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1月7日,新媒体时代极具传播力的智慧导师、慈爱基金的发起人加措上师受邀到广州做讲座。在讲座中,他分享了对佛教的体悟以及个人的精进之道。现采撷大师的精彩发言如下,以飨读者。
佛教是什么?有何特质?
“佛陀的智慧是柔性的纽带”,这是我多年修行的感受。在我看来,这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不同之处。历史上,西方曾有旷日持久的宗教战争。时至今日,也有因宗教而引发的流血冲突。
佛陀的智慧是从开始就跟他们不一样,修行的路径也是和平的。佛陀的思想对整个人类文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加持。
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因为“不同”,文明才更具多元化特质。因为“不同”,佛教才会对世界文明有独特的贡献和价值。
在不断修行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思考:佛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质?
有次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邀请,做新兴互联网教育方面的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佛陀的教法是一个和平的教法”。佛教把整个亚洲大陆连接起来了,但不是强制连接。佛陀以其独有的智慧,柔性地把世界连接起来了。
与其他宗教相比,佛教有几个特点非常明显。
第一,佛教没有任何军队。没有一个佛教神职人员去参加战争,所谓的“僧兵”也是没有的。佛教也没有这样的职务。
第二,佛教没有发动过战争。诚然,历史上,皇权可能会利用一些佛教信徒,但这是很小的概率,跟佛教本身并无关涉。不仅佛教自身认可这一点,其他兄弟宗教对此也不持异议。
佛陀释迦摩尼有言“众生皆具如来种姓”。也就是说所有的众生都具有如来本性。大家耳熟能详的“众生平等”,后面还有一句叫“根性有别”。佛在《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中提到:如彼卉木丛林、诸药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这就是“众生平等,根性有别”。
佛陀那个时候,属古印度的“列国时代”。古印度文明具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印度孟买东北部的“阿旃陀石窟”,可与敦煌莫高窟媲美,洞窟内雕刻了佛陀降魔、涅槃以及本生故事等等。斯里兰卡的玛拉雅山,作为金刚乘的发源地,在这座山上,金刚手菩萨把密法传给五圣贤,佛陀也在这里传讲过《楞伽经》。
佛教影响的区域非常庞大。印度、尼泊尔、不丹、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老挝、斯里兰卡等,都深受佛教影响。这些国家被佛陀的思想连接起来了,而且连接得非常好。
关于佛教入华,比较知名的故事是“永平求法”。《后汉书·西域传·天竺》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
隋唐时期佛教达到鼎盛。玄奘西行取经,载誉归来,带回657卷佛经,将人们对佛法的认知带领到空前的状态。
佛性是什么?为何说每人都可成佛?
佛教思想当中,第一个观点是“众生平等”,第二个观点是“众缘和合”,最终来讲是“众生皆具如来种姓”,也就是人人都有佛性。这三个维度基本上就定位了佛教思想的广度、宽度和深度。佛教的思想没有强调任何唯一性,没有任何天花板。“众生皆具如来藏德相,皆堪做佛”。每个人都有如来佛性,每个人都可成佛。
什么叫佛性呢?我们的心性当中都有成佛的种子,也就是成佛的因,有了因就能结果。从生命的层面、思想的层面来讲,众生是平等的,佛陀的思想达到无限的包容。
佛陀所处的时代,婆罗门教是社会的主流思想,他们按照高低贵贱把人分为五个种姓。“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身份最高;其次是“剎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再次是“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然后是“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也就是奴隶;最低一个层次是“不可接触者”, 即贱民达利特。
佛陀处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倡导“众生平等”。所有种姓,甚至所有的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佛陀还说,不只有人类而是有情众生。他没有说人是高级动物。佛陀对生命的定义非常包容,又有深度。佛陀也不是把人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所有的生命都放在第一位,所有的众生都具有如来德相。
另一方面,所有的事情的发生都是众缘和合的,是由很多个因缘所组成的,因此我们不要去纠结一件事情。佛陀颠覆了那个时代固化的思想观念。他的思想慈悲、和平、包容。佛陀的生活的方式也是这样的。他在饮食上的戒律是“日中一食”、“过午不食”,不吃五辛(包括:葱、蒜、洋葱、韭菜、兴渠)、不喝酒,也就是不吃这种刺激性、或麻醉性致人精神迷乱的东西。
我曾去尼泊尔的蓝毗尼,站在佛陀的出生地,很是感慨:佛陀这么神圣的先贤就出生在这里,我何德何能,可以站在这片土地上?那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但同时我也感慨,如果悉达多王子没有出离王宫而走向解脱之路,谁还会记得这里曾出过这样一个人?
悉达多走向解脱之路、正念之路,进而影响这个世界,凭借的是慈悲和智慧的力量。我们常说“单枪匹马”,但佛陀没有枪,没有马。他倡导的是和平之路。佛教也是柔和、包容、柔性的纽带。
在佛陀涅槃以后,佛法能够传承到今天,龙树菩萨功不可没。他被誉为“第二代释迦”。龙树菩萨把佛陀的思想彻底国际化,并奠定整个大乘的思想基础。他著有大量的大乘论典,包括《中观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大乘佛教的八大宗派,律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密宗,都推举龙树菩萨为开宗或中兴祖师。
《大般若经》及其精华《金刚经》《心经》都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请回来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给他讲法,这是佛教中的说法。按照世间的史料,龙树菩萨是佛陀的忠实信徒,跟随佛陀修行,以深广的智慧领悟佛的境界,对“缘起”、“空性、“不二”进行阐述。他创立的中观学派,对中观理论体系的解读,逻辑极为清晰。
《金刚经》的译师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都是龙树菩萨的崇拜者和思想的继承者。
出生于龟兹国(今新疆库车)的鸠摩罗什,在古代史、古代翻译史上都有具有崇高地位。《高僧传》卷二《鸠摩罗什传》记载,他7岁便随母出家,深受佛学教义熏陶。12岁时,他就已能开坛讲法。20岁时,他便被龟兹国王奉为国师。
他翻译的佛经,对佛教、文学、艺术的影响达到巅峰状态。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原始版本有藏文、梵文,我都看了,得出结论就是鸠摩罗什译师的译本实在是太妙了。大师与弟子在9年内译出《大品般若经》《妙法莲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典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典,系统介绍了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经翻译比较盛行。隋唐时,想要阅读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有了困难。当时的中原佛教呈混乱状况,真真假假的“大师”很多。基于这种情况,玄奘法师发愿要求取真经。
玄奘在到达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后,跟随戒贤法师学习以《瑜伽师地论》为主的佛经、论典。那烂陀寺是佛法繁荣兴盛的标志和培养僧才的摇篮。许多高僧都曾在那里学习。比如建立那烂陀寺的龙树菩萨,协助实叉难陀译师翻译《华严经》的义净译师,翻译《楞严经》的般刺密谛译师,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阿底峡尊者、功德光菩萨、释迦光菩萨、法称论师等27位博学的智者。
玄奘大师从印度回国后,创“唯识宗”。
曾有人参加沙漠戈壁的徒步活动,全程走100多公里,结束后进行庆祝。这值得庆祝吗?玄奘法师在飞沙走石的茫茫戈壁独自前行,抵达印度,也没这么骄傲。走100多公里,途中有补给站,还觉得自己不得了。这是人类的退步,并不值得庆祝,还不如带着惭愧心去忏悔。
还有一位大德对中国深远影响,他就是禅宗创始人达摩祖师。“得失从缘,心无增减”是他的名句,意思是所得到的和失去的都不要在意,随缘就好。
如果追根溯源,禅宗鼻祖应是佛陀的亲传弟子大迦叶尊者。“拈花一笑”的故事广为流传。佛陀在世时,常在灵鹫山传法,一日佛陀在灵山会上,拈出一枝金色的优钵罗花示众,这时大众沉默不语,只有大迦叶尊者笑了。佛说:我有正法眼藏,这个是涅槃的妙心,不生不灭,实相无相,无所不相,这个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个法门就传给大迦叶尊者。说完,佛陀将衣钵也传给大迦叶尊者,且授记他在鸡足山入禅定,等待弥勒佛出世。
达摩祖师是由海路从印度到广州,走的是海路。他真正的衣钵传承人是禅宗二祖慧可,法教传承到六祖慧能,真正实现佛教中国化。佛教应用于实修是达摩祖师的功劳,慧能真正悟出来就是“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是《六祖坛经》中的话。他还说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的伟大之处是既把佛教本土化,又没有离开佛陀的根本思想。本土化如果改变了佛陀的本意,就变成舍本逐末,自创一派,这样与佛无关了。《六祖坛经》的表述非常通俗,但诠释的内容又句句都是佛性,直指人性,这是慧能最了不起的地方。
慧能对整个中国禅宗的影响,对韩国、日本、朝鲜等佛教的影响,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影响都非常大。有人说对这个世界影响最大的是乔布斯,我说乔布斯就是慧能的粉丝,他读过无数次《坛经》。
铺展人类文明的长卷,总能感受到许多年前传来的智者足音。在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时期以及后来的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国王时期,犍陀罗地区(即目前的巴基斯坦西北部和阿富汗东北部地区)佛教极为兴盛。莲花生大士就是犍陀罗地区的古国之一乌仗那国人。他的梵文名字叫“贝玛桑巴瓦”,藏文是“咕噜仁波切”,意思是珍贵的上师。
应藏王赤松德赞的邀请,莲花生大士入藏弘法,建立真正的藏传佛教,他对整个喜马拉雅文明的影响很大。在他来之前,西藏只有原始的苯教,没有佛教。莲花生大士来到西藏,建立第一座佛法僧三宝齐全的佛教寺院——桑耶寺。该寺是藏传佛教集大成者。他建立僧团,教导弟子如法学习,从印度迎请大德入藏翻译显密经典,倡导实修。
元朝时,忽必烈立佛教为国教,任命藏人八思巴为国师。明朝永乐皇帝迎请宗喀巴。清朝康乾盛世期间三位君主都是藏传佛教的修行者。
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出生在西宁塔尔寺附近一个叫“宗喀”的地方,他全名叫“罗桑扎巴”,大师与龙树菩萨、慧能扮演的角色很像。宗喀巴的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将佛法的“道次第”高度提纯的修行指南,把整个藏传佛教“道次第”思想建立起来了。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高僧、学者,跨越文明、思想与地理上的藩篱,以生命来护持和弘扬法教。他们过着知足少欲的生活,没有对于世间名利、物欲的狂热追求。艰难险阻从没间断圣者们追求真理的脚步。这就是佛法修行者们的修持,将佛陀的思想与当今时代紧密连接起来。这些人能够达到如此高度,也是佛陀智慧的加持。
我是如何修行的?为什么还要忏悔?
我出生于1980年。我的上师是五明佛学院的创始人法王如意宝。他跟我讲,“文革”时不可以穿袈裟,否则会被抓去坐牢。但作为比丘,戒律规定每天有几个时辰是不可以离开袈裟的。他很纠结,突然间想还有一件破烂衣服,就撕开它,把袈裟缝在里面,破衣服的里面是氆氇,外面是一个布,袈裟放在中间,看不出来。即便是夏天,他也穿着这么厚的衣服。
他也坚持念咒,“文革”时他念了4亿多的咒语,念咒时不可以拿念珠,否则会被批斗。他弄了一个很大的袖子,念珠挂在袖子里,手伸出来念珠看不到。开批斗会,开劳动会,他的手都放在袖子里,每天在念本尊咒语。
那时候的西藏文明有一点像《哈利波特》里面写的魔法学院,所有的高僧都有神通。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有幸跟上师修行,完成很多闭关修炼。藏传佛教的闭关房里的座位类似一个四四方方的木箱子,身体就固定坐在那里,想伸出去脚也伸不出去,想躺也躺不下。三年待在里面,开始时两只腿要快断了似的,时间久了就习惯了。按照西藏修行的方法,我尽心尽力做了持修。
西藏很多僧侣可能比我还要优秀,比我还要用功。有些人待6年,有些人待9年。到今天为止,西藏很多僧侣是保持最原始的修行。白玉县的亚青寺至今为止有很多僧侣是9年间一直在打坐,很了不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尊崇佛教。乔布斯的合伙人沃兹尼亚克等人建慈光寺,邀我主持。沃兹尼亚克以前向往打坐但没时间,现在有时间就打坐。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觉得佛陀是所有宗教创始人中最了不起的教育家。他花大量时间看佛经,我也给他很多英文版佛经。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对藏传佛教有非常大的感情,是藏传佛教的爱好者,他认为佛陀是伟大的艺术家。
无论在国外还是中国,总有人推崇“颠覆”。但我更认同众缘和合的概念。就世界文明的形成和灭亡而言,所有因缘的形成和灭亡都是和合的过程。藏传佛教的实修叫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
2006年,首届世界佛教论坛。我当年26岁,也做了演讲,谈了四点。
第一点是回归佛陀。不管是藏传、汉传、南传,如果你是佛陀弟子,那都没有纷争,就不应该去纷争。第二点是云端道场,要多利用互联网传播佛教。迄今我有1300万粉丝。第三点是家庭佛教。寺庙只是僧侣住的地方,佛法是应走到千家万户。“文革”时藏传佛教保持得较好,就因为每个家就是个家庭道场。第四点叫科学创教。传法讲究尊重科学,尊重真理。
有可能个别人悟到一些特别的神通、特别的感应。这些特别的东西,我也曾用过。但那是特殊的情境,是不可以公开的,我们密宗叫密而不宣。你可能会见到本尊,可能会走到极乐世界,可能会有神通,也可能有一些特殊的修行。但这是不可以公开的,应该科学地去讲佛法。
我的上师法王如意宝还告诉我,佛教一定要通俗传播,但是不能庸俗。在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过程中,感觉做到这点太难了,很考验智慧。
在我看来,当今世界的诱惑那么多,犯罪的机会那么多,有罪业后若不做忏悔,就会把所有的业力和痛苦压在身上。
上师如意宝就带着我忏悔。我是僧侣,又没伤天害人,但每年要做忏悔,后来慢慢感知到忏悔多么重要。金刚萨埵背后最重要的其实是忏悔的理论,我们叫金刚萨埵修法。我们用最古老的方法,修金刚铠甲,修金刚萨埵,大家都一起做忏悔,一起念咒。
世上总有人自不量力,豪言要征服天地。但天地只要微笑一下,你都受不了。天地间我觉得人类啥都不是,只是一粒尘埃。人类狂妄时,一定会有人来惩罚我们,教训我们。人类惟有发自内心地深深忏悔,忏悔无量劫以来的罪业,才会过得好,才会回归本位。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