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曹县离休干部刘效参的革命艺术生涯


来源:凤凰文化

2000年:《山东老年》杂志第六期刊发题名《晚霞如画》文章,介绍刘效参领导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开展活动的事迹。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离休后,刘效参主动请缨,发挥余热,于1985年5月1日创办了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任会长、主席,一干又是22年。

刘效参书法起步于赵、褚,后学二王,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其作品以楷为主,诸体并茂,既圆润遒丽、清雅端庄,又阔笔纵横、雄浑大气,颇具大家风范,多次参加省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在报刊发表。

1983年:书法作品在《大众日报》发表。

1985年:参加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分会举办的山东省第二届书法国画篆刻展览。

1987年:参加四川“峨嵋山杯”老年书画大展比赛并获二等奖、首届神龙杯书画大展二等奖。

1988年:参加纪念英雄王杰书画展,作品被王杰烈士事迹陈列馆收藏;作品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师生书画大展赛一等奖;参加《中国书画报》举办的全国首届神龙杯老同志书画篆刻评选大赛获优秀奖,作品被中国书画报收藏;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环境报社联合举办的“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获优秀奖;作品获全国书画大展山东赛区优秀奖。

1990年:书法作品被中国翰园碑林入选刻石。

1991年:作品楹联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发行。

1992年:作品楹联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

1995年: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厅授予先进个人称号;被中共菏泽地委、地区行署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1999年:《菏泽日报》以《老树春深更著花》为题,介绍刘效参领导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开展活动的事迹。

1998年: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功在千秋》书画大展赛,获荣誉证书。

2000年:《山东老年》杂志第六期刊发题名《晚霞如画》文章,介绍刘效参领导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开展活动的事迹。

2001年:组织成立编纂《曹县老年书画协会志》委员会并任主编;《中国书画报》第三版以《晚霞生辉》为题,刊发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的事迹,并刊登协会主席刘效参书法作品。

2002年:《山东老年》杂志第六期以《夕阳如画》为题,刊发刘效参领导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开展活动的事迹;《牡丹》杂志第二期以《百家书画翰墨香》为题,报道刘效参创建县书画协会开展活动的事迹;作品参加三省四市(山东省菏泽市,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山西省长治市)书画展并获金奖。

2004年:被中共菏泽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市人事局评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彰;被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省人事局评为2003-2004年度优秀离休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

2006年:参加在阜阳举办的“鲁豫皖陕”四省书画展,获荣誉证书。

2007年:参加山东省老年书画协会举办的“得利斯杯”书画展,获金奖,并获老年书画家称号;作品入选鲁豫皖陕五市(菏泽、濮阳、延安、阜阳、聊城)老年书画展。

2012年:牧野拍客撰写《91岁老党员赋诗献礼建党91周年》文章,介绍刘效参事迹,发表于齐鲁社区网站。刘效参为此题写:“齐鲁拍客团发展壮大”、“菏泽拍客”及“曹县拍客”。

2015年:参加山东卫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并书写“我们胜利了”赠送纪念活动栏目组。

2017年: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之际,《大众日报》以《刘效参:死里逃生,继续教育抗日》为题,报道了刘效参抗战时期的英雄事迹,《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几十家网站转载;《大众日报》大众书画版发表刘效参书画作品。

早年崇尚英雄路,艺海游龙伴夕阳

——山东曹县离休干部刘效参的革命艺术生涯

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南临商丘、民权,北接菏泽、定陶,东靠单县、成武,西望东明、兰考。这儿,由于历史变迁及区域划分变化,地域文化纵横交织,各种思想活跃,社情极为复杂。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严重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国烈焰燃遍神州大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曹县一带不断发展壮大。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后,山东几乎全部沦陷。根据党中央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中共鲁西南工委积极组织地方武装,深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同时努力改造土匪和原国民党旧式武装,抗日游击战争蓬勃展开。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在曹县,有三个相距不过一二里路、呈“品”字型的村庄,分别叫做刘岗、曹楼和伊庄,是抗战时期鲁西南抗日根据地的大本营。因日军经常在地图上用红笔把三村圈在一起,并标注一个“赤”字,人们称之为“红三村”。1921年5月,刘效参就出生于著名的“红三村”之刘岗村。刘效参的父亲刘纯修,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学习中医,颇得真传,是当地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他一生行侠仗义,秉性宽厚,为人正直,处事公道,谁家有难他都去帮,邻里有纠纷请他调解,在当地很有威望。1936年霍乱流行,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刘纯修走村串户,悬壶济世,救治了众多病人。刘纯修思想开明进步,抗战期间经常不顾个人及家庭安危,救治抗日伤员。当时,在刘岗村及刘纯修家中经常住有伤病员,他均不分昼夜精心治疗,细心照顾,受到当地军民的高度赞扬。刘纯修之妻曹氏,心地善良,勤劳朴实,识大体、顾大局。在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她毅然支持两个儿子刘效参和刘思孟投身革命,解放战争时期又把女儿送到前线护理伤病员。她在家乡发动妇女做军鞋,送军粮,是有名的支前模范。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据史料记载:1937年,曹县隶属山东省第十专署。1938年6月,划属山东省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8年10月,中共苏鲁豫特委在曹县西北郭小湖成立考城县抗日政府,于1939年3月撤销。1940年8月,中共鲁西南地委建立曹县抗日政府。1941年5月,建立冀鲁豫边区第三专署,曹县抗日政府属之,其后,第三专署相继改称第七专署,晋冀鲁豫边区二十二专署、二十专署。1943年3月,改曹县抗日政府为齐滨县抗日政府。1943年9月,于曹县东南部之曹县、成武县结合部建立成曹县抗日政府,亦隶属二十专署。1944年8月,改晋冀鲁豫边区第二十专署为冀鲁豫边区第十专署。1945年9月,在青堌集建立复程县,曹县抗日政府迁至曹县县城。1946年2月,改十专署为五专署,6月改曹县、齐滨、复程三县抗日政府为民主政府。1948年9月,曹县国民政府解体。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撤销冀鲁豫边区第三、第五专署,分别改称平原省湖西专署和菏泽专署,齐滨县并入曹县,隶属菏泽专署,复程县划入湖西专署。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销,曹县归属山东省菏泽专区……仅从这一系列的频繁区域变动中,就可以窥见当时曹县动荡复杂的斗争形势。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刘效参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动荡的岁月磨砺了刘效参的革命意志。受周围抗日环境以及父母的影响,刘效参逐步认识到,只有拿起武器,英勇反抗,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老百姓生命才有保障,才能过上好日子!立志杀敌报国当英雄的思想油然形成。

1937年初,年仅十六岁的刘效参在刘齐滨专员创办的农民学校学习,之后又参加了鲁西南抗日救国会。1939年2月16日,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崔田民率部东渡黄河挺进鲁西南重镇菏泽,在刘岗村一带联合地方抗日武装,组建冀鲁豫边区支队,开辟了以菏泽、曹县为中心的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刘效参因有私塾底子,文化功底好,是根据地难得的文化人才,被选派到刘岗抗日小学当教员。因思想进步,工作积极,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心想跟随抗日武装上前线杀鬼子当英雄的他,也曾一时想不开,经村党总支书记刘同勤耐心做思想工作,他懂得了共产党员必须服从组织需要,懂得了当文化教员同样是为抗日出力,一样能当英雄,愉快服从组织分工,从此一生与教育文化事业相伴。

后来,刘效参又先后担任齐宾县石钧一高教员、冀鲁豫边区第五专署军工子弟学校教导主任等职务。建国后,先后任曹县师范附小校长,菏泽工农干部学校教导主任,曹县师范教导处主任,曹县二中校长,菏泽专署文教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曹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顾问等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自觉以党的事业为重,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直到1981年5月离职休养。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刘效参不仅自己投身革命,还带动影响弟弟刘思孟、妹妹刘素卿、妻子孔润生、妹夫李明昆等亲属一起参加革命工作。在他的引导和父母的支持下,二弟刘思孟9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盘查坏人,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小妹刘素卿自幼在军工子弟学校读书,1946年参加革命,跟随部队救治伤员,1949年入党,是卫生教育战线的一名老兵。妻子孔润生,1942年春节与刘效参喜结良缘,婚后不久即在丈夫的影响下,参与了掩护革命后代、为抗日小学的学生们缝衣做饭等工作。刘效参一心扑在教学上,经常吃住在学校,孔润生在家独自照顾全家老小,从无怨言。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1943年重阳节拂晓,日军对“红三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寻找八路军伤病员和后勤物资。抗日主力避其锋芒,转移外线隐蔽,寻机打击敌人,冀鲁豫第十军分区后勤股长秦兴体同志负责组织民兵阻击敌人和就地埋藏军用物资。由于敌众我寡,刘岗村被敌军占领,刘效参、刘思孟连同1000多名村民被抓。鬼子、汉奸把抓去的村民们赶到齐腰深的大水坑中,强逼不准露出胸膛。村民们站着就要露出胸膛,蹲下污水又会漫过嘴巴无法呼吸,只好半蹲着浸泡在污水坑中。鬼子、汉奸不让村民吃饭,逐个拉出审问,棍打,鞭抽,肆意折磨,逼问八路军和粮食等军用物资藏在哪里。但是,无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村民们人人都是铮铮铁骨,宁死不屈!刘效参哥俩心中清楚,自己家里就藏有军分区的军衣军粮,而且还是哥俩亲自帮助搬运的,但这些都是比性命还要重要的东西,绝不能让敌人搜去。鞭抽、吊打、灌辣椒水……,哥俩咬紧牙关,反复只有三个字:“不知道!”后来,乘敌人看管松懈,刘效参哥俩才逃出日伪军的魔爪。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1945年秋,二弟刘思孟正式参军,被分配到民考县任抗日支队组织干事。1946年春,民考抗日支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军49师147团。刘思孟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先后任团政治部民运股长、直政股长。在进军贵州途中,服从革命需要,从军队转到平越县(今福泉市)凤仙镇任镇长,巩固政权,为部队剿匪筹集粮食。1950年春节前夕,刘思孟得悉土匪头子白培伦带领70多名匪徒偷袭镇公所。当时镇公所只有十几个人。危急关头刘思孟沉着冷静,镇定指挥,命令大家埋伏在院墙外,只等匪徒进院之后,一声令下,大家一齐将捆绑好的手榴弹扔向匪众。土匪们猝不及防,被炸得东倒西歪,匪首白培伦当场毙命,吓破胆的匪徒四散而逃。此战,俘敌若干,缴获枪支弹药一批。这次以少胜多的战斗至今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同年,刘思孟调任城关区任区委书记。刘思孟亲自率队继续为剿匪部队筹集粮食,6月25日宿营野鸡坡时遭敌突袭,在组织突围时被敌人安排在内部的旧政府留用人员暗算,不幸殉职。后刘思孟被安葬在福泉县城东烈士陵园。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刘岗抗日小学是一所红色摇篮,很多学生是我地方党政和游击队领导干部的子女。抗战时期物质极度匮乏,办学条件异常艰苦。教室破漏,刘效参就动员村民拿出自家的木料、茅草和工具等修缮;缺少桌凳,就自己动手做;没有课本,就自己编写刻印。除了安排好教学,千方百计保护好这些革命后代的安全,更是压在刘效参这位20岁左右的年轻人肩上的千斤重担!有一次,刘效参被日本鬼子抓去,敌人软硬兼施,想从他口中探听抗日小学和学生们的情况,都被他巧妙周旋,终究一无所获。每当日伪前来扫荡,刘效参一方面按照预案及时将学生分散隐蔽到村民家中,一方面把课本收集起来藏在自己家里。直到建国后他的家中还存有10余册当年自己刻印的课本,现在已作为革命文物被山东省博物馆征集收藏。刘效参还把抗日救国思想融入教学中,创办了富有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比如教学生算术,刘效参提问学生,“昨天打死2个鬼子,今天又打死了3个,这两天一共打死了几个日本鬼子?”、“鬼子烧毁刘岗村8间房子,烧毁曹楼9间房子,烧毁伊庄7间房子,一共烧毁多少间房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培养了抗日爱国热情,为造就新一代革命者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解放战争时期,专区军工子弟学校规模扩大,学生达到200多人,最多时达300多人。刘效参被调到该校任教。1946年8月14日晚,刘效参夫妇奉命随校领导带领200多名学生向黄河以北范县一带转移,情况紧急,天黑路远,又是急行军,就连一些成年人都体力不支,小学生们更是吃不消。一路上,刘效参瞻前顾后,照应着学生行军。中途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名叫刘爱的女生,他立即返回寻找,走了四里多路,最终在路边发现了已经睡熟的小刘爱。他连忙将刘爱叫醒,在已经替学生背了四个行李包的情况下,又抓过刘爱的行李包挂在肩上,拉着刘爱追赶队伍。刘爱又累又饿,哭着说:“老师,我实在走不动了!”刘效参边从兜里掏出仅有的一个窝头给刘爱吃,边抱起刘爱往前追,终于在天亮前赶上了队伍。当时,学生们普遍营养不良,加之长期洗不上澡,身上长满了疥疮,刘效参、孔润生夫妇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将跟父亲学到的疗疮医术用上,一一精心治疗,孔润生还不辞辛苦为孩子们洗衣做饭、缝补衣服。学生们也都把刘效参、孔润生夫妇当成自己的父母。有一名学生,父亲牺牲了,他悲痛万分一个劲地哭闹,刘效参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照顾他,与他建立起父子般的感情,这名学生后改称刘效参“爸爸”。从军工子弟学校走出的孩子们,解放后遍布祖国各地、各行各业,许多孩子后来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有的在党政军担任高级领导职务,但他们都没有忘记那段艰苦峥嵘的岁月,没有忘记教育他们关爱他们的父亲般的刘老师,经常来信来电问候,或专程前来看望。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1948年冬,鲁西南解放,刘效参带领学生返回家乡。遵照上级指示,学生按年龄及文化程度分别安排到小学、中学继续学习,刘效参则先后被派到联立曹县师范附小、菏泽工农干部补习学校、联立曹县师范,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1952年5月,中央访问团到鲁西南革命根据地“红三村”访问。当地群众反映,土改后老百姓政治上翻了身,日子安定了,文化水平需要提高,请求在“红三村”建立一所中学。经党中央特批,决定在刘岗村率先建立一所中学,为曹县刘岗初级中学,刘效参被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任命为校长。刘效参奉命带领18名教职员工,负责学校筹建工作。按上级要求,学校要赶在国庆节开学,以向国庆献礼。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资金不足,教师、校舍、桌椅、课本等等也都缺乏。刘效参迎难而上,一方面积极与当地政府沟通求得支持,另一方面广泛动员乡亲援助学校筹建。刘岗村的乡亲们拿出了当年抗战支前的劲头,把建设学校当成自家的事,纷纷腾房捐物,慷慨相助。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所借民房当教室、教师吃住在百姓家的新学校初步筹备完毕,首届招生6个班,并在共和国成立三周年纪念日如期开学上课,受到了各方称赞和上级表彰。1954年5月刘效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席任命为曹县第二中学校长(正县级)。刘效参带领全体师生,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多方筹措,精打细算,克服了重重困难,建起了两排带走廊的教室和60余间宿舍,使学校初具规模。他科学治校,从严治学,培养形成了过硬的校风、学风,老师认真传授,学生刻苦学习,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先生便是刘效参当年的学生。

在曹县二中任校长期间,刘效参用一颗赤诚的心实践着“尊师爱生”的诺言。以至于当年的故事,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时被关照过的学生还记忆犹新。

学生刘雪萍回忆:二哥被国民党杀害,父母遭受国民党拷打,伤情严重,家中房屋被烧,度日艰难。刘效参得知后便经常前去看望,抚慰老人,全力相助,使其全家逐步从绝望中重新看到了希望。刘效参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平衡发展,对学校体育事业发展尤为重视。刘雪萍被选拔到学校篮球队,由于训练刻苦、技术过硬,成长为学校女子篮球队队长, 1958年曹县中学生春季运动会上,曹县二中女子篮球队女子排球队同时获得了全县第一名!

学生王联慧回忆:从小喜欢读书,可因父亲早逝,生活困难,被迫中途辍学。刘效参得悉后,一方面亲自登门做其母亲的思想工作,同意女儿重返校园;另一方面动员老师们给王联慧补课并给予物资帮扶。1955年经刘效参推荐,王联慧被济南产校录取,但学习费用又成了问题。那个年代,一般干部每月工资也就20多元,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刘效参硬是挤出5元钱,资助王联慧圆了学业梦。后来,王联慧成为共和国培养的第一代助产师。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不论组织把刘效参安排在哪个岗位上,刘效参都能尽职尽责,干出骄人的业绩。1959年9月刘效参被调到菏泽地区行署文教局担任党总支书记、副局长等职务,分管文化工作。他忠诚于党的文化事业,经常自己提着干粮深入到剧团、剧院和有关单位进行调研,现场指导,把直属的6个剧团搞得有声有色。据演员李京华回忆,1964年,她所在的剧团赴山西运城、长治等地巡回演出长达一年多时间,演出条件艰苦,演员思乡心切,刘效参率音乐家庞礼,代表组织前往慰问。十多天的时间里,刘效参深入排练演出现场,同演员们同吃同住,逐人谈心,鼓舞士气,演员们都愿意和他交心交朋友。后来刘效参调到曹县任职,每次剧团到曹县演出,刘效参都到现场看望,演出结束后还要设家宴招待大家,朴实的感情至今难忘。刘效参所分管的菏泽文化工作精品迭出,遍地开花,朵朵鲜艳。赴省城会演剧目《牡丹向阳开》、《战鼓催春》、《向阳人家》等得到观众广泛好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革期间,刘效参和广大老干部一样,经常被造反派批斗,但没有改变他对党的忠诚和信仰,没有改变他对党的事业的追求。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刘效参还与书法艺术有不解之缘。他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开始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自幼酷爱书法,特别对赵、禇、二王的楷书更是情有独钟。他还在私塾学习之余,跟随父亲学习中医,攻读《皇帝内经》等医学名著,涉猎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功底。刘效参喜爱书法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程度,平日与人闲聊,谈的最多的是谁的书法精湛;偶有空暇,必定写上几笔。这一习惯即使在文革被批斗时也没有间断。在职时,刘效参以擅长书法闻名,离休后空闲时间多了,他更是把研习书法艺术作为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他把几十年积累的书法学习资料整理出来,订阅了多种书法报刊,还报考了中国老年书画函授大学,刻苦学习钻研。夏天蚊虫叮咬,浑身淌汗,没有风扇空调,他就打一盆凉水,不时用毛巾擦一擦。寒冬腊月,手脚冻得木麻,就走一走,搓一搓,接着再练。1994年春,刘效参患感冒高烧不退,住院期间他叫孩子把书法学习资料拿到病房,一边输液一边研究,医生和护士都深受感动。即使在老伴患脑栓塞瘫痪在床的多年里,他也没有间断对于书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在悉心陪伴照顾老伴之余,挤时间先后到菏泽、泰安、曲阜、开封等地参观碑林、崖刻、书画展览等,博采诸家之长,提高自己的书法技艺。功夫不负有心人,离休后的刘效参历经三十多年的艰苦练习,书法艺术实现了新突破,达到了新境界。其书法以楷为主,诸体并茂,既圆润遒丽、清雅端庄,又阔笔纵横、雄浑大气,颇具大家风范。尤其是楷书,入古承新,韵味十足,既中规中矩,又大气磅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深受专家和广大书法爱好者的青睐。刘效参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省展览并获奖,楹联被人民美术出版社两次出版发行,作品先后多次被《大众日报》刊登、被王杰烈士纪念馆收藏、被开封翰园碑林选入石刻、被《山东省老干部书画作品集》刊载,其传略收入《山东省书法家》、《齐鲁书画家辞典》等。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离休后,刘效参主动请缨,发挥余热,于1985年5月1日创办了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任会长、主席,一干又是22年。

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成立伊始,场地、经费等都面临许多困难。刘效参拿出在职时抓工作的那股劲,没场地,他骑着自行车满城跑,想方设法协调解决;没有经费,他带头自掏腰包。为了保证协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他主持制定协会章程,建立活动制度。如每月组织两次集中学习,定期组织书画交流,每年举行两次笔会,以及书画名家名作赏析、评先树优、表彰奖励等,并保证落到实处;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为目的,加强学习研讨。除定期组织会员相互学习交流外,还邀请外地名家讲课、组织赏评名家作品等达60余次,收到很好的效果;坚持开门办协会,走出曹县办展交流。先后到河南商丘,山东济南、聊城,陕西咸阳等地展出作品,赢得广泛好评;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刘效参和协会理事们依据会员的特长,指导确立各自的主攻方向,寻求突破。共培养省级协会会员15人,市级会员35人,有数十名会员获国际、国家书画名人荣誉。会员作品分别被推荐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在协会里,刘效参参加革命最早,职务最高,但他从不摆老资格、拿架子、耍官腔。带头参加活动,重要活动亲自主持。带头求真务实,对会员作品坦诚评鉴,也真诚欢迎对自己作品评头论足。关心会员视同家人,如副会长李玉琦手术尚未痊愈老伴又不幸病逝,他不仅多次登门安慰,还组织会员前去看望,帮助李玉琦早日振作起来。80多岁的老会员吴景参以写小楷见长,刘效参经常与他研究切磋,交情甚笃。在庆祝协会成立十周年会议上,吴景参乘兴吟联一首:“刘效参、吴景参,参兄参弟,大楷书、小楷书,书友书朋。”刘效参欣然相和:“吴景参、刘效参,并肩相坐,赏书法、评书法,共同学习。”亲密无间的友情跃然纸上。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老干部书画协会搞得红红火火,但刘效参没有满足,又把目光放远到更大的范围——指导创办农民书画协会,繁荣乡村文化。建立了郑庄、大集、安才楼、青固集等五个乡镇农民书画协会,每一个协会都倾注着他的大量心血。特别是邵庄乡书画协会,刘效参不顾年老体弱,多次前往,帮助筹资金,办展览。1996年春,该协会筹备赴县汇报展,刘效参应邀前往指导,一住就是三天,由于劳累过度,条件艰苦,他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仍坚持一边输液,一边选定作品。在他的关心感召下,该协会活动蓬勃开展,每年举办书画展览,其中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书画作品被选送山东省美术馆展出,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观展后当场挥毫:“曹州牡丹甲天下,齐鲁书画第一乡。”

刘效参十分重视普及书画艺术教育,支持有较高书画艺术造诣的老同志举办培训班,培养年轻人才。有时,还亲自给学生讲课,把自己几十年研习书法的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刘效参书法作品欣赏

九旬老人刘效参,艺海游龙几十载,书法已经融入他的生命,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老年书画协会犹如他和会员们共同养育的一个孩子,在他的精心呵护下,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辉煌。素有“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民间舞蹈之乡”、 “中国秧歌之乡”美称的曹县,文化发展方兴未艾,成绩背后蕴含着刘效参几十年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刘效参所领导的曹县老年书画协会成立二十多年来,共参展中外大型书画作品展30多次,参展作品4000余幅,获各级奖励330人次,其中,一等奖(金奖)35人次、二等奖(银奖)63人次、三等奖(铜奖)86人次、优秀奖146人次。会员作品入选书法典籍50余幅,入选碑林石刻19幅。该协会多次荣获省、市先进集体称号。时任菏泽地区书画家协会主席的李子明同志在庆祝曹县老年书画协会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高度赞扬曹县老年书画协会“取得了建会、临帖、国内外展览、出书、协会办报五个第一的好成绩”。为此,刘效参多次受到组织表彰,先后被评为县、市、省先进个人和模范共产党员。

刘效参艺术传略被收入《齐鲁书画家词典》、《山东书画家》、《山东老干部书画选集》。刘效参现为山东省老年协会理事,齐鲁书画研究院书画家,菏泽市书法协会顾问,菏泽市老年书画协会副主席,曹县书画协会、曹县职工书画协会、曹县老干部书画协会名誉主席。一位知名作家曾赠给刘效参这样一副对联:“早年抗日救国令人敬仰,暮岁苍笔风范众口皆碑”,这就是对刘效参革命和艺术生涯的高度概括和生动总结。

(资料由刘效参的同事、学生、家人提供;执笔:淄博市财政局蔡修纲;校审: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李壮利)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