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柯布西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奉他为毕生偶像,不但被柯布西耶的超前建筑理念深深影响,甚至还配了一副同款圆形黑框眼镜戴了一辈子。
© 两位建筑大师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形象就被奉为现代建筑师的标准模范。
柯布西耶在南吉瑟-高利大街的单间公寓里
© 20世纪40年代末
艺术家朋友回忆初见柯布西耶时的场景道:
“我见他硬邦邦地向我靠近,像一个移动着的奇怪物件,一个顶着圆形礼帽、架着眼镜、罩着牧师袍的人形剪影。
这个‘物件’在一辆自行车上缓慢向前移动着,严谨地遵守透视定律。”
但这个为大众所熟知的引人注目的形象是柯布西耶为俘获公众注意力而“有意”塑造的,它是一个精心筹划的伪装。
年轻的夏尔-爱德华·让纳雷
© 20世纪初,巴黎
柯布西耶的原名是“夏尔-爱德华·让纳雷”,正如他在1926年给朋友的私人信件中清楚表明的那样:
“勒·柯布西耶是一个假托,他投身于建筑,无关其他。追求公正不偏的见解,没有权利背叛与妥协。他是一个从肉体中解放出来的独立实体……”
柯布西耶和同事在事务所工作
© 1960年,巴黎赛弗尔街35号
“而夏尔-爱德华·让纳雷则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拥有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经荣光之巅与至暗时刻。
他会画画。虽然不是画家,但他对绘画热情饱满,他不停地画着,是一名业余画家。”
让纳雷的汝拉乡村的水彩写生
© 1902年,彼时15岁
作为一名建筑师,他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塑造了最具特色的项目,也正是以建筑的名义,他得以倾注自我来审视这个世界。
但信中的私下言论远比他公开的一面更能反映真实的人格。
不如一起走近这位伟大的建筑师、热衷镜头的明星、破产过的企业家、与母亲无话不谈的儿子、拥有红颜知己的丈夫……
来看看,标准像后面的,拥有一千张面孔的,柯布西耶。
童年与早期游历
夏尔-爱德华·让纳雷(柯布西耶原名)出生于瑞士西北部的拉绍德方市。
这座城市临近汝拉山脉,是举世闻名的瑞士钟表生产中心。
他的父亲乔治·爱德华·让纳雷是当地手工匠的传承人,而母亲玛丽-夏洛特-艾米丽·佩雷的家族世代经商。
乔治·爱德华和玛丽-夏洛特-艾米丽·让纳雷
© 1908年
在瑞士拉绍德方成长为一名路德教教徒的夏尔-爱德华·让纳雷,并不像他的许多加尔文主义同胞一样相信宿命。
但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有了强烈的个人命运感。
13岁时,让纳雷开始在当地艺术学校学习,这座美术学校是为了培养熟练的手表雕刻师而建立的。
在那里,让纳雷被极富个人魅力的老师夏尔-艾普拉特尼尔深深吸引。
他是一位强调美学而不是机械的导师,他鼓励学生欣赏大自然,并以此为创作灵感的源泉。
拉绍德方工艺美术学校的讲师
© 夏尔-艾普拉特尼尔
在早期作品中,这位大师的理想便是创造一种艺术和工艺品装饰风格,以反映周围汝拉山地景观的特征。
在艾普拉特尼尔的鼓励下,让纳雷从1907年9月开始,在欧洲和中东地区展开了为期十年的旅行。
让纳雷(后排最左)和同学在拉绍德方工艺美术学校
© 约1903年
在旅行期间,他几乎总是受到新朋友和导师的影响,兴趣和品味发生着极大的转变。
在佛罗伦萨附近,他参观了艾玛河谷的加尔都西会隐修院,这座修道院为他提供了一个毕生受用的建筑原型。
“我希望一辈子都生活在他们所谓的‘小独室’之中。这是一个典型的独屋的解决方案,甚至更好。这是人间中的天堂。”
不久之后,他来到巴黎,并在奥古斯特·佩雷的事务所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他对这位建筑师有着英雄式的崇拜。
巴黎圣母院和从东方酒店房间望去的巴黎屋顶
© 1908年
在佩雷的影响下,让纳雷突然放弃了艺术和手工艺的原则,试图在使用钢筋混凝土的基础上实现严格的结构理性主义。
© 让纳雷在巴黎的阁楼房间中
他在巴黎的各个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度过无数个下午,努力拓展艺术史方面的知识。
另一个对让纳雷产生强烈影响的是德国小说家兼诗人威廉·怀特,两人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拉绍德方是连绵美景中的一块麻风斑……
但是理想主义之风贯穿而过,给予我们希望。
这里的艺术传统止步于17世纪的老农场,
但是,如果我们努力尝试,
这些华美的老房子就是我们能与之看齐的最佳标准。”
——致威廉·怀特的信,1910年9月6日
怀特点燃了他对中东和巴尔干地区异国风情的兴趣,也帮助让纳雷精进写作。
怀着对争相吸引他注意的各种事物的热情,他开始了一场伟大的冒险:7个月搭便车穿越巴尔干半岛、伊斯坦布尔、雅典和意大利。
伊斯坦布尔,苏莱曼尼耶清真寺
© 1911年夏天拍摄
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他在许多著作和演讲中都展示了他画的雅典卫城建筑的速写。
雅典,帕提农神庙和雅典卫城
© 绘于1911年9月
“神庙映射着周围一片红色的景观。
大理石在蔚蓝的天空中泛着锃新的古铜光泽。
走近细看,这些大理石像赤土陶器一般呈红褐色。
我从未在生活中体验过这种单一色彩的微妙之处。
我的身体、意识、心跳和呼吸,
瞬间被强大的力量冲击了。”
——《东方游记》,1911年
让纳雷在一个帕提农神庙倒下的柱子旁
© 摄于1911年,雅典卫城
回到意大利,他在庞贝度过了难忘的时光,画了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分析素描;
在罗马时,他参观了蒂沃利镇的哈德良离宫,并研究了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尤其是圣彼得大教堂。
探索世界的梦想者
在经过游历锤炼后,让纳雷回到了家乡,在1911年成立自己的小工作室。
游历欧洲期间,他在笔记本上或写或画,记录了数以千计的观察结果,其中还包括大量遗迹和纪念物的摄影与速写。
庞贝萨鲁斯特之家和迷宫之屋的平面图和速写
© 1911年
他一直坚持这种视觉表现方面的练习,藏在口袋里的小本子伴随着他的无数次漫步,成为他记忆的主要支撑。
通过观察世界,柯布西耶拓展了视野,将焦点转向更广阔的世界。
两个视角看庞贝广场
© 让纳雷摄于1911年9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里,他先后在柏林和巴黎生活过几个月,并逐渐培养出对大都市的兴趣。
这份兴趣随着他在欧洲游历期间看到的各色自然风光而拓展其外延,并在1929年参观南美洲时得到了加强。
他不断改变观看城市场景的方式。
最初在行走中的观察和绘图倾向于风景如画派:专注于奇怪的形状、强烈的对比以及不和谐的元素。
而后,当他开始乘汽车、船或飞机旅行时,观察的尺度变得越来越大。
就像他那一代的其他人一样,他见识了宏大的城市形态、无边延伸的土地和广阔的海洋。
© 让纳雷的肖像
敏于洞察的柯布西耶,偶尔也是一个偷窥者,出没于夜晚的蒙马特和蒙帕纳斯。
在巴黎的第一年,他沉溺于歌舞表演的诱惑,有时甚至是更隐秘的娱乐——风月场所的色情表演,这些都被他一一画了下来。
让纳雷在巴黎的妓院画的水彩画
© 1917年
他的画可以用好莱坞电影的代码进行分类:
A类,一级项目,是柯布西耶会列入自己出版物中的作品;
B类,次要作品或系列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
X类,便是这些女性的绘画,他们或成双成对,或单独出现,供柯布西耶和他最亲密的朋友消遣娱乐。
尝试改变的建造者
由于拉绍德方的产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柯布西耶,他开始试图改变现实世界。
他的观察与记录方式并不像一个美学家,他不只是单纯寻求知识或视觉上的愉悦,而更像一个有志于投身建设的人。
他喜欢在木制脚手架和金属电枢旁边拍照,总是出现在工地的泥泞和混乱之中,这一切绝不仅是为了作秀。
柯布西耶(右)与客户在圣迪耶工厂的建造工地
© 1946年
他提出的许多建筑构造上的解决方案并不是来自最初的作图,而恰恰是来自对方案执行中的问题所做的回应,或是对施工中错误的反思。
柯布西耶和团队成员在高等法院建设工地
© 昌迪加尔
柯布西耶让同时代的人睁开“视而不见的眼睛”,正视新技术的产物——远洋邮轮、飞机、汽车,但最重要的是,引导大众注意当时建筑施工的落后性。
柯布西耶挑战自我,重塑了建筑建造的方式,设计出“多米诺”原型。
这个名字来源于拉丁语“domus”的首音节和法语单词“innovation”,名字本身便表明了一种构思。
作为对一战初期的大规模破坏的回应,多米诺体系为其结构骨架采用标准化的构件,以碎石和量产的固定装置填入墙体,并最后统一抛光。
多米诺骨架,结构要素仅用于支撑屋顶楼板和楼梯
© 1914-1915年
后来证明,该体系成为让纳雷设计生涯的转折点。
三块横向楼板架在六根细支撑柱上,这一结构体系将成为勒·柯布西耶革命性的“新建筑五点”中的根基,并将最终成为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基本要素。
从首次尝试将混凝土应用于正交网格结构,到应用于细长外壳(莫诺尔住宅)和钢结构(克拉特公寓);
再到1945年后应用于悬索结构(飞利浦展馆和费尔米尼文化中心),柯布西耶试图创新的主线始终不变。
画家和雕塑家
从1918年在巴黎托马斯画廊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开始,柯布西耶毕生坚持以艺术家自居。
他每天上午坚持画画,并宣称这对他而言是一个“秘密实验室”,为他的众多建筑项目带来形式上的灵感。
柯布西耶造型艺术作品展览的布展效果
© 苏黎世美术馆,1938年
但他努力让画画这件事保持独立性,甚至到1930年,他签在画布上的名字还是他的原名,而非“柯布西耶”。
单纯从数量上来说,柯布西耶作为艺术家的产出是相当丰厚的。
他创作了400+幅油画、8000+幅素描、27幅挂毯草图和44件雕塑,还用不同的材料创作雕刻作品、珐琅饰品等。
柯布西耶作品《红手》
© 1930-1932年
柯布西耶的作品涉猎广泛、富含诗意。
他与好友阿梅德·奥占芳一起绘制纯粹主义静物,描绘各种类型的玻璃瓶、小酒杯、吉他和苏打水瓶,还原了被立体主义推翻的视觉秩序。
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将人类形象与植物形态、岩石和贝壳结合在一起,几乎因循了超现实主义的脉络。
柯布西耶于E.1027别墅中,背景中有他的画作
© 约1939年
这些“诗意之物”充满意外的碰撞火花深深影响着他的建筑师生涯。
正如那些纯粹主义画面中垂直元素的叠加,呼应着他设计的巴黎别墅中分隔墙和楼梯的组合。
1957年,柯布西耶在皮埃尔·马蒂斯画廊举办个展。
时任纽约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负责人的詹姆斯·斯威尼未出席那次展览,并且不愿意将他的任何作品收藏在自己的博物馆中。
对此,柯布西耶告诉斯威尼:“严肃声明,我是一个画家。”
亲情、婚姻与红颜知己
从1907年柯布西耶出发前往托斯卡纳的第一次旅行开始,到1960年他的母亲玛丽-夏洛特-艾米丽·让纳雷在百岁之年去世——
柯布西耶每周至少给母亲写一次信,详细地介绍他的见闻、项目、当前工作,然后一五一十地讲述他的调查研究。
柯布西耶、哥哥阿尔贝庆祝母亲的百岁生日
© 瑞士科尔索的湖畔别墅,1959年
这些感人的信,通常是以第三人称写的,最后签上“你的爱德华”。
表明这个让纳雷家的小儿子仍然觉得有必要时时宣称一下他在家中的位置。
坐在台座上的童年柯布西耶
© 全家合影
在那个小圈子里,音乐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视觉艺术,因此成功的希望被寄托于大儿子作曲家阿尔贝身上,而成为建筑师则被认为是一种失败。
母亲在弹钢琴,哥哥阿尔贝在演奏小提琴
© 20世纪50年代后期
于是柯布西耶,总是不断夸大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许是为了让他的母亲最终尽可能地多爱他。
柯布西耶不仅向母亲声辩自己的成就,还时时向她倾诉。
他在描述1926年佩萨克住宅开发的胜利,向她讲述一部有关自己的电影,在电影中她的那个“出色而笨拙的男孩被详尽地刻画出来”。
柯布西耶在赛弗尔街35号的事务所中拍摄电影
他站在亲手绘制的壁画前
© 20世纪60年代
在20世纪50年代,他与朗香的天主教徒和拉图雷特的天主教徒的接触,这勾起了新教徒家庭出身的他对于罗马权力的恐惧。
这一切的心绪,他也在不断地与母亲分享。
柯布西耶在法国奥宗致母亲的信
表示了对母亲80岁生日的期待
画插画展示了他和伊冯娜暂居的小屋
© 1940年8月18日
显然柯布西耶非常欣赏他和母亲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然后在1922年,他遇到了伊冯娜·嘉莉,并在1930年与她结婚。
在给母亲的信中,他庆贺这段与“一个诚实女孩”的关系,并形容她“正在承担一项慷慨的任务——成为一个时尚先锋的伴侣”。
在伊冯娜的带领下,柯布西耶的生活发生了变化,生活粗糙的单身汉终于安定下来了。
柯布西耶和伊冯娜回到南吉瑟-高利大街24号的家中
© 巴黎,1944年
1934年,这对夫妇搬进了柯布西耶在巴黎西郊的南吉瑟-高利大街设计和建造的公寓的顶层,在那里他们接待来自远方的朋友和访客。
经历了二战之苦,他和伊冯娜的感情愈加深厚,每年夏天在罗克布吕纳-马丁角重拾往日的亲密时光,在户外分享生活中的简单快乐。
柯布西耶在小木屋外
© 罗克布吕纳-马丁角
尽管他与伊冯娜·嘉莉的婚姻很幸福,但辗转各地的演讲和在北美的漫长海外旅期让柯布西耶开始在他处寻觅“温柔乡”。
在美国之行中,他与玛格丽特·雅德·哈里斯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之后他们互通信件,直至柯布西耶去世。
他向玛格丽特倾诉了失望之情,特别是关于他的画作普遍受到的冷遇。
玛格丽特·雅德·哈里斯和她的儿子希拉里
© 1932年
他与赫莲娜·西姆霍维奇的关系也很亲密,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他们以电报互通情书。
柯布西耶致赫莲娜·西姆霍维奇的信
以有趣的形式回顾他们在1936年7月4日的初遇
© 1950年7月11日
除了上述两位,还有其他的红颜知己。
1949年2月23日,他甚至要求玛格丽特在一家上等餐馆安排一顿晚餐,邀请“我在1946年至1947年认识的纽约女人,即玛格丽特、赫莲娜和芭芭拉。也许,如果其他人同意的话,还可以请雕塑家米茨”。
正如他在自己的小本子中所写的那样:
“像我这样(63岁)的小白脸在美国根本就不存在(至少几乎没有)!!!”
精明的公众人物
汽车迅速普及,人类征服天空,柯布西耶正生于一切都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
于是,他异常迅速地抓住了媒体的潜力:摄影、图报、广播和电影。
他发起的很多项目,与其说是为了落地或实现自己的想法,更不如说是为了对公众舆论产生影响。
柯布西耶乘坐环球航空的飞机
从芝加哥飞往纽约时的幽默一刻
© 1935年11月28日
他知道,通过制造轰动,能在时机合适之时获取更多实际项目。
1935年,他长期访问纽约,然而下船时却没有见到预期中摄影师团团围簇的场景。
柯布西耶在萨伏伊别墅的模型旁
© 纽约,1935年10月21日
对此耿耿于怀的柯布西耶,在展示城市“细胞重建”计划之前做了一番惊人的言论。
《纽约先驱论坛报》报道了此事,标题为“柯布西耶初评纽约:摩天大楼不够大”。
此外,柯布西耶演讲的时候,善于把口中所述转换为切实可感的场景。
© 柯布西耶收集的纽约明信片
他将动作手势、语言叙述和现场作图展示结合在一起,为观众营造一种独特的感受。
仿佛正参加隐秘真相的揭幕仪式,或在亦真亦幻的时空里见证绝妙新事物的诞生。
公众演讲以外,柯布西耶还在电影界也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1931年的电影《今日建筑》中,导演皮埃尔·谢纳尔将他置于两个不同的场景:
首先,他在斯坦因-杜·蒙齐别墅前自豪地驾驶着他的瓦赞C12;
© 电影《今日建筑》掠影
然后,他站在瓦赞计划的模型前,指出它主要的特征。
其中有一个令人惊叹的手部特写镜头,他的手如造物主一般高悬于模型之上,塑造着巴黎的未来。
神圣与崇高
1944年,法国朗香的一座教堂被炸毁,随后柯布西耶接到委任设计一座新教堂。
经纳粹轰炸的原朗香教堂
© 1944年10月
从建成之日起,柯布西耶的宗教建筑就令批评家和历史学家们颇为困惑。
朗香教堂(Notre-Dame-du-Haut)激发了这位时年63岁的建筑师创造出最出人意料的建筑作品。
© 不同视角看朗香教堂石膏模型
然而,对于许多1955年初见这座建筑的建筑师和评论家,朗香教堂似乎是对现代建筑基本理念的一次背叛。
极具表现力和雕塑感的建筑(对现代建筑师来说)似乎犯了“掩藏结构”的头等大罪。
© 不同视角看朗香教堂石膏模型
虽然柯布西耶本人不信教,但他认识到灵性的力量,并参考自然隐喻和炼金术发展了一套个体图像学。
对于柯布西耶,天然形态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些形态有着对自然的敏感,同时又附加一种秩序,在柯布西耶看来,这正是艺术的本质。
© 柯布西耶与研究用的纸模型
他一生都在收集天然之物——贝壳、骨头、浮木、石头等。
柯布西耶提到,朗香教堂屋顶的灵感源于他在纽约长岛海滩上捡到的蟹壳,但同时屋顶的形态也喻指飞机机翼或大坝流水。
© 正在建造中的朗香教堂
建筑东南角锋利的白色边缘打造出“一处直角”,线条爽利而陡直,彰显着秩序与精确。
与粗糙纹理的倾斜墙壁和黝深圆润的屋顶形成强烈的对比。
地中海时光
柯布西耶总是保留整个8月作为神圣的假期。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会在假期奔赴位于阿卡松河畔波尔多附近的勒匹克,或者勃艮第的中世纪小镇韦兹莱的古老石屋。
© 位于法国蔚蓝海岸的罗克布吕纳-马丁角
二战后,柯布西耶时常去往法国蔚蓝海岸的罗克布吕纳-马丁角避暑。
在那里,他可以尽情地画壁画,一家简朴的鱼餐馆也给他提供了可口的饭菜。
© 柯布西耶和掌柜于海星餐厅
正是在这样一个俯瞰大海的小村庄,柯布西耶设计了一间精巧的“小木屋”,每年夏天,他都会在那里生活和工作,直到去世。
柯布西耶在小木屋上方的陡坡上设计了“罗克和罗伯”住宅(未建成)。
设计稿中的住宅拥有优美的瀑布状纵向拱顶空间,可以直接俯瞰大海。
柯布西耶给红颜知己哈里斯的明信片
© 展示了小木屋的位置
在晚年对建筑设计的拓展中,柯布西耶探究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今天的我们应如何生活?”
© 柯布西耶在小木屋中
他给出的答案,就是建筑应当简单、粗犷、贴近自然,运用原始材料和光线、空间与绿植营造愉悦感。
背景中有一幅柯布西耶的画
© 小木屋的床榻
他为一位瑞士的朋友设计了一座相似的住宅,在给这位朋友的信中,他说道:
“我坚持强调这一点:这些烦人的瑞士人认为建筑应当完美无瑕,这让我很是恼火。
你是个聪明的人,我也是。
我们不是什么资产阶级,我们喜闻乐见那些粗糙的裸砖、瓦匠大刀阔斧完成的勾缝、室内的灰泥砖墙等。
我确信正是这种粗犷,让你房子的质感更上一层楼,而且,你还会降低至少20%的成本,这是很值的。”
大海与一生的告别
柯布西耶奉行禁欲主义的人生哲学。
有一天晚上,他因为倒时差而无法入睡,便在手绘本上写道:
“有些人在艺术、哲学和文学的领域天马行空,但往往徒劳,因为他们对物理定律一无所知,也不明白需要花费时间与他人合作的道理,因而无法创造恒久的作品。”
柯布西耶在南吉瑟-高利大街24号工作室的办公桌
© 巴黎,1960年
“它的会花很长时间,你必须有耐心。最终,你会在人生的第一次挫折中意识到,你生来就不是什么都懂的,但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懂强。
要明白,你总有一天会死去,而且,活了一辈子,死亡不过是稀松平常、让人释然。”
© 报道柯布西耶死讯的新闻剪报
包括名为“勒·柯布西耶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的特写
照片拍摄于1965年夏天的罗克布吕纳-马丁角
1965年8月,柯布西耶在罗克布吕纳-马丁角的小木屋附近海域游泳时突发心脏病,不幸身亡。
他的葬礼在卢浮宫的卡利庭院为举行。
柯布西耶的棺木
© 卢浮宫卡利庭院
追悼之词来自世界各地:希腊总统从雅典卫城带来泥土倾撒于棺上,印度代表从恒河带来圣水以表敬意……
埋葬柯布西耶与伊冯娜的墓
© 罗克布吕纳-马丁角
正如悼词中回顾的那样:
“柯布西耶有很多伟大的对手……
但他们都没有以如此强大的力量引领建筑革命,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长期以如此的耐心忍受非议与责难。
他以世人的愤懑为无上的褒奖,来滋养这份苦心拼搏的声誉。
这声誉是属于作品的,而不是属于人的,因为柯布西耶根本无心沽名钓誉。
多年来,这位设计首都之城的建筑师将一座废弃修道院的宽走廊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如今却死在一间孤零零的小屋里……
他的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并不能很好地表述他的本心,更适合的是他另外一句话,‘住宅一定是生命的珠宝盒’,是幸福的机器。
我在庄严的墓口向你致敬。
再见了,我的老大师,我的老朋友。愿你晚安。”
伟大的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1887-1965年)是现代主义中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城市规划者和理论家之一。
这本书巨细靡遗地介绍了这位20世纪的建筑巨匠、杰出设计师的生活和工作,堪称一本完美、宏大的视觉传记。
《伟大的柯布西耶》
[法] 让-路易·科恩
[英] 蒂姆·本顿
2020年2月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有书至美
☾ 史上超全面的柯布西耶传记
2500余张大师设计草图、绘画、日常信件、生活照片、建筑作品,848页超丰满重磅巨作,360°遍览柯布西耶的人生轨迹与艺术全貌。
☾ 实用性极强的建筑、设计宝典
凝聚柯布西耶毕生的艺术构思和设计理念,两位世界知名建筑史学者细致深刻解读,建筑及设计师必读的灵感之书。
☾ 如电影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
跨越两个世纪、历经78年的传奇故事,大量未曾公开的私人收藏图片,带来震撼人心的阅读体验。
☾ 倾力打造震撼的视觉体验
大16开硬壳精装,105克进口铜版纸全彩印刷,高清跨页大图精美呈现。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