一一展开了。这些点共同串起了运河线的活力,而运河的线也供给了这些点无尽的能源。可以说,我们的体验点,聚是一条河,散是万家乐。

二是古今交辉,运河四千里,上下两千年,古自不必说。我们在邵伯停车的公园对面,就是古邗沟。沟边的堤岸,阅尽千年流水。而旁边的邵伯船闸,一片繁忙,生机无限。同样,我们在高邮古塔邮驿边,看到的是络绎不绝的船队。我们的文化体验,就是在古往今来中撷得一瓣精华,感受那份璀璨。创自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滋润这方土地,造福后代子孙。因而我们此行总是在古人建筑的成果上体验着当今生活的状况,可以说是经眼皆古物,无处不新生。这有别于其他类似的活动。

三是日夜兼程,这点大家可能体会弥深。这当然有行程紧张的因素,更有大家对此行的用心和热情。我听说有的同学无论多晚入住,都会整理收获,查找资料,考证所得。过去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也有半夜不眠的,但往往是交流游玩,执着于体验的主题耐心索证的还不多见。在台儿庄的那个晚上,我陪同庆主任看古城,也是后半夜才回酒店。所以我说的日夜兼程,不仅指我们转移的车路,更是指我们体验的过程。从专注用心说,我们日夜在路上。

以上是我的三点心得,挂三漏万,与大家分享。当然,我们的活动还有许多可以完善的空间。我们会在将来的活动中加以完善。

我们的活动圆满成功,要感谢各相关单位和人士的共同努力。沿途各地,北京的故宫、通州,山东的临清、南旺、台儿庄,江苏的淮安、扬州,包括今天在座的杭州拱墅区文广新局的领导专家们给了我们大力的支持。这也体现了运河沿线各地正大力落实习近平主席说的“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我们谢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也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代表我们的院长、也是中国文化院的院长许嘉璐先生,特别感谢《旺报》同仁的热情努力,特别是蔡尚谦主编、黄国栋主任的辛劳。我还是那句话,有了我们今天的收获,各位同仁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让我们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小蜜蜂,带着运河的芬芳花粉飞去四方,期待下次再相聚。祝大家返程顺利愉快!

谢谢!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