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数百位学术大家、文化名流以及政经、传媒、公益等领域精英人士共聚一堂,与全球网友一同见证这一顶级文化盛典。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著名作家冯骥才等致力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杰出人士,中华文化促进会、中国文化书院等机构,电视剧《清平乐》、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戴老师魔性诗词课》、凯叔讲故事·国学系列音频等项目获得全球华人国学传播奖。24部学术著作获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本届国学大典增设的国学新秀奖则由10位优秀青年学者共享殊荣。而最受瞩目的全球华人国学终身成就奖,则被授予两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许倬云与陈来。
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开奖嘉宾、筼筜书院创始人王维生接受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
国学传播奖之“公共建设力奖”开奖嘉宾、筼筜书院创始人王维生在颁奖典礼现场接受了凤凰网文化的独家采访,以下为对话实录。
凤凰网文化:王院长好,非常感谢您来到国学大典颁奖典礼的现场。第一个问题想问您,您所创办的筼筜书院在第三届国学大典中获得了公共建设力奖,今年第四届,您又作为公共建设力奖的开奖嘉宾。您对国学大典如何认识以及您觉得它举办的意义在哪里?
王维生:首先感谢主办方再次给我参加国学大典的机会。从两方面来讲,国学大典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第一,从书院获奖的角度来说,我们筼筜书院算是第一个书院在国学大典当中获得公共建设力奖。今年第四届国学大典,又有两家书院获得这个公共建设力奖,一个是中国文化书院,还有贵阳孔学堂。这说明国学大典涉及面越来越宽广,同时它对书院这个中华文化或者说儒家的道场、尤其是当代书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想这对中国当代书院的众多创办者、运营者以及即将要创办书院的人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必将会鼓励更多的人投身书院文化事业,这对推动国学的普及、交流与发展意义重大,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第二,是这项活动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刚开始这个活动还局限在国学界或者大学、书院界等关注较多,但是,这四届下来,整个社会上关注度越来越大,这一点从本届国学大典所设奖项可以得到了体现,除国学研究者之外,还有与国学相关的、比如国学六艺以及生活方方面面相关内容都已经笼括进来了,说明这项活动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凤凰网文化:今年非常特殊,是庚子年。在新冠疫情全球形势依然严峻、世界格局正发生复杂变化之际,您认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哪些思想或者理念依然有重要价值?请您从古代经典中提炼出几个值得我们思考的关键词或者一句话。
王维生: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关键词值得一提:第一,天人合一,甚至应该要提倡天人互益;第二,以人为本;第三,兼容并蓄。
第一,天人互益、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新冠疫情之所以蔓延,我想跟人与自然的矛盾或者在某些方面不和谐是有关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类如何更好的与天地、自然能够友好共处、和谐,甚至是互益,这是值得全球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觉得中华文化应该把这个理念很好的向世界推广。
第二,以人为本,这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之一。我们看到,在整个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国家从政府到人民,应该说高度一致,政府秉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迅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迅速地控制疫情,把影响和损失都降到最低。反观其他国家,在新冠疫情面前,尽管有我们的经验可借鉴,但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成效不如中国,这跟它的整个思想理念、尤其是跟人文观念的区别有很大关系。因为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在这种大灾难面前,实际上他们缺少一种整体的思想来指导。在面对新冠疫情情况下,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民本主义思想在抗击疫情当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想这也是这届政府始终强调的。
第三,兼容并蓄。从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与国之间如果缺少交流、沟通的话,则会产生种种的不必要的矛盾跟冲突,所以文明需要交流与互鉴、需要兼容并蓄。
凤凰网文化:感谢您的12字箴言,让我们受益匪浅。第三个问题想问您,不知您注意到没有,我们第四届国学大典的主题新增加了两句话,主题是“致敬国学,继承创新,文明互鉴、重建斯文”。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王维生:我觉得这次增加这八个字、两个词组是非常的及时。因为在过去三四十年当中,尤其是近一二十年来,应该说整个国学文化,包括书院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这得益于我们国家从高层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到民间和社会团体大量的人跟机构都在投入到这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当中。从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这种角度来谈,我觉得强调传承和创新尤其有必要,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过去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当然要继承。但是,传统文化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当今世界早已经进入到工商文明时代,甚至有人说是进入了互联网文化的新时代。整个社会的生活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或者说文化的基础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国学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也需要开拓与创新,以适应当代的形势需要。我想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或者说是国学的基本精神,那就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所以我觉得说这次加入传承创新这个主题词,正好充分的体现国学与时俱进的基本精神。
文明互鉴,这个词我刚刚也稍有提到,人类越来越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现在是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实际上在这个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广泛,我们相信新冠疫情所造成的阻隔应该是暂时的。在全球化不断的深入过程当中,尤其是从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看,习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个战略指引下,我觉得人类的文明、文化的交流、互鉴尤其必要,因为只有深入的交流、沟通,才能化解各种矛盾,增加彼此的认同感。而另一方面,人类的各种文明都有其普世价值的方面,值得全人类共同遵守。基于这些认识与前提,我们现在强调人类文明之间的互鉴、交流,在当下尤其具有现实的意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是非常契合的,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文化发展战略。
凤凰网文化:在当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王维生: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分几方面来说:第一,从方法跟途径上来讲,需要多渠道、多形式普及、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当然,最根本的是从中小学、青少年开始,在这方面,我们很高兴的看到,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努力地在把传统文化融进中小学的课堂,进入体制内的教学体系,我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促进。同时,体制外民办的书院、还有很多社会机构也努力的在做一些事情。我想,只要体制内、体制外的各种力量很好的形成合力,大家共同来努力,就可以为我们的国民,为爱好传统文化的青少年朋友和成年人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平台。。
第二,从内容上来讲,首先我觉得既要注重学术的研究,同时也要注重国学生活化的研究。就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这两方面都要兼顾,因为国学的传承是全民族的事情,应该作为全民族的通识教育来推广。它不仅仅是学者的事情,它应该说是关乎世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方面,怎样把学术研究跟国学生活化两者很好的结合,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就具体内容来讲,刚刚我们也谈到传承与创新的问题。就是说教学的内容上,它也必须要与时俱进,传统的经典需要现代性的解读,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传统文化,除了学术研究上的研几阐微之外,它跟现代生活如何很好地融合,如何指导当下?尤其是在当下大家都普遍感到精神压力比较大、感到“内卷”的情况下,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国学应该为人们如何安身立命,如何应对纷扰世俗,以及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安身立命?提供处事智慧。所以我从这三个方面来讲,从形式上、内容上、方法途径上都值得我们注意,只有把这三方面处理好,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的转换,创新性的发展就能够得到更深入的贯彻。
凤凰网文化:您所创办的筼筜书院在第三届获得了公共建设力奖,今年的第四届国学大典两大书院——贵阳孔学堂和中国文化书院获此奖,这正说明了当代书院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角色。当代书院在国学传播、弘扬文化过程中,您觉得应该怎样扮演好这个角色?
王维生:相对于传统书院来讲,近三四十年发展起来的中国当代书院是一个新生的力量,可以说朝气蓬勃,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涌现,这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首先,国学的传承需要薪火相传,就像这届大典组委会还专门增设了一个国学新秀奖一样。在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上,传统书院的作用当然不可替代,比如说岳麓书院,正因为它的存在,才能够提供国学大典这么一个机会给国学界,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所以老书院还需要继续的发挥其独特作用。而从另外一方面讲,面对新时代,国学教育跟普及实际上是面向全体国民来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有更多的新的书院来承担这种角色,尽管这二三十年我们看下来,新的书院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情况,但我想主流还是非常好的,它对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起到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我经常用“星星之火”这个词来形容当代书院的作用,正因为有众多当代书院的不懈努力,国学教育的普及才能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最终进入到体制内教学体系,弘扬国学才能由民间的一种自发的文化自觉行为,上升为国家的一种文化战略或者说是国家意志,这是非常大的质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当代书院可以说功不可没。正因为有这把星星之火,有一批又一批的书院人不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推广传统文化,进而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引起教育部门,乃至政府的重视,才有现在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
这次国学大典能够把公共建设力奖颁给两个书院,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凡。因为我也是这一届的终审评委,在终审评委会上,我们曾经讨论过,我也力推这二家书院。我认为中国文化书院作为中国当代书院的第一家,从1984年诞生之后,它一直是我们国学界、是办书院的人的一面旗帜,大家都要经常来回望它。第二家贵阳孔学堂,我认为在当时大多地方政府惟GDP论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能够用这么大的投入来办这件事,我觉得从格局上从精神上等各方面来讲,都是值得褒奖的,因为它对于社会,对于影响其它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来重视传统文化,我认为它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所以我觉得说这次两家书院获奖可喜可贺!
凤凰网文化: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本文系凤凰网文化独家专访,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采访/普庆龄,整理/普庆龄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