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学者、也是作家,
他以坎坷的经历、丰厚的学识,
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哲语散文;
以非凡的智慧和深邃的思考,
饱含真情实感,触动了万千读者。
时代有我,君品相传。由凤凰网出品,贵州习酒联合打造的访谈节目《君品谈》第三季节目,本期对话作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书香世界。
“阅读照亮人生”
1967年,周国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自此,他辗转湖南、广西,度过了近十年的知青岁月。尽管当时条件艰苦、书籍有限,但这并没有阻挡他求知若渴的心。
在县委宣传部的4年间,他读完《马恩全集》、《列宁全集》;后来到县委党校任职期间,又读了《史记》、《韩非子》等书,“可以说中国历史的知识,我是那时候打的基础”。
在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中,书籍带给他更多精神支撑和力量。
周国平谈自己热爱读书
正如他说过,“人只能按内心世界的限度看世界,心中没有的,世界上再多,也仍然看不见。内心世界贫乏的人,所见的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本无定相,对不同人呈现不同面貌。所以,要让你的心灵丰富,而阅读是主要途径之一。”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阅读从小奠定了周国平的人生底色。2007年,周国平受聘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2013年受聘为湖北省图书馆荣誉馆长。他的一生,与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尼采的思想是很打动我的”
1978年,周国平告别大山,顺利考取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了哲学系硕士。
毕业后,他留校供职于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先任助理研究员,1988年改聘为副研究员,1994年擢升为研究员。他一边在研究所研究哲学,一边在研究生院教授学员,其间勤奋写作多部哲学专著和大量哲学散文。
入职伊始,他就将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作为研究重点。尼采的那些观点“(有)对人生的肯定,对生命力的肯定,对精神的肯定,对个性的肯定,这些都是人性的东西,肯定会引起共鸣的。比如说讲孤独、寂寞、无聊这三个东西的区别”。
周国平谈及尼采
1985年,周国平开始创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8万字的书稿,他仅耗时两个月便完成了创作。“我特别痛快的是,好多想说的话借尼采的口说出来了”。1986年该书出版,一年内畅销十万册,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
谈及尼采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周国平认为是尼采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一个就是要有强健的生命本能,另外一个就是高贵的精神追求。“高贵的精神追求是接了天了,强健的生命本能是落了地了,接了地气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周国平心里,20世纪八十年代是个“精神浪漫”、多种艺术形态蓬勃发展的时代。八十年代的人在他看来都是一代人,“那一代人就是不分年龄,可能是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他们精神上都是非常年轻的一代”。
1986年出版的哲学研究著作也为他创造了不少以书会友、以文明志的机会,结识了不少至今仍是好友的志同道合之士。
“沙龙”是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彼此结识的方式。“文化人在一起轻松地聊天、闲谈的氛围,进来的标准就是谈得来、喜欢,都是有趣的灵魂”。
周国平讲述沙龙氛围
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的结识没有功利心,也没有什么目的。“从没有功利心这一点来说是淡如水,但是从大家的情感的融洽来说又很浓烈,浓如酒”。
在周国平看来,“在历史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民族,它的思潮可以长期成为时尚”,既然称之为潮,就会长就会落。至于之后思潮是否会回来,在他眼中,读书、研究哲学是很享受的事,他力图以哲学的智慧创作出经世济民的散文创作,从而让人们在哲思散文中寻觅并捕捉到智慧的火花。
他致力将经院哲学走向大众化、通俗化和诗语化,坦诚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着万千读者,努力以自己的哲思智慧启迪着芸芸众生。
习酒用匠人精神,酿造君子品质
高贵的精神状态与强劲的生命本能都很重要。锁定贵州习酒《君品谈》,继续关注凤凰网,更多丰富的君品故事和富于哲理的君品人生,主持人小莉将继续与您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