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胜七败, 再好不过。九胜六败, 理想人生。”

“八胜七败, 再好不过。九胜六败, 理想人生。”

松浦弥太郎,日本作家、出版人。他创立了二手书店COW BOOKS,曾担任老牌杂志《生活手帖(暮しの手帖)》总编辑。本文摘自他的新书《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松浦弥太郎人生医药箱》,“对症下药”,写给想要朋友、害怕失败、胆小的人的三封信。

一、给想要朋友的你

“如果你想要伙伴,就去制造一个敌人。” 当 我开始独立工作时,我父亲这么对我说。

他虽然没有仔细说明,但我把他的话解释为“要清楚表明自己的意见”。

虽然没有必要主动去制造敌人,但不可以因为害怕制造敌人而摆出暧昧的态度。

对那些心中揣着“没有朋友的不安和寂寞”的人,我想送给他们同一句话。

“如果你想要伙伴,就去制造一个敌人。”

当然,你也得遵守礼节、社交规矩,将心比心。但只要做到这几点了,你就无须理会别人的看法,尽管坦率地表现自己。

当有机会和某人自由对话, 我们总习惯在对方身上找寻“和自己相同的地方”。

“你喜欢那部电影吗?我也是呢。”

“假日就该出门,我也经常四处走走。”

“ 让身体动一动,感觉很舒服对不对?”

不管是否有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在对话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在心中不自觉地对对方的发言高举“ 赞成” 或“反对” 的小旗子。虽然为彼此举起“ 赞成” 的小旗子,是交朋友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是如果过程中双方都没有表明自己的意见——“ 我经常做xx ”“ 我喜欢xx ”,友谊便无法成立。

听到有人说喜欢看电影,便附和地说“ 我也是”,就算实际上并不喜欢,也不会有所表示,只是暧昧地笑着说:“ 是吗?原来你喜欢看电影啊。” 同时,自己绝不主动表明态度,不告诉对方自己“ 喜欢xx,不喜欢xx”。

你是否也会摆出这样的态度呢?

虽然你对任何人都表示肯定,笑颜以待,但其实你并没有敞开心扉,自然交不到朋友。

你可能会被当成“八面玲珑的人”,或是“不知道葫芦里在卖什么药的人”,以致朋友自然而然开始疏远你。

你不必过度害怕表明自己的意见。毕竟仅仅是从“过红绿灯” 这件事便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有人会想“灯已经在闪了,我才不想跑着过马路”,但也有人认为“脚步快一点,动作麻利一点,正好赶上才好”。只要你一息尚存,就算你一句话都不说,也会有百分之几的人对你做出“讨厌” 的评价。所以, 千万不可以为了减少讨厌自己的人,因此失去更多会对你说“喜欢”的人。

“如果说出这种话,搞不好会被讨厌。”

你愈是害怕与众不同、担心被排挤,你便愈是不容易交到朋友。 被讨厌或被喜欢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正因有人讨厌你,所以才有人喜欢你;有人喜欢你,所以才有人讨厌你。 我认为大家最好先知晓这个处世准则。

我试过分析自己的情况,觉得自己的经历恰好也符合这个准则。

我写文章、经营书店,有人会对我说“你真棒,我喜欢”,但也有人会说“我最讨厌那个松浦,我瞧不起他”。我把这些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反应。

如果身边的全是赞扬自己的人,反倒会令我毛骨悚然。我会开始害怕,觉得自己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人在意,自己的想法完全没有传达到其他人心里。

诚实表明自己的意见,和嚷着“我讨厌那种事,不喜欢这种事”,把自己的好恶和癖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不同。如果你很想要朋友,为了让对方理解你的价值观,说出真心话是件很重要的事。

“我很珍惜这样的事。”

“我想把自己的时间用在这样的事情上。”

我在前面提过,人是由共通点来联系彼此,但共通点也有许多层面。在童年的时候,朋友可能是靠“家住得近”这个共通点,或是以“在同一个班上” 这个共通点来连接,但如果是成人的友谊,我希望自己是以心灵层面的共通点来维系关系。

我曾听说有一些女性会因为“有没有孩子” 或“有没有工作” 等共通点来缔结友谊,但我很怀疑那样的关系真的算得上是友谊吗?

物理上的条件或生活环境会随着时间改变。而且,我觉得那样的关系是种松散的连接,只要发生一点小纠纷就可能瓦解。搞不好一旦出现意见分歧,局势便会像黑白棋一样瞬间翻盘,对方就会从伙伴变成敌人。

相反的,如果是通过彼此的价值观找到共通点的朋友,就算碰到意见相左的情况,也能就事件展开议论,“你说得不对”“这次错的人是你”,并且一同成长,“噢,我懂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谢谢你教会我这件事”。做不到这一点的朋友,或许根本就算不上是朋友。

现在是社交网络盛行的时代,但正因如此,我更加觉得交朋友应该要走出家门。不是使用电子邮件,不是透过电话,而是直接与人见面,面带笑容地打招呼,注视着彼此的眼睛说话。直接与对方见面,才是交朋友的大原则。

交朋友的力量,也是一种生存的力量。

不畏不惧,去制造你的敌人吧。秉持诚实的勇气,去找到你的伙伴吧。

二、给害怕失败的你

因为害怕失败,所以裹足不前。在开始一件事之前,总是忍不住进行“事情发展不顺利时的模拟想象”。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首先会想一件事。

“如果不做这件事,情况会如何发展?”

不管是要开始一个新的工作,或是日常生活、人际关系的问题,每当我迟迟无法踏出第一步,我总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想思考得更深入,我会自问:“不做这件事的不利点是什么?”

我的答案很少会是“做与不做都一样”。

“啊,如果不做,事情就会变得很麻烦。”

“不做这件事,就无法善尽我的工作职责。”

“不做这件事,我就会失信于人。”

大抵的情况是,只要想到愈多“不做这件事的不利点”,心中便会渐渐涌现“好, 那我就干吧 !” 的决心。

倘若事情进行以后,心中“对失败的不安和寂寞”依然无法完全消去,像这种时候,我会去回想某两本书教会我的事。

第一本书是辰巳芳子小姐的《庭园时间》。

作为料理专家的辰巳小姐,让我见识到了构成饮食生活基础的家常料理的力量。她在这本书里记述了自宅的庭园、餐点和四季的生活,并提及一个很棒的道理。

“先下手为强,确认工序,万事俱备,仔细作业。”

针对制作梅干等腌渍食品的准备工作,辰巳小姐举出了四个要点。而我认为这个原则可以应用在所有的事情上。

行动时要先下手为强,时时留意不要被动。事情进行的计划,要自己审慎订立。工作程序也要谨慎确认。

在做某件事之前,首先,我会进行一番扎实的调查,并试着思考各种可能性。

在调查的过程中,你会渐渐对那件事产生概念,一旦有了概念,像“如果失败了该怎么办” 这类模糊的不安便会逐渐淡去。

接下来,你只需全神贯注地仔细去完成计划。把花在“对失败的不安和寂寞”上头的无谓心力,转而用来细腻地执行作业。

第二本书则是《正反人生录》。

作家色川武大以《可疑的访客记录本》《狂人日记》等作品闻名于世。其中他以赌博为题材创作的《麻将流浪记》系列,则是以笔名阿佐田哲也发表。这个笔名的由来也广为人知,是来自他的一句谐音双关语— — 身为赌徒的他曾说:“ 我打着麻将,回过神时天都亮了,心里不禁念道,‘ 都早上了,又摸了个通宵’ 。”

在《正反人生录》 一书中,色川武大有句谈及人生的佳句。

“八胜七败,再好不过。九胜六败,理想人生。在一生结束的时候,大抵都是五五之数吧。”

在十五场比赛之中,倘若取得八胜七败的成绩,就算领先。就长远来看,这样的胜率最为恰好。在同一本书里,他也写到“压倒性的胜利,会在另一场比赛招致压倒性的失败”,意思就是倘若你在一场比赛里大获全胜,你一定会在其他的十四场比赛里付出高昂代价。或许是过头的胜利狂热有时也会烫伤人吧。

特别是与工作有关的事,我会采取这样的思考逻辑。譬如说,在手上的十五个项目里头,我会想,只要其中有八个项目能顺利依照自己的预想进行,剩下的七个专案就算失败了也没关系。

无法百战百胜的人不够亮眼,当不成明星。但就结果来看,这样的角色或许更能做好自己吧。

我所想出来的另一个与失败交朋友的方法是─ ─ 预先想象最坏的状况。有时就算抢先一步,拟订计划,万事准备妥当,仍会遭遇惨痛失败。因此,最好事先思考:“ 我最不乐见的情况是什么?”

这个方法与使心中的不安和寂寞大幅增长的失控的想象力不同,你必须极度保持冷静,就像化身成自己的咨询顾问,试着列举“最坏的状况之一是……”

在原地焦虑,或是冷静地列举出自己“最不乐见的事态发展”,这两种行为的决定性差异在于想法具体的程度。

“总觉得事情不会顺利进行啊——” 这种想法是纯粹对失败感到不安,但“xx是导火线,可能会引发xx,结果会造成xx”,这种思考逻辑则是去预测最坏的状况。由于“ xx ”的部分已经具体想定,万一事情真的发生,你还有机会一举反败为胜,就算最后无法如愿,你也能在这件事上收获经验。

我想提醒各位的是,绝不要输给“对失败的不安和寂寞”,因而不去行动。希望这点各位能谨记在心。

三、给胆小的你

那里是你有生以来初次造访的地方。

你手上既没有地图,也没有结伴同行的搭档,举目望去,不见一个可以为你指引方向的对象,你也找不到标志牌。但你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想抵达的目的地。

碰到这种彷徨失措的时候,如果是我,我会选择迈出脚步。

虽然不知道该以南为目标,还是该朝北方前进,我仍会胡乱猜个方向,出发往南,如果发现弄错了,就再转向往北走。爬坡的路段走得辛苦了,就绕道而行, 如果怎么绕都还是坡道,就硬着头皮爬上去。

不管怎么走,怎么绕,就是迟迟无法抵达目的地。

像这种时候,人大抵都会不安。

走着走着太阳下山了,月光也很暗淡,有时还会碰上看不见星星的暗夜,气温也渐渐下降。

因为自己孤身一人,不免会感到胆怯,觉得寂寞。肚子又饿,精疲力竭。这种时候,不安会在你的耳边低语:

“绕了这么多冤枉路,自己该不会是在白费力气?”

“在这种地方走得这么辛苦,搞不好我根本就弄错了方向?”

“我选的这条路,或许根本无法通往我要去的地方。”

因此,聪明的人或许不会像我那样蒙头乱闯。

如果要去第一次造访的地方,在出发之前他们会先找人问路,或者去图书馆借地图来查阅。更简单的方法是,拿出随时都放在口袋里的智能手机,上网检索。

在跨出脚步之前,他们总想再一次确认路线规划妥当,做好调查,向人打听。有许多聪明人一直要等到心中所有的不安因子都消除之后,才会上路出发。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们想消除“不知是否会成功的不安和寂寞”。

“没问题,请安心。只要走这条路,你绝对能抵达目的地。你需要的时间是x小时。”

他们想得到这样的信息,不会迷路,心中没有不安,期待能以最短距离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只不过遗憾的是,倘若你“ 想抵达的地方”是指工作、人际关系或自己的目标之类的事情,你就没办法利用网络的地图检索功能来查询了。说起来,这种事情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路径或地图。

就算请教别人,你也得不到正确答案。谁也不能向你保证“你绝对能抵达你的目的地”。

无论你如何去思考深究,仍旧无法参透答案。

我认为,首先,你得认清并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无论你有多聪明,终究会有不懂的事。

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事,抛开自己的聪明才智,你便会得到迈出脚步的勇气。

但即便你踏出了第一步,依然不能保证你能够抵达成功的彼岸。只不过,如果你不迈出脚步,就无法抵达任何地方。如果你不行动,事情便无法开始。

并且,只要开始行动,你绝对会有新发现。因为迈开脚步后,你便看得见接下来要走的路,或是因此认清自己走错了路。一步又一步地往前走,你便能找到自己的下一步。

反复的行动与发现。

或许这才是抵达自己梦想之地的唯一方法吧。

“事情能顺利吗?”

“我能成功吗?”

如果你也被这种不安和寂寞所羁绊,那是你这个人很聪明又深谋远虑的证据。只不过,那同时也是你裹足不前的证据。

总之一句话,如果你想消除这种“担心自己不会成功的不安和寂寞”,行动就是了。

既然你也察觉到这种情况没有地图可用,那就尽早死心吧。你不需要具体的设计图,没有行程表也没关系。

只要你行动,你的脑中自然会开始浮现计划,脚踏实地的感觉也会带给你自信,这么一来,你心中“ 担心自己不会成功的不安和寂寞”想必也能渐渐缓和下来。

不管是在工作或在其他事情上,在我遇见的人之中,会令我觉得“好厉害”的那些人大抵都是行事冲动的人。他们拥有比任何人都早一步行动的果断和勇气。

如果你在得出“这么做一定会成功”的结论之前,总是花很长时间在原地思考评估,被不安所牵制,因而动弹不得,久而久之这种行为模式就会变成你的习惯,愈发束缚你的行动。

我见过很多可怜的人就是因为被这种习惯绊住双腿,使他们拥有的难得才华与聪明才智蒙尘。

所以,请跨出你的脚步吧。

去踏出你的第一步。

有很多时候,勇气不是从你的脑袋里生出,而是从你的脚下涌现的。

本文节选自

《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

作者: 松浦弥太郎

译者:张富玲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浦睿文化

出版年: 2020-6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