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苏联时代的莫斯科狂欢

在后苏联时代的莫斯科狂欢

在埃尔米塔日的夜店里消遣取乐的情侣。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在俄罗斯文化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充满传说的十年。提到那个年代,不只是从解体的苏联秩序走向全球资本主义的转型,还关乎一场令人难忘的文化运动。本土艺术,流行音乐,锐舞文化,时尚,这些都在政治混乱的漩涡中野蛮生长起来,至今仍在当代俄罗斯文化和影像中回响,并影响着此后的一代又一代人。玛格南摄影师格奥尔基·平克哈索夫(Gueorgui Pinkhassov)在1990年代拍下的作品,便是对那个十年的独特见解,记录了新生国家里的欢愉、风险和身份探求。

迪斯科。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1988年6月底,在苏联岌岌可危时,我加入了玛格南图片社,”平克哈索夫回忆道,“1988年8月初,我跟法国解放报的一位记者待在布拉格,记录布拉格之春二十周年。我的第二份测试是去记录亚美尼亚小镇久姆里(曾用名Leninakan)和斯皮塔克的地震,那让我大为震惊,比战争更恐怖。恐袭只会破坏一些建筑,但那里俨然已是一片废墟。”

上:埃尔米塔日花园一景。这是一个流行的碰头地点。

下:莫斯科的派对上,擅长模仿玛丽莲·梦露的Vladik Mamyshev。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此后,我在莫斯科为法国杂志《Actuel》拍摄,后来又为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发表于《纽约时报》的文章《年轻俄罗斯的叛逆颓废》(Young Russia’s Defiant Decadence)拍摄配图。为纽约时报拍的作品成了一个开端,也是此后我用镜头记录改革的基础。

进入Arlequin舞厅前必须在入口存放枪支。

莫斯科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在九十年代初,莫斯科的夜生活和流行音乐蓬勃发展,全新独立杂志《OM》和《Ptyuch》很快成为当地的时尚圣经,迅速崛起,地下艺术开始进入放开后的媒体空间,一切都在无管制自由市场的框架下生长起来。在那个新的莫斯科,放纵成了一种探索工具、一场旅程,走向的是不可预知、令人陶醉的未来。

俄罗斯,1995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身为纽约时报通讯员,我见到了形形色色的奇妙人物和亚文化,感到一股全新的、强有力的青春活力、生命力和热情,这些都推动着社会变革。我会把这比做马列维奇、马雅可夫斯基、艾森斯坦等俄罗斯先锋人物,他们也是跟二十世纪初的革命齐头并进。”平克哈索夫回忆。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埃尔米塔日花园里的舞厅。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那就像一场海啸。前一代人没法捍卫他们崇尚国家统一和传统社会秩序的价值观——于是这场海啸不断推进,淹没并推翻不稳定的腐败政权。对我来说,这并不像六十年代的欧洲,这是代际的冲突,年轻人推翻堕落的父母,渴望掌权并宣告新的正义。”

莫斯科表演艺术家Garik Vinogradov在家里举办演出。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玛格南摄影师格奥尔基·平克哈索夫于1952年生于莫斯科,自七十年代末以来便从事摄影,后于1985年搬到巴黎。今天,铁幕已经消逝,而同时属于两侧世界的平克哈索夫在1993年完成了一份一针见血的莫斯科视觉探究。

Victor Frolov和朋友。

圣彼得堡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东正教洗礼。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他带着相机,一路探寻未知的欢愉,去到舞厅、赌场、酒店和同性恋俱乐部。平克哈索夫的拍摄对象或是沐浴在红色、绿色和蓝色的灯光中,或是出现在舞池的烟雾和激光下,他们无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静止不动,跳出短暂的瞬间成为永恒。

偷住在城市中心区一间房子里的艺术家们。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平克哈索夫以拍摄光线的出色作品而为人所知,他能够让最为单调平凡的场景变成堪称经典的静态画面。

他曾拍下在舞厅里拥抱的一对同性恋情侣,以及在红场上欣赏烟花的人群,这些照片远远不只是记录,更是对全球历史和俄罗斯人精神本质的深刻洞察。

埃尔米塔日花园一景。这是一个流行的碰头地点。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埃尔米塔日花园一景。这是一个流行的碰头地点。

俄罗斯,莫斯科,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摄影师与艺术和电影有着深刻的联系,这也对他的摄影作品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对所有的玛格南同仁有着深深的尊敬,但最为景仰的还是图片社的创始人,尤其是亨利·卡蒂尔-布列松的性格。我感觉自己跟他离得很近,因为他和我一样,一开始是艺术家,也并不打算成为记者。是种种际遇,以及希望见证身边世界的热忱,让他承担起这个角色。”平克哈索夫这样表示。

俄罗斯年轻人常去麦当劳吃东西。

莫斯科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基辅车站。

前苏联,莫斯科,1991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我是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那里第一次听到布列松的名字。在我的艺术生涯之初,塔可夫斯基很喜欢我的摄影作品,但是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就让我把布列松视为榜样,我当时还不知道这是谁。

‘世界日新月异,’塔可夫斯基说,‘不会总是像现在这样的,有机会就抓紧拍吧。’我把他视为大师,自然不能忽略他的建议,即便当时的我并不想从事纪实摄影,也不想窥探别人的私人生活。他是对的,世界变得非常快。谁能想到苏联会解体,一切沟通交流也不断改变。今天再来看这些照片,我们会觉得这种生活仿佛来自遥远异域。”

在GUM中央百货商店购物。

俄罗斯,莫斯科,1997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平克哈索夫以个人视角刻画那十年光阴,拍摄了从八十年代的地下走到地上的创意先锋,其中每个人都在九十年代的新世界里找到了不同的道路。镜头下的艺术家Garrick Vinogradov在个人工作室里;擅长模仿梦露的Vladislav Mamyshev-Monroe则打扮成前者的模样,在奢华的大都会酒店里被抓拍到;音乐人Boris Grebenshikov在明媚的阳光下靠在墙边,身旁是自己的女儿......

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的人形纸板。

俄罗斯,莫斯科,普希金广场,1993年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与此同时,平克哈索夫的摄影探索也不限于夜生活和波西米亚。他还把镜头对准街头、偷住房子的现象、火车站、办公室,甚至是跟钱打交道的股交所,以反映那个年代错综复杂的状态。

列宁雕像(第二天便换上了彼得大帝的雕像)。

圣彼得堡,莫斯科站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1993年,俄罗斯的白宫在宪政危机中燃起战火,商店里食品短缺,失业情况严重,经济危机如乌云笼罩。虽然观众可以清楚意识到平克哈索夫作品的黑暗底色,这些照片却依然有着一种怀旧感。外国广告的鲜亮色彩和对艳丽奢华的渴求,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都会是俄罗斯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透过平克哈索夫的镜头,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最初的新奇、清醒与惊叹。

在红场欣赏克里姆林宫的烟火。

莫斯科

© Gueorgui Pinkhassov | Magnum Photos

亲爱的凤凰网用户: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第三方浏览器推荐:

谷歌(Chrome)浏览器 下载

360安全浏览器 下载