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爱尔兰的悲哀,丽南山的美人


来源:凤凰文化

康尼玛拉山间的人们的在阴沉闭塞的世界中,在银屏上垃圾快餐式的电视剧前彻底崩塌。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庭最终以疯狂和弑母告终。一个弱肉强食没有希望的社会也必将是同样的结局。

爱尔兰这块戏剧文学的厚土孕育了多少伟大的戏剧家,王尔德、叶芝、肖伯纳、贝克特……,出生于1970年的马丁·麦克多纳无疑又为爱尔兰增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剧作家。在他二十六岁那年,他的《丽南山的美人》由英国皇家国家剧院首演于伦敦,立刻获得了评论界与观众的齐声喝彩。该剧在伦敦与纽约热演,连获英国戏剧评论圈剧作家新秀奖、百老汇托尼奖等多项大奖。

麦克多纳

马丁·麦克多纳:从打工仔到剧作家的曲折人生

麦克多纳出生于伦敦南部坎伯维尔的一个爱尔兰家庭,在他少年时代,父母亲就移居回爱尔兰的戈尔韦,把他和他后来成为电影编剧的哥哥留在了伦敦。在高中求学期间,麦克多纳每年夏天在爱尔兰度假,这使他对爱尔兰西部的英语方言耳熟能详。这种方言日后成了他剧作的语言特色。离开学校后,十六岁的他开始靠失业救济金度日。他这样述说当年的艰辛,“我失业了很久,在公司和超市里打点零工。”在随后的几年中,他开始写小说、电视和电影剧本。在看了马梅特的《北美水牛》之后,他决定将他的小说改为戏剧。1996年三月,他的《丽南山的美人》首演于英国皇家剧院而一举成功,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他曾写过二十二部广播剧,可全部遭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的退稿。可见这位才华横溢的爱尔兰青年剧作家走过了何等艰难的创作道路。他说,“在一切都失败之后,我开始写剧本。那是避免打工的一种方式,还能挣点小钱。”麦克多纳阅读了许多爱尔兰剧作,从波西考尔特到约翰. 基恩;从辛格到汤姆. 墨菲。我们从基恩的《塞弗》(Sive)一剧的开场戏中能看到该剧对麦克多纳的影响。

他声称“我很喜欢品特早期作品…… 我写的戏剧是我喜欢看的一类戏。”的确,辛格作品中的象征与黑色幽默、品特和马梅特的现代戏剧、英国电视喜剧,再加上粗犷的爱尔兰方言,形成了他反讽的黑色喜剧风格。他同萨拉. 凯恩一样,是今日英国“直面戏剧”的代表作家之一。

麦克多纳完成了两部著名的黑色喜剧三部曲。“丽南镇三部曲”包括《丽南山的美人》(The Beauty Queen of Leenane,1996)《康尼马拉的骷髅》(A Skull in Connemara,1997)《荒凉的西部》(Lonesome West,1997);“阿伦岛三部曲”则包括《伊尼什曼岛的瘸子》(The Cripple of Inishmaan,1996) 《伊尼什莫岛的上尉》(The Lieutenant of Inishmore,2001)《伊尼什尔岛的女鬼》(The Banshees of Inisheer)。他的广播剧《狼和樵夫的故事》曾获最佳广播剧奖;他编导的电影短片《六个枪手》曾获2006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他编导的第一部故事片《在布鲁日》在2008年一月首映于圣丹斯电影节。2010年他的《断手斯波坎》首演于纽约百老汇斯孔菲尔德剧院,这是麦克多纳第一部以美国为背景的暴力与人性扭曲的黑色幽默剧,故事发生在多年前华盛顿州斯波坎城,剧中人卡迈克尔在等火车时,被街坊一帮恶棍从车上砍下他的左手并疾驶而去。为了找回他那只失落的手,卡迈克尔成了一名杀手,开始了他一生追杀和追寻的生命历程。

《丽南山的美人》剧照(摄影:李晏)

《丽南山的美人》:扭曲与暴虐的母女之情

一九九六年三月,麦克多纳的《丽南山的美人》上演于伦敦皇家宫廷剧院,该剧的黑色幽默及对现代人性阴暗之处的深入刻划赢得了评论界和观众的一致赞叹。此剧曾首演于爱尔兰戈尔韦的市政厅剧院,一举轰动爱尔兰之后,转入伦敦宫廷剧院和约克公爵剧院,获当年奥利弗最佳戏剧等三项大奖。一九九八年又热演于纽约百老汇,获四项托尼大奖。迄今,《丽南山的美人》已被译为近三十种语言。

《丽南镇三部曲》由《丽南山的美人》(1996)《康尼马拉的骷髅》和《荒凉的西部》(1997)三剧组成。三剧背景均为爱尔兰戈尔韦郡康尼马拉的丽南镇。这三部的剧作在故事与人物结构上既独立又相互交映。比如在前两部剧中被反复提及的威尔士神父,最终在第三部剧中出现。而这三部剧中的高潮处都落在了暴力与谋杀。

戏剧结构十分严谨的《丽南山的美人》呈现了爱尔兰乡间一家母女间从扭曲的仇恨到暴虐的凶杀的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场景。作者以悲观写实的手法深刻揭示了现代社会人性的阴暗面。该剧故事结构环环紧扣的惊悚令人赞叹。火炉边那把大火钳令人窒息地贯穿全剧;开场时提到莫琳的姐姐们将为母亲的生日点歌,终场时那首优美的歌声骤然响起,残酷地回荡在观众的耳际。

《丽南山的美人》剧照(摄影:李晏)

通过剧中福伦母女间的情感扭曲与血腥冲突,麦克多纳展示了爱尔兰西部山区人们惨淡的生存现状。对年青的雷蒙而言,除了电视上的澳大利亚肥皂剧,爱尔兰已是难以忍受的枯燥。他渴望着仿效他的哥哥帕托移民国外,他向往去国外的大城市里,找到工作,弄到“更多毒品”。而剧中母亲玛格和女儿莫琳间家庭关系的断裂,母亲的专制和邪恶,女儿的怨恨与暴力,显示了康尼玛拉山间压抑的世界犹如令人窒息的雾霾;这里没有欢乐和慈爱,没有人性和温暖,没有尊严和价值。

麦克多纳笔下这对母女血亲间的一幕幕仇恨与暴虐的场景象征着一种人类社会精神的缺失,人们不再为自己的虐杀和罪孽感到痛苦,而人们的暴力和疯狂正来自于他们的痛苦。佩托·杜利这类少数幸运者终于设法逃离了,而莫琳和雷蒙只能继续在这潭死水中沉溺。康尼玛拉山间的人们的在阴沉闭塞的世界中,在银屏上垃圾快餐式的电视剧前彻底崩塌。一个没有希望的家庭最终以疯狂和弑母告终。一个弱肉强食没有希望的社会也必将是同样的结局。

作为直面戏剧的经典,此剧在伦敦宫廷剧院舞台上乡间的写实场景使开场前的观众沉浸于一种爱尔兰昔日文化的神秘;从肯尼迪的照片到壁上的十字架,人们检视着舞台上起居室厨房的一件件细致逼真。直面戏剧的题材多为都市和现代氛围,而《丽南镇》三部曲的故事场景却土得像一坨牛粪。你也许闻不到厨房洗碗池中的尿味,但空气中的那股潮湿让你感受到慢性幽闭症的恐惧;当剧情到达高潮,女儿操起火钳,母亲扑地猝死时,人们不禁惊叫。而当雷蒙骂莫琳“懒婆娘”,被激怒的莫琳在雷蒙身后操起火钳,一步步靠近他时,人们近乎窒息。而雷蒙的忽然跃起使剧情又回归于黑色幽默的喜剧风格。

犀利深刻的人性刻划,严谨精湛的戏剧结构,风格浓郁的乡村语言,麦克多纳以交织的野蛮讽刺与超现实幽默将他的剧中人展示得栩栩如生。

直面戏剧:新一代的激越与自省

一九九四年圣诞前夜,英国著名剧作家约翰.奥斯本去世了,人们深深地怀念他生前剧作《愤怒回望》(1956)对战后英国戏剧的重要贡献。当年《愤怒回望》“振聋发聩的一声响雷”激活了一九一四年以来由精致的古典剧或枯燥乏味的小喜剧所垄断的英国剧坛,激活了四十年浮华颓落的英国戏剧。在人们回顾那已逝去的激进戏剧流行的黄金岁月时,都慨叹着《愤怒回望》中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在当下英国将不再重现,他们担忧着英国戏剧的萎靡与蜕变。在奥斯本去世的前一个月,八十七位著名英国戏剧家联署了一封信给《卫报》,批评英国戏剧舞台缺乏新作力作。剧评家比林顿指出,若任其继续,英国戏剧将会成为“一座尘封的博物馆而不是一个永远充满激情争议的社会论坛。”

就在此刻,在人们怀念奥斯本,慨叹英国戏剧的缺失和危机的气氛中,一九九五年一月十二日,萨拉·凯恩的《摧毁》在皇家宫廷剧院楼上剧场首演。这部与《愤怒回望》有着同样震撼力的作品,催化了英国戏剧舞台新戏剧的复兴,激活了“酷不列颠”潮流的新一代剧作家。这位默默无闻的二十三岁姑娘凯恩同当年奥斯本一样地抓住了时代精神,掀起了英国直面戏剧(In-Yer-FaceTheatre)的浪潮。

直面戏剧作家的作品赤裸裸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崩溃、吸毒、血腥暴力、性虐待、战争恐怖、种族屠杀等,而萨拉·凯恩、安东尼·尼尔逊、马克·雷文希尔、帕特里克·马勃、马丁·麦克多纳等试图以极端的道德勇气来呼唤人们的良知;以人类世界血腥可怖的真实场景来来促使人们直面新的社会现实。在九十年代英国皇家宫廷剧院艺术总监斯蒂芬·道尔德里的推波助澜下,直面戏剧除《摧毁》之外,还有雷文希尔的《购物与性交》、厄普顿的《灰烬与沙》)巴特沃思的《巫术》、尼尔逊的《审查者》、马勃的《亲密》、麦克多纳的《丽南镇的美人》和《枕头人》等一系列优秀作品首演于皇家宫廷剧院,成就了英国当代戏剧的壮观景象,也开启了英国当代戏剧新写作的一个时代。

既然九十年代的直面戏剧的剧作家们曾同五十年代后期皇家宫廷剧院的新浪潮剧作家们一样推动了英国戏剧现代性的发展,那么英国戏剧的未来将继续寄望于它的新一代剧作家。愿这些剧作给我们当下喧嚣浮躁的娱乐戏剧带来某种启示与思考。

胡开奇

作者胡开奇,戏剧翻译家,戏剧学博士,哥伦比亚戏剧学院访问学者,上海戏剧学院、广西艺术学院访问教授。主要著译作品包括:《戏剧集:一九八四/动物庄园》、《萨拉·凯恩戏剧集》、《迈克·弗雷恩戏剧集》、《枕头人:英国当代名剧集》、《怀疑:普里策奖剧作集》等。主要上演译作包括《哥本哈根》、《求证》、《怀疑》等。

海报

《丽南山的美人》北京第三轮演出

出品人/制作人:李羊朵

编剧:马丁· 麦克多纳

翻译/文学顾问:胡开奇

戏剧构作:丁睿

导演:张彤

演员:冯宪珍李梅孙立石查查

时间:2016.11.9—20(14日休)

地点:北京鼓楼西剧场

(西城区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6号)

导演简介:

张彤,旅俄青年导演,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艺术戏剧学院导演表演系

2009年—2012年在“安德烈工作室”师从安德烈·安德烈耶夫教授

2012年—2014年在丰坦卡青年剧院师从剧院总导演谢苗·斯比瓦克教授

演员简介:

冯宪珍,著名表演艺术家,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主要作品有《大风歌》、《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命运的拨弄》、《老妇还乡》、《青春禁忌游戏》、《死无葬身之地》、《办公室的故事》等。

李梅,内地女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要作品:《早餐之前》、《第十二夜》、《樱桃园》、《我爱×××》、《一个无政府主义的意外死亡》、《红色的天空》、《他没有两个老婆》、《暗恋桃花源》等。

孙立石,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要作品:《玩偶之家》、《风雪夜归人》、《欲望花园》、《全家福》、《暗恋桃花源》、《勃朗宁译本》、《红白喜事》等。

查查,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现就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曾获得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优秀演员奖,第三届北京高校联合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主要作品: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长夜》;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独角戏《花心小丑》等。

《丽南山的美人》剧照(摄影:李晏)

国际媒体评价:

极具颠覆性的黑色喜剧。

——《华盛顿邮报》

麦克多纳提供了令人似曾相识的趣味性和情节,以及对当代爱尔兰强有力的批判。

——《卫报》

持续出色的戏剧张力,麦克多纳笔下曲折的情节让人惊叹。

——《每日电讯报》

独特的爱尔兰韵味,日常生活中的荒谬,一切都无与伦比。

——《每日邮报》

《丽南山的美人》剧照(摄影:李晏)

国内演出评论: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著名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

很有特点,剧本用荒诞、残酷的美学观的追求,表现了被现实社会扭曲的人性,引起剧场的观众在辛酸的笑声中沉思。我以为,这台演出可以理解为我们对西方现代戏剧的一次了解和借鉴,对观众,对我们戏剧界都是有意义的。

《大先生》编剧、文艺评论家李静:

马丁.麦克多纳的《丽南山的美人》,表面是家庭悲剧,实是爱尔兰悲哀处境的缩影。这种以小见大、省略关键事件的写法,秉承契诃夫,只是加进了粗鲁的黑色。若把情境直接置换成中国的城乡差异,也能成立。表演质朴,舞美亮眼。 

《新剧本》杂志主编林蔚然:

契诃夫笔下《万尼亚舅舅》中的教授,曹禺《北京人》中的曾皓,跟《丽南山的美人》中的母亲是同一类人。他们面目可憎需索无度,在身体机能出现衰退以后无望地想要抓住身边的救命稻草,深重的自私与占有欲使他们变得更为极端。

他们所处的环境虽然天各一方,时代也相去甚远,然而作者们跨越不同的时间空间,看到的是人性中卑琐的部分并将其勇敢而客观地袒露,令人深省。剧作者高超的技术使得全剧不疾不徐,隐而不发,时时透出张力,直到戏剧高潮。

而环境对人的挤压,使得容貌俊俏、令佩托念念不忘的莫琳一度离开小镇,离开爱尔兰,去英国工作。然而她遭遇到的一切,令她情感上没有归属没有出口,并且蒙羞受辱——她精神崩溃了。众多的爱尔兰青年,厌倦了这片山水,拼命离开,却无法在英国获得认同。他们要么宣告失败,选择回来,继续这死水一潭的人生;要么去到其他国度,继续寻求梦想。小镇青年里的三类人:莫琳是曾经离开过,被掐灭了希望毁掉了一半人生的;佩托是已经离开,并且继续顽强灵活找出路的;雷蒙是苦闷烦躁想离开,却还不得其法的。而在玛格死后,莫琳听到佩托结婚的消息,那一瞬间她颓然坐在客厅那把曾经承载着玛格摇来荡去的摇椅上——玛格顽强地存在于斯,也从这里死去,现在换成莫琳了。而剧本中并未提及的玛格青年时代——她曾经遭遇过什么样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又如何屈服于生活——仿佛在这一瞬间昭然若揭。当人物无法解决自身的困境,他们在舞台上显得那样的悲哀和绝望——这也同样是人类共同的困境。

这是一部无可回避的写实之作,卸去温情,令人警醒。我们方可知道,拥有爱的善意和权利,是多么宝贵。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责任编辑:冯婧 PN041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