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仕女画在江南极受欢迎,画中无论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仙女甚至花木兰等都有着相似的柳腰、细目与樱唇,风格崇尚淡雅飘逸,这一特点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对外正式开放的“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得到。
澎湃新闻从苏州博物馆获悉,这一特展汇集了苏博馆藏仕女画精品,时间跨度从清代中期至近现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画名家如费丹旭、改琦等,也有一些颇有特点的小名家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清代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虽然婉约娴静,但却失去了唐、宋时代仕女画健康舒展的画风。
清代费丹旭长子费以耕的仕女画局部
苏州博物馆展览现场
苏博展览现场的古装女子
“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江南佳丽——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展出现场,澎湃新闻记者看到,除了展厅里的古代佳丽,展厅外也不时可见着古装的江南女子,画中佳丽与画外佳丽,相映相衬,让人感受到一种江南的婉约娴静。
仕女画,一作“士女画”,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专门题材,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传为顾恺之作品的唐宋摹本是现存最早的仕女画,也代表了魏晋时期的仕女画风格,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而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则是现实中的贵妇,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五代、宋、元时期,世俗、平民女子题材开始出现于画家笔下;明、清时期,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仕女画的表现范围已从最初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
胡锡珪《二乔观书图》局部
费丹旭仕女册之一
清代蒋洽仕女扇面
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明清时期,中国古代仕女画最为兴盛的时代一一《红楼梦》开篇中叙“金陵十二钗册”,每一钗皆系写一图,以寓言其生平遭际之況,画面除了以自然物象来间接暗示之外,其中多以仕女为意象来直接表现。
苏博展出现场
据苏州博物馆介绍,此次展览汇集了馆藏仕女画精品,时间跨度从清代中期至近现代,其作者既有仕女画名家如费丹旭、改琦,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而难得见的小名家。画面构图或取庭园一角,或状国阁之内,或在芳草之地,或行山水之间;配之以梧竹蕉石之景,而尤喜点缀春柳与梅花;情态或吹箫于花树之下、或拈毫于红窗之前、或嬉戏于家庭之内,亦有女红、葬花之属。形式上立轴、屏条、手卷、团扇、摺扇、册页皆有,技法则水墨写意工笔设色以及浅绛、白描兼备,风格以工细秀淡为主,意境则以婉约娴静为尚。明清以来江南国秀之美,于此可见一斑。
对于清代江南仕女画,清代高崇瑞《松下清斋集》曾说:“天下名山胜水,奇花异鸟,惟美人一身可兼之,虽使荆、关泼墨,崔、艾挥毫,不若士女之集大成也。”澎湃新闻记者从此次苏博展出的作品也可以看出,这时期的仕女画在创作上日益脱离生活,成为一种概念化,程式化的表现题材,画作中的女子无论是闺秀、贵妇、仙女或从军习武的花木兰等都有着修颈、削肩、柳腰的体貌,长脸、细目、樱唇的容颜,“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小家碧玉般韵致等。这一时期,不论是宫廷画家焦秉贞、冷枚,还是文人画家改琦、费丹旭等,均以表现女性“倚风娇无力”的仪态为他们的审美追求。这种程式化“病态美人”状。不过,清代仕女画的风格虽然失去了唐、宋时代仕女画健康舒展的画风,但在表现技巧上却吸取了文人画的一些积极因素,造型强调姿态优美风格崇尚淡雅飘逸,并把西方绘画的优点融合到作品之中,给后来人物画技未能的革新开辟了道路。
费丹旭画作局部,展出现场
展览从清代仕女画名家费丹旭(1802—1850)的一套仕女图屏开始,费丹旭,字子苕,号晓楼,湖州人,以画仕女闻名,与改琦并称“改费”。他笔下的仕女形象秀美,用线松秀,设色轻淡,别有一种风貌。代表作为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十二金钗图》册,亦长于肖像画,他的画风对近代仕女画和民间年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次展览展出不少费丹旭仕女画作品,虽然格调柔弱,但用笔十分流利,轻灵酒脱。费丹旭长子费以耕的一套十二开册页继续其父亲的风格,一派清丽气息,所画美人,纤细俊秀、温柔娴静。
费丹旭长子费以耕画作局部
胡锡珪画作局部
清代苏州画家胡锡珪(1839-1883)用笔秀逸能变,施墨淡而有味得静娴淑丽之致。如展出的胡锡珪工笔白描仕女的作品、共绘8人,并有吴湖帆等的题跋。
另一《梳妆仕女图》为胡锡珪晚期工笔仕女之佳作,笔致工细严谨,设色雅艳。与常见的仕女对镜梳妆图不同,绘屋内待女为女主人梳妆的场景。女主人坐于藤椅之上,满头珠翠,遍体绫罗;身后侍女正为其簪上另一支,观侍女穿戴亦甚精致;右边大理石面的梳妆台上,还有置于盘中的数支金簪。再观其室内陈设,花器、香炉、桌椅、屏风,富贵而不失文雅,可窥画中女子的出身。
《梳妆仕女图》(局部),胡锡珪
清代画家王礼所作《琵琶仕女图》轴,右上方有题诗一句,取苏轼《宋叔达家听琵琶》:“数弦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庭院中春寒料峭,冷雾弥漫,白梅密处,竹叶影影绰绰;圆窗后幕帘下,身着红衣皮袄,头戴抹额的女子,低眉敛首,纤长的手指在琵琶弦上似拨欲止,透露出无限心事。
王礼《琵琶仕女图》
苏博现场的琵琶与女子
清代画家袁潮所作《桐荫写竹图》轴,是其46岁时的佳作。右上方自题可知作画之处为“云圃之栎存草堂”。“栎存草堂”额,为清代学者俞樾所书,是常州恽氏恽世临室名。
袁潮《桐荫写竹图》
庭院里,湖石竹丛、海棠花开、桐叶成荫。屋内女史坐于屏风前,正对着窗外的竹丛作墨竹画。画案上的砚、洗、色盘俱全,女史衣着素雅,圆髻略有珠钗点缀,耳戴珍珠耳环,胸前挂一配饰,神色娴雅,雍容中显出书卷之气,不禁让人联想到一门皆善绘画的恽氏女子。作者极擅营造气氛,整体画面承现出一种荫凉舒适之感。
《浣纱图轴》局部,清代画家释真然(莲溪)
展出的《浣纱图轴》是清代扬州知名画家释真然(1816-1884)所作,释真然,字莲溪,号野航,山水、花鸟、人物、佛像,皆冠绝一时,不过存世精品画作并不多见,画中女子坐于窗下纺纱,据介绍,此图题“浣纱”,应为“纺纱”,可能为笔误,为释真然47岁时作。
尤诏与汪恭合作的《随园请业图》所画的则是吴浙十三位女诗人携诗画拜谒老师袁枚的场景。此外,展览呈现了改琦、包栋等的画作。
据苏州博物馆介绍,这一展览将延续到8月16日。
(注:本文部分作品简介由苏州博物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