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理学者,总有人来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伴侣为什么总是不懂我?”“领导为什么要给我穿小鞋?”“孩子为什么做作业老是磨磨蹭蹭,不听我的规劝与催促?”
说实话,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往往都有着复杂的答案。当我进一步去探寻他们究竟是出于怎样的郁结问出这样的问题时,我却总是遭遇冷钉子:“别的你不用问,你就告诉我,我怎么才能让伴侣懂我/领导不刁难我/孩子别忤逆我。”
人们热衷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愿或者不敢触碰这背后的心理本质。
比如夫妻之间相互理解的程度不深,可能意味着关系中亲密感与安全感的缺失;职场上的小鞋,可能意味着尊重与价值感的匮乏;孩子不听话,可能意味着孩子在负气地想“家长并不懂我,却总是指手画脚”。
大家习惯性地把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看成脱节的零件,第一反应是想从心理学中找个钉子,把两个零件牢牢地钉在一起,但却忽略了一条重要信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等同于桌面和桌腿之间的关系,想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更需要对关系、对情感进行深入解析。
无奈的是,很多人偏偏在情感方面的能力非常匮乏。这可能导致多种结局:一方面,在情感上极端——总是怒气冲冲,或者牢骚满腹;另一方面,在处世态度上极端——悲观对待一切,或者觉得天底下所有人都对不起自己;再一方面,在人际关系上极端——要么成为取悦他人成性的卑躬屈膝者,要么成为PUA(情感控制)别人的“煤气灯”点灯人。
每个人身边都有这样的人,甚至我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着类似的困扰。不过,让我们先把那些具体的人和事放下,从更大的角度上去理解:在对情感缺少深入分析和解构的能力之前,人就是容易陷入某种应对生活的习惯之中。
“如果你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你往往会把一切问题都看成钉子。”《情感无能》作者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愤怒的人试图用怒火去弭平一切。我觉得特别有道理。
我家有个一字改锥,每次碰见打不开的罐头,我都拿它去撬,这导致罐头瓶被撬裂,洒了一地汤汤水水;罐头的盖子被撬坏,没法拧回去,放进冰箱也没法保存;划伤我的手,害我几天没法敲键盘写文章——可我从来都没想过,我应该买个专门撬罐头的工具。就是这个既不称手又不实用的改锥,包揽了我家十年来难开的罐头和由此产生的多次麻烦。如果我一开始就有合适的工具,想必事情不至于此吧。
“锤子与钉子”这一比喻所蕴含的道理,实际上广泛适用。很多人在用有限的工具去应对生活中复杂且多样的问题,自然会感到无力与焦躁。
在这些问题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管是爱侣、亲子、朋友还是同事,很明显都是不容忽视的典型。人们都希望与别人关系融洽,却又容易因为陷进工具定式,使得关系发展一再上演类似的悲剧。说来无奈,我们身处的社会,大多数人都特别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容易忽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体验,于是原本被重视的关系本身,自然就跟着走了样,甚至崩了盘。
这种因“工具有限”,对情感的解读和跟他人的互动陷入定式的情况,布琳·柯林斯在《情感无能》的开头便提及,从美好却短暂的罗密欧、危险人物印第安纳·琼斯到镜中自恋者、永不承诺的老滑头,不一而足。但更重要的是,大概没有谁生来就是罗密欧、老滑头,这些人究竟如何一步一步变成今天在情感上无能的样子呢?我愿意带有足够的包容心去假设,这些在情感上无能的人,依然希望拥有和享受优质的人际关系,那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这样的呢?
《情感无能》不仅给出了答案,还给出了解读以及应对之策。作者在咨询实操中收集了大量个案,并且不吝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赋予了这些答案和策略更强的说服力。
原生家庭、童年经历以及在不同场合的初次体验,都会对一个人的情感状态、情感解读产生影响。每个情感无能的人都有自己的苦楚,在给别人造成伤害的同时,往往自己的情感也已经千疮百孔。毕竟,没有被正确对待过的人,很难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去对待他人。
解构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近些年来非常流行。但布琳·柯林斯的解读与分析却有着独特的风格:一是非常平和朴实,没有掺杂什么让非心理学工作者挠头的精神分析术语;二是逻辑缜密,抽丝剥茧般剖析情感无能的人,究竟是因为怎样的原初经历、个人分析才一步步变成今天这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可行性很强的解决方案。要知道,很多探讨“原生家庭”“童年创伤”的书籍,都过于在乎“分析”而非“治愈”,难免偏重剖析,却忽视了人文上的关怀和指导性的意见。就这样,一个从“心理”出发,本应该温柔和煦的疗愈过程,变成了冷冰冰的心理解剖,把一切翻腾出来,却没有最后的缝合与康复,颇有点儿“管杀不管埋”的感觉。
而布琳·柯林斯不会,她就像你在楼下偶遇的邻家大姐,跟你说点儿大家都有的小烦恼,再谈谈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临别之前,还不忘提几句小心之处和解决要点。她没有那份把人心条理分明地展示出来的极端理性,也没有那种一定要探究人性黑暗的猎奇心态,她有的是对人的好奇、共情和未来要越来越好的期待。她给你的感觉是,虽然别人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她真的热爱生活。
跟着本书去解读自己和他人,你不会觉得晦涩或残忍,认真看过,都会大有收获:你不再只拥有一把锤子,世人的模样也不再俱是钉子。如果你遭遇过情感无能的人,你会拥有更多的视角去洞察他们,并做防范;如果你本人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情感无能的问题,那么你就能有不止一种方法,去开拓自己情感上的新疆域。
我在视频网站上关注了一个德国大叔,他平时会发一些自己手工做家具的视频。我看的第一个视频标题是《只要50欧元的成本,就可以做一张桌子!》,看完差点儿把我气笑了——大叔的工房里,各种工具一应俱全,这一套家当算下来,估计5万欧元都拿不下。
可是我越来越爱看大叔干活。手锯、角磨机、焊枪、3D打印机……不同的需求,就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问题,就用不同的方法。有这样的储备,你才有能力只花50欧元,就拥有一张不错的桌子。
而我,只有一把时不时兼职撬罐头的一字改锥。
《情感无能》这本书,就是一个心理上的工房,里面放着与辨识关系、解读情感、个人成长有关的各种工具。也许你正面对大大小小与情感无能有关的问题,我想稍稍提醒一下,不管问题的大小与难易,你都应该有一个好工房,来做大后方。
叶壮,心理学者,中国心理学会(CPA)成员,北京社会心理联合会科普委员会副秘书长,《三联生活周刊·少年》《儿童时代》常驻专栏作者,著有《边游戏,边成长》《孩子的语言:语言优势成就孩子的毕生发展》《我想谈恋爱:科学脱单指南》等,译有《自驱型成长: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孩子如何社交》等。
本文为《情感无能》前言([美]布琳·柯林斯 著,程璇 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阳光博客,2024年7月版),澎湃新闻经授权刊发。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