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贡图”里的乾隆年世界

“职贡图”里的乾隆年世界

“职贡图”,本意是中国古代王朝展示其与周边毗邻国家或部族间交往关系的图画。

职贡,即向皇帝尽职纳贡。

中国古代王朝一直以天下中心自居,将周边民族或国外视为外藩臣属,它们与中国的交往都是对“天朝”的职贡。凡是内容上表现中国与外国或其他民族交往的图画,都可归入“职贡图”范围之内。

其中,乾隆年间所编绘的“职贡图”,工程浩大,影响深远。

这项工程,从乾隆十五年(1750)开始筹备,乾隆十六年(1751)起开始绘制。乾隆皇帝谕令军机处统筹,动员中央与地方政府绘制的四卷大型图卷。乾隆二十六年(1761)大抵完成后,随着版图的扩增与少数民族的归附,陆续进行增补。每段图附满、汉文题识,涉及对外关系与边地统治等议题,反映出乾隆皇帝的国际外交、贸易与民族政策。

绘制完这套绘本“职贡图”后,还以此为样本,编纂出了写本和刊本。

后来,又出现了“职贡图”的摹本。

在众多版本中,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职贡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谢遂“职贡图”最为有名。

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谢遂“职贡图”在列,使得人们有机会仔细阅读这皇皇巨制的面目。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职贡图”,共四卷,乾隆年间谢遂绘制。谢遂,生卒年待考,乾隆朝供奉内廷。

第一卷共六十九图,为西洋、外藩及朝贡属邦图像。

第二卷共六十一图,为东北、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省边疆民族图像。

第三卷共九十二图,为甘肃、四川等省边疆民族图像。

第四卷共七十八图,为云南、贵州等省边疆民族图像,合计共三百图。

这些图,都是沿边各省督抚进呈图样,以地相次,分卷绘制增补而成,有汉、满文图说及题识。

乾隆年间的“职贡图”堪称一套瑰丽的中外民俗画史,也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对东西洋各国、朝贡属邦的贸易政策,以及对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

在此,我们呈现谢遂“职贡图”第一卷的图画,供爱好者观看,如上所述,此卷包括三种情况:一为西洋人物,二为外藩人物,三为属部人物,此卷共有六十九组图——

从此绘卷中可知,与清朝关系最亲密的是“庆贺大典俱行贡献礼”的朝鲜国,其次是“屡赐匾额”的琉球国,还有“十年一贡”的南掌国,“朝贡惟谨”但不知几年一贡的暹罗国,“五年一贡”的安南国和苏禄国,“贡市不绝”的荷兰国,“朝贡贸易每岁或间岁一至”的鄂罗斯,只进贡过一次的缅甸国和大西洋国等等。

图中,清朝将“鄂罗斯”也纳入在了朝贡“国家”中。其实,清朝与沙皇俄国之间,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前后起,即已是平等的近代外交关系了,但清朝皇帝为了巩固国内统治,需彰显天子的仁德,所以在“职贡图”绘卷上有必要强调朝贡关系。

关于西方的小西洋国、英吉利国、法兰西国等,有些强调朝贡,有的丝毫没有记载朝贡,有的以前朝贡,到了清朝什么关系都没写,只描述了其风俗习惯和服饰等,而且没有关系的“国家”比有朝贡关系的还多得多。这说明“职贡图”绘卷不像其名字所述的“职贡”那样,专门是为了强调“朝贡、献贡”的上下关系而编绘。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