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张贴的财神
我国民间有诸多神灵,每一位神灵都有相应的信徒为其进献香火,但如果说要评选出几位老少皆宜、人人皆知的神灵的话,我想财神爷可能会与灶神等位列前三。财神在我国民间十分重要,它是财富的象征,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能够拥有更好生活的憧憬的寄托,而正月初五祭财神则是我国春节当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习俗。
一、破五习俗的来历
在我国民间素来有正月初五“破五”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初五这一天要祭拜财神,而且有妇女不能出门而且要吃饺子的传统,今日妇女不能出门的顾忌早已被取消,但吃饺子这事却一直传承下来了。那么为什么我国出现了初五祭财神这样的习俗呢?传说这事儿和姜子牙有一定关系。
传说在商周鼎革之际,周朝重臣姜子牙因破商有功而获得封神的权力,众所周知的是在姜子牙未遇到周文王的时候赋闲在家,并被他的结发妻子所嫌弃,等到姜子牙有权力封神时,他便将其结发妻子封为“穷神”以报当年被羞辱之仇。姜子牙之妻成为穷神之后在民间很不受欢迎,人们很想让她离开人间返回天庭,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人们想出了“破”她的办法,那就是祭拜穷神的对头财神爷,最终通过这种办法让穷神离开了人间。
电影《姜子牙》中姜子牙形象
既然人们祭拜的是财神,那么我们便有必要提一下财神的来历。关于财神的来历有诸多说法,且财神并不仅仅指一个人,有好多人物在我国古代都被封为“财神”。第一种说法说财神是道教所信奉的“正一玄坛大元帅”赵公明,关于赵公明此人的记载,最早在东晋时期便已经出现,《搜神记》中便写道玉帝派遣三位将军下界捉人,其中的一位便是赵公明,但此时的赵公明也不过是天庭众多神将中的普通一员,还没有被封为财神。
财神爷赵公明
直到隋唐时期,因唐朝君王信奉道教,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赵公明的身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普通小神变为“正一玄坛大元帅”,此官具有财神的功能与权力。从此之后人们便将赵公明当做财神在民间祭祀。
第二种说法则是财帛星君,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民间神灵体系有所谓的“五星”即“福、禄、寿、喜、财”五神,而财帛星君便是其中的财神。财帛星君面相温和慈祥,手捧能够招财进宝的聚宝盆,形象十分憨厚可爱,也因此受到人们欢迎。
福禄寿喜财五星
值得注意的是关羽后来也成为了我国的众多财神之一,关羽起初以“武圣”闻名于世,是天下习武者的榜样和信仰。但可能是因关羽讲究仁义礼智信,做事踏实可靠,是经商的良好品德,也可能因为是关羽视金钱如粪土,不为其所诱惑,所以人们敬佩他的金钱观。总之关羽在漫长的历史上形象历经数次变化,直至今日仍是许多人家中的“财神爷”。
财神关羽
二、破五这一天要做什么
破五这一天有很多的讲究和习俗需要人们了解,在《岁时琐事》中记载说:“欲有所作为,必过此五日,始行之”,也就是说人们在春节期间的诸多禁忌例如不能乱讲不吉利的话, 不能发生争吵与拌嘴,就连饺子煮破了也不能说“破”而要说“挣”,这样说反而可以说是许了一个新年要“挣”大钱的美好愿望。但自过了初五后,人们就不必再有这么多的忌讳了,因此初五这一天也成为人们说话办事有禁忌的最后一天,当然这一天不能乱跑乱讲话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要在这一天祭财神,以求得新年能够赚到更多的钱,当然不能乱跑了。
破五迎财神
在初五这一天,除了人们要在家中祭拜财神之外,春节期间关掉的商铺也可以在这一天重新开门了。在《清嘉录》中便写道:“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意思便是这一天人们要将店里的旧财神像烧掉并更换成新财神像张贴在正门对的墙上。祭拜路头神(即财神),要将店铺重新开张并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重新开业。
三、各地的特色破五习俗
在旧时候的山东济南地区,人们在初五这一天要进行“打五穷官”的活动,何谓五穷,即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民间把这五穷称之为五穷鬼。这一天在街上有乞丐会身穿戏衣扮成“五穷官”,他们会拿着大扫帚在街上挨家挨户的清扫街面,这种做法叫做“送穷”,人们看到后也以钱币粮食相赠并装出赶走他们的样子,这就算把贫穷送走。
无穷鬼
在陕西韩城,初五这一天人们是不能出门的,同时他们要在家中用锅烤肉,还要爆炒麻豆,这样可以使麻豆在锅里崩裂发出响声,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将坏运气“崩走”。人们还要将在这一天吃的特别饱,民间称之为“填穷坑”。天津人十分有趣,他们在破五这一天要在包饺子时将案板剁得咣咣响,这声音还要让邻居听到,天津人认为这样可以向街坊四邻宣示家里正在“剁小人”,他们将一年当中的烦恼苦恨都认为是由“小人”作祟,只有在初五这一天将小人剁掉才能使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破五要包饺子
文史君说:
正月初五要祭财神,这项习俗我本人便深有体会,每当初五这一天家里便会更换财神爷的画像并吃水饺。民间破五习俗反映了人们对新的一年能够拥有更美好生活的期盼与向往,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
参考文献:
1. 张继平:《“破五”迎财神》,《走向世界》2015年第08期。
2. 刘洁:《“破五”风俗与祭财神浅析》,《安徽文学》2008年第06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作品内容(包括在内的视频、图片或音频)为凤凰网旗下自媒体平台“大风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