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学习,应先临摹,后写生

中国画学习,应先临摹,后写生

清 王翚 仿李成雪霁图

有一位老画家曾任一家美术系的系主任,他们每年招收三十名学生,他将这三十名学生分为三班,每班十人,各班学生的素质基础大抵相当。其中一班只让他们临摹传统的名画,不让写生。另一个班进去就写生,只画实物,从石膏像到真人模特儿,到野外山水花卉。再一个班,临摹和写生结合。近四年过去了,毕业创作中,纯粹临摹的一班学生成绩最优秀。

潘天寿 仿八大笔意

我分析,写生的一班学生对景写生,只了解到景物的造型,而传统用笔用墨以及概括提炼等内容,他们都没有学到。临摹的一班学生临摹古代名作,造型也一样得到,而且这造型是经过名家提炼创造出来的形象,比现实中的形象更高一筹。更重要的是他们学到了传统的笔墨技巧和功力,名作中的笔墨是千余年来名家创造积淀下来的,是千余年来文化、智慧积淀下来的精华,通过几年的临摹,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起你对景写生靠自己摸索的方法不知要强多少倍。也就是说,写生得到的东西,临摹中大多都可以得到,但临摹中得到的东西,通过写生基本得不到。

张大千 仿石涛山居图

当然,四年临摹的一班学生,毕业创作中不可能完全不写生,老师不让他写生,他也可以偷偷的写生,有了临摹的功夫,对景写生,临摹时得到的各种技法自然用上了,而写生的对象有的和传统方法对应不上,写生者面对真景稍加校正修定(改变),便成自己的创作,这创作更有功力,更有文化内涵。贡布里希说:“艺术家的创造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心理范式的校正,适当的校正等于创新”。传统就是“一个民族长期审美范式”,也可以译为样式,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精神,每一个画家有每一个画家的个性、修养和文化内涵,加到这个范式中去,便是校正,便是创新。不临摹就写生的人,很难得到个“民族长期审美范式”,也就谈不上校正。

明 文从简 临唐寅女儿娇图

我的意见是,先临摹,后写生。通过临摹,你掌握了传统的笔墨技巧,掌握了传统的表现手法,再去写生,从现实中得到题材,再加上“适当的校正”,你就是画家。犹如练武术,你先按传统的套路练十年二十年,再去打人,功力比你差的人,就会败在你手下。如果你从不按传统的套路练,一开始就打人,遇到比你功夫好的人,你必败。功夫是练出的,而且必须按传统的方法练,乱练是不行的。

明 朱之蕃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奇怪的很,临摹传统而成功的画家,都有个人风格,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等都学《芥子园画谱》,不但功力深厚,而且个人风格都十分突出。徐悲鸿以画马成就最高,他画马恰是因为他有传统书法的功力。更奇怪的是,凡是一开始便写生,不学传统的人,不但功力不行,而且也没有个人风格。艺术院校只写生而不学传统的学生,作品差不多都是千篇一律,只有极少数天赋很高的人能出一些新的花样,而这种新花样,也不是写生的结果,而是他研究绘画美的形式及美学理论得到的启发,加上他的悟性得来的。

齐白石 临沈周山水

中国是一个讲传统的国家,中国画更是讲传统的艺术,没有传统的所谓的中国画,可以叫画,但不可以叫中国画。所以,学习传统是中国画最重要的过程,从传统入手才算正路。

李可染 北京八大处写生

李可染说过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我的意见是学画的人只管考虑打进去,不要考虑打出来,犹如进入殿堂,就怕你进不去,凡是进去的,没有出不来的。你能真正进入传统,把真正的传统完全掌握好,你自然就出来了,你有眼睛,大自然就会进入你的眼中,你有传统功力,你有长期的审美心理范式,你又有时代赋予你的精神和个性,三者结合,你的风格就出来了,如果你想成为风格突出,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不妨从临摹历代名画开始。

张大千 仿石溪山水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