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企鹅是种神奇的动物。它生活的地方离我们很远,但我们总觉得和它亲近。

我们很容易买到印着企鹅的衣物、着迷于Pingu企鹅家族的动画片,还总热衷于听到关于企鹅的冷知识——比如,企鹅虽是鸟,可是不会飞;再比如,帝企鹅由雄性孵蛋,雌性出门打猎。

下面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鹅帝企鹅的生活。它们在世界上最冷的地方生活、在海冰面上换羽和孵蛋。人类很晚才认识帝企鹅,而如今,帝企鹅的命运正和数百万人类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本文摘编自《海洋明天的样子》,经出品方授权发布。小标题为编者所拟,篇幅所限内容有所删减。

01.

过于保暖的羽毛,

让帝企鹅在最寒冷的地方“蒸桑拿”

南极洲是地球上温度最低、风最大也是亮度最强的大陆。

南极比北极更寒冷,主要原因是北极被陆地包围,而南极大陆则完全浸泡在冰封的南大洋里——这片汪洋切断了南极洲与地球上相对温暖的其他地区的联系。

南极的生物被两个季节支配着。漫长的夏季从每年的10月开始,即使在这个季节的午夜时分,太阳依然低垂于地平线之上,而不会完全落下;除此之外,某些地方的局部气温能达到冰点以上。到了每年3月左右,太阳落下,冬季开始。

稠密的冷空气从南极高原的海岸倾注,形成时速超过100英里的下降风,由此引发的暴风雪呼啸而过,经常要持续数天才能平息。绝大多数生物根本无法在南极洲的冬天里存活下来,尤其是那些生活在没有遮挡的冰原上的陆生动物。

但即使在这样一个生存环境恶劣的地方,仍有一种每年都会来此报到的生物,而且在南极度过的时光对它们的生活史来说无比重要。

高超的生存技巧是它们能够完成这项壮举的不二原因。

身强力壮的成年帝企鹅全身上下都被一袭它们赖以维生的羽衣包裹着。最外面的一层羽毛很硬,防风又防水,由长长的、羽片坚硬、名为正羽的羽毛构成。

帝企鹅背上和头顶的羽毛都是黑色的,两颊和下巴周围有一抹标志性的黄色,正面均为白色,仿佛是肚皮贴着地面滑行时被雪染白了。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一只成年帝企鹅的副羽和绒羽总数至少是15万根,它们锁住了一层保温的空气,无论外界温度多低,都能帮帝企鹅将身体的核心温度维持在37.8 摄氏度左右。

这些细密的绒毛也有助于帝企鹅游泳和短暂地飞跃。

当需要返回海面,特别是如果屁股后面还跟着一头意欲捕食它的豹海豹时,帝企鹅的小短腿并不利于它们爬上冰面。它们采取的办法是高速向上游,然后猛地冲出水面。

帝企鹅加速的秘诀在于它们留在身后的那串类似火箭或者飞机烟迹的气泡。

当帝企鹅下潜时,羽毛之间的空气因为水压的作用而被压缩,正羽紧紧贴在身体上,牢牢地将空气锁住,直至需要用到这些压缩空气来加速的关键时刻。

当帝企鹅快速上浮时,由于水压下降,这些空气迅速膨胀,它们通过精细地调整羽毛来释放气泡,让空气从细密的绒羽之间“嘶嘶”地喷出。微小的气泡包裹在帝企鹅的身体周围,减小了它们的身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使其能够达到冲出水面所需的速度,科学家把这种加速技巧称为“空气润滑”。

帝企鹅胸口的正羽尤其厚实,可以作为它们着陆时的缓冲物。

帝企鹅还有一种更小的羽毛,就长在正羽旁边,被称为纤羽。对会飞的鸟类来说,这种羽毛相当于感应装置,当附近的飞羽凌乱不堪时,它们就会发出信号,提醒鸟类应该整理羽毛了,以便让飞羽保持最佳的飞行状态。

总而言之,非同寻常的羽毛让帝企鹅存活下来,并将它们与南极洲寒冷的边缘地带绑定在一起

在那里,冬季结冰的海面让大陆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冰层非常厚,足以承受世界上体形最大的企鹅的体重——帝企鹅的个体重量可达 90 磅。每年三四月,雄性和雌性帝企鹅从雪白的海冰上浩浩荡荡地走过,到达它们的聚集地,而羽毛起到了为这些冰上行者保暖的作用。

在大陆边缘,海冰与陆地衔接的部分相对稳定,那里是成年帝企鹅举行求偶仪式(点头和左右摇晃脑袋)的地方。雌性帝企鹅可以挑选其中一只雄性,通常每年的对象都不一样。

喜结连理的一对帝企鹅会优雅地结伴而行,动作非常同步,这样有助于增进双方的感情。每只雌性帝企鹅每年只生一个蛋,在它20年左右的一生中一共能产下大约15个蛋。

产蛋后,雌性帝企鹅迅速将蛋交给配偶,配偶则把蛋稳稳地放在脚面上,避免蛋与冰面接触。

雄性帝企鹅把蛋贴在它肚皮下方一块光秃秃的皮肤上,用最柔软的绒羽把蛋紧紧地包裹住。雌性帝企鹅随即返回大海捕食,只留雄性在南极洲漫长、漆黑的寒冷冬夜里一动不动地站上两个月。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风暴来袭时,雄性帝企鹅们会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帝企鹅的羽毛保暖效果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当它们偶尔分开时,身上竟然会冒出热气,仿佛刚刚蒸完桑拿。

空荡荡的冰原上没有任何能吃的东西,雄性帝企鹅在等待雌性捕食归来时只能饿着肚子,靠消耗身上积累的脂肪度日。帝企鹅的身体变瘦后,羽毛的密度反而更高,保暖的效果也会相应提升。

最终,太阳升起,雏鸟出世,雌性帝企鹅们纷纷返回寻找各自的配偶。此后几个月里,双亲轮流去海里捕食,喂养浑身长满绒毛的雏鸟,冰面上总能看到帝企鹅行色匆匆地往返。

终有一天,雏鸟也会长得像它们的父母一样高大。

02.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

同时也非常脆弱

大概在当年的12月或者来年的1月,刚刚长成的雏鸟会蜕掉身上的绒毛,获得第一身能够潜海的正羽。随后,这些成年的帝企鹅将频繁地更换羽毛,它们每次都会蜕掉所有旧羽毛,从头到尾换上一套全新的羽衣。

南极洲恶劣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一身新羽衣只够穿一年,时间一到就得更换。

这也是冰对帝企鹅来说如此重要的原因:新的羽毛得过几个星期才能长全,在此期间,它们需要一处稳定的场所休养生息。只有在全身的羽毛长齐之后,它们才能安全地返回海里。

那么,如果帝企鹅的羽毛还没完全长好,海冰就发生了断裂,会怎么样?更有甚者,如果海冰完全消失,又会怎么样?

帝企鹅是地球上生命力最顽强的鸟类之一,但正所谓物极必反,顽强的帝企鹅其实也非常脆弱:这些冰上行者太过依赖冰封的海洋,奈何如此极端的栖息地很快就会变得越来越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和帝企鹅之间始终井水不犯河水。

帝企鹅只生活在南极洲附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人仅能想象这块大陆的模样,他们认为南极大陆存在的意义就是平衡当时已知的那些北方大陆。

寻找南极洲的早期尝试既危险又代价高昂,而且全部以失败告终,直到1820 年来自北半球的探险家才真正发现了南极大陆。

俄国人是发现南极的先锋之一,他们看到了覆盖整片大陆的冰盖边缘。

南极冰盖的厚度为1~3英里,淡水储量占地球淡水总量的一半以上。积雪层层叠加,下层被上层压实,最终形成冰盖。冰盖一直在向大海滑动,由此形成的冰川和浮冰架犹如一道道高耸的白色悬崖。冰川发生周期性断裂,成为海上漂浮的冰山。

参与1819—1821年俄国海上远征活动的军官成功地驾船驶入了到处都是浮冰的海域,成为有史料记载的最早亲眼看到帝企鹅的人。

可惜当时船上没有博物学家,致使探险者误以为这些企鹅是王企鹅——一种当时已广为人知的企鹅,生活在位于亚南极地区的南乔治亚岛,与探险家看到帝企鹅的地方相距近2000英里。

20年后,一支英国探险队从南极带回了几具保存完好的帝企鹅尸体,并把它们送到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那里,这些企鹅得到了正式鉴定,它们被认为是与王企鹅亲缘关系最近且个头稍高的新物种。

从此,西方的科学家得知了帝企鹅的存在,可除了知道它们存在,人们对这种生物一无所知。

帝企鹅通过演化才得以适应的极端环境并不适合绝大多数其他大型动物生存,其中也包括人类。直到几十年后,做好充分准备的人冒死深入帝企鹅生活的冰雪世界,这才让我们对它们生活的细节有了更多的认识。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天使和蠢材经常干出同样的事来,这种情况多到令人发指。而这一路上,我始终不确定我们究竟属于哪一类。”

这句话出自英国探险家、当时初出茅庐的动物学家谢里,他在1911 年的冬季徒步穿越了严酷的南极冰原。

谢里的目标是实现一项科学突破,与他相伴而行的两个人分别是比尔和伯蒂”。三人想在帝企鹅的繁殖季找到它们的聚集地,并且带回几个正在发育的帝企鹅蛋,他们希望成为首次完成这项壮举的人。

谢里、伯蒂和比尔用了5个星期的时间,才从大本营走到了帝企鹅的聚集地,路程约为125英里。一路上,他们爬过巨大的冰脊,顶着约–57 摄氏度的严寒,还在黑暗中多次掉入冰面的缝隙。当他们终于赶到帝企鹅的孵化场时,周围刮起了猛烈的风暴。

三位探险家急急忙忙地抓起5枚蛋,然后迅速躲进他们建好的圆顶冰屋里。他们想以冰屋为基地,再到帝企鹅群里碰碰运气。

接连几天,三人都待在冰屋里静等风雪平息。他们围在炉子边,用企鹅的油脂烧火——这些成年企鹅是他们顺手掳回来的。“大地被撕成了碎片,四周是常人难以想象、无法用文字形容的怒号。”这是谢里对风暴的描述。

最终,三人成功带着三枚完好的帝企鹅蛋回到了大本营,每一枚蛋的长度都在4 英寸左右,大小与法贝热彩蛋相当,里面的胚胎已经被冻住且保存完好。

第二年,在又一次南极探险中,比尔和伯蒂双双遇难,与他们一起离世的探险家还有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他们经历了比前一年更艰辛的旅程,虽然竭尽全力,但终究没能成为最先徒步抵达地理南极点的人。

谢里没有参加这次南极点竞赛,他后来找到了两位同伴的帐篷,并在里面发现了他们冻僵的尸体。当谢里孤身一人带着企鹅蛋回国时,他并没有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受到预想中的热烈欢迎。

就在最近,其中一枚蛋被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与它放在一起的展品都是稀世珍宝,包括一枚巴巴里狮的头骨、几只查尔斯·达尔文养过的鸽子,还有一块月球上的岩石。

03.

帝企鹅的命运,

与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命运捆绑

南极洲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冰盖,从地图上看,这块大陆的形状类似人类的大脑。帝企鹅群沿着整个南极洲的边缘分布,相互之间的间隔惊人地均匀。

根据人造卫星最新的计数,南极洲有66个帝企鹅繁殖群,相邻两群企鹅之间的距离大约为250英里,只有在那些被巨型冰架拦住去路的地方,企鹅群之间才会离得稍远一点。

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知道威德尔海的东北部生活着一群帝企鹅。如果用人的脑袋打比方,这个位置就在脖颈处,相当于小脑所在的地方。那里距离哈雷湾很近,后者属于南极冰盖的布伦特冰架,世界上有将近1/10的帝企鹅聚集在此地。

冰架底部那些遮风避雪的地方是帝企鹅养育后代的理想地点,海水结冰后,冰面通常直到来年1 月都很坚实,这段时间足够雏鸟发育成熟。

自科学家知道哈雷湾帝企鹅繁殖场存在的60多年来,当地的海冰在整个繁殖季始终非常坚固,帝企鹅的日子也很悠闲。这是南极洲最大的帝企鹅群之一,每年来此繁殖的成年帝企鹅的数量不尽相同,大约在1.4万对到2.3万对之间。

可是在2016年,灾难降临了。

当年10月,风暴异常猛烈。强风抽打着冰架边缘,海冰被风刮得支离破碎。正值帝企鹅群的育儿季,父母们刚开始把年幼的雏鸟独自留在冰原上,结伴外出觅食。而就在这一年,雏鸟们脚下的冰层崩裂,它们还来不及换上防水的羽衣就掉进了海里。所有的雏鸟都淹死了。

第二年,海面又结了冰,成年帝企鹅们也回来了。然而,冰层冻得还不够结实,所有雏鸟又一次死于非命。

2018年,卫星照片显示,只有几百只成年帝企鹅聚集在哈雷湾的繁殖场,数以千计的同类徘徊在海冰边缘,不知所措。企鹅们站在由碎冰和油脂状冰凝结而成的冰块上,这种东西根本不是坚实的海冰,不可能承受得了它们及其后代的重量,所以无论它们生育多少雏鸟,最后都是白费力气。

到了11月,布伦特冰架北部的海冰再次完全融化。经历了三年零生育率之后,帝企鹅不再来这个地方了,哈雷湾这处繁殖场就此废弃。对成年帝企鹅来说,这是一场悲惨的浩劫,不过更多的人造卫星照片显示,至少有一部分帝企鹅挺了过来。

就现阶段而言,我们不能把发生在哈雷湾的悲剧直接归咎于气候危机,但这件事发生的2016年堪称南极洲在人类世的转折点。

长期以来,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看上去似乎完全不受人类引发的气候变化影响。

从过去几十年的卫星监控来看,北极海域的冰量一直在稳定地减少;相比之下,南极海域的海冰变化情况则更加复杂,有些地方的冰量始终在增加。研究这种现象的科学家曾认为,风向的变化是导致南极冰盖多变的主要原因。

然而在2016年,整个南极洲的海冰突然急剧减少,从此一发不可收。南极的海冰量在2021—2022年度的夏季创下新低。

第二年,当夏季结束时,海冰量甚至比前一年更少,降幅之大令极地科学家震惊不已,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利用气温升高以及风、洋流和海水盐度的变化等各种因素的复杂作用,来解释这种急转直下的情况。

与此同时,在2022年年末,海冰退缩对南极野生动物的冲击变得无比明显和令人心酸。

研究人员的模型显示,无论帝企鹅的迁移能力有多强,无论它们是否知道应该去哪里投靠其他企鹅群,这些都不足以抵消海冰退缩造成的种群衰退。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南极也有一些相对不那么怕海水升温的冰,但我们不能贸然假设帝企鹅一定会利用它们。帝企鹅的腿不够长,也不够强壮,不足以用来攀爬虽然更保险但也更高的冰架;除了冰架,冰山陡峭的边缘也让它们犯怵,就算有气泡推进器的帮助,它们巨大的身躯也不太可能蹿得那么高。

帝企鹅偶尔能借助落雪堆成的斜坡登上高高的冰架,2017年,这种情况在威德尔海东边的阿特卡湾发生过。不过,由于去海里捕食的路很难走,饥寒交迫的帝企鹅最后只能从15~30英尺高的地方直接跳进海里。对那些羽衣尚未完全长成的企鹅来说,这一跳与送死无异。

深入内陆同样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成年帝企鹅只能在海洋里觅食,迁移到陆地上可能会让它们远离食物源,导致它们自己和正在发育的雏鸟填不饱肚子。

当帝企鹅生存的世界在人类世发生改变时,这种生物似乎根本没有拯救自己的能力。它们延续种族的希望几乎全部寄托在人类不再肆意排放二氧化碳上。

随着海冰消失,帝企鹅岌岌可危的命运与全世界数百万人的未来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海冰融化并不会直接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和冰块融化后金汤力也不会从杯子里溢出来是一个道理。每年都有海水结冰,当它们融化时,海水的总量不会改变。

但是,海冰的部分功能是保护沿海地区其他类型的冰,这些冰覆盖在陆地上,缓冲了海浪和风暴对冰架的冲击。当周围的海冰减少时,这些高耸的冰台会扭曲变形,导致冰盖更容易断裂,冰山也就更容易形成。

冰川和冰架的消融已经引起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在南极的阿蒙森海,由于周围的海水升温,思韦茨冰川(绰号“末日冰川”)正在融化和退缩。这块巨冰的一部分面积与大不列颠岛相当,位于一座流动的冰盖上,而这座冰盖紧贴着一处海底山脊,犹如一块严丝合缝的巨型楔子。

最近一些将无人潜水器派遣到这个冰架底部的研究发现,温暖的海水已经灌进了冰架底部的裂隙,导致它的融化速度加快。

科学家预测,如果思韦茨冰川崩塌,那么海平面的涨幅可能会超过两英尺。而如果它的崩塌连带着引起其他冰川和冰盖的消融,那么海平面的涨幅可能会高达10英尺。

相比20世纪的6英寸涨幅,海平面再升高10英尺将引发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过程会持续几个世纪,它的影响将波及世界上所有沿海地区的居民。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本文摘编自

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鸟类,其实也非常脆弱

《海洋明天的样子》

作者: [英]海伦·斯凯尔斯

译者: 祝锦杰 / 张弛(审校)

出品方: 鹦鹉螺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25-5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