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李书纬:晚晴外交七十年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书讯 | 李书纬:晚晴外交七十年

内容介绍

晚清的外交虽然是在屈辱、艰难抗争的局面中艰难前行的。但是,面对近代先进军事装备武装起来的侵略者,仍然靠冷兵器来抵御外侮的大清帝国,终改变不了从军事到外交一次次失败的命运。“弱国无外交”成为至理名言。大清如何在西方工业化的浪潮中进行闭关锁国?西方列强怎样蛮横?丧权辱国割地赔款是否真是晚清外交的代名词?晚清政治是被妖魔化了还是真的很黑暗?

《晚清外交七十年》包含3册《晚清外交七十年: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西碰撞》《晚清外交七十年:同光中兴之与狼共舞》《晚清外交七十年:甲午海战与庚子国难》,分别讲述从1840到1911年、从慈禧垂帘听政到中法海战爆发、从甲午战争到庚子国难三个阶段的晚清外交,还原清王朝与世界的精彩博弈,还原李鸿章等权力大臣荒诞的政治更张,还原清朝被“误读”的外交与暮年的政治气象。作品史料翔实,公正客观,语言通俗而又不失史学价值。

作者简介

李书纬,原名李书伟,河南郑州人,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今日头条签约作家、“青云计划”优秀作品获奖者。自2002年以来在国家级报刊、杂志发表专题性文章、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百余篇。代表诗作《大地的鸣唱》被多家媒体刊载。出版的作品有:《少年行:1840—1911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晚清外交七十年》《晚清官场洋大人》《晚清民国众生绘》、《微历史·纷繁民国》《微历史·生猛元朝》等。

晚清外交七十年: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西碰撞

9787506090001

李书纬 著

46元

2016年6月

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鸦片战争以前的大清朝是闭关锁国的,不想与外国交往。可是,西方列强却想向中国扩张。一个不答应,另一个就来硬的,动用了洋枪洋炮。一夜之间,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在体制、观念面前,大清国朝野上下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更不知道该如何与列强交涉。于是,从紫禁城的皇帝老爷到朝野士大夫们在与列强的交涉中闹出了一幕幕的悲喜剧:道光帝为什么坚持不肯开放沿海口岸城市?林则徐为禁烟呕心沥血为什么会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咸丰帝为什么到死都反对外国公使驻京?

本书为《晚清外交七十年》的第一部,以两次鸦片战争前后大清国的闭关与西方的敲门为切入点展开,以事件与思想探索融会贯通的笔调展示西方为什么要敲门,大清国为什么要闭关以及战争爆发前后道光帝、咸丰帝、林则徐、恭亲王奕䜣等历史人物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态度,从而深刻的剖析了两次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以及大清国在外交博弈中的艰难抗争。

名家评论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一提到边海防,就不禁想起了中国近代史。那个时候,中国积贫积弱,处于任人宰割的地步,外敌从我国陆地和海上入侵大大小小数百次,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这一段屈辱历史,我们要永志不忘。

——习近平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使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 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行政官员, 是(道光) 皇帝的化身。林钦差的整个经历明净如水晶。他的动机是禁止鸦片的输入和消费,为了达到此目的,他准备采用一切手段,但是他的任务是毫无希望的。”

——美国学者马士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

目录

自序

引子 马嘎尔尼访华

第一章“虎门硝烟”的本末与最初的外交较量

一、大清的闭关与西方的敲门

二、鸦片成了闭关与敲门的角逐工具

三、女王派出了叩动中国大门的“商务监督”

四、道光也想做个好皇帝

五、林则徐的奏章让道光帝下了决心

六、虎门销烟,林则徐与英国人叫板了

第二章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这样发生了

一、军事与外交的失败让巴麦尊暴跳如雷

二、面对英国人的挑衅道光帝要全面闭关

三、道光帝的抗战决心动摇了

四、英国人要割占香港,琦善忽悠了道光帝

五、女王派来了更霸道的璞鼎查

六、刘韵珂“十可虑”让道光帝妥协了

七、耆英签订了《南京条约》

第三章顾盛使华与《望厦条约》的签订

一、美国人要“利益均沾”

二、美国总统泰勒派出了顾盛使华

三、道光帝很不愿意美国使节团“北上”

四、耆英与顾盛在澳门的会晤

五、《望厦条约》成了大清对外开放的“蓝本”

第四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的“内忧外患”

一、条约给了“英夷”入城的口实

二、在入城问题上的交涉与斗争

三、道光留给咸丰帝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局

四、“上帝”造反,“英夷”乐了

五、太平天国给西方的“坏印象”

六、列强“乱中取利”要清廷修约

第五章内忧中外患又来了

一、“亚罗”号事件叶名琛惹恼了英国人

二、巴麦尊要第二次挑起侵华战争

三、傲慢的叶名琛让大清挨了痛揍

四、咸丰帝“乐观”应敌

五、《天津条约》咸丰帝为什么会妥协?

第六章“换约”换来了《北京条约》

一、咸丰帝为什么要积极“改约”

二、华若翰成了“换约”的“榜样”

三、“英夷”要给咸丰帝一份“厚礼”

四、“文明之师”火烧了圆明园

五、签订《北京条约》恭王奕?为什么要投降?

六、“公使驻京”问题使咸丰帝没能回銮

晚清外交七十年:同光中兴之与狼共舞

9787506098786

李书纬 著

48元

2018年2月

东方出版社

内容简介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败涂地,使得清政府朝野上下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西方;被坚船利炮打怕了的清政府开始主动地迎合西方,实行外交“接轨”。而此时,西方国家为了缓和中国社会的敌对情绪,也需要用一种新的面貌示人。于是中西两个世界开始了所谓的“合作”。清政府在与西方的接触中,因为对外交规则的浑然不知,对洋人的恐惧,出现了诸多的尴尬。

本书为《晚清外交七十年》的第二部,以所谓的“同光中兴”为大时代背景,展现了慈禧太后第一次垂帘听政到中法战争爆发这一历史时段的外交事件。本书通过第一手史料深度解析了恭亲王奕䜣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清政府为什么会请美国人做中国的特使;李鸿章为什么开始希望联合日本抵抗西方,后来又希望“联俄抗日”;左宗棠与曾纪泽为了收复伊犁又是怎样尽心尽力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目录

第一章“合作政策”下的“接轨”与奇景

一、恭亲王奕?为什么要设立总理衙门

二、西华德“合作政策”“拥抱”大清

三、慈禧太后“借师助剿”

四、阿思本闹剧

五、洋特使成了御用打工仔

六、海关总税务司的如是“仆人”

第二章“天津教案”与曾国藩的“诚信外交”

一、中国多地惊现排外事件

二、崇厚的应急措施

三、曾国藩临危受命

四、究竟应该抓捕多少反洋教的官民

五、曾国藩背上了外交黑锅

第三章“马嘉理事件”的交涉与郭嵩焘出使

一、为什么会发生“马嘉理事件”

二、李鸿章“失策”威妥玛七点要求

三、“滇案”会审局中局

四、赫德成了“滇案”顾问

五、李鸿章要“和平”压倒一切

六、慈禧太后派出了“道歉专使”

第四章伊犁梦魇与虎口索食的左宗棠和曾纪泽

一、俄国在大西北播下侵华的阴霾

二、左宗棠西征中的新疆谋略

三、崇厚使俄“优礼有加”

四、左宗棠“补偏救弊”批驳“三大端”

五、该不该惩办崇厚以及“废约”之争

六、曾纪泽用“洪荒之力”虎口索食

第五章“联日”幻想带来了大麻烦

一、天皇“维新”与李鸿章的“联日”幻想

二、摆正了扩展位置的“友好条规”

三、李鸿章梦碎“北京专条”

四、在琉球问题上日清叫板

五、清朝抛给琉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第六章纠结的中法海战交涉

一、法兰西要当越南的“保护者”

二、法越间的条约点燃“甲申易枢”的火信

三、李鸿章排除了曾纪泽这个“异己”

四、李鸿章与福禄诺的“面子”和谈

五、慈禧太后反赔偿“设法回天”

六、金登干“枪手外交”让清政府很受伤

晚清外交七十年:甲午海战与庚子国难

978-7-5207-0953-8

李书纬 著

49.8元

东方出版社

2019年8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为晚清外交七十年第三部,全面挖掘了甲午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清朝面对弹丸小国的日本为什么会一败涂地?李鸿章为什么软弱妥协?此后又为什么会发生瓜分狂潮;1900年八国联军为什么会侵略北京?慈禧太后为什么要利用义和团与洋人对抗?张之洞在东南为什么要与列强勾结?列强惩办战争罪犯,为什么又把慈禧太后从“祸首”的名单中剔除?作品史料详实,通过大量一手史料中剥茧抽丝,使一些鲜为人知的外交事件在本书中得以呈现。作品更对甲午战争到庚子国难这一时期的外交交涉一一作了揭秘和剖析。读来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目录

第一章 甲午海战前后的艰难交涉

一、朝鲜问题“进行曲”

二、“较劲”的“上国”

三、李鸿章的“迷梦”与列强“帮帮忙”

四、如是“求和”

五、“报国”的“弹痕”

六、《马关条约》就这样签了字画了押

第二章 三国干涉“还辽”

一、利益博弈下的“还辽”

二、搅合在一起的“还辽”与“批约”

三、伍廷芳成了昭示“和平”的换约官

四、张之洞抵押计划与李经方交割台湾

五、归还辽东要交“补偿款”

第三章 列强索酬与瓜分狂潮

一、“救命恩人”投下的毒饵

二、李鸿章“联俄抗日”

三、中俄“密约”,苟且的“闪婚”外交

四、德国人强租了胶州湾

五、接踵而至的“旅大泊舟”

六、趁火打劫的“补偿政策”

七、美国人要清政府“门户开放”

第四章 维新斗争中的外交插曲

一、“蛋壳”里的维新

二、联日“秘密报告”与张之洞“扬镳”

三、伊藤博文之来中国

四、紫禁城里的如意盘算

五、飘洋过海的暗杀行动

六、一个英国考察者的“维新”反应

第五章 义和团扶清灭洋与八国联军入北京

一、扶清灭洋为慈禧“背书”

二、列强“代剿”与错愕的宣战

三、不是虚应的“咸丰故事”

四、李鸿章再次接过“议和”的重任

五、“结万国之欢心”与《辛丑条约》

六、慈禧太后又派出了“谢罪”使团

第六章 艰难的索还东三省交涉

一、尼古拉二世扩张有“契机”

二、“臭石头”外交官杨儒的交涉

三、朝臣之议与杨儒病中的拒签

四、最后通牒与李鸿章的外交含恨

五、打下日俄战争的楔子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