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功夫巨星李小龙没有因突发脑水肿离世,那么在2020年,他已经80岁了。那当下世界影坛、中国武术界,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
新近出版的《李小龙信札》收录了他生前138封信,给家人、朋友、同行,而他们的名字也大名鼎鼎:香港影星曹达华之女曹敏儿、电影演员小麒麟、叶问弟子张卓庆、“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华纳兄弟前总裁泰德·阿什利……
信中除赤子的拳拳之心,还有“功夫之王”鲜活可爱的另一面,比如对向自己求教武功的女性粉丝说,“如果你想要砸碎什么东西,用锤子便是”;与妻子琳达发牢骚,“哎,成天拳打脚踢的,弄得我疲惫不堪”……
本文摘选了这样的几封信,以飨读者。
1
★致故交、挚友曹敏儿★
20世纪50年代间,李小龙还在香港时,曹家和李家就交情甚笃,他一生都与曹氏维持着密友的关系。敏儿的母亲曹太太胜似李小龙的干娘,他经常寻求她的建议。在美国时,李小龙常给曹太太去信,聊聊他在海外的生活。他与曹敏儿(Pearl Tso)也有多书信和明信片的往来,或是写些简短的名言警句,或是如这封信一般,饱含真挚而深邃的思考。
1962年
亲爱的敏儿:
这封信可能有些晦涩难懂,其中涉及我的理想与思考方式。 总结起来,也可以称作是我的生活之道。要确切地表达我的所思所感本就很困难,所以这封信读起来就更是费解了。不过,我仍想写下来让你知道。我会尽我所能地写得清晰易懂,愿你也能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没读完之前,请别急于下结论。
想过上好日子有两条路:一是靠苦干,一是凭创意(当然, 这也需要实干)。勤劳节俭的确能造福生活,但唯有那些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之人才能收获真正的财富。在美国,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都在追求创新。正是这些“想法”成就了今日的美国,一个好点子能助一个人达成毕生所愿。
功夫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武道深深影响了我性格和思想的形成。我将练功视作一种身体力行的文化、一种思维训练、一种自卫之术,同时也是一种生活之道。放眼所有武术形式,功夫当属最上乘。然而,由中国功夫衍生出来的柔道和空手道,虽然仅是功夫的基本形式,如今却几乎风靡全美。之所以如此,只不过是因为这里根本没人听说过功夫这种至高艺术,此外,自然也有缺乏有功底的武术教头的缘故 …… 我自信自己多年的功夫底子,能让我成为美国首位功夫教练。未来依旧任重道远,我要进一步磨砺武艺、陶冶性情。综上,我的目标是在此创立第一所功夫武馆,然后逐渐将其推广至全美(我打算用十到十五年时间实现自己的全部计划)。我这么做不单只是为了赚钱,还涉及许多其他因由, 例如:我希望让全世界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我喜欢教授功夫、帮助他人;我想令家人生活富足;我渴望有所建树;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功夫就是我的一部分。
李小龙各时期影像记录
我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因此,也一定能收获令人满意的结果。我根本不担心回报,一心只想全力以赴、实现梦想。我所得到的回报与成功当由日后我做出的贡献来衡量。
电机天才查尔斯·P. 斯坦因梅茨 a 博士在世时,曾有人问他: “在您看来,未来二十五年内,哪一门学科将会取得最大的进展?” 他默默思考了几分钟,而后脱口答道:“精神顿悟。”当一个人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心中蕴藏的巨大精神力量,并开始把这种力量运用到无论是科学、商业或生活中去,那他的未来都将无可限量。
我觉得我心中便蕴藏着这种强大的创造力和精神动力,胜过任何信念、抱负、信心、决心与愿景,它是这一切的总和。这种主宰般的力量如今就在我手中,像磁铁似的深深地吸引着我。
你投石入湖,水面就会激起层层涟漪,随后一圈圈地荡漾开去,直至溢满整个湖面。这正是我将我的想法付诸实践后的情形。现在,我已然能设想出这些想法的前景,预见今后的自己。我有梦想(请记住,脚踏实地的梦想家从不放弃)。眼下我兴许一无所有,仅蜗居于一间狭小的地下室内,但梦想一旦扬帆起航,我便能在脑海中看见一幅美丽的图景:一幢五六层高的功夫武馆拔地而起,旗下分馆散布全美。我不会轻易气馁,料想自己定能披荆斩棘、不畏挫折,最终实现“不可能”的目标。
不论这是否是上帝的指引,我都能感觉到这股非同寻常的动力、这股潜在的力量、这股澎湃的激情就在我体内。这种感觉无以言表,也没有任何体会能与之相较。它如同一种交织着信念的强烈感情,但却远比单纯的信念更加坚不可摧。
总而言之,我的计划和奋斗的目标是找到生命的真谛——内心的平静。我知道上述种种并不意味着我一定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但是,倘使我一心追求真正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反复受困于思想斗争,就定能得偿所愿。为了拥有平和的心境,道家与禅宗那些超然于世的教义都值得我钻研 ……
可能有人会说我求成心切。但我并非如此。你看,我的抱负都源自同一个念头——我知道我能行。我只是依心而行,丝毫没有恐惧或怀疑的杂念。
敏儿,成功只属于那些想要成功之人。如果你根本没有设下目标,又怎么可能实现它呢?
谨致问候。
小龙
2
★致女友、后来的妻子琳达★
琳达·埃莫瑞(Linda Emery),生于1945年,于1964年8月17日嫁与李小龙为妻。据琳达回忆,两人首次“正式”约会是在1963年10月25日,而以下第一封信就写于约会的五天前。 后来他们结婚、生子,1970年李小龙携时年五岁的幼子国豪回港探亲,期间也给妻子寄了几封信。 1971年,李小龙去往远东地区,为新电影作准备,当时的他给琳达写了本段摘选的最后一部分书信。
1963-1971年
[1963年 寄自美国]
献给最甜美的姑娘,来自一位仰慕她的男士。
琳达:
人生在世,略具薄资则知足知止;慕高雅而远奢华,慕精纯而远潮流,求杰出而非体面,求富足而非富有;勤学、默思、逊言、端行;悦纳万象,有勇有为,静候天时,决不冒进。换言之,且任本心天性,于平凡中自在生发。
小龙
[1970年 寄自中国]
琳达:
国豪托我先把他的信转给你:
“玫瑰是红的,紫罗兰是蓝的,糖是甜的,你也是甜的。”
我们三分钟前刚到······我要去用耳机听卡通广播了……
这下该轮到我了:国豪在这边适应得不错,享尽了一切优待。他已经连续四晚没有尿床了,当然也没用尿布,不过,不知他能坚持多久······
李小龙与儿子李国豪
……
国豪又给你写了一首诗:
“万岁!万岁!今天五月了!”
我们才从游乐园回来,李国豪小朋友简直乐不可支。除了强迫他吃东西外,其余时间他都玩得很忘我。他现在非常听话,人见人爱。我每天都花大把时间陪他,而他也依旧“很乐意”跟着我母亲出门。
……
我非常期盼能早日归家,至于国豪,虽是一副乐不思蜀的样子(忙着玩玩具、观光等),但我相信他也一定很想你。
我们父子两个相携相伴过得其乐融融,也盼着你早日加入我们。
珍重,爱你,还有我的小姑娘香凝。
爱你的
小龙
[1971年 寄自泰国]
琳达:
曼谷是个好地方,但巴冲就不尽然了,蚊虫肆虐、蟑螂遍地。不过,之前一直没给你写信,主要是因为没找到寄信的渠道,除此,还碍于我出了个严重的事故——当时我正在清洗一块超薄的玻璃,结果不慎捏碎了那玩意儿,右手划了一道极深的口子——这着实是我伤得最严重的一次,整整缝了十针才作罢。
尽管上星期不论是写信、洗澡还是干嘛,都甚为不便,但你也不必太担心,不出两三星期我肯定能痊愈。
手上有伤,近来写字一直很费劲——现在好多了——我每天都在服用维生素片,但体重还是降到了128磅(约58公斤)。我已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蟑螂仍是个老大难的威胁,不过蜥蜴我已见怪不怪。总之,只是想让你知道,我想念你们、爱你们,盼着你们早日过来。
一家四口合影:李小龙与琳达,和儿子李国豪、女儿李香凝
……
明天要拍大型武打镜头,今晚我得早些休息了。哎,成天拳打脚踢的,弄得我疲惫不堪。
爱你,亲爱的。
小龙
3
★致影迷、粉丝维姬★
李小龙主演的电影极受欢迎,维姬(Vicki)便是一位《青蜂侠》影迷。该剧于1966年9月9日首播,1967年7月14日停播,期间维姬曾致信李小龙,询问加藤在剧中施展的武术是否为空手道,以及请教李小龙如何才能徒手劈砖。
1966年
亲爱的维姬:
我在剧中施展的武艺并非空手道,而是空手道的源头,功夫。这种武术源自中国(空手道亦复如是)。
劈板碎砖只不过是些表演特技罢了,不值得刻意练习,更何况是像你这样的女孩子。练习的目标应以真正的武术技巧为主。如果你想要砸碎什么东西,用锤子便是。
感谢来信,读到你的信我很开心。
小龙
4
★致武术家、叶问同门张卓庆★
张卓庆(William Cheung),生于1940年,师从叶问,他不仅是李小龙的同门,也是他的童年玩伴。
1969年1月4日
卓庆:
转眼,我来美国已近十载。待到夜深人静,我有时会坐下来,陷入深深地追忆之中,而你总是我经常想起的故人之一。我由衷地希望你与你的家人如今一切都好。
纵然我现已涉足新的领域(演艺),但回首过去十年,发扬中华武术一直是我奔走的主要重心。而我在武术方面的成就也最令人满意,三位全美自由式空手道冠军如今都师从于我,为此,“中国人”这三个大字也在武术界内威名大振。
李小龙与师父叶问
卓庆,尽管我仍坚称自己的拳法是中华武术,但实际上我已对中华传统武术失去了信心,因为几乎所有武功路数都无异于纸上谈兵,就连咏春也概莫能外。所以,如今我练习的方向更侧重于全副武装地展开有效的街头格斗,戴上头套、手套、护胸、护膝和护腿等。过去五年,为了心中的目标,我始终苦练不辍,不再仅将时间虚耗在那些只讲究击中与否的练习上。我日日坚持跑步,有时甚至会跑上 6 英里。
我将我的拳法命名为截拳道,我没有局限于咏春,因为若论实效性,我真心以为咏春还有太多值得改进之处。上述种种确为我人生中的一桩大事,希望能与你分享。
友
李小龙
5
★致武术家、“跆拳道之父”李俊九★
李俊九(Jhoon Rhee,1932-2018),被誉为“美国跆拳道”之父,是李小龙的好友。李小龙曾多次前往华盛顿出席李俊九的武术锦标赛,也时常致函李俊九,鼓励他落实了诸多武术规划。
1969年3月
俊九:
请允许我稍微提醒你一下,消极的情绪总会在我们无知无觉间暗自滋长。不妨偶尔放空心思、什么都别想,将那些没完没了的担忧、期待通通抛诸脑后,然后再次轻装上阵、勇敢向前。
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有时为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也不得不做些不顺意的事。朋友,切记,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你如何应对。
你潜力无限,我相信你早晚会以自己的方式取得成功。因此,去他妈的鱼雷,全速前进吧!记住我这个中国佬的话:“时势算哪根葱?英雄造时势!”
……
俊九,试问,你会将自己逐梦路上碰到的障碍变成垫脚石吗?又或者,你选择任由那些消极、忧虑和恐惧的情绪悄然占据你的思绪,从而将障碍变为绊脚石?
相信我,欲做大事、成大业,总难免遇上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碍。这些障碍本身无足轻重,唯有你应对障碍的方式最为要紧。 除非你自认失败,否则根本就不存在失败一说,但请万勿坐以待毙到如此地步!
朋友,好好回忆一下过去吧,想想那些愉快、满意且有收获的历程与成就。至于现在?请视之为挑战与机遇,你完全有能力凭借自身的才能与干劲取得相应的回报。而未来,你所有珍贵的志向都将尽在你的掌控之中。
你似是很容易将大把精力虚耗在焦思苦虑和杞人忧天上。记住,朋友,要尽情享受你的计划和成就。生命短暂,承受不了太多消极的能量。
李小龙
6
★致电影童星、武术演员小麒麟★
陈元宗(Siu Kee Lun,即小麒麟,1946-1987),朋友们都直呼他“麒麟”。他是李小龙在香港的旧友,两人交情甚笃。与李小龙的父亲一样,麒麟的父亲也是一位粤剧演员。麒麟后来参与了两部李小龙的电影,分别是《精武门》和《猛龙过江》。
1972年11月
麒麟吾友:
有时,你一个人坐下来静静地听会儿音乐,不知不觉间你的意识便兀自展开了随想,武术的本源、生命的本源以及功夫片的本源,都渐次在你心中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三大源头进而合为一体,相互启迪,由此,你方能全方位地领悟个中真谛。
当你用一双慧眼审度自己的人生时,无疑会更加了解自己(即是说,自身精神与肉体的力量全都暴露无遗),了解所有身外之物皆属虚影、浅薄异常。易言之,自知即自由。
多言一句:内在能量与外在体力能引导你实现毕生所愿——将你生而为人的责任落到实处。
7
★致华纳前总裁泰德·阿什利★
泰德·阿什利(Ted Ashley)是当时华纳兄弟影业的董事长,偶尔也跟着李小龙学习功夫。李小龙曾就电影拍摄问题给他写信。上图为李小龙给泰德的一封信中,附上的手写繁体字“龍”(箭头所指)。在注释(箭头下方的括号)里李小龙还写道:“顺便说下,这是汉字‘龙’”。
1973年4月22日
泰德:
如今,找我拍片的邀约数不胜数,保管教你又喜又惊。
从追求实在、高效的商业角度来说,这次合作希望你我双方都能本着公平公正、互信互惠的原则——在香港与某些个人和企业合作拍片时,我曾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换言之,我吃过亏,不愿重蹈覆辙。
《猛龙过江》剧照
我相信华纳即便不和我李小龙合作,也不会存在任何损失,而我这边其实也同样如此。因此,站在对等的立场上,不论是出于纯粹的商务关系还是别的什么,我都真心希望能在这次会谈中,看到一位真挚且真诚的朋友——泰德·阿什利。
归根结底,电影讲求的不外乎是追求品质、肯下苦功和富有专业精神,作为朋友,相信你一定会赞同我的这个观点。我在武术和表演两方面均有长达二十年的经验,如今已能不着痕迹地运用表演技巧真实、有效、巧妙地表达自我。简而言之,个中诀窍没有人能比我领悟得更透彻。请原谅我的直言不讳,但这确为我的真意!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诚挚希望此番合作你也能拿出诚意来,行事绝不偏颇、公正合理。因为我们是朋友,所以我才愿意有钱不赚——差不多有近十位制片人急不可耐地想找我商谈——专程期待与你的会谈。泰德,你也看得出来,我的执念是一定要拍出史上最他妈(请原谅我粗鲁的用词)独一无二的功夫片。
最后,这次会谈我会给你我的真心,请你别只拿理性相对。 作为回报,我,李小龙,将始终深切感激你的极力促成。
李小龙
8
★致武术家、弟子木村武之★
木村武之(Taky Kimura),生于1924年,即是李小龙最亲密的朋友之一,也是他收授的首批弟子中的一员。李小龙非常看好武之的才能和性情,常与其探讨武学要义、人生哲思。这封信是李小龙得知武之与妻子离婚的消息后,写给他的。
1973年5月
武之:
生活总是好坏参半,现在你正该多关注其积极的一面。这的确不易,不过好在我们生而为人,拥有自我意志。如今,是时候动用意志力了。
生命是个流动的过程,途中难免会冒出些令人神伤之事——留下伤痕或许是无可奈何之事,但生命仍在继续,如滔滔流水,一旦止息,必生陈腐。朋友,请一往无前,因为每一段经历实则都是一种收获。另外,如有需要我帮忙之处,请尽管开口。
全力冲刺吧,毕竟镜海就曾如此活过。生活就是这样,美好有时,艰难有时。
保重。
小龙
李小龙好莱坞试镜片段
本文节选自
《李小龙信札:功夫、表演和生命》
作者: 李小龙
译者:李倩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后浪
出版年: 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