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你是谁,在哪里生活,30岁前别结婚

不论你是谁,在哪里生活,30岁前别结婚

对我们的母亲,还有母亲的母亲来说,一个有工作、不酗酒、不打老婆的男人,就可以做丈夫了。但对我们来说这可远远不够。我们可不是随便找个男人就行,我们要他是个好男人。我们要的不是一个出于责任的婚姻,我们要的是爱情。

——陈愉,美籍华人,31岁时任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后成为全球顶尖的海德思哲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

01 中国年轻女性为何缺乏安全感?

当今世界的中国女性,受到良好的教育,工作最为努力,也是最有前途的一个群体。二〇一一年《美国商业周刊》报道说,美国商业学校的招生数量由于中国女性生源的增多而居高不下。而年轻的中国女性,在最应该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展翅腾飞的时刻,却在经历着一场安全感的危机。

是什么夺走了中国年轻女性的自信?这是一个所有人都该去正视的问题。因为在如今以“人”为资本的全球经济中,当最有希望的一群人踟蹰不前时,所有人都会受到损失。

我也是个有女儿的母亲,所以我也是这个特殊的“全球女性共同体”的一员。我们知道我们心爱的宝贝们将面临性别歧视,因而要给她们格外的支持和关爱。到了上学年龄,我们就把她们送上这列通往成功的快车,冲她们扬手:“你什么都能行,别管别人怎么说!”等到她们真的很出色,在学校里样样超过了男生,我们一路欢呼:“看吧!女孩就比男孩强!”

目前为止一切正常。

可当她们毕了业、上了班,我们便突然给她们急踩刹车:“别太优秀了,姑娘们!别把小伙子们吓着了!”

这么一个急刹车之后,谁的头能不晕呢?所以,难怪年轻女性们要彷徨了。

在我面试的成千上万名高级职位候选人中,我发现中国的年轻女性准备得最充分,但却最缺乏自信,而且自信的缺失在她们的职业生涯中愈演愈烈,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中国女性中,被排除在领导层之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机会越来越渺茫。

原本出类拔萃的整整一代人,为什么在她们最该腾飞的时候却彷徨不前了呢?我们可以从梦想形成的机制中寻得答案。

我们或许认为,随着我们变成熟、身份稳定下来,我们的角色便在生活中得以固定,但科学家们告诉我们,事情根本不是这样。人是社会的产物,我们靠着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来判断自己做得好不好、对不对,因此,人要获得认可的驱动力强大无比。

事实上,哈佛大学精神医学家安娜·菲尔斯在她的著作《梦不可少:女性改变生活的野心》中写道:“为获得最大程度的社会认可,我们不断重新定位着自己的目标,使之与不断变化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调整速度之快着实非同凡响。”

神经学家通过人类大脑的化学机制解释了这一过程。当我们获得社会认可时,我们的大脑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血清素,它使我们感到安全感、勇敢、镇定、灵活而且自信。随着我们在社会中获得成功,血清素水平会持续增高,使我们感到更加自信。

所以,在“社会认可”这个经济体中,富者更富、穷者愈穷。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以成功起步、得到了认可,它会激励你获得更大的成功。于是你开始了一个良性循环,成功的雪球越滚越大。

可是,如果没有人注意我们,或者更糟的情况出现了——我们被否定了,又会怎么样呢?我们会步履维艰。经神经学家证实:低迷的状态会导致低血清素水平。

我们的自我认知是多变的,所以“剩女耻辱”一说的危害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当父母、朋友开始对我们的职业追求持保留态度,一心催我们结婚的时候,我们原来的梦想便会枯萎,取而代之的新梦想是:要成为某个男人的贤内助。在世人眼中,婚姻为我们提供了合法身份。结了婚,在社会看来我们就从青涩的黄毛丫头摇身一变,成了成熟的妻子。有时候,面对明晃晃的压力,我们可以翻着眼睛拒绝老妈:“那人挺适合朱莉的,可我又不是朱莉!”但更多的时候,作为单身女性的羞耻感几乎是以一种我们意识不到的方式,在我们的思维和精神世界里无情肆虐。

电影 《剩者为王》

电影 《剩者为王》

最近,我认识了一位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学位的年轻中国女孩。她的整个家族为了资助她来美国读书可谓是一掷千金,她克服了比她美国博士同学不知多多少倍的困难,才读到博士这一步。她或许也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更聪明、学得更好,她的英文很棒。我认为她的前途一片光明。

我问她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她说不知道。我问她是想回国还是想留下,她又犹豫了。最后,她小声说,她不知道会怎样,因为自己还没有男朋友,她想等到结婚后看丈夫想去哪儿生活再说。她想找份轻松的实验室工作,这样将来才有充裕的时间带孩子。她的原话是:“我真想马上就结婚,那才算真正的生活,我觉得眼下自己只能算是半个人。”

正因为她在一心一意想着结婚,我注意到,她并没有花时间研究论文写作、联系导师,也不去考虑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事业对她来说变得无足轻重。

像这位女生一样的人绝不在少数。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会遇到优秀的年轻中国女性,为了多年以后做母亲的生活,在当下就把事业减速了。不要这样。现在的你应该全力以赴你的事业,不到你要为孩子的成长必须减速的时候,不要减速。当你真正做了妈妈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你根本不用减速,因为有那么多育儿方面的服务可以帮助你。或者,到那个时候你会选择减速,但是因为你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能力和声誉,即便你是在慢速路上,于此也会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像她这种生命不完整的感觉在现代中国女性中间太普遍了。我们真该谴责这个社会——它让一个单身女性的生活被这样无情贬损:

怎么,你还单身?太挑了吧。

你自我中心,不成熟;你孤单绝望,真可怜。

你的工作不赖?可工作再好它也不会爱你呀。

你还有性生活?真是个荡妇!没有性生活?已经太老了吧!

你对工作很投入?那只是在填补你结不了婚的空虚。你快乐吗?你自

以为快乐吧。没有丈夫,你怎么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将来你死的时

候身边都没个人!

即便你的生活充满了辉煌的成就,充满了友爱和激情,也仍然救不了你。社会对你的定义是看你“属于谁”。如果你真的成功了,你就会成为靶子。不要认为这只是你一个人所面对的问题。

来自我的家乡马里兰州的参议员芭芭拉·比卡尔斯基。一九八七年,也就是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她首次被选入参议院,到二〇一七年退休之时,她成了那个被称为“全世界最唯男子独尊俱乐部”的庄严机构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女性。芭芭拉这样说过:“作为女人,如果你已婚还参加竞选,他们会认为你没有好好照顾你丈夫;如果你离婚了,他们会说你留不住你男人;如果你单身,他们马上会说你根本就找不着男人。”

社会将我们的确该珍惜的关系——婚姻,变成了女人生命中唯一紧要的关系。结果就是,人们认为已婚女人正常、单身女人不正常。这种态度贬低和轻看了所有女人的生活。女演员们也一直在抱怨这一点。电影里,男主人公们总是在多条复杂的故事线里来回穿梭,而女主人公不是陪他们上床就是陪他们谈情说爱。此外,女演员过了四十岁之后,基本上就没什么可演的角色了。

西宁第十三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海清、姚晨、梁静发表了所谓的女性宣言,呼吁电影导演给中生代女演员机会,让她们多接点角色。

西宁第十三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海清、姚晨、梁静发表了所谓的女性宣言,呼吁电影导演给中生代女演员机会,让她们多接点角色。

我曾很反感“剩女”这个标签;可当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个社会根据男人对社会的贡献、女人对家庭的贡献来评判人的偏见是如此的根深蒂固而又压倒一切。

这些观念的长期影响是,即便女性已经接受了教育,我们仍继续去扮演那些过时的角色。在职业上获得成功的女性很少会获得正面的社会评价,而且评价中常会含沙射影地去讨论我们长得够不够漂亮、做母亲和妻子做得够不够好。女性特质不是简单的个性特征,以取悦别人为唯一目标会严重损害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把握。当年华老去,我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容颜,更无法掌控那些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人——丈夫会心猿意马,孩子会长大离家。

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年轻女性的自信受到了多么大的冲击:在读书多年、培养了很多能力之后,突然之间,她们的身份不再由自己掌控。社会将她们的梦想撕得粉碎,她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这样被抽走。不难理解,一个人对生活的自主权和其成就感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无论男女,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我们拥有的能力和对生活的掌控感可以转化为活力、乐观和自信;掌控感的缺失则会导致挫败和无助。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掌控不了生活,那么必然就无法获得生活的满足感。

年轻女性出了校门之后,突然间便不再因为取得的成就而受到赞扬、鼓励和肯定,这自然导致了她们的迷失。现如今,我们的社会已不再残忍地将女性的双脚捆缚在家门之内,但我们为灵魂的松绑,让自己真正飞到外面的世界做出一番成就尚需时日。

电影 《剩者为王》

电影 《剩者为王》

02 打破社会的婚姻幻象

这个社会一边无情地贬损着单身女性的生活,一边又将婚姻美化得无以复加。 不管我们的婚姻是好是糟,我们的丈夫忠诚与否,它都要我们相信,婚姻应该在我们所有的期盼、渴望和追求之上。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对于婚姻的幻象:

婚姻是一种充满魔力的、有改造作用的经历,是生活中最最重要的关系,身为女人的你可以永远从婚姻当中获得安全感。结婚前,你们希望自己是对方的全部,如今你们真正成了彼此的全部,婚姻让你完整。结婚吧,你将永远不再孤独。

在你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别人会问你:“怎么没有男朋友呢?”等你有了男朋友,他们又问:“你们什么时候结婚?”等你结了婚,他们还问:“你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啊?”所以你开始约会了。哪怕对这个男人你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喜欢,你都会试图发展你们的关系。你开始追着他问:“你怎么看待我们的将来?”“你想要孩子吗?”当你跟他交往了几个月,也许跟他同居,甚至到你已经嫁给他的时候,你心里都清楚得很:他离你理想中的男人还差得很远。

电影 《剩者为王》

电影 《剩者为王》

你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想要结婚呢?是因为你的朋友都结婚了吗?还是被这个社会忽悠得觉得自己该结婚了?或是因为你不想再给女友和她们的老公当电灯泡?这些理由和你要嫁的那个男人无关,但却预示着不幸的未来——在你们的关系中,如果没有给那个最本质的自己留出空间,你和他都将永远孤独。

社会对你说:人无完人,所以降低标准,找到谁就嫁给谁吧;还说,抓紧结婚就等于是买了保险,不然以后找不到更好的怎么办。可是,婚姻绝不只是买保险。如果你同意降低标准,那么你就成了“真爱不存在”这一信仰的追随者。而在女人的生命当中,没有什么比这个信仰更阴险、更摧残人的了。嫁给谁是你一生最重大的决定。

如果我们这样结了婚,就等于是我们沆瀣一气打造了一个充斥着无爱婚姻和婚外情的社会。我们也开始相信,无论婚姻让我们多么精疲力竭,这就是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生活了,甚至当我们的丈夫开始和别的女人上床,我们还是这么想。接着,降低了标准的我们便把无爱的信念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

我们接受的是这样一种婚姻幻象,但却并未有那么多人生活在美好的幻境里。比如在美国,由于晚婚和高离婚率,已婚家庭的比例首次降到了一半以下。一九五〇年,已婚家庭的数量占全部家庭的百分之七十八,而在二〇一〇年,这个比例却只有百分之四十八。一九五〇年,所有家庭中只有百分之九是独身人士,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高达百分之二十八。

这些趋势将会对美国社会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我们现在还无从知晓。在美国历史上,这也是第一次,大多数女人的生活中没有丈夫。而在中国,偏离婚姻的趋势更为激进。当单身人士急于结婚时,已婚人士却正在考虑是否要离婚。如今在中国,婚姻给人们提供的只是安全感的幻觉,对很多人来说,婚姻是纯粹的亏损。我见过朋友们因爱而结婚,也见过有些朋友到了认为自己该结婚的年龄,便好像“闹铃”响了一般,就和当时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结了婚。

那么婚姻究竟怎样才算是成功的呢?仅仅是法律意义上的彼此相守,直至“死亡将你们分开”?还是别的什么?这是个典型的悖论——我们把婚姻想象得很美好,而实际上却不知该如何对待婚姻。想想这意味着什么吧。超过半数的女人离婚之后成了单身;没离婚的人中,又有一半的女人,丈夫会先于她们死去。这就是说,女人一生中完全有可能再次独身。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将是独自一人。这非常重要,我必须重复一下: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成年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将是独自一人。那么让我们来这样看待独身:独身是正常的生活阶段之一,或许它就是正常的生活阶段,而婚姻才是一种过渡状态。

电影 《剩者为王》

电影 《剩者为王》

社会关于婚姻的幻象导致了女性生活中的浩劫。它骗我们进入欠考虑的婚姻,然后再让我们经历离婚的折磨,最后陷入全面的经济、情感和精神上的不安。

03 不管你是谁、在哪里生活,推迟结婚都有明显的好处

在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如果你时常感到自己还不成熟,那是因为你的大脑的确还没有发育完成。神经医学科学家曾认为大脑在青春期后很快停止发育,但现在他们认识到,大脑要到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的时候才会发育完全。

这一新的认识来自一项大脑发育的跟踪研究,它得到了美国国家精神健康研究院的资助。研究对象近五千名,从他们的儿童时期开始一直跟踪到成年。科学家们发现人类的大脑直到二十五岁之前都没有完全发育成熟,这个发现连研究的主持者都感到震惊。

实际上,正是你大脑里一直在变化的那个部分,即负责长效策略的部分,在负责回答“我是谁,我想怎样生活”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二十多岁的你将会不同于三十多岁时的你——你的男友也是如此。所以,你在二十四岁的时候遇见的男友,他后来的成长方向与你不同也很正常。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减少跟他在一起的时间,去认识新的朋友吧。随着你们的不断成长,你还可以继续判断你们俩是否适合在一起。

在你二十几岁的时候,大脑负责长效策略的部分还在进化,你寻找的男友只能叫作Mr.Right Now。等你再长大一些,才会为寻找Mr. Right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此外,生活经验的缺乏也是成功婚姻的一大障碍。家庭关系辅导师们说,很多年轻的夫妻个性发展不够充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他们还不能充分做到自我理解,所以面对矛盾,还无法在不造成破坏性后果的前提下去讨论它,往往选择的是逃避或者爆发。

所以说,早早结婚的夫妻等于给自己的生活设置了严重的额外障碍。一份来自二十几岁的离婚夫妻的报告说,他们都曾对婚姻有热切而浪漫的幻想。如果回顾关于早婚的研究报告,我们对八〇后百分之五十七的离婚率就不会感到惊讶了。

不管你是谁、在哪里生活,推迟结婚都有明显的好处——这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社会学博士保罗·阿马托和他的同事们的观点,这座学府以大规模定量研究著称。在学术性著作《一起孤独:美国婚姻的变化》中,他们报告了研究的发现:在年龄大一些的时候相识和结婚,会提高婚姻成功的概率。年龄大的夫妻更为稳定,关系也更亲密。因为三十几岁的单身人士更自信、感情上更成熟,他们的结合会比年轻夫妻有更高的存活率。

阿马托博士说:“我们发现推迟婚姻是件好事,它大大提高了婚姻的平均质量。相对于二十几岁的早婚,三十几岁的晚婚更具黏合力,因为夫妻会更加步调一致,年龄较大时结婚的夫妻考虑离婚和婚姻出问题的可能性都较小。”

所以——不要着急结婚。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导师安德鲁·切尔林也同意这个观点。他写了《婚姻的现状——现代美国婚姻家庭现状》一书。他建议道:为了避免陷入当今社会常见的两性情感危机,在决定跟别人生活在一起之前,你应当先多经历一些生活、对自己了解更多,先成为真正的自己。

就在此刻,你能否对着镜中的自己诚实地说:“此时我很快乐,我是完整的?”如果你的回答是“我不知道”,那么就给自己机会去学习和成长吧。通过延长单身的时间,你给了自己机会成长为你想成为的女人。推迟结婚是更睿智的表现。如今的医疗技术很先进,你活到八十多 岁甚至九十多岁不成问题,那就意味着你婚姻的决定将陪你度过超过半个世纪。 那甚至比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人整个一生都要长——那时人们对寿命的期望值大概只有三十五岁!

所以,不要跟一个错误的对象过早结婚,这会令你无法遇见自己的灵魂伴侣。而就算你跟对的人在一起,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你不会知道、他也不会知道未来会怎样。

现代男人比以前的男人顾家了,这很好。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女人在生孩子之前工作的时间越久,男人在做家务、做饭和照顾孩子方面就做得越多。如果你严肃对待自己的事业,他也会的。而且你的时间也够。你的未来才是你唯一应该关心的,我这么说可绝对不是夸张。

本文节选自

本文节选自

不论你是谁,在哪里生活,30岁前别结婚

《30岁前别结婚》

作者: 〔美〕陈愉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0-7

不论你是谁,在哪里生活,30岁前别结婚

编辑 | 杏花村

主编 | 魏冰心

图片 | 网络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