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重返”海南,700年前的纺织故事仍在被讲述

黄道婆“重返”海南,700年前的纺织故事仍在被讲述

700多年前,黄道婆将海南黎族的纺织技艺带回上海,在松江府乌泥泾一带传授技艺,造就了松江府“衣被天下”的棉纺织业中心地位。6月28日,“锦绣世界—2022年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织绣印染技艺精品展”在海南海口会展工厂开幕,华东师范大学代表上海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参与了展览,将黄道婆手中延续下来的珍贵手工技艺又带回了海南。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此次展览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指导,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和海口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黑龙江赫哲族的鱼皮衣、江苏苏州的缂丝、广东的粤绣、四川的蜀绣等全国24个省市112位传承人的87个项目以及10位设计师作品齐聚活动现场。

为期四天的盛会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精品展,更有传承人的悉心讲述,和活态展演。现场观众不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丰富多彩的非遗作品,学习非遗知识,更有机会亲自上手,体验包括纺线、织布等多个制作环节,“零距离”体验织造乐趣。

展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带来的一架三锭纺车引发了参展嘉宾与观众的广泛讨论。这架纺车与其他纺车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上镌刻着的精美妇人形象。纺织车通常用于女性,上面的雕刻装饰一般以童子、财神等带有吉祥寓意的雕像为主,出现老年女性非常罕见。

展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带来的一架三锭纺车引发了参展嘉宾与观众的广泛讨论。

展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带来的一架三锭纺车引发了参展嘉宾与观众的广泛讨论。

华东师范大学方云博士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该妇人极有可能是被尊称为“先棉”的纺织业行业神“黄道婆”,而像这样带有行业神雕刻的纺车留存极少,是十分珍贵的民俗文物。

“2007年,我在海南省博物馆工作时,曾在上海徐汇区征集到一架类似的脚踏三锭纺车。”海南省非遗中心主任陈佩女士说。上海徐汇区是乌泥泾棉纺织生产技艺的项目保护单位所在地。在当地,黄道婆信仰十分盛行。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郊区依然有很多织娘脚踏三锭纺车捻线,用织布机织造土布。至今在民间,还能收集到类似的文物。

“此次华东师范大学作为唯一参展高校代表,带着珍贵的纺车,与黄婆婆一同从上海不远万里来到海口参展,非常不容易。”陕西省文旅厅非遗处赵江瑞先生在观展后说道。

展会上展示的上海土布

展会上展示的上海土布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时期著名的纺织家、技术改革家。据传说,黄道婆于少年时期远赴海南崖州,在当地黎族同胞帮助下,习得从种植棉花到纺织的全部技艺。数十年过去,已至中年的黄道婆思乡心切,重回故乡松江府,并将其所学技艺悉数传授于百姓。乌泥泾和松江一带的棉纺织产业由此兴盛,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盛况。

“此次黄道婆从上海重返海南,这是700年前棉纺织故事的新绎。”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表示,“在上海的历史上,黄道婆是科学家的代表,是智慧与财富创造的代表。她改良棉纺织技术,帮助上海走向富裕之路,为现代城市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无愧为一名科学家。同时,这也可以说明古代上海对于海上丝路的意义,不容小觑。”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丁晓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