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新歌讽刺那英”完整真相:复仇的格局太小,框不住刀郎
资讯
资讯 > 社会 > 正文

“刀郎新歌讽刺那英”完整真相:复仇的格局太小,框不住刀郎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嘲弄附庸风雅,调侃无鸡太监。

辛辣、尖锐,还带点小幽默。

这两天,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火得一塌糊涂。

有条评论这么说的——以为他封刀了,结果在磨刀。

没有主动去检索的小伙伴,大概也在朋友圈海量的分享里被动听过那么一两回。

原因是,它不仅仅宣告着蛰伏已久的刀郎正式翻红;

也被看作是一次对某些人酣畅的“复仇”。

#01

罗刹海市

-

《罗刹海市》这个名字,出自蒲松龄的《聊斋》,讲的是一个叫马骥的秀才,是个商人的儿子,高富帅,长得风度翩翩,一表人才。马骥到了一个叫罗刹国的地方,这个地方有意思,当地人评判一个人的好坏不看文章,不看品行,独独看中的一个就是样貌,颜值决定一切,啥都看脸。

颜值够,你就可以封王拜相,就可以当大官儿做将军,颜值不够,才学再高你也只能靠边站。这个玩法本身已经足够荒谬,但是更荒谬的在后头。这个国家人,你只看颜值就算了,审美还完全颠倒,越丑、越难看,他们越喜欢,就说罗刹国的宰相,颜值担当,长得也不算太丑,就是耳朵生在后头,脸上三个鼻孔,只是一眼,就足以叫你过目不忘。

不止宰相如此,罗刹的文武百官个个都是奇形怪状,一个比一个丑,一筐烂萝卜,天天其乐融融,像马骥这样的大帅哥在他们这里,根本混不开,没法当官的,因为不够难看,举步维艰。

这篇短文大概是《聊斋》里讽刺韵味最浓烈的文章之一,蒲松龄写这篇文章的本意,其实旨在抒发自己的一腔孤愤。你看那些长得奇形怪状的,生着三个鼻孔的,全部飞黄腾达,而我才华横溢,妙手文章的蒲松龄,却落得个穷困潦倒,一辈子名落孙山。

蒲松龄心里苦,所以对那群罗刹鬼怪,一点也不客气。老蒲这样的讽刺,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当年几位大咖对刀郎的抨击。

事儿是这样的,2010年音乐风云榜搞了一个“十年影响力歌手”评选,2010是千禧之后的第一个10年,这10年在流行音乐上一般我们划分为“周王林陶”(周杰伦、王力宏、林俊杰、陶喆)的时代,华语乐坛在这四大天王的引领下,出现了一大批经典作品,内地这边的歌手也不甘寂寞,当时的那英、孙楠、汪峰、杨坤等人都正值巅峰。

同时,数字唱片开始崛起,彩铃兜售的时代来临,周传雄靠一首《黄昏》买了房子的故事,就发生在那个时候,杨臣刚凭一首《老鼠爱大米》收入破亿,也是那个时候。“同一首歌”流动晚会给了无数歌舞台,还是那个时候。

应该说,那是华语乐坛最黄金的10年。

当然,这10年,也是刀郎功成名就的10年,凭借《2002年的第一场雪》《冲动的惩罚》《西海情歌》《情人》一些列经典,刀郎迅速累积了一大票人气。那个时候你走大街上,你来一句“2002年的第一场雪”,保不齐人群里就有老乡给你接上“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本山大叔不止一次在作品里用刀郎的歌。

据说这张《第一场雪》,光是正规渠道,就卖了270万张,盗版的那是不计其数。在那个实体唱片已经严重式微的时候,刀郎被叫做“唱片行业拯救者”,这个title可以说分量很重了。按照当时的声势来看,刀郎入选这个“十年影响力歌手”的概率是很高的,很多刀郎的歌迷早就翘首以盼。

但是没想到,刀郎落选了。

这个影响了无数人的歌手,没能成为“影响力歌手”,如果事件仅止于此,那不会成为一段故事,毕竟当年的颁奖礼也有一些“潜规则”,比如后来刀郎披露的,主办方告诉他“来了才给奖”,你要是没有去,奖项就会归别的歌手,人家颁奖礼也需要明星撑人气,这个无可厚非。

然而接下来,很多参加了这次颁奖礼的主流歌手以及音乐人们,却突然开始对刀郎发难。

#02

刀郎没有音乐性

-

“咱们不能只看销量啊。刀郎的歌不具有审美,根本没有音乐性,所以我拒绝他上榜。”

“不具有审美”、“没有音乐性”,抨击的力度不可谓不轻。更过分的是,之后,那英讲了(大致意思)去KTV唱刀郎歌的都是农民工。因为这些话,刀郎和那英的“过节”成了娱乐圈编年史里的一个情节。

《罗刹海市》发布的时候,有不少小伙伴跑到那英的微博下去留言,调侃说“那姐,快去听听一首叫《罗刹海市》的歌,很好听呢”。

很多媒体把刀郎这首《罗刹海市》解读成对当年那英一次“迟来的反击”。

看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但其实,当初这件事,绝不能简单地看作那英与刀郎的“个人过节”。

现在咱们都知道当时批评刀郎的并不只那英一个,像汪峰、杨坤、高晓松等人也下场了,他们对刀郎的评价一样是很不客气。

杨坤没指名道姓,却说某些作品让中国流行音乐倒退了15年;汪峰说刀郎的歌不好,词也不好;高晓松甚至直言,刀郎的专辑他会直接丢进垃圾桶里。

对了,当时连大鹏也掺和进来说刀郎的音乐品味、审美格局不高之类,不过大鹏后来道歉了。

所以那好像谁都能对刀郎的音乐指手画脚。说实话,这种情况下,刀郎的内心有多难受多崩溃,可想而知。

又是音乐性,又是审美,又是中国流行音乐。

当时乍一看,这些大腕们说得都头头是道,并且个个是在为华语乐坛的未来思量,人人都有责任感,要和“low”跟“俗”的战斗到底,而刀郎就是那个“low”跟“俗”的代表人物,是导致流行音乐倒退的“罪魁祸首”。

这样的景象,从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难免有些可笑,刀郎退隐的这10年,他们抨击过刀郎之后的这10年,没有刀郎又有他们的耳提面命,华语流行音乐的审美依旧是倒退到了尘埃里,各类神曲喊麦层出不穷,现在怎么不见诸位大腕这么“勠力同心”一起讨伐?偏偏对当初的刀郎要这么严苛。

究其原因,当初对刀郎的万箭齐发,很可能是公心之外也难保“有点个人恩怨”吧?当然,咱也不能太诛心,但那些话确实有些伤人的,虽然后来刀郎也没太计较,但观众都看着呢。

像那英、汪峰、高晓松这样的音乐人,个个都出身不凡,一出道就算是天之骄子,根正苗红,做的音乐也带着很浓郁的阳春白雪的属性,比如那英一出来,就是《白天不懂夜的黑》《征服》《心酸的浪漫》,这些歌曲风追求清新(当时的港台情歌是主流),歌词追求文学性,制作要求细腻精良。他们,就代表了当时的主流。

刀郎跟他们,有相当大的不同。

首先刀郎的出身就比较低调,学历也不高,高中肄业,没有名校的背景,也没有名师背书,请有名的音乐人来保驾护航,更是没有可能,那时刀郎穷得叮当响。

换句话说,刀郎本身就具备浓郁的草根气质,跟上头那几位,不是一个门类。

其次,浅显来说刀郎的歌主打一个直接奔放,像他的《冲动的惩罚》——

“如果那天你不知道我喝了多少杯,你就不会知道你究竟有多美!”

“就算我心狂野,无法将火熄灭,我依然相信是老天让你我相约。”

他绝不会来一个什么“你不懂我伤悲,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咱不是这个路子,一上来,爱就是爱,狂野就是狂野,喜欢就是喜欢,绝不拐弯抹角,这种打法,跟当时的主流审美,也产生了分歧,不追求花里花哨,主打一个酣畅淋漓。

说到这里,大概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总是有人将刀郎和郭德纲放在一块儿说,那是因为他们都是对主流的一种挑战和颠覆。当初郭德纲搞德云社,核心理念,相声就是让人开心快乐的,咱们不搞那些什么“寓教于乐”,咱就一个“乐”,您开心快乐就完事儿了。

所以郭德纲被主流如何批评,同理,我们大致也可以理解刀郎为何会有那般境遇了。毕竟阳春白雪还干不过“2002年的第一场雪”,有人不开心,不高兴,不舒坦了,也能理解。

什么中国流行音乐的倒退,那都是扯淡,那英那句“不能只看销量”或才道出真相。

故而《罗刹海市》的推出,绝不是一颗单独射出的子弹,而是一挺机关枪,这次迟来的回应要扫射的不仅仅是那些过分的抨击与诋毁,还有主流“高高在上”的姿态。

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外表花里胡哨,内里,大概也是一般流俗罢了。

但是刀郎的歌,是不是就是针对当年那些具体批评他的人呢?我觉得,咱也别太小看刀郎的格局了。

刀郎的歌,有更广泛的辐射意涵,其实即使没有过去的那些“故事”,这首歌依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评意义,非常值得当下的歌曲创作借鉴。

#03

关于low跟俗

-

至于刀郎的歌俗不俗,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带着偏见。雅跟俗只是相对而言,凭什么港台情歌就是雅民间调调就是俗?

刀郎的音乐之所以让某些人觉得“俗和low”,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音乐的调性。

他的歌里你不会听到很多的西洋乐器,转而以我们浓郁的西域风情、民谣元素为主,乐器用的也是马头琴、库布孜这样的民族乐器。很多人一听,觉得不是大多数流行那个“味儿”,便说人家比较low、不够潮。

着实令人无语。

仔细看你会发现,在这20年来,很多人认为的雅、潮,都跟欧美文化有着强相关,港台音乐最先融合了欧美传过来的布鲁斯乐、说唱、摇滚,所以我们说他潮;模特长着一对丹凤眼,很有“高级感”我们说他潮;讲话夹几句英文叫“与时俱进”,下午坐两个小时星巴克,叫“生活情调”。

诸如此类。

不否认在近代,欧美有很多东西领先于东方,连中国的现代化都不可避免地要谈到“西潮”的影响,学习先进之物本没有问题,但矫枉过正,完全拜服,乃至于忘掉我们自己的东西,那就不太好了。

犹记得抖音上看过一位声乐博主的直播,当时他连线的一个学生唱了一首民歌,这位老师听完后直言,你这种唱法太土了,你应该学习欧美的流行唱法,你要唱得很“洋气”,那样才有人愿意听你唱歌,其实那个同学唱得非常好,更是他们学校专业组的第一名,但在一个普遍追求“洋气”的时代,这种唱法就是太土了,就是应该改正的。

这跟《罗刹海市》的原文何其相像,罗刹国最可笑的,不是那些歪七扭八的丑货,而是罗刹国人扭曲的审美观。

是非不辨,好坏不分。

所幸,在这些质疑与攻讦之下,刀郎仍旧在探求流行音乐与民族元素的融合。

这张收录了《罗刹海市》的《山歌廖哉》是非常可喜的,他表明了两点——

挨了这么多年,我刀郎还在;

他们丫的就是一群罗刹丑X!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

那些自以为高雅的,很可能最low最俗。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