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种生命短暂的生物,却喜欢永恒这个词。”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人,一种生命短暂的生物,却喜欢永恒这个词。”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理想国imaginIstanist

前几天,作家桑格格在微博上分享了关于《技术大全》的摘录: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多人和桑格格一样,因为金句太多,会停下来做摘录。在你决定入手这本书之前,我们还是想打一个“预防针”:它并不好读,甚至有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它是晦涩难懂的。

但,为什么在问世半个多世纪之后,它依然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如果你是一个科幻迷,对斯坦尼斯瓦夫·莱姆应该已经不再陌生 。《技术大全》(Summa Technologiae)首次出版于1964年,名字戏仿了托马斯·阿奎那在13世纪所写的《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但莱姆用理性取代了上帝。

“《大全》到底是什么?是以“全工程学”为主题的文明兴衰文集?是对人类过去与未来的控制论诠释?是透过建造者的眼睛看到的宇宙图景?是大自然的力量与人类双手的创造中与工程学相关的事儿?是对未来千年科学技术发展的预测?是一组过于大胆,以至于很难宣称有什么扎实科学依据的假设?的确,每项都有一些吧。”

“这本书来来回回写了三次,直到第三次,我才得以勾勒出它的边界,进而把它统合起来,这样,这本旨在建造一座‘理性之塔’、使人获得无限视野的书,才不致经历和那本谈论《圣经》的前辈相同的命运。”

——莱姆

在书中,这位天才的写作者比其他人早数十年预言了3D打印、纳米科技、互联网、虚拟现实,他甚至说到将来的某个时刻人工智能可能会主宰人类。

在《一千零一夜》中,梁文道曾这样介绍当时尚未有中文版的《技术大全》:整本书谈论的是人类以及技术、生命以及科学,它们在演化的过程之中,出现的种种互动以及后果,莱姆的结论是科学技术的演化到了最后会离开人类的控制,演变出一种比人类还要长寿的状态。他提出了这么多的说法,进行了种种的科幻小说创作、科学研究、哲学沉思,其中贯穿所有这些作品的主题就是“人类的极限”。

莱姆所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命运”

《技术大全》

摘录

01 证明信仰就是摧毁信仰。

02 没有什么比未来过时更快。

03 世界存在,而且将继续存在。

04 对抗技术的唯一方法就是另一种技术。

05 宗教救不了人类,因为它不是经验知识。

06 对行为的道德判断首先取决于其不可逆转性。

07 但历史就是这么容易被取悦,我们又能怎么办呢?

08 人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至少不是那么确定。

09 一个人不能在做出科学发现的同时又逃避由此带来的责任。

10 一个文明不是按照它自己的意愿来行动的,而是只能这么行动。

11 所有的信息都假定了一个接收方的存在,“普遍的信息”是不存在的。

12 化学系统会失去效用,而数学系统永远不会,它们的虚无让自己永垂不朽。

13 不是我们构建了技术,而是技术构建了我们和我们的观点,以及我们的道德。

14 创造“超人”的想法听上去像是异端邪说,然而人类不改变自己,就无法改变世界。

15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生存于其间的世界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他就必须自己行动起来。

16 众所周知,人总是想要他们得不到的东西。这种“任性”随处可见,没有任何理性支撑。

17 在今天,只要把对明天所谓的“可信”想象在抽屉里放上几年,任何人都能找到许多乐子。

18 到目前为止,人类在任何维度上都没有变大,但他对其他人为善和作恶的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19 人比起百年前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倾向,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里,他的知识会更先进,然后他会利用它。

20 和机器对抗就像下象棋:当代电子机器会输给顶尖选手,但能打败普通人;在未来,它将打败每一个人类。

21 事实证明,我们并不总是能够利用已经征服的一切。财富的窘境,认知上的贪婪导致的信息泛滥,都需要被驯服。

22 技术演化带来的坏处比好处多,人类变成了自己造物的囚徒。伴随着其知识增长的是掌控自己命运的可能性的减少。

23 我对技术感兴趣完全是出于必要,因为一个既有的文明包含了社会想要的一切,但也包含了不在任何人计划中的一切。

24 当未来一代人的整个生活已不再是他们父母的重复,即使上一辈人的经验再丰富,又能为年轻人提供什么经验教训呢?

25 如果史密斯先生坐在书桌后,他就不能同时出现在月球上的厄拉多塞陨石坑内,金星上,大洋海底,或是与尼罗河内的鳄鱼面面相觑。

26 只有小说里,我们才必须有一个结尾,无论是喜剧或悲剧。然而,人类的历史并不知晓,我也希望它不会知晓,这种明确的结尾或者“大结局”。

27 以技术为器官,人类的内稳态活动使他成为地球的主宰,然而,面对气候扰动、地震,以及罕见但致命的陨石,人类其实和上个冰河期一样无助。

28 在任何一颗星球上,宇宙都没有创造出打字机,然而打字机的“可能性”就潜藏于其中。同样的假设也适用于宇宙时空中所有尚未实现的物质和能量。

29 世界就像一个病人,相信自己要么会很快好转,要么会很快死去,想都没想过自己可以就这么呻吟着,熬过一些短期的起起伏伏,一直活到很大年纪。

30 人,一种生命短暂的生物,却喜欢永恒这个词。某些精神产品,伟大的艺术品,或者道德体系都被认为是永恒的。但是别自欺欺人了:它们不是永恒的。

31 一旦尝试用暴力限制系统的自发性振荡,其实就意味着放弃了内稳态原则,因为系统的自组织由暴力所取代。这也正是历史上诸如暴君、专制、法西斯等极权形式出现的原因。

32 把灭绝的生物描述为原始生物,把错误理论的创造者当成傻瓜,这很容易。但还有一个重要事实:没有不能被挑战的科学权威。它的失误和错误并不荒唐,因为那都是意识到风险的结果。

33 文明的加速具有越来越强大的工具支持,而其发展目标也越来越模糊不清。这是由大国对于至高无上权力(霸主地位)的争夺以及想要保持其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现状而所做的努力所导致的。

34 人类不去解决他的麻烦,不去找到那些困扰了他几百年的问题的答案,反而躲在某种唯物主义的完美中来回避这些问题。多么可耻的逃避,多么不负责任,借助技术手段,人族正在转变成机械神灵!

35 什么是知识?知识意味着在某个事件发生后,期待另外一些特定事件的发生。一无所知的人可以期待一切。有所知的人知道并非一切都会发生。知识是对多样性的限制:在期待某件事发生时,一个人的不确定感越少,知识就越多

36 科学并不承认地球及其宇宙环境的命运具备任何特殊性。相反,科学让我们相信,存在于天地间的万物,都是平均的、中立的、平常的,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万物皆普通。而本书中要呈现给读者的思考与观点的基础,正是要摒弃那些假设我们的存在具有特殊性的概念。

37 关键在于,我对消费主义文明如何对待技术果实并不感兴趣,因为其本质令我厌恶,我是感兴趣于技术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因为我们需要先掌握破坏的方法,然后才能驾驭,这听上去很庸俗。因此,对人类命运关心的人不会漠不关心这种方法的本质知识,尤其是哲学家。

38 一个人越接近科学家,就越能够让自己的人性保持沉默,好让自然本身说话。相反,一个人越接近艺术家,就越倾向于将他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我们,包括他作为独特个体所有的伟大与弱点。我们从未遇到过纯粹立场,这一事实证明了它是不可能被完全实现的,因为每个科学家内心都有个艺术家,反之亦然。

39 今天的世界还有其他关注之事。世界是分割的,它不会满足上百万人民的需求,但万一这些需求最终被满足了呢?如果商品生产自动化实现了会怎么样?西方能存活吗?这是一幅怪异图景:无人工厂生产着数十亿计的物品、机器、营养元素,通过与我们文明“连接”起来的恒星能量。是否会有某种世界启示录成为那颗星的拥有者?

40 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我指的不是蒸汽或电力时代的终结,然后人类进入了控制论和太空科学的时代。这类术语意味着臣服于众多技术手段——它们将会变得过于强大,让我们难以应对其自主性。人类文明就像一艘在没有任何设计图的情况下建造出来的船。建造过程却非常成功。这也导致船只内部巨大螺旋桨的出现,引发了内部发展的失衡——但这还是可以补救的。然而,这艘船却没有舵。

41 在我们的世界,作为全球政治格局的结果,地球大气在几十年里被放射性废弃物污染。大部分受尊敬的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会认为,这会导致后续世代大量变异的出现,每一次核试验爆炸都会导致一定数量的癌症、白血病等引发的畸形、疾病和死胎。还有,这些爆炸除了增加对此感兴趣的团体的核潜力之外,没有任何用处。直到今天,一些自认为已经文明化的国家继续着这种政治活动,已经产生了至少几千名(更可能是上万名)受害者。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而这也是我们在讨论生物构建主义的世界。我们不应该认为,所有来自全球调节失败的结果不会作用于我们的意识或者我们的“文明平衡”,也不该认为,不论事件状况如何,我们都应该在我们控制的领域谨慎前行(这导致完全不行动)。

42 当我偶尔读到古生物学家的作品时,我心中充满了对于侏罗纪时代和中生代的爬行动物灭绝的遗憾和惋惜。这些并不是有意识地针对演化论而表达的不满和气忿,因为又有谁能比演化论者更明白,演化不是人,所以它所采取的策略是不受道德规范约束的,也并非故意而为之。地球上数亿年来的宇宙沉寂已经将很多动物推上了定向演化和巨型化的道路,最后将以一场只有最大规模的核战争才能与之匹敌的动物大屠杀告终。人类无法在死亡的洪流中去想象生命的洪流,而演化论反对者对于从达尔文时代直到昨天仍与达尔文主义者发生冲突时所表现出的强制专横也令我感到十分惊讶。他们的核心论点就是无法想象这种微小变化通过积累甚至可以赋予最低等动物最高级别的自我保护本能。而这种论点从来没有为世界所知,只显示出其作者没有思想的自以为是。没有人、没有任何人,哪怕在最美好的意愿和最伟大的想象力的情况下,能够阐明,演化是一场多么艰苦卓绝的空间对抗,又是一个多么深不可测的时间深渊。尽管无法用眼睛看到,但是这片巨大的大陆在两个世纪之交已经向我们敞开了。如果没有踏足,那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错误。

本文节选自

《 技术大全》

作者: [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

译者: 云将鸿蒙 / 云将鸿蒙二号机 / 毛蕊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出版年: 2022-2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