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乘地铁、吃麦当劳,这也能火?

教人乘地铁、吃麦当劳,这也能火?

最近,视频博主“打工仔小张”火了。镜头前,这位脸蛋圆圆,总是笑眯眯的年轻姑娘张梦真,热情耐心地向网友“科普”如何坐高铁、如何乘地铁、如何在麦当劳和星巴克点餐等等基本的生活问题。这些视频,都是“小张”张梦真实地现场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拍摄的,视频里都是具体细节和详细解说。

有人惊讶地评价,现实中怎么可能有人连如何坐地铁,如何吃麦当劳都不会?但视频的反馈却告诉人们,真的有很多从未离开家乡的人,当他们初次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会不知所措,然而却碍于面子,羞于开口向身边的人求助。这些视频真的解决了这些尴尬。也正因为这些名为“如何如何”的系列视频让张梦真一跃成为拥有270多万粉丝的“网红”。很多人叫她“社恐拯救者”,她缓解了人们在社交生活中那种微妙的、不能言说的尴尬,也让人们能够理解那些与自己生活处境不同的人。就像她说的,她觉得这种对其他生活的不熟悉是相互的,她刚回到县里时甚至都不认识韭菜,但也没有人嘲笑她。所以,突然在生活中发现有人不会坐地铁,她觉得也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走红以后,不断有人给她发私信,给她接下来的视频提建议:比如建议她拍一拍如何吃海鲜,如何骑自行车,甚至如何优雅地看妇科。小张笑称,感觉自己的视频平台变成了一个许愿池。她为此感到开心。

以下是“打工仔小张”张梦真的讲述:

“我到现在还没坐过火车”

《如何坐高铁》和《如何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是我在这个系列发的头两条视频,其实,它们的拍摄是一个无心之举。春节期间,我在家刷短视频,正好看到一个人说,自己从小到大一直忙于学习,从来没坐过飞机,也没坐过高铁。我就给她留言说,我会拍一个视频,手把手教你怎么坐飞机。

再早一点,我对这些小事情留心,是因为跟一位朋友聊天的时候有了感触。他说,我到现在还没坐过火车。我现在已经28岁了,我还能想起来当时听到这句话的那种感觉。可能在我这种从小在外面长大的人来看,坐火车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但是,他们当时这样说出来之后,我就被触动到了。

我本身就是视频博主,这是我的工作。但在这个系列里面,很多时候我没有写脚本,我就是想把人们真正来到咖啡厅、飞机场、高铁站时,身边会有哪些情况发生,会遇到什么问题,细化地拍出来。而我本身也是一个话很密,讲事情很细致的人。所以,只要我脑子里面想到一个大主题,就出门去拍,现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拍摄的很多是现场真实情况,比如我去坐高铁,本来计划提前半小时到,结果路上耽搁了,只剩十分钟,我就把进站那个过程详细拍了下来。

做了上面提到两条视频后,视频的点赞量、粉丝量、评论都上涨,而且评论内容比较积极、正向,当时微博、抖音等平台已经开始来找我了。我心里预估的是,粉丝数涨到第一个“百万”的时候会停下来,但是我没想到,很多传统媒体来开始报道这件事情,他们又给我带来了第二个“百万”。

最早,我以为我的粉丝可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但是我没有料想到,粉丝群体中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更年轻的高中生,现在很多都是十五六岁的粉丝。我的粉丝大概分三类,一类是当初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他们现在看到有人发这类视频,来代表当时的自己表示感谢。第二类就是刚才说的、年纪很小的、没有经历过这些事情的粉丝,他们会说,我先把你的视频收藏,将来可以用得到。第三类就是有一些好心的粉丝,开始在我的视频下面留言,来帮我回答别人的问题。

当然,偶尔也有一些偏负面心态的人过来留言,有的人其实也是单纯好奇,这种人只要没有恶意的话我都能接受,但另一种属于嘴贱、阴阳怪气型的,那咱们就“黑名单见”吧。这样的人占比真的特别少,十分之一可能都没有。过来的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温暖的。

流量变大之后,我也获得了实质上的收益,直接地说就是广告费上涨了。我不介意大家问这方面的问题,因为我就是一个短视频全职博主,这些钱就是我自己给自己打工的工资。我也不想被粉丝觉得,哎?小张这个人特别好,一直在拍很棒的视频,然后某一天发现,这个人怎么还接广告、植入?我想让大家一直记得我的身份:永远是一个博主。就像我的名字“打工仔小张”那样。

“能不能拍一下高铁上的洗手间怎么用?”

最早,在拍摄关于如何坐高铁的那个视频的时候,我内心有一种小小的、骄傲的情绪,想的是我拍得真好,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连怎么找座位我都想到了,结果,当我真正看到网友留言的时候,还是会被冲击到,甚至会惭愧。有人问说:小张,下次如果再拍,能不能拍一下高铁上的洗手间怎么用?还有人问说,小张,坐高铁的话,我们的行李箱应该放在哪?

这几天也有一些家乡媒体来采访我了,而前两天央视播了这条新闻,家里人也都看到了。在我的家人看来,说好听点,我是“网红”,实际上也就是乱拍点东西,谁知道你在干啥?现在,家里还挺为我骄傲的,父母都为我高兴。

说到家乡,我确实是从小在外面长大的。我是江苏连云港人,因为父母在上海开店,两三岁的时候到了上海。后来到了初三,我又回到江苏的县城里上学。在上海的时候,我没意识到很多事是需要人帮助,需要教的,比如我很小的时候就独自坐地铁。回到县城后会发现,环境确实和上海有很多不一样,比如县城很早就关灯了,比如2021年才通高铁。

而回去之后,我才意识到,好像对老家的朋友而言,第一次去上海,可能会有一些不认识的东西,不会做的事儿,比如,我们一起到上海吃火锅时,有的朋友可能想不到要去调酱。不过,我觉得这种对其他生活的不熟悉是相互的。就像我刚刚回到县里,也有很多不认识的东西,也会成绩跟不上,无法融入群体,甚至都不认识韭菜,但是当时也没有人嘲笑我。所以,突然在生活中发现有人不会坐地铁,我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可嘲笑的。

我不否认我的共情能力比较强,但视频拍得细致,可能还是因为细腻的性格决定的。我之前跟媒体说过,出国玩时我遇到过护照之类的小问题,但是面对这些问题,我不能说有什么羞耻感。至于原因,一是可能从小在大城市生活的经验比较多,不至于手足无措。但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也比较倾向于,面对这种问题时现场学会了就好。我心里一般会想:哦,我了解了!不会再想更多。

最近张大大的视频不是特别火吗?每个人都在他那儿许愿。我发现,我现在的私信后台也是这样。其实,这些看似简单的话题,大部分都是人家真实的需求,只是这些需求在我们看来,会觉得有些意想不到。比如,我这有一个话题,出现好多次了:如何坐电梯?我现在估计,他们说的是那种厢式电梯,不是扶梯,他们可能会分不清怎么坐,怎么上下之类的。起码有四五个人在私信里跟我说过这个问题。

现在我这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私信:如何购买化妆品?能不能去大理录一期“如何去有风的地方”?哎呀,这个问题好文艺。第一次去健身房怎么扫码?还有如何骑单车,高铁中转怎么走,如何去照相馆约拍,怎么优雅地去妇科看病,如何去银行办理各种业务,如何去网吧,如何吃海鲜,弄驾照,等等。

做这个账号之前,我的工作是在一个大的KOL公司底下做商务、剪辑工作,也相当于在给别人打工。所以我给自己起名字叫“打工仔小张”,那个时期,工作氛围和老板性格都挺好的,但是到了某个时间点之后,我就觉得工作中没有什么值得再学习的内容了。好像在这个行业里,我给别人打工打到头了,再好也就这样,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当时我有想辞职的心态,也没有到说走就走,也是犹豫了一、两个月,毕竟,抛弃做了那么久的一个稳定工作,来做这个账号,也是人生一个大选择。不过我是1995年出生的,算是年纪还小,暂时也没什么生活压力,就想着说试试,试试也用不了两年时间,如果命里带红我就该“走起来”一下,但是命里没有,我也强求不来。因此,去年一整年,各种类型的短视频,我都去尝试了,那个时候视频的数据就挺好看的,但是粉丝量这方面一直没有特别大的提升。后来,就有了这个“如何如何”,真是机缘巧合,无心之举。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