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频、郑在欢、渡澜成为首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特选作家

孙频、郑在欢、渡澜成为首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特选作家

9月24日上午,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新时代与新的文学”主题论坛在十月文学院举办。论坛上公布孙频、郑在欢、渡澜三位写作者成为该计划的年度特选作家。

为支持鼓励青年作家创作,王蒙先生捐出个人稿费,在中华文学基金会设立王蒙青年文学发展专项基金。该项基金设立后,运作开展的第一个项目即为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的目标包括,每年从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中选出若干名特选作家予以支持,同时举行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论坛。

今年的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的评选,邀请刘大先、何平、张莉、杨庆祥、黄德海、季亚娅、金理、丛治辰、岳雯、李壮十位新锐批评家为推荐人。在推荐基础上,由李敬泽、邱华栋、何向阳、王山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讨论,产生了三名特选作家——孙频、郑在欢、渡澜。

王蒙、铁凝共同向获选作家代表郑在欢颁授“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荣誉

孙频、郑在欢、渡澜都是年轻写作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对无限广阔的内外世界有着独特的感知与表达。孙频是“80后”实力派作家,出版有小说集《以鸟兽之名》《松林夜宴图》《鲛在水中央》 及《疼》《盐》《裂》等;郑在欢是“90后”新锐,著有《今夜通宵杀敌》《驻马店伤心故事集》《团圆总在离散前》等作品;渡澜生于1999年,今年初出版了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傻子乌尼戈消失了》。

“回想起来,青年人开始写作是很困难的,文学事业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帮助,在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华文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将鼓励青年文学发展的事宜进一步推动起来,继续做下去,这将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作为老一辈作家,王蒙这样回忆自《青春万岁》至今的67年创作生涯,也借此阐述了这项支持计划最简单的初衷。

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说,王蒙先生的确是今天新时代青年作家的一个典范。王蒙先生19岁开始写《青春万岁》, 22岁发表影响历史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可以说对当时整个中国文化都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我想这真是一个青年创作,他写的就是青年人的生活,青年人的心境,青年人的爱情,有青年人的热情和锐气,同时又有青年人的迷茫。同时这部作品也体现王蒙先生跟时代的关系,这个小说的一个具体背景是过渡时期总路线,被鼓舞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他怀着那样的热情以及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性理解进入到社会,遇到一些细节跟他的理想发生冲突,最后有一个光明的结尾。王蒙先生对青年写作做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青年人怀着对这个时代的热望,怀着对总体的理想,同时他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需要在人生当中去解决这些困难,落实到文学当中就会变成动人的东西。

提到关于作家的代际问题,著名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乔叶的观点很让人有启发,她说:“我想到王安忆老师有一个发言,她提醒青年作家们说,大时代意义上来说,我们处于同一个代际。不要以为一二十年就区分很大,四五十年大家也还在一个大的环境里,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提醒。你真的很年轻吗?如果没有赋予文学的价值,没有作品来说话的时候,你这个年轻有什么意义?或者和你的前辈,到底你自认为年轻的优势在哪里?其实它是虚无的。”故而青年作家或者年轻一辈的作家,应该在文学上是先锋的,有创造力的。

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也进一步阐述:每一代都有青年写作,每一代都有大量年轻人进入写作的场域,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来观察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并非每一代青年写作都能够真正触碰到时代情绪和时代问题。青年怎样把时代内化为自己的一种观念、一种思想,或者一种艺术形式,这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没有这个环节,时代问题就不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写作的问题,这个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个人感觉到,与青年共悲欢是非常难以做到的,但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可能我们无法触碰到真正的时代情绪和时代问题。

郑在欢作为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代表,说,虽然我也30岁了,我一直认为我对写作有很笃定的认识和看法,当然这是青年人狂妄或者缺乏敬畏。今天听了大家说那么多,我还是多了一个敬畏,从“怎么写”到“怎么出”大家都有说法,这些说法确实让我多了一些思考。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