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广州逐渐消失的疍家人

再见了,广州逐渐消失的疍家人

有多少人第一次听说疍家人

是因为《七十二家房客》的兰姨

图片by网易

那一集,八姑的言语中

多少带有对疍家人的“轻蔑”意味

图片by必应

坎坷疍家人

旧时候,疍民备受欺凌

他们没有部落,没有田地,以海为生

岸上的原住居民规定“疍民”不准上岸居住

不准读书识字,不准与岸上人家通婚

科举的名册中也从来没有“疍民”的名字

官府也不把流动渔民入册,是没户籍的

疍家人就这样被迫在船上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世上最苦黄连树,人间最苦海上人”

是疍家人的真实写照

疍家的印记仍然出现在我们身边

一句“疍家鸡见水”

道尽了昔日疍家的心酸

还有一些疍家人的禁忌也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比如吃鱼吃完一面,不能把鱼翻过去吃

而是把骨头剔开,再吃下面的鱼肉

原因疍家人在船上生活,忌“翻”

关于“疍家”起源有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来是

早前他们居住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

像浮于海面的鸡蛋

所以被称为“疍民”

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

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

生命难以得到保障

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七八十年前的珠江

东起猎德涌,西至白鹅潭

大约有三万多搜小艇

图片by羊城网

其中尤以海珠广场至大沙头一带最为密集

这些小艇构成了疍民的“水上人家”

疍家风情

广州的水乡

应该还能发现疍家人的身影

吊脚楼和船屋

既可以住人,也可以存放工具

上岸后继续以捕鱼为生的疍民过着“两栖生活”

虽然疍家人备受歧视

但是疍家姑娘的形象

是英姿飒爽、勤劳善良的

疍家人最出名的产物

必定是大家熟悉的艇仔粥和咸水歌

咸水歌的流传方式非常原始

歌曲没有固定的歌谱

也没有专人去教

都是老一辈人口口传唱

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番禺的水乡

还保留了游船和表演咸水歌这样的体验项目

说实话其实还蛮受游客欢迎的

尤其是喜欢慢生活的城市人

疍家美食

艇仔粥

在广州人的菜单里稳扎稳打的艇仔粥

鱼片,鱿鱼、油炸鬼、蛋丝、瘦肉...

小时候的那碗艇仔粥,放全了这些料

图片by花瓣

禾虫

懂的人,一听到禾虫

首先会说一声“正啊!”

禾虫蒸蛋也是名副其实的广东名菜

图片by下厨房

禾虫鲜食是每年广东老饕的极致体验

而腌晒禾虫干,则体现了渔民保存美味的智慧

图片by必应

禾虫还可用作中药

有消肿益气的功效

图片by必应

疍家糕

想要做出好吃的疍家糕

需要经过浸泡、打浆、调配、

撑粉、蒸熟等多个步骤

其中最费力的环节就是“撑粉”

“撑粉”指的是制作时用竹竿不断搅拌米浆的动作

需要一直不停地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40分钟左右

图片by搜狐网

疍家糕主要分为甜咸两种

咸的配料更丰富

有腊肉、虾米、瑶柱等等

图片by金羊网

对于我们年轻人

其实不懂为什么疍家人会被歧视

通过一些浅层次的了解

给予我们更深刻的印象是

疍家人的勤劳勇敢

像七十二家房客的兰姨一样

勇于担当,直面自己的身份

图片by必应

撇开一些偏见

疍家人流传下来的好的文化

特别有魅力

闲下来的时候

我也特别愿意去水乡走走

在广州已经不多见的疍家文化

能保留下来的,我们都应该去保护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