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运河文化之旅暑假纵越4省市 两岸大学生全程免费参加 即起报名


来源:凤凰文化

(记者卢虹/台北报导)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古代工程之一。它规模庞大,水工精湛,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农业文明时期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超大型水利

(记者卢虹/台北报导)中国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古代工程之一。它规模庞大,水工精湛,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程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农业文明时期最具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的超大型水利工程。《旺报》举办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第七期活动将以运河文化为主题,带领青年学生走访京杭大运河精华河段。

「运河文化之旅──第七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活动即日起报名,活动全程免费! 

大运河始建於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贯穿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流经6省35市,总长超过3200公里。大运河促进了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各地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大运河开凿2500年以来,随着自然、政治与经济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大运河部分河段,尤其是南方运河依然千帆竞发,每年完成货运量与货物周转量均占全国总量的20%以上,发挥着航运、灌溉、防洪、改善生态等全方位功效,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 

本期体验营精心选取了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集中体现运河特色文化的河段,带领两岸青年学生感受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认识从古至今一代代人们为建设运河作出的不懈努力,体验不断发展的齐鲁文化、淮扬文化和吴越文化,体会大运河文化的包容性、统一性、广阔性和开放性。 

「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活动由《旺报》与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及大陆中国文化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凤凰网等单位合作,每年寒暑假分别在台湾、大陆举办。 运河文化之旅将於2017年8月16至24日在北京、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等地举办。

两岸大专院校大一至大三在校生,均可免费报名参加,需投稿《旺报》两岸徵文、择优录取,报名请寄:tw@want-daily.com,报名截止日期5月28日。

陸生報名表https://jinshuju.net/f/M0CXjS

台生報名表https://goo.gl/73FYZh

详见《旺报》两岸徵文脸书专页:https://www.facebook.com/520ROC/。

【附:主要体验点

山东

临清

鳌头矶

鳌头矶位于山东省临清市区元代运河与明代运河分岔处。此处北侧原有元代运河自问津桥入卫,明代又开挖运河南支,由头闸口入卫,西面有卫河,这样鳌头矶以西便形成了一个四面环水之地,时称“中洲”。鳌头矶处中洲突出之地,明代正德年间在此叠石为坝,状如鳌头,元代运河之临清、会通二闸及明运河南板、新开二闸分左右如鳌足,后有广济桥如鳌尾,知州马纶题名曰“鳌头矶”。此处有一组明代的汉族古建筑群,它布局严谨,玲珑幽静,院内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

运河钞关

临清运河钞关始设于明宣德年间,不久临清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下设五处分关,直控督理关税。万历年间征收税银八万三千余两,多于京师崇文门税关,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临清运河钞关是目前全国仅存的运河钞关,对研究当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城市发展均具重要价值,是研究漕运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明代万历年间王朝佐反税监斗争的历史见证。

南旺

分水枢纽

元代开凿京杭运河,南旺作为大运河的“水脊”,地势最高,加上水源不足,使得保障运河畅通成了难题。明朝初期,工部尚书宋礼和汶上民间水利家白英经过勘察,在戴村筑坝建分水工程,使汶水西行,从南旺入运河,七分向北流,进入漳、卫;三分向南流,进入黄、淮,人称“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此后建龙王庙于分水处,故称“分水龙王庙”。南旺分水枢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是京杭大运河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二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台儿庄古城段明清时期运河故道,原系自然河道,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疏浚拓宽后通漕,成为泇河(即京杭运河沛县至邳州段新河道)的一段。1959年对台儿庄段泇河故道进行裁弯取直后,该河段被保留在城区内。

1938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台儿庄大战震惊中外,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军队以宁死不屈的勇敢精神,用生命和鲜血换取了台儿庄大捷的胜利,这场战役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士气,彻底打碎了日本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当年,台儿庄城内几乎“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目前台儿庄仍留有当年大战遗留的弹孔墙、旧民居等大战遗物。这些弹孔墙、旧民居、图片影像,述说着一个民族的顽强与不屈,现在成为人们了解台儿庄大战,了解当年抗战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台儿庄大战遗址由当时大战最为激烈的几处战斗场所组成,包括残存的建筑物及在遗址上复建的原建筑物,如清真古寺、中正门、火车站、新关帝庙及新建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

江苏

淮安

清口枢纽

清口枢纽历史上是黄河、淮河、中国大运河三条河流的交汇之处。明清两代为解决运河汇淮穿黄的难题,针对黄河夺淮改变淮河水系的状况,建设了大型综合性水利水运枢纽——清口枢纽。其众多的河道、闸坝、堤防等工程组成错综复杂的结构布局,持续运行维护了400余年,发挥了刷黄济运的功能,是大运河上最具科技价值的节点之一。清中期黄河北徙后,枢纽功能丧失,如今原枢纽工程大部分有迹可循。

淮安水上立交是淮河入海工程淮安枢纽的重要水工建筑,它解决了南北向的大运河如何顺利通过东西向的淮河,继续北上的问题。大运河淮安段有着较强的通航能力,船只往来如梭。运河在淮安由南向北首先穿过苏北灌溉总渠,紧接着与淮河入海水道交汇。总渠流量较小,运河与之直接水平交汇,如此也不会影响航运。不远处的淮河入江水道流量是总渠的10倍多,水流湍急,水体量大,运河若与之平交必使运河水流紊乱复杂,无法顺利通航。为解决这个问题,2004年建成上槽下洞结构的“水上立交”,用立交的方式保证淮河水顺畅入海。“水上立交”使得淮河洪峰入海无阻,又保证了大运河黄金水道的畅通。

漕运文化之城

历史上由于黄河夺淮河入海,增加了槽船由运河入淮(黄)的风险,故元时多采用海运。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将元代海运改为漕运。淮安地处大运河中部,遂成交通枢纽。

明朝漕运总督署设于淮安,是统掌全国漕运的最高机构。明清两代还在淮安设置了一系列相关衙署,提高了淮安府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漕运收入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人力、物力资源的汇聚带来很大商机,淮安繁华盛况空前,人称“南船北马九省通衢”。

淮安城当时达官纷至、墨客群聚、商贾云集,和杭州、苏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运河附近衍生出许多繁华的古镇,如古邗沟与淮河相接之处的河下古镇等。经济的繁荣催生出绚烂的文化,淮安自古以来名人辈出,韩信、梁红玉、吴承恩、周恩来等多位文武豪杰出自淮安。淮扬菜系名闻华夏、影响深远。如今淮安保存有镇淮楼、慈云寺、清江大闸、常盈仓等与运河有关的历史遗存。

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以东地区水患严重,民间有“倒了高家堰(今洪泽湖大堤),淮扬不见面”之说。当今洪泽湖为“悬湖”,湖底高出东部平原4-8米。洪泽湖大堤长60多公里,为保卫淮扬地区的安全与漕运畅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宛如一座水上长城。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功能是捍淮、屯田,称“捍淮堰”。自宋至明,黄河夺淮入海700年间,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泥沙淤积,水位抬高,附近大小湖泊连城一片,汇聚成洪泽湖。明清时期几个世纪里,为防止不断增高的洪泽湖溃堤决口,保证运河漕运畅通,洪泽湖大堤被不断加固维修。信坝和周桥大塘因大堤决口而建,集中表现出大坝的工艺与技术。洪泽湖大堤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周桥大塘由林则徐耗时6年主持建成,石墙砖之间严丝合缝,在工程技术方面取得卓越成就。

高邮

盂城驿

盂城驿位于中国江苏省高邮市南门外馆驿巷,京杭大运河东侧,是明清时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驿站。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国在这里筑高台、设邮亭,后人称其“高邮”,又称“秦邮”。明代在高邮城外建盂城驿,清代再次修缮。驿站名中的盂城二字是高邮的别称,取自秦观的《送孙诚之尉北海》“吾乡如覆盂,地处扬楚脊”一句。据记载,驿站鼎盛时厅房多达100多间,驿马多达65匹,驿船多达18条,马夫和水夫多达200多人。盂城驿现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盂城驿的历史位置、形制、建筑均保存完好,清晰反映出运河驿站在传送、接待、转运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高邮运河

高邮湖旁的明清运河故道是明清时期京杭运河主航道的一段。明以前高邮湖与古运河湖河不分,后为避免湖上风浪对航船的影响,在湖东开凿了这段运河,航运安全得以保证。建国后又在明清运河东侧开凿了现在的运河,使这段运河形成两河三堤、运河故道夹在高邮湖和现运河之间的景象,充分体现出大运河从古至今逐渐航渠化的变迁过程。高邮还存有唐代水利设施平津堰遗址。平津堰在水位上涨时期起存水作用,以此来调节运河水位。运河河心岛上的镇国寺塔部分为宋代遗存,古朴的方形砖塔与平缓开阔的运河水相映成趣。

扬州

江都水利枢纽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为长江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是中国最大的引江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工程于1977年建成,它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枢纽工程不是一座抽水站,也不是一座水闸,而是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3座船闸、2座涵洞、2条鱼道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是一个集泄洪、灌溉、排涝、引水、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位于入江水道上的5座节制闸以65孔的万福闸最大。其4座抽水站是目前全国乃至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及配套工程建成后,所辖排灌区内旱涝保收,运河航运、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得以保证。

浙江

杭州

拱宸桥及附近历史文化街区

杭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拱宸桥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也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桥形巍峨高大,气魄雄伟,是拱宸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沐浴战火,几经兴废。如今桥下仍有货船穿流不息。

拱宸桥附近分布着几个历史文化街区,沿运河、小河分布的民居和航运设施整体风貌和空间特征仍基本保存,整体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作为清末民初所建典型的水乡,属运河商埠文化,呈一河两街格局,且仍存有一些或公用或私属的河埠头。街区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运河沿线的生活环境,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其建筑特色、街巷风貌、运河航运遗迹仍然保留。

杭州水上公交

杭州于2004年开通水上公交线路,是全国首个开通运行于运河以及市区河道上水上公交系统的城市。市内河道行船的公交化——“水上巴士”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区道路的交通压力,方便市民与游客的出行。目前已开通8条公交线路,票价3元左右,深受市民与游客欢迎。水上公交实现了对古运河航道的多层次利用——大运河不仅可供观光,还可以作为水上交通要道继续发挥其运输作用,这一古老的世界遗产从之得到有效利用与维护。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2006年10月1日,拱宸桥畔的杭州运河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该博物馆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大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和“大运河的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营员们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责任编辑:何可人 PN033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