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夕,社交媒体上还吵吵着《晴雅集》到底好不好时,
向来没什么规律可循的朋友圈里,却忽然出现了一些零零散散、又异口同声的推荐——
“快去看《Soul 心灵奇旅》吧!我都要哭死了!”
我看了。
我哭了。
我当然没有死,
还死活都要爬回来跟你分享几个令我惊叹的细节。
披萨星球卡车,曾出现在《玩具总动员》中。
——不,不是这种彩蛋!
我星期五穿了星期三的衣服,你会觉得这是本人的时尚彩蛋吗?
你不会。
那你为什么要把动画片A用了动画片B里的3D建模当成是彩蛋呢?
(以下有依稀剧透,但我相信这不会妨碍聪明的你观影 :P)
忘我的感觉,就像灵魂离开身体
片中忽然出现的神秘地带“The Zone”,
幽蓝而空灵的天幕上飘着一些活着的人们的灵魂,
这是怎么回事?
不论是逝者往生的“彼岸”Great Beyond,
还是灵魂们投胎前所在的“生之来处” Great Before,
不都是活人无法抵达的地方吗?
电影用几个简单的画面就说清了:
那些漂浮在半空的身影,
是沉浸于音乐或绘画的艺术家、
忘情投入角色的话剧演员、
行云流水地运球&扣篮的运动员。
而只要你在“The Zone”里稍微戳他们一下,
让他们分神,
他们的魂魄就会立刻消失,
而他们的肉身也会在物理世界里把手头的事儿“搞砸”。
——哦,原来这里漂浮的人影,
是那些在现实世界中聚精会神到忘我,
“感觉”自己好像灵魂离开了身体的人们啊。
为什么说这个瞬间令人惊叹呢?
是因为这个短短的片段,
说的就是“最优体验心理学”之父米哈里,
用了整整一本书来介绍的“心流”Flow这个概念。
米哈里教授最初只是想研究“到底做什么事最幸福”,
大量的调查后,他总结出了“心流”这个洞见。
所谓“心流”,简单说来,
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事情——
这件事目标明确、有一定挑战,
同时你的能力又恰好能应对这个挑战时——
你可能会进入的一种状态。
而心流的特征,
就是你会极度忘我,
甚至忘记时间的流逝,
感受不到辛苦和疲倦,
最最最重要的是——全程感受到非常非常的愉快。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乐队演出的舞台有如此之大的魔力吗?
因为不论是台上在唱的人,
还是台下在蹦的人,
他们都进入了心流状态。
说老实话,心流这个概念并不好理解,
而且真正的心流状态,也不是谁都体验过。
《Soul》令人惊叹的第一点,
就是把一个这么有距离感的概念和感受,
在短短一分钟内就说清了。
(如果你觉得它并没有说清,那就当我没说吧)
沉浸与沉迷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同样还是在 The Zone 里,
天空上飘的是出神的人,
那地面上跑的怪物呢?
他们的关系又是什么?
为什么会同时出现在 The Zone 里?
电影里,主人公们遭遇了一只怪物,
它强迫症一样地重复着“交易交易交易”。
经过一阵鼓捣,怪物身上的黑沙脱落,
露出里面一个无辜的印度裔股票交易员……
呵……每一个在沙地上逡巡的怪物,
原本都是天上飘着的一颗忘我的灵魂。
我很惊叹,也很感激,
电影对那些在生活中迷失自我的人抱有这么大的善意。
“那些迷失的灵魂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The Zone(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交汇处)是令人愉悦的。
只是当愉悦(enjoyable)
变成了上瘾(obsession)
人们就会脱离真实生活。”
它像是要告诉我们,
怪物并不可怕。
也像是一种提醒,
稍不留神你也可能变成沙地上那比比皆是的怪物之一。
啊,游戏玩家看到这里会泪目吧?
毕竟电影里船长自己都说了他差点沉迷俄罗斯方块呢。
这里我想插一句,
好莱坞对华尔街,
艺术家对搞金融的,
真是满满都是刻板印象呢。
这些电影艺术家们如果想塑造一个没有灵魂或者迷失自我的人类,
Ta的职业大概率都是搞股票的。
寻找生命的火花,而不是目标
好了,说到(看过电影的)大家都会有所感触的一点了。
那就是22号灵魂的“火花”。
那么多历史上的名人伟人,
以及什么都有什么都能体验的万物殿堂,
都不能帮22号找到能让她愿意“活着”的火花,
普通而不自信的男主角 Joe 是怎么做到的呢?
不出所料,Joe 尝试启发22号的所有努力全都白费了,
而他在人间为自己的小目标奔走瞎忙的一路,
果不其然就启发了厌世的22。
此处虽然老套,但温暖且有必要。
匆匆忙忙的Joe,
把这一天活成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不慌不忙的22,
享受着自己在地球上的第一天。
在路上,22享受美食,
感受地下吹来的风。
在理发店,22怼了杠精,
还听理发小哥说,过去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理发也很快乐。
经历了疲倦的一天,坐在街道旁,
看天空中飘下叶子,就感觉满足与幸福。
看叶子也能感觉幸福?
——朋友,不要觉得我或编剧很矫情,
你们经历过那种,既虚脱又充实的疲惫吗?
就像经历了高压的复习备考,在卷子上密密写了三小时后,
终于走出考场?
就像好不容易赶完了大项目,检查了三遍确保万无一失后,
走出深夜的办公室?
就像终于搬完且布置好了小小的新家,环顾四周还算满意,
终于可以把自己瘫在新买的沙发上?
如果你经历过,你就会明白,
那特么真的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啊!
如果你经历过,那你就可以说,
电影主人公 Joe 的觉悟,真的还没有你高,
甚至,还没有从未真正活过的22高。
Joe经历了人生中这么折腾的一天,
在地狱天堂中几进几出,
最后终于演出圆满成功。
当他走出俱乐部时,
居然只感到空虚?
——That‘s it?
——就这?
(wow,此处英文的“That’s it”和中文的“就这”,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此时,女爵士音乐家说出了金句含量极高的寓言:
“(身为一条鱼)
你找什么大海呀?
你已经身在其中了!”
而22号在地球一日游里对Joe说过的话,
才变得意涵丰富起来。
她说:
或许我的“火花”就是看看天空,或者走路吧。
Joe 当时对她嗤之以鼻,说:
这些都算不上什么人生目标,
只是最普通的日常而已。
而现在,Joe(和荧幕前那些等待恍然大悟的观众)终于明白,
——Your Spark is not Your Purpose。
火花不是人生目标。
我是看到这里被真正击中的:
太多人跟你说活着要找到目标感,
太多人跟你说使命愿景价值观……
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说,
目标没那么重要。
做人如果没有梦想,
那就当一当咸鱼也很好。
(这句是我自己编的)
那个令每一颗灵魂“获准”来到地球上的“火花”,
不是谁的使命愿景价值观……
也不是你自己的目标梦想天赋值。
而是每一个生命个体自己的“乐意”。
乐意乐意,
不就是“我快乐,才愿意”吗?
那些最伤人的话
都有着别人的形象,和自己的声音
也许有人会说:
Soul 这电影说的我都知道,
不就是热爱生活珍惜当下,不要急功近利嘛。
不都是老生常谈了么?还用教?
我不觉得《心灵奇旅》在尝试教育或灌输什么。
不知你有没有留意到,
每一个灵魂消失在 Great Beyond 的尽头光芒处时,
都会伴随着轻轻一声“滋~”的音效。
这音效跟蚊子撞上灭虫灯时发出的声音,
几乎一模一样。
让我们假设导演是故意的。
人的灵魂灰飞烟灭,
跟蚊子在灭虫灯的高温下消失,没什么两样。
——你说他想教育我们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
他可能只是想开个玩笑。
如果电影真的想告诉我们点什么,
我觉得它想说的恰恰就是,
——少听别人怎么说你,
甚至,
少听你自己说自己。
你看最后22所摆脱的那些围困着自己的黑色阴影,
那些高高在上,
不断斥责自己、贬低自己、阻挠自己的人,
他们都有着别人的形象,
发出的却是自己的声音。
最后,分享一段我喜欢的话吧。
也是从《心流》这本书里看来的——
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的序言里说:
“不要以成功为目标,
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
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
它……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
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今天是2021年的第二个工作日,
就算那艘以“Love & Peace”为锚的伍德斯托克迷幻色帆船不会来救你,
也祝你我在属于自己的日常中获得幸福。
作者:
视觉:阿焦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