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哥白尼并没有成为明星,而达·芬奇就可以呢?
文化读书
文化读书 > 读书 > 正文

为什么哥白尼并没有成为明星,而达·芬奇就可以呢?

历史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知道以前的事?德国慕尼黑大学讲师勒尔·兹威克认为,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共同决定了亿万人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了解人类全部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以及在某些过激的情况下,我们会如何行动。

以下内容选自勒尔·兹威克所著的《千年文明史》第13章“第一批流行明星”,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

《千年文明史》,[德]勒尔·兹威克著,中信出版社2019年8月版。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同人类史上的第一代流行明星

艺术家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于1541年在罗马完成,然而壁画引发了一起丑闻。此前受罗马教皇的委托,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内侧墙壁绘制巨幅壁画,也就是湿壁画。《最后的审判》的传统构图是,耶稣站在云端,俯视芸芸众生,做出裁决:“被祝福的善人群,向上攀缘而被导向天国;被判有罪的恶人群,沉沦而下被打入地狱。”也就是说,审判原本是相当残酷无情的。人们惊叹于米开朗琪罗将这一内涵呈现到画作上的技艺手法。米开朗琪罗创造的耶稣与以往壁画上的耶稣均有不同,耶稣没有胡须,天使也不带翅膀。同时人物无论善恶都赤裸着身体。天使和殉道者本应是尊贵的天神,却以凡人的形象出现。

不止如此,圣徒和罪人也不再守着传统固定的位置。米开朗琪罗的壁画整体似乎很混乱,在当时一些评鉴人的眼中,神圣的秩序被破坏了。因为当时对于“最后的审判”这一西方古典绘画中很常见的题材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圣徒应该位于哪个位置,应该是什么形象,又应该穿着什么服饰。这些刻板僵硬的规定统统被米开朗琪罗否定。这导致许多人对他愤懑不满,他因此遭受诽谤、非议,这对于像他这样有崇高名望的艺术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米开朗琪罗的画作在当时毁誉参半,他的创作风格大胆激进,又充满新鲜感和想象力。因为他是如此的天才、如此的独特,并在《最后的审判》这幅壁画中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最终被众人推崇为“上帝之子”。

《最后的审判》(局部)。

除了米开朗琪罗,当时不乏享有盛名的艺术家。距此100年之前,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就已经在意大利传播开来。最先掀起这股雕刻和绘画领域的新风潮的艺术家就是多纳泰罗和马萨乔。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写实和立体。此前的画作中,人物普遍一字排开,站在纯金色的背景前,显得十分生硬。这些在多纳泰罗和马萨乔的作品中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生动自然的人物姿态。在描绘战争的图画中,手持长矛利剑的战士或是冲锋在前,或是暂时退后,搏斗场面远近构图,全幅如此。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就需要借助透视法,才能展现三维效果。远处的人物向后依次缩小,这就是基于视觉上的实际效果,近大远小。两条或多条平行线向远处地平线延伸,直至聚合成一点,即灭点,画面的透视效果便由此产生。

但自15世纪开始,创作出的新画作并不再只是着重写实,新的画风开始酝酿。艺术应淋漓尽致地表达人体的美。在艺术家波提切利、拉斐尔和提香的画作中,裸体的女性体态舒展,肤如凝脂,仿佛才从地中海的波光平面飘落凡间。观察者在她们透明的肌肤下感受到血液流动的节奏,男性的肌肉和女性的乳房在服饰下清晰显现。这样大胆的手法人们从没见过。

上一次人体美在艺术创作中如此被盛赞,还是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因此这场在15-16世纪兴起的人像和艺术风潮以意大利语中的“Rinas-cimento”命名,意为“重生”,今天普遍使用法语中的“Renaissance”(文艺复兴)。这一名称的由来是,米开朗琪罗和其他艺术家深受古罗马时期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重新发现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和表现形式,并进行再创造,使其“重生”。古希腊时期展现裸体美学的雕塑艺术再次被发掘出来。古典时期哲学家对于上帝和世界、美与爱的见解也重新被探讨。

这股振奋人类的新思潮发源于意大利,并迅速扩大至欧洲各国。身为时代的弄潮儿,艺术家们受万众爱戴。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的大名几乎无人不晓,欧洲城际列车的名声还在他们之下。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在其生前就在欧洲范围内赢得了声誉。是的,他们就如同人类史上的第一代流行明星。当然他们并没有创作音乐,而是创造鼓舞人心的艺术瑰宝。同样他们登上舞台的方式也犹如巨星,独特而疯狂。

粉丝信件、粉红装扮和对游刃有余的追捧

米开朗琪罗不修边幅地四处漫步时,偶尔会引发众人的惊叹。他敢于否定他的买主,这些买主可是侯爵或教皇。要知道,当时教皇是世界上最位高权重的人,可以将人扔进地牢,甚至绑在柴火堆上活活烧死。然而艺术家享有特殊的自由。世间流传关于米开朗琪罗的许多故事,他的特殊身份是教皇赐予的。还传说,一个主教指责了米开朗琪罗,教皇因此动怒,斥责甚至用自己的权杖打了这位主教。米开朗琪罗也总是收到众多陌生人的来信,这就像如今的粉丝信件。一个匿名的爱慕者这样写道:“最亲爱的米开朗琪罗……我是多么希望,你是我的、我也是你的最真挚的朋友。”

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也同样可引发人群骚动。他举手投足间仿佛明星。他会身着一袭粉红装扮出席各种宴会。在那个时代,他不仅在艺术上出类拔萃,也同样致力于研究科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观察来理解自然。所以他会细致地观察鸟是怎样飞翔的,然后设计出了一款飞行装备,其构造原理与500年后的直升机类似。

达·芬奇试图让人类飞上天,他的研究最初受到当时宗教规则的质疑,毕竟只有拥有翅膀的鸟才能飞向蓝天。科学家们也同样潜心研究,其中包括德国数学家及天文学家尼古拉·哥白尼。哥白尼提出地球是围绕太阳公转的,当时世人无法认同这一观点,相反他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哥白尼改变了全世界人民一直以来的世界观。人们将地球、上帝和他们的统治者看作宇宙的中心,然而哥白尼提出新的世界观——日心说,引起轰动。

尽管如此,为什么像哥白尼这样的科学家并没有成为明星,而像达·芬奇等艺术家就可以呢?因为艺术家总是魅力十足地登场,再加上他们会通过观察完成令人着迷的画作。

为了使画作更加写实,达·芬奇常常会找来动物的尸体作为观察样本。蛇、蜥蜴和猫头鹰摆放在他工作室的各个角落。作画时,他会因为强烈的创作热情而忽略这些动物尸体已渐渐腐烂发臭。这些有关艺术家们特质或怪癖的小故事,会在世间传播,正如今天人们关注有关流行歌手和电影明星的八卦新闻。人们能从文字里了解这些当红明星,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想法,在此必须感谢文艺复兴初期一项重大的发明:大约1450年,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了西方的铅活字印刷术。

在中世纪的欧洲,艺术家们更被看作手工艺者,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兴画家和雕刻家除了拥有令人叹服的专业技艺之外,同时又充满个性和创造力。教皇、帝王和侯爵争相以高薪聘请他们。提香就曾是查理五世的宫廷画师,并被封为伯爵和金马刺教宗的骑士。达·芬奇也享有过这样的名人待遇。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这位艺术家年老的时候将他接到了国王的寝宫,让他安度晚年。这位国王还提供给他高额的薪金,只为让他留在法国进行创作。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如果他们并非出身贵族,会被晋封为贵族。以声望来讲,他们已经接近侯爵了。富有的以及刚刚发迹的贵族家族,如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米兰的斯福尔扎家族或者是费拉拉的埃斯特家族,会聘请艺术家为他们工作,比如为他们的节日和游行队伍做装饰。侯爵们清楚,这些艺术家及其作品可以为自己的家族及城邦做宣传。

然而这不只是自我营销,也是为了用全新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虽然上帝的教会仍然是最权威的象征,但是普通人也可以决定,什么才是对的。个体开始以个人意志为中心。这个时期的这种思维方式被称作“人文主义”,它来源于拉丁语中的humanitas一词,意为“人性”,人文主义的意思是“人性的”“崇高无私的”“美好的”。

人们依然在猜测达·芬奇画布上的年轻女子的身份

人文主义风潮不只包括画作,还涌现出许多著作。比如意大利北部作家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奈的代表作《侍臣论》,在书中一群男女围坐一起轻松讨论,如果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涵养、多才多艺、自信勇敢的人,应该或必须注意些什么。卡斯蒂利奥奈强调,保持sprezzatura(不费劲)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词是指潇洒、冷静、从容不迫的状态。人们要看起来轻松悠闲,游刃有余,即使事情并非那么简单。文艺复兴时期,除了诞生了新的艺术形式,另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也得到认同,就是潇洒自在、冷静自持。

这里的潇洒也包含一种自嘲意味,作家们在他们创作的诗歌和剧作中,调侃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主要是一些有名的剧作作家,如克里斯托弗·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除此之外,还有一群博学多识的作家,如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他以幽默和辛辣的讽刺而闻名。伊拉斯谟在自己创作的《愚人颂》里,便讽刺了人类的狭隘和愚昧。他对世态百相,从修道士到医生的各行各业,极尽讽刺之能事。自夸的教师在他笔下也是“可悲之人”。

随着人文主义思想而来的是,人类的自我价值开始被慢慢探索。在画作中,这一宗旨展露无遗。当我们仔细观察文艺复兴时期画作中人物脸部时,就会发现皱纹、斑点,有时甚至会有痦子、肉瘤。看着这些画,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这些画中的男男女女到底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是悲伤、沉思、耽于幻想、兴奋,还是疑虑满腹?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在猜测达·芬奇画布上的年轻女子的身份。《蒙娜丽莎》这幅画能跻身世界最著名油画之一,也许甚至没有之一,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画作引人入胜,叫人神魂颠倒。因为在《蒙娜丽莎》这幅画前,人们仿佛身临其境,似乎对面就坐着这位女子,我们只能猜测,她对我们是不是亲切友好,她是不是在发自内心地微笑,或许只是出于礼貌,或者那根本就是强颜欢笑。

这种绘画风格在整个欧洲获得赞誉。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代艺术名人,他创作了一幅相当著名的自画像,会让人联想到救世主耶稣。将自己塑造成耶稣,这个人首先得相当自信,这正是sprezzatura——艺术家的潇洒有余的风格。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帮助传播了一种崭新的人文形象。新的时代开始了,但完全不同于中世纪时期吗?不,并没有。虽然艺术家和名流可以自由表达,但是16世纪的人民大众的生活依然与中世纪时期并无差异。大多数人仍必须为封建领主干活;艺术家如拉斐尔和提香画笔下的女性都美丽自信,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妇女却仍然遭受着压迫,她们必须同其父亲选出的拥有金钱和权力的男人结婚。

在文艺复兴时期,依然存在着中世纪的封建传统——猎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某些女性会被谴责,被绑在草堆上活活烧死。猎巫的矛头指向的女性,往往只是因为她们拥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或者拥有神秘治愈能力的人,即所谓的“与恶魔签订契约”的人。隔壁的女邻居会不会一边搅动着锅里翻滚的汤,一边轻声喃喃自语?也许念着的就是魔咒?这些小误会最终会引发猜疑,导致严重后果。有的时候有些女子只是因为与人不和,就被告发,并被污蔑为女巫。

许多被告发的人遭到拷问折磨。严刑拷打下,许多人只能招认她们并没有干过的事情,只为了免受折磨。同样残酷的还有宗教法庭,他们迫害异教徒。教会法官下令处死了数千位所谓的异教分子。宗教法庭始建于中世纪,直到近代依旧活跃。

离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的社会,还有很长一段路。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思想家至少通过他们的作品,以及他们的行为风格给了许多人勇气。他们给大众以鼓舞,让他们跳脱教会或其他各种权威的限制,例如他们必须看什么,必须做什么,又必须想什么。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