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脸多款文物,这对“CP”我带头先磕

撞脸多款文物,这对“CP”我带头先磕

在开始今天的正题前,先考考你的眼力——

以下文物分别出自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请问哪个是三星堆新出土的金面具?

再问,下图哪个是三星堆的铜鸟?

选不出来?好像长得都差不多?啊,这不是重复选项吗?没关系,官博也分不太清。

正确答案其实是这样的:

不仅多款文物频频撞脸,这次三星堆遗址祭祀区(5号坑)刚刚出土的金面具,还成功“挤掉”金沙遗址里的金面具,成了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

▲ 金沙遗址金面具 图源@金沙遗址博物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会有这么多这么像的文物?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最为熟悉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你一定想不到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也有一个。

▲ 左为金沙小铜立人像,右为三星堆大铜立人像

他们都高高站立,双手环抱放在胸前,手中应该曾经都持握过从双手间穿插而过的器物。

如果不仔细看五官的长相,他们的脸形也非常类似,都偏国字脸,方方正正的,显得整个神情更庄严了。

最最明显的不同,大概只是金沙的是个小铜立人像,整个算下来将近20厘米,而三星堆则是大铜立人像,2.61米了解一下,大概也就是13个金沙小铜立人像那么高吧。

当然,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还是能发现他们的帽子、发饰、衣服都有细微的差别,比如相比之下三星大铜立人衣服更华丽,有学者认为应该是一种古老的祭服。

▲ 三星堆大铜立人像 局部

但无论是从造型特点还是人物形象来看,说他们俩是一家的,相信也没有人会怀疑。

不仅这些“手办”相似,你也能在金沙和三星堆遗址找到同款“印花”。

金沙遗址金冠带的纹饰与三星堆遗址金杖上的纹饰和錾刻工艺几乎一模一样,间或采用了刻划工艺。

▲ 左为金沙遗址金冠带,右为三星堆遗址金杖

一鸟、一鱼、一箭和人头图案的组合,基本就是他们装饰纹路的标配了,纹饰的构图也相当简洁。

▲ 金沙遗址金冠带 纹路线图

▲ 三星堆遗址金杖 纹路线图

两个遗址的鱼、鸟、箭纹如出一辙,只是金沙遗址金冠带上的人头图案有所变化。而关于这个纹饰背后有什么含义,目前也还没有形成统一说法。

部分专家猜测,图案中的“鱼”、“鸟”图案其实是鱼凫王朝的徽号、标志,是一个代表性纹饰。

在古蜀传说中,有着“三王二帝”的说法,他们分别是“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代蜀王,鱼凫是第三代君王。

▲ 三星堆遗址青铜花果与立鸟

相传,鱼凫氏同蚕丛氏都隶属于蜀山氏遗址,都是黄帝之后。鱼凫氏由岷江上游南下经灌口进入成都平原,打败了当时成都平原上的霸主——蚕丛氏。

胜者为王,鱼凫氏在三星堆蚕丛氏的基础上修都城,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古蜀王国——鱼凫王朝。

▲ 我们熟悉的纵目人面具,也是蚕丛面具

而另一种说法是,三星堆金杖上的鸟鱼图像其实是象征着上天入地的功能,是蜀王用来通神的法器。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是金杖为古蜀国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气”,象征着王权与神权。

除了以上青铜立人像和同款纹饰,俩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尤其是青铜器、金器、玉器、石器等,他们的器类、形制和纹饰都非常相似,很大一部分甚至基本相同。

▲ 左为金沙遗址动物装饰玉璋

右为三星堆遗址动物装饰刃玉璋

特别要提到的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锤打青铜器的工艺一致,都有锤打的金制品,在锤打的金属制品上还有錾刻、彩绘的图案。

这在同时代的其他青铜文化中并不多见。

虽然我们今天从地图上看,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同省不同市,一个在成都市,一个在广汉市,就连导航软件也会告诉你,需要开上一个多小时的车才能从此地到彼地,但他们都位于成都平原,都处于曾经可能存在的古蜀文明活动领域之内。

▲ 从金沙遗址到三星堆遗址

有意思的是,同个活动领域内的金沙和三星堆遗址祭祀区都发掘出了大量象牙段、象牙尖等象牙制品,更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放眼整个中国地区,就只有他俩的遗址发现了如此集中的象牙。

▲ 金沙遗址祭祀区象牙

专家推测这些象牙可能主要用于祭祀活动。

我们上过历史课都知道,成都平原在修建都江堰之前,河流长期泛滥成灾。

而中国古代方术家就有用象牙魔力殴杀水神之法,据此就大胆猜测,受洪灾所困的古蜀人可能认为象牙具有镇杀水中精怪的作用,因此将象牙用于祭祀。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就还原了古蜀人用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

▲ 金沙遗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纹玉璋及其线图

玉璋上刻画了两组人像,他们头戴高冠、方耳方脸颊、身披长袍、还在肩上扛了象牙。这一形象与三星堆出土的“祭山图”玉边璋上的图案同样类似。

▲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祭山图”玉边璋及其线描图(局部)

这些造型别致的小人,被认为可能是祭师或巫师。

而追根溯源,相似的祭祀文化背后是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相同的崇拜。

除了我们一开始讲到的,他们在金冠带的纹饰与三星堆遗址金杖上的纹饰中体现的对鱼凫的祖先崇拜以外,俩遗址对于太阳的崇拜也有迹可循。

▲ 左为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饰

右为三星堆青铜神树中的太阳神鸟

我们今天熟悉的金沙遗址标志性的太阳神鸟金饰,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它就是对“金乌负日”这一传说的印证。

太阳和神鸟都是远古先民用来表达对太阳,对光明的向往。太阳让万物复苏,孕育生命的生长,包括金沙青铜立人像上的太阳形冠、青铜眼形器等,都来自于太阳崇拜。

▲ 金沙遗址青铜立人太阳形冠

俩遗址祭祀器物揭示出的是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共享一套价值体系

早在多年前,在三星堆1、2号祭祀坑被发现时,外界就一直在猜测,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之间有无关联,是否存在密切的联系。

当我们翻出金沙遗址和三星堆的位置选择来看时,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特点:北面是世俗空间,南面是宗教空间。

▲ 金沙遗址共发现3000多座墓葬

除了祭祀坑、墓葬有相同的方位系统,三星堆和金沙遗址的城墙、房屋、祭祀高台也都是西北-东南走向。

有专家还根据三星堆遗址一期房屋遗迹,以及金沙遗址祭祀区遗留的建筑遗迹,复原了两大文明的大型干栏式建筑。

▲ 左为金沙遗址建筑复原,右为三星堆建筑复原

基本相同的房屋类型,运用的是相同的建筑技术。在成都平原同一时期的相邻地区,只有他们采用了干栏式建筑。

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执行领队冉宏林的话来说,“无论是最直观的从出土器物上,还是两个遗址的位置选择,以及遗址内房子、墓葬这一系列的方向,其中都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延续性,或者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 相亲相爱一家人 图源四川日报

曾经,在三星堆遗址发掘之初(大概在1986年),所有专家、学者都曾近乎一致地预言:

三星堆文明在商代晚期因某种外来的不可抗拒的力量突然断裂消亡之后,他的孑遗如同在滔滔洪水中漂流而去的诺亚方舟,永远地离开了成都平原,再也没有回来。

在这段历史中,空出了约700年的时间。在这700年里,蜀地究竟发生了什么?辉煌的三星堆文明又去了哪里?

没有人知道。

而金沙文明填补了这一空缺。他们同属于古蜀文明,是同一支人群所创造的两个不同时期的中心遗址。

他们一起和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宝墩文化)、战国船棺遗址共同组成了古蜀文明从起源、发展到消亡的大体过程,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隔35年之后,关于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发掘重启,发掘出的文物又刷新了大家的认识:目前发现重量最重、体量最大的一件金面具;首次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国内最大的圆口方体铜尊……

▲ 三星堆遗址最新出土的金面具

虽然三星堆及金沙遗址到今天还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古蜀国是如何消失的?他们是否有文字记载?为何到现在都没有发现任何的文字记录……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一次次的发现、探索、提问中,窥见历史的真相和文明和奥秘,去看看过去的人们曾经走了多远。

最后的最后,作为古蜀文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想要更好的了解古蜀文明,那么这里建议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料来源:

《论三星堆-金沙文化》施劲松

《读史开眼界》蒋伟

《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到底有多像?馆长带你连连看 》

《遗址解密 三星堆和金沙同属古蜀文明》曹洁

《鱼凫氏:开创三星堆辉煌青铜文化的蜀王》奉友湘、李后强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